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解放军来到边境,国军士兵流着泪说:终于有人来换防了

1950年解放军来到边境,国军士兵流着泪说:终于有人来换防了

古诗中有很多关于远离家乡到边疆征战的词句,有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有崔颢的“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共然”,也有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等等,这些都描写了古代战士为了戍守边疆保卫国土而奉献了青春乃至生命的热血。为了报效祖国行进赴国难,自古至今都是如此的。这些热血男儿站的地方是荒无人烟,但守护的人是千家万户的。

边疆,也就是疆域的边儿上,所以这些地方都是远离繁华,远离人世的,在这些遥远的边疆,消息是很难及时传送的。古时候有一句话叫做: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这是因为由于战争的消息不能够及时的传报给远在京城的皇帝,皇帝就不能根据战场的实时情况对军队做出正确的判断,只能是带兵的将军代替做一些可能会有些逾矩的决定。由此可以看出,这么远的距离和这么偏僻的地方,也就意味着,在这里如同与世隔绝一样,接收不到外界的实时信息。

1950年解放军来到边境,国军士兵流着泪说:终于有人来换防了

在中国就有一个这样“与世隔绝”的地方,叫做赛拉图。赛拉图的边境,在祖国的边境线上。每个国家的边境线都是最容易被觊觎的地方,是因为这条线不仅仅是国境线,还是一个国家保持完整性的象征,必须要做到“寸土不让”!为了戍守边疆,军队就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哨所,但是由于地方偏僻荒无人烟,戍守这里的士兵就如同被遗忘了一样,接班换岗都只能等下一批士兵的到来,根本就接收不到从远处传来的任何消息。

赛拉图哨所

赛拉图在维吾尔族中其实是对“殉道者”的称呼,位于古代时候的西域,是地球第三极的昆仑分水岭,海拔有3800多米,这里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南方交通线,是古老的商贸通道中重要的一个地区。当时想要争霸世界的英国殖民者想着如果能够占领此地,不仅可以方便对印度的控制,还可以借此机会窥视中国的内陆土地。

1950年解放军来到边境,国军士兵流着泪说:终于有人来换防了

那是清朝时期左宗棠平定新疆的后期的某一天,他接到当地的军民报信说有英国的军队正在向赛拉图在开战,意图闯进平原内陆。当时的情况紧急,但是赛拉图距离最近的县城也有四百多公里,距离当时左宗棠和清军的驻扎地也有很远的距离,当地没有充分的作战准备,左宗棠带着清军敢死队只好利用当地仅有的骡马、骆驼等代步工具带着粮草,长途跋涉了将近一个月,才来到了此时已经被占领的赛拉图地区。

艰苦卓绝的守防任务

左宗棠带领清兵迅速与当地群众联手,经过多次与英军的激战后,终于胜利收复赛拉图,并在此地建立了军事哨所。自从这次收复失地以后,赛拉图就成了也是中国边境最西边的防御大本营,也是当时清政府建立的最高海拔的驻兵点。当时左宗棠在这里建立哨所的时候,应该也就是抱着中国领土世代都不可分割的决心吧!

1950年解放军来到边境,国军士兵流着泪说:终于有人来换防了

赛拉图哨所虽然远在偏僻的新疆最西边,但是却也承担着边关八百多公里的守防任务。这里不仅人烟罕至,而且雪山连绵,有着被称为“最凶险的山”——喀喇昆仑山脉,日均气温不超过零度。这里的将士吃喝都很艰苦,每天还要进行巡逻任务,哨所里面甚至都没有用来取暖的火。直到清朝灭亡,这些士兵也没有等来换防的人,而是被改了编制成为民国军队继续守卫着这里的和平。

赛拉图哨所其实是南北哨所的大本营,主要的任务是提供后勤支持,在它的下属辖区还有很多分卡。有史料记载说,一个哨兵要想从南到北的巡一遍所有的关卡和防线,至少要三个月才能完成。后来为了能够有组织且方便巡逻,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在赛拉图正式成立了一支边防队伍,编制是一个团,有三个骑兵连,任务就是在赛拉图及其周边的八百里进行设防并且巡逻。

1950年解放军来到边境,国军士兵流着泪说:终于有人来换防了

在民国之后就是中国经历的八年抗战和三年内战,整个中国当时一片狼烟,万里河山都沉浸在无数前辈的血肉之中。但是这样令人沉痛的战火并没有蔓延到这片西域之极地,赛拉图哨所的所有战士依旧在这里过着艰苦的生活,执行着守卫任务。

钢铁哨卡

对赛拉图的历史记载中还有这样一个传奇的故事,是说当中国解放以后,1950年的时候,解放军的一个连队进驻到边境赛拉图哨所时,竟然发现了一个班的国军战士在守卫着哨所。

1950年解放军来到边境,国军士兵流着泪说:终于有人来换防了

这些国军战士根本就不知道国军已经败退到台湾,几乎是与世隔绝的状态看到解放军之后他们流着泪说:“终于有人换防了”。然后看到他们的军装跟自己的都不一样还在纳闷,“怎么都换装了呢?”与世隔绝的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当时中国人民已经解放,新中国已经成立的事情,就像是桃花源里那些“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人们。

后来为了交通事业的发展需要,赛拉图哨所被废弃,人民军队在这里原址向东三十里之外设置了新的哨所,取名为三十里营房。从2010年五月起,经过政府审批后,赛拉图哨所以三十里营房为基础,成立了赛拉图镇,镇政府就设立在三十里营房,镇子里主要分为边防人员工作区和生活区,直到2017年,小镇的人口发展到了四百多人,成为了一个由军事驻地发展起来的边疆小镇。

1950年解放军来到边境,国军士兵流着泪说:终于有人来换防了

这里的平均海拔在三千米以上,昼夜温差达到三十多,含氧量低于平原一半以上,算得上是高原中的高原,难怪有医学专家称这里为“生命禁区”,中央军委称之为“钢铁哨卡”。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战士世代守卫着祖国的边疆,才有我们现在的安居乐业,幸福生活。赛拉图哨所从清军收复开始,到国军驻扎,最后交接给解放军,这也是一种历史的传承和坚持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国军   边境   西域   哨卡   哨所   荒无人烟   营房   与世隔绝   边疆   偏僻   中国   解放军   士兵   军队   战士   距离   地方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