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贴|债转股又来了?你要知道的都在这

科普贴|债转股又来了?你要知道的都在这

中国证券报今日报道称,由发改委牵头制定的债转股方案有望近期出台,最快可能在9月中下旬。方案将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商业银行或是主导方之一,首批试点银行可能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为主。

一直以来,市场对债转股的关注度很高。现在,债转股方案的有望出台,必然再次聚焦市场的视线。

那么,债转股是什么?特点是什么?有何意义?难点在哪?能解决不良资产问题吗?究竟是利好还是利空?对我们普通人又会有何影响……往下读,你就明白了

1债转股是什么?

所谓债转股,是指国家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银行的不良资产,把原来银行与企业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间的控股(或持股)与被控股的关系,债权转为股权后,原来的还本付息就转变为按股分红。简单来说,银行持有的债权资产→股权投资;借钱给企业→成为企业股东。

在经济下行期,债转股的主要作用有二:一是降低银行不良贷款率;二是帮助企业去杠杆,减轻经营压力。

通俗点说,好比你儿子欠了你10万块,最后你儿子还不上了,说:“爹,这样,我还有一个饭馆,算你入一半股份,债就不还了。”这当然是坑爹,但你就生了这么个倒霉儿子,你不管谁管?

2本轮债转股有何特点?

与上一轮政策性债转股不同,本轮债转股体现出市场化原则指导下债权人的选择能动性上升;与彼时面值划拨不同,本轮则体现出定价的谈判与自主协商让债权人公平受偿的可能性上升。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19日在钢铁煤炭去产能督查和支持外贸稳增长等政策吹风会上表示,债转股是债务重组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降低企业杠杆率的一个重要措施;相应的债转股的具体措施正在研究制定当中,总的原则是遵循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进行债转股。

连维良提到,单纯依靠市场机制,解决不了产能过剩的问题。市场人士预计,债转股企业将会从煤炭、钢铁等产能过剩的领域中选择。

3实施债转股的意义是什么?

从改革意义来说,债转股的内在含义实际上与十五大所规定的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发展多元化产权结构和国有资本实施战略性重组这些改革目标密切联系在一起,为这些改革提供了一个好的契因和条件。

从发展方面看,与解决我们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的许多重大难题有密切关系。债转股不意味着国家或有国家背景的金融机构把企业的烂帐认下来,而是淘汰旧的生产能力、调整产权结构、促进技术设备更新,以及在全社会的空间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等。

4债转股的难点在哪?

债转股适用范围不清晰。如果关于哪类企业可以做债转股定义不明晰,而随意推开债转股,即可能造成牺牲债权人利益甚至影响宏观经济调结构效率的后果。

各方利益博弈太过复杂,方案谈判旷日持久。债转股涉及的利益相关方很多,特别是随着近年来资本市场的发展,债转股已经不是局限于银行和国资委之间那么简单,各方利益诉求不一致,更加难以达成统一意见。

银行囿于持有股权的合法性、资本占用以及资产质量担忧,转股动力不足。银行作为最主要的债权人群体,目前参与债转股有多方面的障碍和担忧。尤其是银行近两年不良压力不断提升,很多企业银行已经明知丧失偿债能力,但迫于各方压力还要接受债转股方案的商讨。在没有进一步资金支持和制度配合的条件下,推进动力也比较有限,这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增加债转股谈判的难度。

存在道德风险。“债转股”使得一些本来濒临破产的企业,获得了喘息的机会。一些转股企业或许会认为转股后的资金就是自己的,于是乎不努力改善经营,结果耗了几年毫无效果,造成大量时间与资金成本的浪费。其实,一些企业或许具备还本付息的能力,因见一些“前辈”采取“债转股”的方式,最后竟然不用还钱,于是乎想方设法让自己得以“债转股”,甚至不惜采用贿赂相关人员的方式进行“债转股”,来逃避债务。

5中国在债转股方面有过哪些实践?

我国债转股历史始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1999年,为处理国有银行居高不下的不良贷款,我国政府相继成立信达、东方、长城、华融4家资产管理公司(下称AMC)分别对口建行、中行、农行和工行4大国有银行,进行坏账剥离。

截至2006年,4家AMC累计剥离2.4万亿坏账,首批次1.4万亿中4050亿进行债转股,作为其中一种退出模式,通过AMC独立评审和国家相关部门的批准,将银行转让给4家AMC的对企业的债权转为AMC对企业的股权,由AMC进行阶段性的持股,并对所持股权进行经营管理。

从成立之初的目的来看,AMC的经营目的是剥离四大银行的不良资产,从技术上解决当时四大行“技术层面破产”的困境,并为其之后的商业化改造创造条件。从根本上讲,这次的债转股是政策性的集中式债转股,对转股的回收与盈利都没有实现的要求,其中有相当部分最后都作为零回收处置,成为事实上的信贷损失。

6债转股是掩耳盗铃吗?

截至2016年2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逾2万亿,比年初增加近1500亿元,同比增长近35%;不良贷款率为2.08%,告别"1"字头。

突然冒出这么多不良贷款,怎么办呢?债转股!首批债转股规模为1万亿元,预计在三年甚至更短时间内再化解1万亿元左右规模的潜在不良资产。而国开行曾宣称,债转股的企业,不会选择不良贷款,只选关注类或正常类贷款。

从常识出发,如果企业借钱不能按时还本付息,银行即使将其债权转为股权,也无法从中获益,拿不到投资回报的,本质上,银行的不良资产还在那里,如果换个会计科目掩盖一下,就说不良资产没了,是自欺欺人。对企业而言,无疑是天大的好消息,债转股后,再也不用为还本付息发愁了,可能爽得这些高负债企业像打了鸡血一样继续瞎搞。

7债转股来了,是利好还是利空?

债转股对象聚焦为有潜在价值、出现暂时困难的企业,以国企为主。这至少对这些国企构成重大利好,无债一身轻,财务报表突然靓丽,再没有沉重债务负担,仅仅是股权结构发生变化,但无妨,反正都是国有控股,肉烂在锅里。对银行股中性偏利空,利息收入必将减少。历史的倒退,好不容易形成的契约精神遭破坏,商业银行们有重回政策性银行的风险。不过,若这一万亿股权能原价转让给“央行注资的资产管理公司”,则仍是利好。如果将来抛向二级市场,则是利空。透过现象看本质,“债转股”相当于国家印钞一万亿救市,是新一轮的货币量化宽松,逻辑上对股市构成利好。

利好利空,跟具体的债转股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但对股市的长期走势肯定有比较大的影响,需要跟踪留意。如果是按上世纪九十年代朱镕基总理时的老办法做,那股市就是要吹泡泡了,人民币贬值压力太大;如果用银行或银行的子公司直接把对企业的债权转为股权的话,看要怎么定价这些债权;如果是通过银行系统最终打包成产品让市场投资者埋单的话就应该是利空。

8债转股如何影响普通人?

今年4月,市场迎来了债转股规模先期1万亿试点的消息。据财新报道,首批债转股规模为1万亿元,预计在三年甚至更短时间内,化解1万亿元左右规模的银行潜在不良资产。

那么,它将如何影响我们的钱包呢?业内人士这样看:

此举只是拯救银行,并没有给老百姓带来多大好处。如果银行是国家的,你只是个拿死工资的行长,你就很容易同意债转股了。因为银行亏不亏钱,赚不赚钱与你没有关系。只要能让银行的业绩漂亮点,估计没有哪个行长不乐意,况且国有银行背后还有国家兜底呢。

此举或会造成货币超发,最终由全民买单。1999年前后,为了帮助国企脱贫,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就搞了一轮债转股。方式是:成立了四个资产管理公司,对口收购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转变成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的股权。钱从哪里来?央行再贷款,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发行低息债券等。说白了,主要的钱还是来自央行印钞。最终钱会越来越不值钱了,结果还是老百姓为这些烂债买单。

此举或将造成人民币贬值。1999年底的时候,中国的广义货币M2为12万亿元人民币,但那一轮债转股规模搞到了1.4万亿,占货币存量的11.7%。当时,国有银行历年积累的坏账得到了一次清理,但人民币也从理论上贬值了11.7%。目前广义货币M2的存量是142万亿元,1万亿只占0.7%。1999年人民币汇率是被低估的,现在是被高估的,债转股相当于压在人民币汇率上的一捆稻草,虽然本身不重,但压力将是显著的。

这次债转股,要警惕国进民退。去年国家为地方政府置换了3.2万亿元的债务,有研究机构预测2016年和2017年置换规模可能会达到合计11万亿。银行债转股的规模最终有多大,尚未可知,但1万亿看来是必须的。这些钱,事实上相当于是中国版的QE,最终必将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和国企的投资主体地位。

对于股市和楼市短期走势来说,1万亿规模的债转股当然是个好消息。第一,银行的报表将变得更好看,有利于稳住银行股的股价;银行股稳住了,大盘也就稳住了;第二,有利于提高部分国企的业绩,债转股之后,这些国企财务负担大大降低,体现为业绩上升,这样会支持股价上行。这相当于新一轮QE,有利于降低整个市场无风险利率,提高投资者风险偏好。

文:丁依霞

参考:百度百科、华尔街日报、东方信托网、当代金融家、炒股策略工厂、融通汇信、新浪财经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债转股   商业银行   债权人   利空   债权   利好   国企   股权   不良资产   不良贷款   规模   银行   国家   财经   公司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