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斤可卖15元,5月就可上市,亩产附加值达上万元,却少有人种?

对于原生态的农产品,人们的喜爱是越来越强烈了,这也催生了很多的农业经济。周末的时候,去农村亲自采摘一些农产品,亲自感受下农村生活,临走的时候再买上一些特色农产品回家,就算是非常的完美了。但在这些红红火火的背后,人们却发现,往往经营这些农产品的农民特别的少,很多农民更愿意采摘野生的去出售,其中桑葚就是这样的一个产业,为何如今的农产很少有人去种植它呢?

桑葚,作为一种春季的时令鲜果,南方4月就有种植,一直到6月的北方都有上市。吃上一口刚刚采摘的桑葚,味甜汁多,尤其是看到果粒饱满的样子,十分诱人。桑葚这些年越来越成为人们喜欢的水果,主要的原因是它的营养非常的丰富,吃上一些能够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矿物质,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对于增强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有一定的帮助。这也让它成为一种新型的时尚果实。


一斤可卖15元,5月就可上市,亩产附加值达上万元,却少有人种?


每一年上市的时候,市场价格在15元一斤,这是农民采摘野生桑葚在市场上的价格。也有一些人去桑葚园里自己采摘或者自购的,那儿的价格可能还要贵一些。在江南地区,桑葚是5月最为热销的一种水果,刚刚上市的时候因为数量的稀少可以卖到20元一斤。不少人说,要是把桑树上的桑叶一同利用起来,那么每亩桑树的附加值可以达到上万元,但在江南地区,基本上很少有人种植桑树了,这是为何呢?

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江南地区掀起了一股种植桑树的热潮,到处可以见到桑树,在5月的时候,桑树上的桑果非常多,走到农村的田埂里,随便就可以吃到饱。不过那时候种植桑树主要是用来饲养蚕宝宝,收获的蚕茧可以卖不少钱,不过随着产量年年稳定,库存的威力就显示出来了,到后面蚕茧的收购价格越来越便宜,再加上蚕宝宝的病害越来越多,江南地区几乎成片的砍掉了桑树。如今留下的那些,只是当年人们没法利用的田地,而这些就成为了如今桑葚的主要来源。


一斤可卖15元,5月就可上市,亩产附加值达上万元,却少有人种?

虽然蚕茧可以卖一个好的价格,这也就有了桑叶的附加值可以达到上万元一亩,但养过蚕宝宝的农民都知道,对于蚕宝宝的管理和桑树的管理,都要求非常高,上万元一亩的产值,需要付出的特别多。就比如饲养蚕宝宝的那段时间,基本是晚上11点睡觉,早上5点就要起床了,不是在采摘桑叶的路上,就是在喂养蚕宝宝。而市场上这些年蚕茧的价格波动比较大,去年行情不好的时候才12元一斤,今年稍微好一些恢复到了20多元一斤,要是低价的时候基本是白忙乎了。

一斤可卖15元,5月就可上市,亩产附加值达上万元,却少有人种?


虽然有上万元的收益,但市场稳定性不强。而一亩桑葚的产量也就在300公斤左右,就算15元一斤,也就4000多元,但市场的需求远远没有达到这样的体量,农民有时候拿到集市上20斤,都要卖很久有时候2天卖不掉就直接烂掉了,需要一个团队去运作才可以,而这些对于农民来说,直接是盲区。

面对市场比较热销,附加值又比较高的桑树和桑葚,经过这样的考量之后,自然不会让农民心动了,自然也很少有人去种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江南地区   附加值   桑果   蚕宝宝   桑葚   亩产   桑叶   桑树   蚕茧   人种   热销   少有   农产品   产量   农民   农村   价格   财经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