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笔下的爱情观盘点


1琼瑶的爱情观


琼瑶笔下的小说中,爱情是无往而不胜的,可以依靠,可以寄托,可以创造,甚至可以惊天地泣鬼神。在她的內心世界里,仿佛整个世界都是为了那些美丽的爱情而设置的道具与背景,她的爱情小说塑造了不同个性的人物,嫁接了自身的爱情观,隐藏着多少对爱情的美好希冀。正是她的文笔,让部分观众对爱情的追求,带入了爱情惟美或“爱情至上”境地!

2张爱玲的爱情观

文人笔下的爱情观盘点


张爱玲笔下,人物的爱情是没有青春激情,没有幻想和无限希望,只有平常心面对生活所沉淀的“艰难”,只有潜在的虚妄和苍凉。所以,大多数读者从她的小说里,学会了冷思维,也不会对爱情抱有过高的幻想,只能把人生境界定位于爱情之外的事业追求…

3徐志摩的爱情观


徐志摩的笔下的情诗,处在新文化运动的初期,当时人们的爱情观还受制于旧的陈规陋习,他作为一个对传统封建体制男女婚姻观有叛逆思想的人,其爱情观有了脱胎换骨之模式,一直较比喻新奇,受到新文化思潮的影响,有了极进的情绪潮涉足于自身的爱情观,才有面对爱情的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

文人笔下的爱情观盘点

徐志摩与陆小曼


徐志摩短暂的一生,其浪漫的爱情观读白,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爱情遐想。在徐志摩生活的那个时代,徐志摩的诗表现出对婚姻自由、纯洁的爱情的追求,正是他自我多元的内心世界放大了情感板块,才让他成为“爱情至上”的代言人,事实上大多都是带有理想主义者的梦幻和美妙的遐思,本是不现实的。

4三毛的爱情观


提及三毛,大多是她的流浪。三毛一度曾是是流浪和情爱交织一起的化身。三毛笔下的故事,大多都是婚后有关于男女互动的景象描述。

文人笔下的爱情观盘点

台湾知名作家三毛


三毛和荷西的爱情,两人心心相印,朝朝暮暮…每个细节浪漫且温馨,双方有着足够的空间,既能相亲相爱,又能相敬如宾。人们不禁要问:既然爱情那么美满,为何走不到最后呢?她为何有了忧郁症而自杀?不就是放大了对昔日的爱情念想,无法释怀吗?正因为放大了回忆中的美好,才无法面对爱情本是一个“变量”的事实,无法接受被分手的现实吗?!

应该相信:正因为爱情是个一团感觉,一团感觉中有欲望,有意愿,有欲念,有感性认知和理性认识…这团感觉的多元个体中,有一部分感觉是漂移的,可变的;有另一部分感觉嫁接了理性认知,又是不变的。总之一团感觉中有了可变因素,决定了爱情总量后期的“可变”,因此,爱情作为一团感觉,部分感觉是变量,决定了爱情(一团感觉)整体也是个变量…

正因为爱情(一团感觉)是个变量,那些“永恒”的爱情故事,才能作为罕见的范例,而成为文学作品中的传奇佳话,同时也成为无数追求爱情的少男少女的美好愿景…

正因为三毛的“回忆”中,有了过多的爱情支配的细节描写,才让无数观众有了兴趣凝聚的动力,被她的文笔“牵着走”而有了具体细节上的感同身受,难以走出那种甜蜜的回忆…让不少读者更愿意相信三毛的爱情就是那么美丽的,不是因为最后的离去对美好的爱情失去了幻想。

5金庸的爱情观


金庸笔下的爱情故事,大多都是用来抚慰成年人疲惫灵魂的童话。因为,不论描述武侠,还是写爱情,到故事情节处于非紧张阶段,都会嫁接爱情故事的穿插,最后的一瞬间,让我们误以为所有的情爱最终都会有了“爱情永恒”这样的谎言。

金庸笔下的武打为主爱情故事为附,作为自身鲜明之个性,独树一帜的文学“语言”,让不少有着“动感情结”的读者,有了情趣归来非同寻常的感官刺激。

6王朔的爱情观


在王朔笔下的爱情记事本里,爱应该从来都不是生命的唯一。一朵情爱的野花摇曳在微风里,不肯被任何因素摧折。爱情虽然是自私的,也有正能量的一面…

他的爱情故事里,让我们了解所有的爱情(在追求和被征服)互动故事中,或多或少有着隐瞒和欺骗,似乎都有一个或大或小的圈套,正因为“爱情是自私的”,有时会带来动机不纯者的“不择手段”…正因为他捕捉到了人性的暗点,阐述阳光爱情时,有了必要把不同人的“不同追求”,说的那样的真真切切,清清楚楚…他从人性自我心态多元→决定了追求多元的逻辑中,阐明了人生追求的多元,爱情只是多元追求之一……正因为他捕捉到了部分人的不良“习性”和“秉性”,也就有了大篇幅的逻辑推理,不带任何杂念。

7痞子蔡的爱情观


他笔下《第一次亲密接触》是很经典的一本书,美女、爱情、网络语言,还有煽情这四要素,让人读起来是很是有滋有味,让不少现代人多了“借网聊天”来寻找爱情,多了寻找爱情的信息源…对爱情的追求有了一个强大的新市场,多了一些嚼头,实在是惬意。

8朱德庸的爱情观


用漫画来解读男女间说不清的官司,结合特有的幽默和指挥只有在朱德庸的笔下能看到了。记得他说过:“婚姻是我一个所爱的人,为的是以后能全心全意的恨他。”

漂亮,新潮,赚钱,真理,欲望,爱情,束缚,这些一一能在漫画里看到,毕竟这都是人自我支配的对应概念…

他的逻辑观点“感情的事没有谁对谁错”。说明他本人没有爱情观的定位逻辑,既有主动被动得当和失当,又有自我支配的欠缺和适度,或过之…本身就说明爱情作为一团感觉,是有感觉必要条件的,也是有对应逻辑的,彼此互动对错自然有着对应的逻辑定位。当你把握不了这个逻辑时,才会“没法说理”!

在爱情的追求与被追求的互动中,若对方执意要离开,必然是你有什么地方不能令其满足。

虽然感情互动中不乏卑劣的爱情骗子,花言巧语为了达到下半身的目的,但毕竟不属于真正追求爱情者,只是在追求一种对接于婚姻生活的欲念满足。

结论段


如果问本人认同上面哪一位的爱情观,亳无疑问,当然是认同第6位王朔的爱情观:人性的自我是多元的,自我多元支配决定了爱情只是多元追求之一。人的存在价值在于有着自身的社会创造,在于为周围的人尽力(施展责任担当),因此追求事业才是人生最大的追求;追求自己有所兴趣凝聚的事,只是情趣的释然;追求爱情,只是青春岁月激情洋溢→走向婚姻的必要途径;爱情是人生旅途中的一束鲜花,完善自我追求走自己的路,鲜花丛中自然向你招唤!


思想人于2020/6/2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爱情观   笔下   都会   欲念   文人   情爱   变量   爱情故事   逻辑   人性   细节   美好   婚姻   自我   感觉   爱情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