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的特效药!不是悲悯,而是效率!


民营企业的特效药!不是悲悯,而是效率!

没有效率,你的悲悯和善良一文不值。


在这场疫情防控中,如果决策混乱,行动迟缓,防疫措施效率很低,那么即便你再怎么强调个人价值,也一文不值。


比如,看见一个小孩发热,有两种不同的措施。一种是,按照效率优先,让他隔离。另一种就是,爱心泛滥,让人去亲他抱他,而且没有防护措施。


第一种方法看似不近人情,却是效果最优的选择。第二种方法,看似很温暖,其实就是犯错。


非常时期,疫情防控不力,效率不高,就是犯错。同样,非常时期,企业效率下降,也是犯错。


民营企业的特效药!不是悲悯,而是效率!

商业是最大的慈善 效率是最大的道德!


当下所有的经济问题,债务飙升、通货膨胀、资产泡沫等等,都是因为生产率停滞导致的。


来一场技术革命,生产率大幅提升,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人类社会之所以向前发展,一定是靠效率提升,而任何阻碍效率提升的事情,最终都会被抛弃。


一个社会最大的道德就是,最大程度的释放效率,而不是让所有人共同陷入贫困。


一个企业最大的道德就是,在行业下行周期,主动进行组织改革,提高效率,确保先活下去。


一家优秀的企业,一定是强调动态平衡。根据各个时期的不同目标,进行人才结构优化,组织结构优化,打造活水机制。


民营企业的特效药!不是悲悯,而是效率!

4月3日,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在月度管理会议上就坦言,“碧桂园不变的是永远都在变。”


的确,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房地产行业大洗牌,从龙头企业到中小房企,所有企业都在组织优化,都在战略调整,无一例外。


从2018年开始,房地产行业的人才流动就开始变得频繁。大家会经常看见新闻,这家公司的副总裁去了另外一家,另外一家的营销总来了这家。


当时,这种人员变动还只局限于房企高层管理人员。2019年以来,房地产行业组织变动就触及到中下层了。


碧桂园、万科和恒大三巨头组织架构调整,都是针对提升效率——让最有能力、最有状态的人才到前线去打仗,让暂时没有做好准备的人才退下来,以此保证企业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让组织永远保持活力、韧性。


视角不要太狭窄,别只盯着个体,因为不同的个体,诉求一定会相悖。真正干大事儿的人,一定是照顾大多数人,而不是照顾某些特定的个体。


行业大环境变差,企业主动拥抱变化,想方设法活下去,活得好,走在行业的前端,才是最大的道德和慈善。只有这样,才对得起里面高效的员工,才能对留在里面的员工有起码的保障。


否则,公司效率下降,企业破产,公司里所有人都得下岗,后面无数家庭都得去喝西北风,这才是现实!


民营企业的特效药!不是悲悯,而是效率!

请记住,商业是最大的慈善,而效率是商业的命根子!


个人呢?个人最大的职业道德是什么?提升自己,提高效率,让自己变得更有价值!


市场好的时候,股票的估值会有溢价,股价的涨幅会超过价值。溢价现象非常普遍,以前房地产行业好的时候,房地产人才溢价很高,房企动不动都几十万高薪挖人。


就跟股票一样,房地产市场的人才也出现了泡沫。但是别忘了,市场上还有个规律叫:均值回归。是泡沫,总会破裂。


房住不炒,房地产除去金融属性,回归制造业,相应的,房地产的人才泡沫和人才溢价也会受到挤压。


这个时候,房企的员工不应该去跟公司博弈,去跟领导博弈,去搞办公室政治,而是努力提升自己,转型升级,提高业务效率,让自己变得更有价值。


这才是最大的职业道德!


民营企业的特效药!不是悲悯,而是效率!

形势依然严峻 什么样的企业能走到最后?


从政治局会议,到央行会议,政策文件里面一直强调“房住不炒”,国家对房地产的大政方针一直没有改变。


房企融资收紧趋势也没有改变,从专项债到LPR下调,所有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控,都尽量避免流动性涌入房地产市场。


民营企业的特效药!不是悲悯,而是效率!


房地产市场头上,始终悬着一把利剑,房企生存,仍然是首要议题。那么什么样的房企,能够走到最后呢?


翻看龙头房企的战略,就能总结两个字,稳健。万科要活下去,恒大要降负债,碧桂园要追求全面、高质量发展等等。


实际上,对于房企来说,稳健经营最重要的就是,负债和融资情况。房企倒掉无一例外,都是因为丧失了融资能力,导致资金链断裂。


这些年,龙头房企降低负债,提高现金储备是个大趋势。


2019年,碧桂园的净借贷比率一降再降,已经下降到了46.3%,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这在国内地产第一梯队中极其罕见。


同时,碧桂园可动用现金余额约2683.5亿元,达到历史新高,几乎相当于中小房企全两年的销售收入,比2018年的2425.43亿元增加了10.64%。


注意,2683.5亿元的现金余额对于短期有息负债的覆盖比例达2.3倍,完全能够覆盖住短期偿债需求。


需要特别强调一下,很多新手分析师,在分析资产负债表的时候,会发现房企总体负债特别高,这是因为他们没搞懂房企的特征。


在房企负债里面,有很大一块,比如预售楼款和已售未结款项,表面上看起来是负债,记在负债大项目里面,实际上这是未来的收入。


这一块越大,意味着房企未来收入越能够得到保障,但是相应的,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就显得比较高。


龙头房企中,碧桂园预售楼款和已售未结款项最高,这些不是负债,而是未来的收入。


民营企业的特效药!不是悲悯,而是效率!


负债再高,融资渠道顺畅,融资能力强大,公司照样没有问题。负债虽低,但是融资渠道受阻,公司财务仍然不稳健。所以,公司财务稳健与否,除了看负债水平,还得看融资能力。财务稳健与否,还得看融资能力。


当下,我国房地产融资还没有完全放开,融资仍然是难点和重点,房企融资规模大幅下降,融资成本大幅上升。


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融资,融多少资,成本多少,就看房企的硬实力。


说一句残酷的话,房地产行业,融资难,都是中小房企难,龙头房企其实一点儿不难。


别人融不到钱,碧桂园发美元债,一发就是两笔,合计10亿美元,而且成本只有5.1%-5.6%,远低于8.74%的平均成本。


民营企业的特效药!不是悲悯,而是效率!

公司质地好,各项财务指标都很健康,龙头融资渠道自然花样繁多。1月17日,上交所还批复了碧桂园85.38亿元的小公募。


行业很艰难,龙头房企相当稳健,这就是现实。


接下来的问题是,既然龙头房企日子尚可,为何会爆出大规模裁员的消息呢?事情的真相是什么呢?


民营企业的特效药!不是悲悯,而是效率!

谁在制造“失业”的谣言?


最近有消息爆出,说碧桂园裁员几万人,恒大裁员几万人,说的有板有眼。


其实,用理智稍微想一下就会发现不可能,一家公司一共才多少人,怎么可能会几万人几万人的裁员呢。


真相是,为了提升效率,碧桂园调整组织结构,将部分辅助性、劳动密集型岗位(如案场服务、保安、保洁),按市场化方式转岗了,这批人大概有2.5万人。


房企这些年做的事情是什么?寻找新的增长点。


恒大押宝的是新能源车,碧桂园押宝的是机器人。2019年,碧桂园的医疗机器人、餐饮机器人、建筑机器人等等全面开花。


在研建筑机器人50款,博智林机器人累计32款产品投入工地测试应用,累计递交专利申请1843项,在关键领域拥有了一批自主核心技术。


在这些新业务领域,碧桂园一直在招人,集团和区域很多优秀同事调岗去了这些子公司。2019年子公司增加了约7600人,其中专注机器人新业务的博智林就增加了5657人。


所以,事情的真相就很清楚了,哪有什么裁员几万人,只不过是转岗了而已。而且,新业务不仅没有转岗,还在大规模招聘优秀人才。


而所有优秀的公司都会不停的优化组织和管理。就像杨国强说的那样,“碧桂园不变的是永远都在变。”


民营企业的特效药!不是悲悯,而是效率!

从2015年的区域裂变,规模快速扩张,到2018年的“行稳致远”,全面提升,都是背后的市场大环境要求的,无论是攻还是守,碧桂园一直在调整。


今年开工之后,碧桂园再次进行了集团和区域架构的优化整合,继续推动实现总部精干高效、区域做强做优、项目做一成一。所以,“调整不是“拍脑袋”的决定,是“有的放矢”地打造企业内部的丛林生态。”


民营经济不容易,但是责任又重大,占经济的80%以上,他们负重前行推动生产力往前走, 请不要再给民营经济扣帽子,增加负担了。别说民营企业没有裁员,退一步讲,即便民营企业裁员了,只要是市场化行为,而且是按照既定规则,做好安抚,我们也不应该道德绑架。


改革的关键时期,内外环境又如此复杂,唯有民营经济轻装上阵,释放潜能和生产力,才能度过这一关。


始终记住,商业是最大的慈善,而效率是商业的命根子。

来源:叶檀财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效率   小房   溢价   特效药   稳健   民营企业   机器人   慈善   房地产行业   融资   龙头   道德   能力   组织   人才   财经   公司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