「盛松成解码宏观」不宜快速收紧货币政策 需警惕人民币过快升值

「盛松成解码宏观」不宜快速收紧货币政策 需警惕人民币过快升值

来源|公众号 彭博Bloomberg 2021-03-17

作者|盛松成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院院长、同策集团学术委员会主任

本文已由作者授权发布




在投资者担心美国及中国未来通胀压力引发货币政策转向,中国股市大幅调整之际,一位央行前官员发声,称中国不应快速收紧货币政策。


中国央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在接受彭博书面采访时称,收紧货币政策并不能有效防止资产泡沫,反而会刺破泡沫,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此外,在全球货币宽松的环境下,过快收紧会造成大量短期投机性资金涌入,推高人民币汇率,削弱出口企业竞争力,也可能引起输入性通胀和资产泡沫,扰乱中国货币政策施行。


此前,盛松成已多次表达过不宜收紧的观点,而在包括两会等场合,中国今年已多次强调宏观政策保持稳定、“不急转弯”。不过,市场上仍不乏打击资金空转、遏制资产泡沫的呼吁,令投资者担忧资产泡沫可能引发货币政策收紧。上证综指2月中旬以来已从高位下跌约7%。


盛松成表示,物价尚未对货币政策构成制约,中国当前通胀仍处低位,实体经济并未出现过热迹象。在通胀较低的情况下,应该通过“结构性调整”,对存有泡沫的资产进行干预和监管,使这部分市场回归理性。


此外,他指出,货币政策也需要考虑到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的情况,当前投资增速不及预期,今年GDP增速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消费的恢复。


对于去杠杆,他表示,去杠杆与不宜收紧货币政策并不矛盾,且宏观杠杆率并不是货币政策的合理目标。随着经济恢复增长,宏观杠杆率自然下降,更主要的问题是如何结构性去杠杆,尤其是国企和地方政府层面。


汇率方面,虽然海外再通胀交易下美元升值、美债收益率抬升,盛松成认为,资本加速流入境内的趋势正在形成,当前应防止人民币过快升值,推动资本账户双向开放。


双向开放

“应更强调双向开放,而非仅仅‘引进来’,”他表示,尤其是需要提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和质量,鼓励中资企业“走出去”,投资先进技术和资源能源。


在他看来,进一步推动资本账户双向开放,虽然会出现资本流出现象,但内外利差决定了资金流出的规模将十分有限;同时也能对冲掉国外主要国家大水漫灌的“溢出效应”。


中国央行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末,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人民币债券、股票规模分别达到3.34万亿元和3.4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约47%、62%。


虽然今年以来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连续收窄,已经从去年11月250个基点左右的高位降至160个基点左右,但仍大幅高于过去五年的均值。最新的数据显示,外资仍在持续买入中国债券,中国债券ETF也持续获得海外资金流入。


盛松成认为,资本账户稳步开放最终目的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中国全球资源配置、参与全球高端供应链的竞争。


2020年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预计超过17%,贸易总额约占全球国际贸易总额的12%,但今年1月人民币在SWIFT系统中的全球结算仅占2.42%,“中国的经济地位与货币地位不相匹配。”盛松成说,“需要人民币自由兑换和资本账户双向开放。”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货币政策   人民币   通胀   杠杆   央行   债券   中国   双向   账户   泡沫   资本   资产   资金   快速   经济   全球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