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全能冠军”:24个产品世界第一,连续27年保持盈利

目前全球贸易90%的运输量,都是通过海运完成的。作为装载工具,集装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则是世界上第一大集装箱生产国,制造超过96%的干货集装箱和100%的冷藏集装箱。

自去年以来,欧美港口受人手严重不足影响,集装箱堆积如山,空箱回流较慢。另一方面,中国出口贸易增长迅猛。多重因素叠加在一起,出现“一箱难求”的局面。进入2021年,全球经济呈加速复苏态势,上半年国内集装箱行业总产销量达到278万TEU(国际标准箱单位,以长度为20英尺的集装箱为标准)。

在这种背景下,行业龙头中集集团每月产出量从二十几万箱提高到四十几万箱,依旧供不应求。今年第一季度,集团实现营收288.64亿元,净利润15.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2.08%和334.99%,收获历史最佳开局。上半年预计实现净利润40亿元-46亿元。

中国制造业“全能冠军”:24个产品世界第一,连续27年保持盈利

简单介绍一下,中集集团(CIMC)全称是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已有41年时间,总部位于深圳。作为世界领先的物流装备和能源装备供应商,旗下产品涵盖集装箱、道路运输车辆、能源化工及食品装备、海洋工程、空港设备等。

中集是我国第二家中外合资企业,上世纪80年代,由招商局与丹麦宝隆洋行共同出资300万美元成立。不过自投产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接下来又遇到国际航运业低迷,加上内部管理出现问题,几乎一整年没有接到订单。丹麦方提出撤资,更是让公司处境雪上加霜。

无奈之下,董事会宣布停产,并裁掉了200多人。剩下的59人转型做钢结构产品加工,为了生存什么活都干,像马路栏杆、防盗网、钢窗钢门都做过,后来还接了一些大项目的钢铁配套工程。就这样中集顺利渡过难关,并奇迹般实现首次盈利。

87年的时候,集装箱市场开始复苏,中集集团重组为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招商局、宝隆洋行三方合资企业,恢复集装箱生产。中国集装箱工业第一代工程师、28岁的麦伯良被任命为公司副总经理,五年后升任为总裁。这位“打工皇帝”也成为带领集团走向巅峰的关键人物。

中国制造业“全能冠军”:24个产品世界第一,连续27年保持盈利

彼时,全球60%的集装箱产自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瓜分剩下40%的市场。为了实现突围,麦伯良决定实施成本领先战略,在接单、设计、采购等方面对成本实行严格控制,并积极进行技术创新。中集一个集装箱的总成本,比行业平均还要低50-100美元,竞争力大大增强。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资金,麦伯良采取了先承包经营、通过生产经营就地获取资金再收购的策略,先后将青岛、上海、大连、天津等沿海城市的10多家集装箱企业,迅速扩大公司规模。

到了90年代中期,中集成功取代韩国现代和进道,以20%的市场份额成为全球集装箱行业老大。自此之后,其集装箱产销量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迄今已有25年时间。

中国制造业“全能冠军”:24个产品世界第一,连续27年保持盈利

如今中集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的集装箱制造集团,市场份额在45%左右。其中,干货箱份额基本稳定在50%以上,年产能200万TEU;冷藏箱份额一直保持在55%以上;特箱在品种和占有量同样是世界第一。

去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941.59亿元,同比增长9.72%;净利润53.50亿元,同比上升246.88%,保持自上市以来连续盈利27年的纪录。除了集装箱业务,中集在半挂车、低温车、中压车、低温罐、车用瓶、机场登机桥等24个细分产品领域,均实现产销量世界第一,堪称是中国制造行业“全能冠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中集   丹麦   产销量   产品   招商局   年时   合资企业   净利润   集装箱   低温   中国   中国制造业   冠军   装备   集团   全球   行业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