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第一家机器人独角兽公司获软银投资,由华人创立

PART 01

德国第一家机器人独角兽企业

德国第一家机器人独角兽公司获软银投资,由华人创立

图片来源:Handelsblatt

成立于德国慕尼黑的机器人创业公司Agile Robots(中文简称:思灵机器人)在新一轮融资中获得1.86亿欧元,投资者对其估值超过10亿美元(8.5亿欧元)。这是一家初创企业可以自称为独角兽的门槛。具体而言,该公司为工业领域使用的机器人开发软件和硬件。由软银牵头的这轮融资将推动德国第一家机器人独角兽公司继续发展。


在德国,目前大约有20家年轻的科技公司已经超过了独角兽的标准。然而,Agile Robots公司的十亿美元估值是引人注目的:因为它是一家深度技术型公司,即一个研究和工程驱动的公司,三年前才由Zhaopeng Chen(陈兆芃)和Peter Meusel从德国航空航天中心(DLR)剥离出来。这类公司在筹集大量资金,从而也实现高估值方面,仍然比在线互联网公司等困难得多。除了Agile Robots,在德国独角兽公司中,只有空中出租车公司Lilium属于深度技术型公司类别。


自2018年成立以來,Agile Robots完成了由高瓴资本、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天智航、线性资本共同投资的pre-A轮融资。2019年4月更宣布完成数千万美元的A轮融资,由郑志刚旗下C资本领投。


Agile Robots的新一轮风险投资资金很大一部分来自亚洲投资者,或来自关注亚洲的投资者。原因是:除了慕尼黑的总部外,Agile Robots公司在北京还有一个总部。到目前为止,该公司在中国销售其原型产品特别成功。中国的工业正在严重依赖工业中使用机器人来取代人类劳动力。对于年轻和受过良好教育的中国人口来说,工厂工作不再具有吸引力,这也是一个在中国维持生产基地的问题。


Agile Robots的法律顾问和监事会主席Christoph von Einem也说:"说服德国公司的中国子公司使用我们的机器人比德国公司本身容易得多。”已经在中国与Agile机器人合作的德国公司包括宝马和另一家大型德国汽车制造商


Agile Robots新的风险投资的最大份额来自日本投资巨头软银。软银投资顾问公司的管理合伙人Eric Chen说,这笔资金是 "对中国动态市场持续承诺的一部分"。Agile Robots将人工智能与先进的机器人技术相结合,以解决一些行业中最具挑战性的问题。”这是我们支持中国不断增长的技术部门的另一个例子。"


除软银外,其他投资者包括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阿布扎比财团、Hillhouse Ventures和Linear Capital,以及战略投资者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小米、富士康工业互联网等。Agile Robots 在2020年的两轮融资中已经从投资者那里筹集了1.1亿欧元,但当时并没有说出估值。


事实上,Agile Robots是迄今为止最有价值的德国机器人初创企业,这特别归功于其商业模式,其中包括软件、硬件和这些组件的整合。这使公司能够迅速进行销售--但它也很快需要大量资金用于开发和销售。今年,该公司已经将年营业额的目标定为2500万至3000万欧元。尽管如此,专家说,目前的估值是一个赌注。该公司现在是否能达到投资者的高期望值,取决于它是否能实现其工业应用


PART 02

Agile Robots

德国第一家机器人独角兽公司获软银投资,由华人创立

图片来源:nature.com

将人类的灵活性转移到机器人上是一项重大的技术挑战,一些专家认为这是很难解决的。在德国航天中心,陈兆芃和Peter Meusel最初曾致力于为机器人宇航员开发机器人手。"我们的挑战是用人工智能处理视觉和触觉数据,"首席执行官陈兆芃在接受采访时解释。


公司创始人陈兆芃和Peter Meusel来自第一个提出并研制成功力控机器人系列LWR I-LWR IV的德国宇航中心机器人研究所(DLR/RMC)。陈兆芃是德国宇航中心模块化机器人实验室副主任,全面负责德宇航多个型号机器人的研发。Peter Meusel是德国宇航中心资深科学家,Wessling Robotics公司联合创始人,拥有三十年力矩传感器及机器人设计经验。团队顾问包括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Gerhard Hirzinger与专家张建伟。团队主要成员均来自德国宇航中心及国内外知名院校。


在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陈兆芃博士的领导下,Agile Robots是德国航空航天中心(DLR)机器人研究所的衍生公司,致力于连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开发灵敏的机器人、面向安全关键应用的确定性机器人操作系统(OS)和跨行业的智能应用。该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能够将由轻质机器人技术驱动的高灵敏度扭矩控制的机器人手臂与各种智能软件技术相结合。专门开发的智能图像处理算法使机器人能够在未知环境中安全、精确地运作,并加强机器人和人类之间的合作。


为了应对中国机器人市场的增长,该公司已在中国和德国设立了办事处。陈兆芃说:”我们热衷于将德国的精密技术和中国经验丰富的机器人市场结合起来,为我们的客户创造最大的价值,并为技术进步作出贡献。”


从基于机器学习和转移的机器人智能,到视觉智能和力感知,Agile Robots的独特技术组合为一些最具挑战性的制造和医疗问题提供了智能、易用和经济的机器人解决方案。为了能够在复杂、不可预测的环境中应用,如手术室,Agile Robots公司的研究人员将综合机电设计和人工智能技术与软机器人技术和轻质结构相结合。他们的高性能、轻量级的机器人手臂是用户友好型的,具有超敏感的关节扭矩传感器,可以检测并响应与人类用户和环境的互动。


安全性通过模块化设计得到加强,其特点是电子器件集成在关节中,传感器冗余以防止传感器故障,以及关节中的全状态测量。基于关节扭矩传感器信号,开发了碰撞检测和重力以及关节摩擦补偿的算法。它们支持精确控制的扭矩和位置,以确保手术使用中的必要安全。


为了跟踪病人的身体运动和避免碰撞,Agile Robots开发了一个机器人视觉系统,该系统由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学习授权。深度学习和高分辨率三维传感的结合使机器人能够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学习和适应未知的环境,从而能够准确地识别物体并作出即时和适当的反应。


智能图像处理算法使机器人在非结构化环境中安全、精确地移动,而用户友好的界面和视觉技术则促进了机器人和人类之间的无缝合作。基于力和视觉的混合控制由力反馈技术实现,该技术使机器人能够 "感受 "物理世界。以自主规划为特点,该机器人还能够实时合成和调整运动轨迹。这两项技术增强了机器人的智能和 "人情味",使其适用于临床环境。


最近,看到传染病的诊断和治疗对机器人的需求越来越大,Agile Robots的研究人员正在利用他们的技术开发远程操作机器人,用于收集咽拭子进行病毒测试。这将有可能减少医务人员的接触风险,并减轻他们的工作量,为医疗机器人在流行病控制中提供一个贡献。


PART 03

德国的工业机器人初创企业

德国第一家机器人独角兽公司获软银投资,由华人创立

图片来源:robodk.com

除了Agile Robots外,德国还有这些比较引人注目的机器人初创企业。


1.用于材料处理的工业机器人供应商

Yuanda Robotics提供用于材料处理的工业机器人。该抓取机器人由6个轴和一个7公斤的有效载荷组成,集成了扭矩传感器和用于物体检测、质量检查和空间定位的视觉。同时,它还配备了先进的视觉智能,由一个集成摄像头和视觉数据的处理系统组成。通过Yuanda机器人的可视化编程界面,用户可以直接在台式电脑或平板电脑上配置和执行应用程序。要创建一个程序,用户可以将预定义的命令拖放到程序大纲中,然后用手引导机器人手臂对所需的动作进行参数化&在虚拟或真实环境中测试应用程序,并实时监控机器人。


2.基于AI的模块化生产软件

Arculus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模块化的生产系统,以实时可视化的方式控制和操作工厂和仓库。该产品是一个基于云的全栈软件平台,与工业机器人配对,利用工业机器人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产品功能包括车队管理、仓库管理、生产管理等。知名客户包括保时捷、奥迪、西门子、菲斯曼等。


3.为工业机器人开发模仿人类动作的人工智能软件的开发商

Micropsi Industries是一家位于德国的初创公司,为机器人和过程控制系统的应用开发基于强化学习的解决方案。它的主要产品Mirai是一个基于人工智能的软件堆栈,使用模仿学习来学习人类的演示,并教给机器人实时的触觉和视觉行为。该公司声称,软件控制的机器人学会了手眼协调,这使它能够准确地执行编程的动作,即使环境发生变化,也能达到毫米级的精度。它还与ABB和通用机器人等第三方机器人系统兼容。还提供建模解决方案以开发数字双胞胎。该公司是2018年英伟达启动计划的一部分,也是appliedAI德国思想领袖活动中的思想领袖初创企业之一。


4.用于控制工业机器人的嵌入式系统

Synapticon专注于为机器人、工业自动化和基于控制系统的机械提供嵌入式计算系统。它有三个产品系列,即SOMNET、LINK和MOTORCORTEX。SOMNET包括可嵌入的伺服驱动器和模块。LINK是一系列全集成的驱动单元,结合了减速器、电机、制动器、传感器和伺服驱动器。MOTORCORTEX是一个运动控制软件套件。这些产品的使用范围包括传统机器人手臂、协作机器人、AGV和先进机械。除了提供硬件和软件解决方案外,该公司还向原始设备制造商和专业最终用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客户包括斯坦福大学的人工智能实验室、空客军方、哈佛大学的机器人实验室等等。


5.应用于机器人表皮的基于力的触摸传感器制造商

Tacterion是用于机器人皮肤应用的基于力的触摸传感器的制造商。该公司开发了一种基于聚合物的可拉伸触觉传感器,称为人工皮肤,它可以分析物理互动并将其转化为数据。人造皮肤使用基于过渡电阻率的技术来测量压力等物理互动元素。这种人造皮肤可应用于机器人、医疗技术、可穿戴设备和汽车行业。


免责声明:本文通过参考公众媒体内容,整理、翻译、编辑而成,仅供读者参考。文中的观点和内容不具有任何指导作用,对读者不构成任何项目建议或承诺!如果本文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独角兽   德国   机器人   公司   扭矩   人工智能   宇航   中国   传感器   投资者   视觉   环境   智能   华人   工业   财经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