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棉花史:掠夺奴隶令人发指,摘181斤棉花给两个馒头

一天采摘181斤棉花是什么概念?新疆一个小棉场的老板告诉我,上百名熟练女工只有十来个人能做到一天采摘棉花150-160斤之间,但这种高强度劳动很难连续保持多日,所以熟练女工的待遇相当不错,轻松月入万元,还包吃包住。

然而,标榜民主自由的美国却炮制了罄竹难书的“棉农血泪史”:白人们先是强迫印第安土著种植棉花,因利润未达预期,进而从南美、加勒比海甚至跑到非洲掠夺奴隶,这些奴隶的待遇低到令人发指,每人每天需采摘200磅棉花(约181斤),才能换来两个馒头的报酬。

美国棉花史:掠夺奴隶令人发指,摘181斤棉花给两个馒头

美国棉花史:掠夺奴隶令人发指,摘181斤棉花给两个馒头

这一切要从15世纪末开始说起,那时的欧洲人还不知棉花为何物,但随着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1497年达·伽马抵达印度,白人们才发现二者联合大有作为:利用美洲广阔又肥沃的土地种植棉花,从印度引进棉纺技术,再简单打包海运回欧洲销售。

1540年,由英国资助的科罗纳多探险队发现巴哈马土著也在种植棉花,因而兴起掠夺土地与劳动力的恶念,至此,大量白人殖民者、农场主以及商人涌入北美,开始书写充满悲剧的北美“棉农血泪史”。

美国棉花史:掠夺奴隶令人发指,摘181斤棉花给两个馒头

美国棉花史:掠夺奴隶令人发指,摘181斤棉花给两个馒头

欧洲白人对北美原住民实行的策略分两个步骤:逐步淡化土著文化的存在感,达到文化入侵的最终目的;其次是假意许诺承担印第安人的生活,将其骗到“自留地”中居住,直至完全掠夺印第安人土地为止。

奥斯卡获奖电影《与狼共舞》曾完整再现这个过程:被欺骗的印第安人只获得白人承诺食物供给的一半都不到,不得不去捕猎北美野牛,为彻底打消印第安人的独立性,白人们发起“猎牛运动”,将“自留地”周边所有北美野牛全部猎杀(最终导致灭绝),使得完全失去生活来源的印第安人不得不老老实实地住到“自留地”里,而所谓的“自留地”,其作用相当于“奴隶营”。

至此,种植采摘棉花就成了土著们唯一可选的工作,否则就只能饿死在“自留地”里。

美国棉花史:掠夺奴隶令人发指,摘181斤棉花给两个馒头

美国棉花史:掠夺奴隶令人发指,摘181斤棉花给两个馒头

哪怕如此,白人们仍然觉得棉花产量太低、利润太少,此时贩运奴隶之风正盛,第一批从西非安哥拉被转卖来的黑人奴隶于1619年抵达墨西哥,紧接着第二、第三批,在短短45年时间里,英格兰东印度从一家新成立的公司,摇身一变登顶全球最大的棉纺国际贸易公司,旗下有800多个农场数万名奴隶,仅从北美运回英国的棉花就超过了25万包(500磅/包、约453斤)。

在那个年代,这25万包棉花不仅使英国人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同时也带动了整个英国的服装产业,进而垄断整个欧洲的高端服饰产业。而这一切“美好”的源头就在美国,只是可怜了那些被强迫劳动的奴隶。

美国棉花史:掠夺奴隶令人发指,摘181斤棉花给两个馒头

美国棉花史:掠夺奴隶令人发指,摘181斤棉花给两个馒头

美国棉花史:掠夺奴隶令人发指,摘181斤棉花给两个馒头

到了18世纪中,美国的棉花产业一跃登顶全球最大规模,南部七成城镇的兴起都与棉花有关,写下名句“不自由毋宁死”的演说家帕特里克,在担任弗吉尼亚州州长时说道:我第一次去南部时,那里还是一片荒原,可20年后再去却遍地是(棉花)农场。

美国历史学家通常把南部这个阶段的变化归结为是白人的功劳,认为他们带来的现代技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却对压榨欺骗土著与奴隶的作为只字不提,其中最广泛的做法是:所有进入棉花农场的奴隶,每人每天必须采摘够200磅棉花才能得到配给的食物,只有两个馒头(出自1821年的奴隶日记,现存于美国国家博物馆)。

美国棉花史:掠夺奴隶令人发指,摘181斤棉花给两个馒头

美国棉花史:掠夺奴隶令人发指,摘181斤棉花给两个馒头

美国棉花史:掠夺奴隶令人发指,摘181斤棉花给两个馒头

1967年在美国出版的《棉花王国》一书中,曾清晰明了地记载了黑人奴隶在农场里的工作流程:新到的奴隶要带着脚镣学习种植与采摘棉花,经过整整一年的观察后才会解开脚镣,正式进入“太阳升起就开工、太阳下山才收工”的奴隶生涯,没有福利医疗,也没有节假日,有的只是虐待。

如果只有这些的话,那这段历史还不足以被称为是“棉农血泪史”,当奴隶日记写到的“70岁老人每天必须梳棉50磅、并条100磅才给饭吃”,以及“5岁幼儿也要采棉花才能吃饭”等内容,被一名不愿公开身份的博物馆工作人员公之于众后,人们才知道,原来美国的民主只停留在书上。

美国棉花史:掠夺奴隶令人发指,摘181斤棉花给两个馒头

美国棉花史:掠夺奴隶令人发指,摘181斤棉花给两个馒头

美国棉花史:掠夺奴隶令人发指,摘181斤棉花给两个馒头

被写入教科书的“南北战争”也与棉花有关,这场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内战共造成75万士兵死亡、40万士兵伤残,美国人称之为“伟大的统一战争”,但稍加探究后却能轻易得出结论:不过是双方为了利益翻脸罢了。

仰仗一年200多万包棉花的产量,美国南部迅速从荒野变成北美首屈一指的富庶之地,黑人奴隶对人口增长又贡献卓著,再加上英国大力输送当时最先进的棉纺机器,使得南部农业、经济、科技等工农业实力与发展前景遥遥领先。反观起步较晚的北部,无论是奴隶数量还是种植面积都远远不如南部,因而提议“增加关税、限制与英国贸易”,最后演变成“废除奴隶制”才能让北部棉花产业跟上南部的步伐。

美国棉花史:掠夺奴隶令人发指,摘181斤棉花给两个馒头

美国棉花史:掠夺奴隶令人发指,摘181斤棉花给两个馒头

美国棉花史:掠夺奴隶令人发指,摘181斤棉花给两个馒头

美国棉花史:掠夺奴隶令人发指,摘181斤棉花给两个馒头

最后,高举“民主自由大旗”的北部打赢了这场战争,再加上全自动灌溉、采收以及锯齿扎棉机等设备的普及,使得工业产棉的成本大大降低,产能与效率比大批量奴隶劳动更高更快。南部战败后,英国眼见失去美国棉花供应渠道,迅速于1839年率先废除奴隶制来博取名声,但美国依然坚持到1865年才不情不愿的声称废除奴隶制,并宣布开放私人棉花种植许可。

1920年,美国一项民意测验显示,南部3/4的黑人奴隶后代仍在从事棉花产业,但彼时利润已被压低到原先水平的5%,白人们转身变成控制棉花价格与销售渠道的经营者,虽说奴隶制已被废除,但黑人的地位并没有太多改善,孤立、歧视、压榨,只不过换个方式存在而已。

美国棉花史:掠夺奴隶令人发指,摘181斤棉花给两个馒头

美国棉花史:掠夺奴隶令人发指,摘181斤棉花给两个馒头

现如今,美国的棉花年产量排名全球第三,低于中国与印度,却以359万吨的年出口量位列全球第一大棉花出口国,产量最大的密西西比、德克萨斯、加利福尼亚等6个州,全部都以棉花为主要经济作物。

在上个世纪末,非洲马里等欠发达国家的棉花因价格与质量优势一度广受好评,但美国通过补贴、贸易控制等方式,直接摧毁了这些竞争国的棉花产业。但这些方式对中国没有实际作用,所以才有了前段时间的BCI事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美国   奴隶   土著   棉花   棉农   奴隶制   血泪史   北美   印第安人   令人发指   自留地   英国   白人   黑人   农场   馒头   两个   产业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