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影响力有多大?第二次访问苏联,一句话让全场鸦雀无声

讲真心话,国内很多人对毛主席的了解完全不够,一部分人甚至以为毛主席只在国内受欢迎,今天我就讲一下毛主席第二次访问苏联时的场景,看完你就明白了,为什么毛主席是影响整个20世纪的一代伟人。

1956年苏联召开了二十大,在大会即将结束的时候,赫鲁晓夫甩出了一个重磅炸弹,他当着所有代表的面宣读了自己的秘密报告,全面否定了斯大林,由于事发突然,各国代表们刚开始没有反应过来到底发生了什么,所以现场鸦雀无声,片刻之后,终于有人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情,有人鼓掌,有人反对,有人当场休克,波兰共产党总书记贝鲁特甚至心脏病复发,直接就死在了莫斯科。

毛主席影响力有多大?第二次访问苏联,一句话让全场鸦雀无声

这件事国际影响太大了,在这之前,列宁和斯大林是公认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旗帜,各国国内有一大批他们的狂热支持者,甚至有一些国家的领导人就是斯大林扶持起来的,现在斯大林去世才2年多,赫鲁晓夫就直接否定了他的一切,这让别人怎么想?

所以当时苏联国内、东欧、中国,整个思想一片混乱,情况非常危急。

对于这件事,毛主席感到非常恼火,他和赫鲁晓夫说:“你批评斯大林是对的,但是你事先应该和我商量,不是你想批就批,而且你没有做好准备工作,斯大林一夜之间从一个神变成了罪犯,谁也接受不了!”

毛主席影响力有多大?第二次访问苏联,一句话让全场鸦雀无声

虽然毛主席并不同意赫鲁晓夫的行为,但事情已经发生,总得想出挽救的对策,当时我党发了两篇文章《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和《再论》,对赫鲁晓夫的行为进行了解释,赫鲁晓夫一看终于可以给舆论一个交代了,立马让真理报进行转载,并分别印刷了20万份和100万份在党内学习,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当时就是毛主席出面帮赫鲁晓夫擦了屁股,话虽然很糙,但就是这么个道理。

毛主席影响力有多大?第二次访问苏联,一句话让全场鸦雀无声

从那以后,毛主席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就开始迅猛提升,莫斯科大学哲学博士考试的前提条件就是必须先看过了毛泽东的实践论,不然你都没有资格考试。东欧各国党内发生分歧,一旦争执不下的时候,他们就会说,我们先把问题搁置,看看中国的毛泽东怎么讲。

可以说,毛主席就是从那个时期开始,才真正成为继列宁、斯大林之后的第三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领袖。

毛主席影响力有多大?第二次访问苏联,一句话让全场鸦雀无声

现在我们都知道苏联援助我国的“156工程”,在短短几年之内,苏联累计派了上万名专家到中国手把手帮忙实际落实了150项,项目涵盖电力、钢铁、煤炭、制铝、机械、化学、造纸、有色冶金、炼油、重型机械、动力、化肥、火力发电、医药、军工等多个领域,帮助中国在华夏大地上再建了一个社会主义工业化强国。

而这些援助,绝大多数都是在赫鲁晓夫时期落实的,这与当时毛主席强大的影响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毛主席影响力有多大?第二次访问苏联,一句话让全场鸦雀无声

1957年,赫鲁晓夫邀请毛主席前往苏联参加世界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代表大会,这是毛主席第二次前往莫斯科,赫鲁晓夫事先和毛主席沟通,希望毛主席帮忙统一一下社会主义阵营的思想分歧,出于大局考虑,毛主席欣然应允。

与第一次访问苏联时不一样的是,这次苏联给予了毛主席最高礼遇,座机是苏联最好的飞机,驾驶员是王牌飞行员,入住的是克里姆林宫中最尊贵的叶卡捷琳娜女皇寝宫,而其他国家的领导人,都是住在列宁山,由此可见赫鲁晓夫对毛主席的到访有多么重视。

毛主席影响力有多大?第二次访问苏联,一句话让全场鸦雀无声

各国代表到齐后,赫鲁晓夫像个跟班似的,跟着毛主席四处跑,逢人就介绍,这是中国的毛泽东同志,给毛主席狠狠涨了一波面子,大会开始前,毛主席说开会时我还是坚持一个口号,叫做“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赫鲁晓夫不同意,提议说要用“以中国和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毛主席表示反对,双方就这个问题争论了很久,最后赫鲁晓夫看毛主席态度坚决,只好同意还是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毛主席影响力有多大?第二次访问苏联,一句话让全场鸦雀无声

至于为什么毛主席不让中国在这个时候出头呢?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当时的中国虽然是个人口大国,但是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科技实力都不太行,担当不起领导社会主义阵营的重任。

第二个原因:当了老大就要负责任解决问题,也要直接硬扛来自美国的压力,一方面,对各国的援助问题,另一方面,和美国搞军备竞赛,这都需要白花花的银子,所以毛主席不愿意当这个出头鸟,不管当时赫鲁晓夫是什么用意,毛主席一心一意把国内经济基础先打好的想法肯定是正确的。

毛主席影响力有多大?第二次访问苏联,一句话让全场鸦雀无声

虽然,毛主席不愿意中国站出来当领头羊,名义上苏联依然是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可到了1957年年底的时候,国际社会都察觉到了一个细微的变化,以前是苏联——社会主义其他国家,现在变成了赫鲁晓夫/毛主席——社会主义其他国家,从影响力上来看,中国似乎有了与苏联分庭抗礼之势,在这个阶段,苏联甚至和中国签订了《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承诺向中国提供核武器,这在当时可是了不得的一件大事。

当然,中国和苏联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分歧,而且是根本路线上的分歧。

赫鲁晓夫认为,既然和平发展就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我们就和美国斗而不破,搞和平竞赛就好了嘛,总有一天,社会主义全面超越了资本主义,我们就获得了胜利。

毛主席影响力有多大?第二次访问苏联,一句话让全场鸦雀无声

而毛主席认为,当我们有实力的时候不应该向资本主义妥协,资产阶级充满了软弱性和妥协性,我们应该用革命的手段、用武装的手段去打败他们,哪怕是打核战争也没什么了不起,全世界27亿人,死一半还剩一半,中国6亿人,死一半还剩3亿,我怕谁去。

毛主席的话音刚落,全场一片寂静,后来休息的时候,捷克斯洛伐克总书记拿着咖啡直哆嗦,他说中国有6亿人,我们才2000万啊,毛泽东竟然说死3亿人不算什么。其实他的态度基本代表了当时苏联和东欧各国的态度,就是害怕真的爆发核战争,所以他们没有支持毛主席的想法。

站在当时的视角来看,的确,第二次世界大战才刚过去12年,没人愿意再打一次更大规模的核战争,所以苏联选择了军备竞赛和美国内耗的方式,但站在今天的视角来看,苏联也正是亡于这种和平竞争的模式,如果当时苏联选择了更强硬的姿态,美国迫于压力可能会做出更大的妥协,世界线或许会发生重大改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走向可能也会完全不同。

毛主席影响力有多大?第二次访问苏联,一句话让全场鸦雀无声

但历史就是这样的,冥冥之中很多事情从你决策开始时,就早已写好了结局,正是因为赫鲁晓夫革命的妥协和不彻底性,才导致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时苏联的颜面尽失,这也成为了赫鲁晓夫下台的直接原因。

现在时过境迁,我们回过头来看这个问题,以当时社会主义阵营的实力,如果真的选择了毛主席的方式,结局又会如何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苏联   赫鲁晓夫   斯大林   东欧   莫斯科   核战争   鸦雀无声   列宁   美国   阵营   其他国家   分歧   中国   全场   影响力   原因   代表   国内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