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一场内乱,波及大半中国,岳麓书院学生冲进战场,宁死不苟活

南宋一场内乱,波及大半中国,岳麓书院学生冲进战场,宁死不苟活

《七律.岳麓书院》:“藏之大麓面江开,背倚名山纳楚材。凝聚风神毛蔡出,弘扬意气锦涛来。敢教社稷改颜色,为有精英正育培。四海学人同景仰,弦歌百代九州回。”——苏声

苏轼的这首诗写的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的“四大书院”之一——岳麓书院。由于文人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时代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中国古代历史上产生了千千万万的书院来培养他们,而岳麓书院就是其中顶尖的书院之一,它有着自身独特的历史底蕴与文化价值,令人心生向往。

岳麓书院的历史变迁

作为“四大书院”之一,岳麓书院有着悠久的历史。岳麓书院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而岳麓山自古就是文化名山。西晋之前曾经是道士们的活动地点,建了一些道观供道士们居住修行。

南宋一场内乱,波及大半中国,岳麓书院学生冲进战场,宁死不苟活

而到了东晋,有一个名叫陶侃的人建了个“建杉庵”并在这里读书,从这以后这里就变成了读书的地方,并且在那以后,这里逐渐成为了书舍。在北宋时期,公元976年的时候,岳麓书院在潭州的太守朱洞的带领下正式建立了。

岳麓书院在北宋时期有着极高的名望,当时宋真宗曾经对山长青睐有加,亲笔写下了“岳麓书院”的匾额。而在明代则将这四个字刻在了石头上,保存至今。

在当时,无论是岳麓书院的院舍规模,还是书院里的人数都发展得非常好。其实关于“四大书院”究竟是哪四家有着许多种说法,当时每个人心中的“四大书院”都不尽相同,但是唯独岳麓书院受到了众人的推崇,成为了所有人心目中当之无愧的“四大书院”之一。当时人们对岳麓书院认同可见一斑。

南宋一场内乱,波及大半中国,岳麓书院学生冲进战场,宁死不苟活

值得一提的是,在公元1167年的时候,在岳麓书院举行了一场历史上有名的“朱张会讲”,当时朱熹与张栻论学。这一论学吸引了无数听讲者前往旁听,这次会讲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即使到了今天,也对当代人有着一定的影响。

在这次“朱张会讲”之后,岳麓书院更加名声远扬,让无数的文人对岳麓书院心生向往之情,更加坐实了岳麓书院“四大书院”之一的响亮名号,让人对其的实力有了更深的了解。

事实上,不止一任皇帝赐下匾额,在1246年的时候,理宗也赐下了“岳麓书院”匾额,乾隆年间也曾先后颁赐“学达性天”、“道南正脉”额。这也体现出了岳麓书院作为一个书院的实力,侧面表现出了在岳麓书院中学习的文人们,都有着相应的智慧与能力。

南宋一场内乱,波及大半中国,岳麓书院学生冲进战场,宁死不苟活

学生们的不屈之魂

事实上,岳麓书院在历史上为人称道的并不仅仅只是那些书院中文人墨客的智慧和他们各自存于自身心中的科学文化理念,最值得后人学习称赞的是岳麓书院中人心中那不屈的灵魂。

正值南宋时期,元军大举南下,准备灭亡南宋。在公元1275年,元军攻破了长沙,岳麓书院被付之一炬。在当时,元军大都骁勇善战,而书院中的却都是儒雅的学生,两者之间相差何止一星半点。

然而,这些书生心中的想法并非什么实力悬殊,这些学生当中也没有贪生怕死之徒,他们心怀的是天下苍生,他们看中的是心中道义,即使没有功名利禄的驱使,他们也愿意抛下自己的生命,前往战场。而不仅仅是退缩在后方,等待他人的救援。

在这一场内乱之际,即使是死亡也阻止不了岳麓书院的学生们那一腔热血;生存的欲望没有泯灭他们心中对尊严的执著;凶猛的敌人没有让他们退缩,没有让他们选择苟活于元军的铁骑之下。

南宋一场内乱,波及大半中国,岳麓书院学生冲进战场,宁死不苟活

这场战乱,波及了大半个中国,岳麓书院的这一场抗争,只不过是其中微小的一部分而已,可是这个规模不大的战场却难以让人不感动,不动容,这是一场壮烈的斗争,当这群学生们冲上战场时,想的是宁死,也不苟活,让人钦佩不已。

可惜的是,即使有着这些学生的奉献,战争仍然以元军的胜利落下了帷幕,元末时期的又一次战乱,导致书院也被焚毁。而又因为明初的时候,皇帝朱元璋鼓励对地方官学进行建设的政策,使得官学强盛,而全国书院就此沉寂,岳麓书院也因此百余年没有成就。

几经波折的岳麓书院

在岳麓书院沉寂了百余年之久后,民间自发集资,修复了岳麓书院。这或许就是因为当时的人们对岳麓书院学术上的认可以及对岳麓书院那些勇往直前的学生的钦佩赞扬之情。但可惜的是不久书院就又荒废了。再之后在长沙府通判陈钢的帮助下终于使得岳麓书院基本恢复旧貌。

南宋一场内乱,波及大半中国,岳麓书院学生冲进战场,宁死不苟活

经多任地方官员的几次修复扩建,岳麓书院终于不仅恢复了原本的模样,甚至更加壮丽美观,形成了书院历史上亭台相济、楼阁相望、山水相融的那种独特优美的景观。而书院的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也得到了全面的恢复和发展,是现如今我们看到的岳麓书院基本格局的基础

由此岳麓书院又一次繁荣起来,可是再之后,岳麓书院反复经历了毁坏、修复的过程,由于战乱等诸多原因,始终没有稳定的发展壮大过,清朝时期也在打压和褒扬中反复来回,实在令人感慨叹息。

在近现代,1926年时,省立湖南大学正式成立了,他的前身就是岳麓书院,以岳麓书院为医院,新建校舍为二院。而在1937年,省立湖南大学被国民政府教育部确立为国立湖南大学。

南宋一场内乱,波及大半中国,岳麓书院学生冲进战场,宁死不苟活

即使是到了那时,湖南大学也饱受战乱的折磨,日本战机两次轰炸湖南大学校园,岳麓书院多数建筑在轰炸中倒塌被毁。直到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岳麓书院才被修复。

实际上,今天的岳麓书院不仅是湖南大学用以培养人才学士的地方,它也是湖南省的旅游胜地。它的一砖一瓦,都留着历史的痕迹,这是经过漫长岁月留下来的美丽印记。

岳麓书院历经多次灾祸打压,它不仅培养学术人才,还反映高教制度变迁,传播了思想,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交流。在当代有着其特殊的价值的意义,是整个长沙市的文化窗口和文化名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真宗   南宋   书院   名山   战场   匾额   学生   财经   内乱   长沙   战乱   中国   公元   湖南大学   时期   心中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