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势力碰撞出“西安事变”,张学良是老蒋永远的心伤

“西安事变”是激变的国际国内局势下,老蒋、张杨、亲日派以及我党等多方势力的一次奇异碰撞。此次碰撞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形成了急剧转向的历史拐点,也使参与各方的命运走向和最终结局发生了迥然不同的剧变。

当是时也,自一九二七年蒋介石背叛革命至一九三六年红军几大主力齐聚陕北,国共内战已打了十年。而日本人则趁乱将东北四省和华北部分地区收入囊中。

此时在西安发力的各方势力中,以蒋介石最为骄狂愚蠢。也正是蒋的骄蠢,才为事变爆发提供了契机。这位当时中国最不可一世的名义领袖,根本没看出身负国恨家仇、奇耻大辱的张学良,在杨虎城的策动和我党的感召下,已经心怀异志。蒋自鸣得意,还把张当小孩子,继续逼张“剿共”,玩他那套瞎子都看得出来的“一箭双雕”的把戏。

张学良当年在日本人的逼迫下,毅然“东北易帜”,又帮蒋介石挫败了冯阎的中原大战,为蒋名义上统一中国立下了不世奇功,被蒋封为副总司令并拜了把兄弟,使这个年轻人一时风光无两。然而“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又使他沉沦谷底,丧师失地身背骂名,被逼“剿共”又屡遭败迹。此时的张学良,已经看破了他一直愚忠敬重的兄长蒋介石,对蒋让他与红军互相消杀、将他玩弄于股掌之中,已然愤恨难禁、随时即可爆发。

其实蒋到西安前,张就与我党多次暗中联络,还提出建立联合政府反蒋抗日。老蒋虽有耳闻,但仍对他在张学良面前的权威和“兄长情意”自信满满,轻狂地认为这个一直被他利用、为他背锅的小家伙不能对他怎么样,只要他亲临西安,张仍会俯首贴耳、恭顺如初,执行他的命令对红军赶尽杀绝,顺带手消除东北军这个非嫡系的地方势力集团。

然并卵,自作聪明者往往就是傻逼。这个骄狂的大哥到了西安指手划脚没几天,就被苦谏未果的张杨捉了起来。领袖沦为“阶下囚”,举世震惊,举国哗然。

其实我党当时在陕北的处境极为艰难、形势也极为严峻。徐帅曾说:如果当时没有“西安事变”,红军还得二次长征。数万红军齐聚陕北的穷乡僻壤,缺衣少食、无枪无弹,西路军打通新疆取得苏联援助也已失败,如果张、杨听命蒋介石努力进剿,则革命完全有可能再次陷入低潮。

可就在这时,蒋介石的骄狂急躁和自作聪明,激变了张、杨,使整个局势急转直下,出现了惊天逆转,我党我军迅速从危局中脱离出来,转而成为引领敌后抗日的中流砥柱,在沦陷区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政权,中国革命从此风正帆悬。

由此可见,“西安事变”的最大受益者是我党我军,最大失策者是“行棋骄狂急躁不细腻”的老蒋。

而张学良,则是我党的功臣,老蒋的心伤。老蒋念及张学良当年对他统一中国时近乎愚忠的拥立之功,事变后仍能不计个人安危,义薄云天护送他返回南京,一直没忍心杀他;又恨毒了张学良坏了他的“剿共”大计,使他十年的“剿共”心血功败垂成,于是至死不放张学良。

当然,蒋对囚禁中的张学良,还是顾念结拜情分的,张学良爱打网球就专修球场,爱游泳就专修泳池,不惜钱财顾惜有加,还是有人味的。

但是从老蒋临终尚且叮嘱蒋经国,对张学良“不可放虎”,则可以知道“西安事变”给老蒋造成的心伤,恐怕老蒋再生十世,也难以痊愈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西安事变   陕北   势力   骄狂   激变   愚忠   我党   自作聪明   西安   兄长   我军   事变   急躁   蒋介石   红军   财经   张学良   蒋永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