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楼塌了,拜老师赢麻了

美国楼塌了,拜老师赢麻了

1


美国佛罗里达州公寓坍塌事故大家都知道了吧?


6月24号的时候,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一座高层公寓突然发生局部坍塌,到7月3日的时候,已经有24人确定死亡,还有121人失踪。


美国楼塌了,拜老师赢麻了

美国楼塌了,拜老师赢麻了


这本身是一个悲剧,无论如何,住在房子里的人是无辜的。


按照道理,房子塌了,人被埋了,按照正常的流程,应该是【尽全力抢救】+【事后追责】+【修订标准】。

但是,这几天看到的事情,让我实在是有点迷惑,这魔幻现实主义的题材不是发源于拉美么,怎么病灶转移到美国以后落地深耕的那么顺畅。


坦率地说,我看傻了。


美国楼塌了,拜老师赢麻了


在这样一个政治正确的国度,很多人来到了现场摆鲜花、点蜡烛、流眼泪,用各自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沉痛心情和对失踪者的祝福,这是常规的操作了,没有不理解的。


但搞着搞着,事情就不太对了,他们开始抓住了一切机会拍视频、做直播、搞现场“祈福”音乐会。


美国楼塌了,拜老师赢麻了

美国楼塌了,拜老师赢麻了

美国楼塌了,拜老师赢麻了

美国楼塌了,拜老师赢麻了


这背后的逻辑我想了半天也没想通,只能理解成这帮在地上的人觉得敲锣打鼓的行为可以为埋在下面的人加油鼓劲,让他们一听,美国没有放弃他们,上面搞难忘今宵的越使劲,就让被困者的求生欲望更增加了一份。


但问题来了,卧槽这地方难道不该封起来继续救援吗,谁放他们进去的?


接着,为了满足美国人民日益增长的表演欲,周围出现了很多配套服务,有卖鲜花的贩子,有卖蜡烛的地摊,更夸张的是,还有出租音响设备的商家。


这个场面,让我陷入了沉思。


美国楼塌了,拜老师赢麻了


思考了很久,可能这就是资本主义吧,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供给嘛,我咬着牙表示能get。


但很快,我的牙没了。


根据科普大佬@三光年的介绍,救援队在四周拉起了警戒线,想要进入倒塌现场摆鲜花的话,要缴纳4美元。


这是已经开始收门票了。


这时候我陷入了沉思,这到底是自然遗迹,还是人工景观呢?


是把埋在下面等待救援的人,当成动物园里面冒充猩猩的工作人员么?


这让我不经感慨,中国人遇到天灾人祸,是争分夺秒,是不惜代价,是迎难而上,想着的是救人、救人、还是救人,救完人,就要追责,一定要有人付出代价。


美国人遇到天灾人祸,是献花祈福,是拥抱鲜花,是向钱看齐,想着的是体面、体面、还是体面。


当把一场悲剧变成一个嘉年华演出的时候,我仿佛产生了一个幻觉:


我一个中国人,都在关心被埋者的人到底是不是还活着,以及怎么军队还不去救;


而美国人自己,反而只在乎自己的悲伤,以及自己的悲伤是否被别人及时的捕捉到。


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美国楼塌了,拜老师赢麻了


这其实还只是魔幻现实主义的第一弹。


在这之前,房塌了,佛罗里达州州长已发布紧急状态声明,美国总统拜登也在密切关注进展。


按照道理,已经是最高规格了吧?


但是这救援的情况,实在是拉胯。


从24号开始,救援人员没有从废墟里面捞出一个人来。


当然我最开始的理解是,这么大的灾害事故,楼碎的这么严重,能活下来,的确是三分靠坚持,七分靠运气。


美国楼塌了,拜老师赢麻了


但是后面看到一段失踪人员母亲的控诉,原来是救了那么久,不论是活人还是死人,一个都没捞出来。


这,我就觉得奇怪。


现场救援的团队,按照佛罗里达州的州长来说,是世界上最顶尖的搜救团队,不光是在国际上参加各种救援活动,而且当年还参加了911的救援。


那这次的表现从结果上看怎么这么不给力呢?

于是我看到了这张图。


美国楼塌了,拜老师赢麻了


这些有着丰富经验的救援人员看上去数量挺多的,覆盖的挺饱和的,这钢筋结构的房子,清理的确是需要时间,要切割,我表示理解。


然后我又看到了一张图。


美国楼塌了,拜老师赢麻了


机械也到位了,是时候展示真正的技术了。

等一下,画风开始不对劲了,大家自己看看。


美国楼塌了,拜老师赢麻了


这些号称世界顶配的救援人员,依然是用一块砖头一块砖头的抛扔的方式来“清理现场”,这个操作看起来很是离谱。


难怪有人觉得,这不是救援,这是在考古。


美国楼塌了,拜老师赢麻了


更魔幻的是,这些救援人员,采用的是八小时工作制,每隔45分钟就会停下来进行休息,比我以前读书时候的课间休息都还要固定。


而大雨期间,搜救人员还会相当人性化地集体休息,把可持续救援的理念发挥到极致。


八小时不是问题,你们他喵起码得三班倒吧?


这也太不卷了吧?


到了28号,四天以后,救援人员在搜救过程中听到了一些像是敲击的声音,这有可能是幸存者发出的。


这给救援队打了一剂兴奋剂。


终于开始实行12小时工作制了。


然后给现场救援力量的重型机械进行了高达50%的提升,从两台起重机变成了三台。


但是他们依然忽略了网友的建议,比如好歹用把铲子,依然是带着体面的白手套,继续一块一块慢悠悠的清理。


新闻看到这里,我血压都上来了。


美国楼塌了,拜老师赢麻了


第一特遣队队员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说,他们的目标,是把每一个埋在废墟下的人带回到家人身边。


这话很有艺术,带回去,没说是多久以后,也没说是死是活;


但是给出的承诺是每一个人,那这些人的状态就已经暗示的很明确了。


太阴间了。


美国楼塌了,拜老师赢麻了


当然《纽约时报》对这种速度也作出了解释:


咱们老美利坚人做事儿,是遵循古法的,2019年新奥尔良市一栋大楼倒塌,清理瓦砾的过程持续了一年多,最后一个人的遗体直到将近一年后才被找到。


这次,预计的清理时间是几个月而已,已经是有非常大的提升了。


然后CNN也来写稿子,说你们中国人这样报道我们救援速度慢,是别有用心。


这就是基操了,只要出事儿,哪怕和中国相隔万里,总能把锅甩给咱们。


作秀型祈福无所谓,考古式救援没毛病,但是只要中国报道,那就是污名化我大美利坚。


美国楼塌了,拜老师赢麻了


其实最开始,我不太能理解这些救援人员为什么动作那么缓慢,敢做这一行的人,多多少少是有情怀的,这个不分国家和种族。


后面才知道,原来不是救援人员不努力,也不是不想努力。


而是美国政府一直拖着他们的后腿。


你没看错。


所有出来面对媒体的政府官员都在强调,救援人员的第一要务,是保证自己的安全。


这话,其实没毛病,但是背后不小心加的一句就露怯了,“保证救援人员的安全是首位,而不是躺在废墟里的尸体”。


这话是不是听起来很政治正确?


你再一思考这句话背后的逻辑,就发现小九九了。


从政客的角度出发,房屋倒塌出现的伤亡,撑死了是开发商的问题,不是自己的锅;


能救出活人,是好事儿,但功劳不一定在自己头上;


但是如果要求救援人员按照正常速度来进行,出现了伤亡,那就是自己的责任了。


所以他们把救援人员当成了大宝贝,给救援人员准备了医生,每工作45分钟就停下来进行身体检查,生怕救援人员出事儿。


这其实就是用“消极怠工”的方法披上政治正确的外衣来保护自己的乌纱帽,代价就是谋杀本来有可能活下来的人。


美国楼塌了,拜老师赢麻了


如果你觉得这个观点太极端了,别着急。


所谓孤证不立,魔幻现实主义永远都是套娃,你打开了以后,会发现还有很多藏在里面的内容。


不光是现场指挥的美国官员气定神闲,美国政府高层的反应,那更称得上是慢条斯理。


根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在29号给出的消息,楼塌的时候,是24号的凌晨1点半,然后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局几乎立刻就做好了救援准备。


毕竟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局就是做这事儿的嘛,预案和物资都有。


但是,应急管理局就只能呆着,没办法动。


因为从程序上说,需要佛罗里达州的州长批准,他们才能参与救援。


那大家就去问了,为什么佛罗里达州州长要拖到24号下午的五点半,才发布声明,允许救援队赶往现场呢?


佛罗里达州州长办公室给出的解释是:


因为从程序上说,要等到迈阿密时政当局发布事故声明,州政府才能推进救援工作。


其实吧,在全国人民都知道佛罗里达楼塌了的情况下,迈阿密发声明以后的1个小时,州一级的声明才发出来。


这种满满的流程感,还体现在这州长自己境内楼塌了,也没有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而是去边境参加一个牺牲的执法人员的送别仪式去了。


你看,提前订好的行程不能变,这就是遇事儿走程序的魅力所在。


完全不会犯错。


美国从日本那里学到了工匠精神。


不对,是抢到了。


美国楼塌了,拜老师赢麻了


这一走程序,就消耗了16个小时,这16个小时里面,外州的精锐救援力量就只有坐着干着急。


好,折腾到24号晚上,这第一支救援队20几个人赶到了,开始救人了,等这8个救援队全部到齐,是6月27日的事情了,也就是说救援的黄金72小时都要结束了,大家才各就各位。


顺便也说一句,根据《华盛顿邮报》的报道,墨西哥的救援队也来了,这只救援队从1985年成立开始参加了几乎每一场墨西哥的重大灾害,非常的有经验。


但是28号抵达了,政府开始走流程了,直到29号,记者去采访,他们还被禁止入内,因为批准授权他们进入现场的申请还在走流程。


美国楼塌了,拜老师赢麻了


你说大美利坚自有国情在,联邦和各州之间联系松散,遇到事情就是有流程,这我可以理解。


但问题来了。


既然走流程,那就所有人走流程。


美国也不是第一次出事儿了,这构建一个上下统一的应急方案有那么难么?一个救援程序,需要走16个小时么?


而且,连救援队进去都要走流程,那为啥那些拍短视频的4美金就可以去里面嗨?


合着他们比救援队管用?


而且怕救援队出问题所以限制作业,就不怕他们嗨出问题来?


美国楼塌了,拜老师赢麻了


作为一个饱尝社会毒打的打工人,我知道这背后的心法。


按流程走,就不会有错,出事儿了也不用背锅。


至于速度,至于效率,至于人命大如天……反正被埋的不是制定这些流程的人。


这流程至上的模式,不光能完全不用负责,还能起到作秀效果拉满的作用。


最好的例子,还是发生这次塌楼事件的镇的镇长。


镇长大哥到了现场,拥抱了家属以后,就开始接受各种上电视做采访,每次都表示,We need some luck,同时表示,要在城镇正在测试空气质量,确保广大的居民生活不受影响。


没看到建个临时指挥室,没看到身先士卒坚守第一线,每天晚上按时回家睡觉,第二天准时上班。


他要做的,就是通过走这些流程,获取影响力,同时确保自己票仓不失,所以检测全镇空气。


秀,做的很漂亮,至于下面埋着的人……一个朴素的道理就是,死人是没有选票的。


Some luck?You need some fuck。


不行,又怕他爽到。


美国楼塌了,拜老师赢麻了

美国楼塌了,拜老师赢麻了

美国楼塌了,拜老师赢麻了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追责问题。


这楼在半夜里面面突然塌了,睡梦中的人被掩埋了,看起来没有一点预兆。


真的没有一点前兆么?


在惨剧发生的前两天,有个游泳池承包商去了这栋倒塌的大楼谈游泳池的维修项目,外面看起来,大堂很不错,游泳池很干净,没有什么不寻常的地方。


但是当他去地下停车场的时候,尴尬了,地下停车场里面到处都是渗水,而且水池下的混凝土出现了开裂,钢筋露出来而且腐蚀严重。


所以他拍下了这些照片,发给了自己的主管,并且附上了一个信息,说这种情况需要混凝土修复专家来看看。


主管说等竞标的时候会把这些信息附上,结果,竞标还没结束,楼就塌了。


游泳池承包商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说,自己这辈子也是大风大浪见过了,去了一些“可怕的地方”,但是对这种低级别的缺乏维护的情况还是感到震惊。


美国楼塌了,拜老师赢麻了


但这还不是最震惊的,毕竟只隔了2天还是有点运气的味道。


早在2018年的时候,就有工程师向这栋楼的管理方发出了警告,说这栋楼的建筑结构已经出现了损坏。


这栋楼在最开始设计的时候就有问题,防水层是平铺的,没有倾斜的角度可以让积水流下去,这就导致公寓的混凝土劣化的速度加快。


在这封报告里面,还提到了大楼地下停车场的墙壁、柱子和横梁,已经出现了大量裂缝和破碎。


你看,这么多人发出警告了,但是结果怎么样呢?


号称透明的美国,在2013年给这次事故发生地的瑟夫赛德镇任命了一个首席建筑官员,这老哥看到了工程师的警告以后,告诉居民,这楼“状况非常好”。


更巧妙的是,下面都烂成这样了,这栋楼的开发商还从瑟夫赛德镇获得了一份对建筑法定高度限制的“特别豁免”,在原来的房上又增建了一层屋顶公寓。


美国楼塌了,拜老师赢麻了


但是最刺激的还不是这个,《华盛顿邮报》在6月27号爆料,这栋楼在建造之初,开发商就被指控向当地政府官员行贿,从而获得施工许可。


你品,你细品。


美国楼塌了,拜老师赢麻了


但是到现在,追责也没有启动,反而是,拜登老哥抓住了这个机会,又狠狠的做了一场秀。


就在佛罗里达州大楼坍塌的那天,6月24日,拜登宣布了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好不容易达成的1.2万亿美元基建协议。


拜登上台的时候大家都还记得吧,喊出来的口号是4万亿美元,后面拜登不断让步到了1.7万亿,但是依然被国会各种阻击,最后再退一步,终于通过了八年时间1.2万亿的方案。


然后拜登开了新闻发布会,开开心心的公布了这套方案,然后开开心心的走下新闻发布会。


副总统哈里斯赶快提醒老爷子,这佛罗里达州的楼塌了,你还是说两句。


拜登才想起来,又重新回到了台上,做了一个简短的演讲。


美国楼塌了,拜老师赢麻了


拜登虽说年纪大了,反应有点慢,但是肯定也是回过味来了。


这楼塌了,说明我的基建计划很重要啊。


于是,发生了很神奇的一幕。


参议院少数党领袖麦康奈尔很快便批评说,在公开官宣后不到两小时,拜登就威胁要否决这一协议,觉得1.2万亿美元太少了。


你看,在拜登和白宫高层眼中,这有没有人埋在下面根本不是他们所关心的,才100多人,美国疫情死了60多万他们皱过眉头么。


你看拜登都忘了要说说楼塌这事儿了,还需要人提醒。


但是,不需要提醒的,是在政治利益博弈当中,这楼和这些人可以作为一个棋子。


这让我不禁想到了早就封神的《大明王朝》里面的那句话:死十万人、百万人,也就是个数字。


以及让子弹飞的经典名言。


有时候,死人比活人要有用。


美国楼塌了,拜老师赢麻了


现在再看这个事情。


从救援人员的从容,政府对程序的坚守,再到忽略警告时候的淡雅,我觉得,都点缀了最后聚集在事故现场用眼泪、烛火、音乐来烘托气氛的美国风格。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血浓于水,九州同心,最美的逆行者,不惜一切代价,时间就是生命,基层动员能力,这些带有中国审美的救援方式,美国人必然是不适应的。


他们最适应的,就是作秀大于一切的法则,不论是底层民众,还是美国政府。


当他们沉浸在自我感动、流程管理、合理休息中的时候,不知道他们是否还记得,废墟下还有100多条生命,有的已经逝去,有的也许正在逝去。


但没有人知道了,也没有人关心了。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同。


大家只想着自己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美国   佛罗里达州   华盛顿邮报   美利坚   迈阿密   美国政府   州长   体面   救人   事儿   流程   事情   老师   小时   现场   程序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