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之道(一)--关于项目评估方法问题

所谓评估即是作出“判断”这一动作,我们可以将“评估”定义为“初步的判断”,但总归,它本质上还是判断。

既然是涉及到判断这个动作的时候,必然要谈及判断标准的问题,这个标准我们也可以称之为“价值模式”,在一套既定的价值模式下,人们做出价值取舍的动作,构成判断的行为。但是判断标准是需要根据经验、方法论等各种理论来构建的,如何构建有效的判断标准则是我们需要去思考的,在这里我们先不谈如何去构建判断标准的问题,后面会详细介绍到。我们在此要先题一个另外的问题就是,即使判断标准构建出来的,无论这个标准你是依靠过往的实践经验,还是已有的理论,总的来说,这套标准对于当下乃至未来仍然是停留在嘴面上的理论,而在实际的判断过程中则是理论上判断正确就有可能,但是在判断实践上通常会有错误,所以可能的概率取决于错误的大小。因此在判断的过程中我们引入一个数学概率问题。

我们通过判断的标准,将要判断的对象进行分类,然后以此来辨别并做出选择。在实践中判断的标准可以格式个样,但有一点可以确认的是,即没有任何一个标准是万能的,任何一个标准都会存在判断失误的问题,区别在于如上面所说,每个标准的判断失误概率大小的问题。例如,市场要足够大,这就是一个标准,通过这个标准我们将所有的项目分为两类,一类是市场足够大,一类是市场不足够大,我们最终决定选择将市场足够大的项目全投资一遍,那么你投资成功概率肯定不足30%。因此,我们通过借用高中数学中的的乘法原则,来解决单一判断标准失败率高的问题。即,假如任何一个标准的失败概率在70%以上,那么我们通过引入相互独立的五个标准来对一个判断对象进行分别判断,那么五个对象同时判断失误的概率则是:70%*70%*70%*70%*70%=16.8%,这样相应的你判断成功的概率则提升到80%以上,那这个就很厉害了。这构成了投资商所谓的概率问题,这个概率问题在一级市场中中尤为明显。

那么到这里我们就明白了,如何构建多个相互独立的判断标准则成了关键问题,在这里我就不去详述如何构建标准并应用于实践的问题了,直接给出我常用的最基础的判断标准:

一、 市场足够大;

二、 痛点足够痛;

三、 团队足够强;

四、 竞争对比有优势;

五、 价格足够便宜;

在这里我简单细说一下上面五个判断标准的背后逻辑。

首先,只有足够大的市场,才会诞生伟大的公司,这和你在小池塘里捕不到鲨鱼是一个道理,又或者换个方式来讲,只有足够高的天花板,才能有可能长出参天大树,这没什么好说。至于“大”的标准具体到一个可量化的指标,则根据不同的行业,不同的时期有所差异,不过根据我的经验有个大概的范围就是,有效市场不能低于200亿。

其次,项目要解决实际问题,这个实际问题就是这个社会中某个群体的需求,需求越强烈,则痛点就越痛,而如何鉴别需求的真假则是关键,这没有具体的好的方法,但是有一个原则就是实事求是。例如,在一个景区中食堂则不是刚需,虽然很多游客需要吃东西,但是不一定要吃饭,他可以吃饼干或者汉堡,如果这时有人跟你说他要在某个景区开个餐厅,那你要当心了。但是,上厕所则是刚需。

再其次就是团队要足够强,这个标准下有很多细分指标,大家可以在实践中总结,比如创始人格局要大,团队能力、资源互补等都是这个标准下的内容,我就不具体说了。我想说说几个关键点,第一个是创始人应该是个开放的人,这个开放是指什么呢?就是说他能做“兼听则明”,他可以听取任何人的建议,并作出分析思考以及根据所处的当下实际情况做出取舍,而不是根据他个人的经验和喜好做出选择,这一点很重要。其次,无论前面说的创始人要立足当下实际情况也好,还是我们在判断的过程中,对创始人做出评价都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在这里之所以特别强调实事求是原则则在于这条判断标准是对人的判断,而对人的判断往往带有很强烈的判断者个人的主观感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我们在此要尽量立足客观。比如说上面说的创始人应该是一个开放的人,那么一定是有一件具体的事情,让你作出这样的评价,而不是通过主观感受,随意给出结论,那么在这一点上建议大家结合上面说到的数学原则在实践中运用,通常经验,我一般对一个人作出一个评价,至少要有三个乃至以上相互独立的客观事件来支撑我对一个人的主观评价。

还有就是竞争对比要有优势。这里面涉及到两个问题,一个是竞争格局的问题,另一个则是竞争强弱的问题。所谓的竞争格局,即在当下这个领域有多少参与者和潜在参与者的问题,自身与这些参与者将构成何种关系以及这些参与者将对自身构成何种影响,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一点很重要,我们在实践中虽不能摸清所有的“彼”,但是那些重要的“彼”则是需要了解的,这里留一个思考题就是在实践中我们需要了解“彼”的什么?其次关于竞争强弱的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白,任何的竞争关系中,没有绝对的强与弱的问题,所谓强弱不过是相对,我在这方面相对你强一些,你在那方面相对我强一些,最终我们彼此各方面的竞争力构成我们的综合竞争力,在这个综合竞争力里面有立足于彼此自身独特的差异性核心竞争优势,则是我们在投资实践中需要寻找和关注的。

最后关于价格的问题,从最本质上来讲,无论是一级市场中的股权投资还是二级市场中的股票或债券投资都是一种买卖而已,和我们去菜市场批发胡萝卜大白菜再卖给小摊贩没有什么区别,所谓的无区别是指我们都希望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一个是上线一个是下线,只有当你的上线足够高,下线足够低,你所处的中间才足够安全有保障,也就是巴菲特经常说的安全空间,这个空间即是我们的利润,但我更喜欢用另一种意思来理解,这个空间即是我们企业所处的生存空间,这一条对市场中任何参与者都适用。但,我要再次强调的是,这里的价格一定是立足实际客观情况,而不是跟随市场情绪。所谓立足客观是指我们给予企业的价格要有依据,企业给我们的价格更要有依据,不能信口开河更不能漫天要价。所谓市场情绪,打个比喻,例如前几年一级市场火的时候,很多项目参杂着市场热情的情绪,经常出现投资人抢投项目的现象,那那个时候估值普遍偏高就是这个道理,这个时候投资就要非常小心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项目   强弱   参与者   实事求是   概率   创始人   主观   客观   原则   评价   竞争   经验   标准   方法   价格   财经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