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推动 政策利好,社会办医正式迈入新10年

市场推动 政策利好,社会办医正式迈入新10年


社会办医在当前已进入新的十年周期,未来10年,将会是价值医疗与医疗信息化推进的10年,也是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10年。

市场推动 政策利好,社会办医正式迈入新10年

本文来源:BCG波士顿咨询


市场推动 政策利好,社会办医正式迈入新10年


过去十年的发展已经将社会办医推进到一个新的起点,再往后看十年,2030年是“健康中国2030”的收官之年,届时社会办医必将呈现全新风貌。


未来十年,将是社会办医从量变到质变、从粗放到精细、从“拓疆域”到“练内功”的关键时期。


社会办医将越来越重视为患者带来真正的价值,从经营产品到经营客户,服务患者的核心需求。在战略保障上,拓宽融资渠道、提升资本效率,高效规划医生资源、重点打造人才梯队。


在发展模式上,打通产业链、实现险医一体化,促进互联网和医疗的深度融合、积极发展智慧医疗。



市场推动 政策利好,社会办医正式迈入新10年

价值医疗受到青睐

多方合作模式显现



价值导向型医疗在全球已经是最重要的趋势之一。中国医疗体系正面临着疾病负担成本不断攀升以及医疗效果有待提升的双重挑战,价值导向型医疗是帮助中国实现在可控的成本下提升民众健康和医疗效果的良方。


2016年7月,由财政部、卫计委、人社部、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三方五家”联合发布的医改政策建议《深化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基于价值的优质服务提供体系》中,明确提出建立“以人为本”、“平衡的、基于价值的卫生服务提供体系”。


国内一些领先的社会办医疗机构已经开始积极关注疗效和医疗价值,并积极参与国际组织的疗效标准制定。


价值医疗给中国社会办医疗机构带来了重要的差异化发展机会,通过重点关注特定疾病的疗效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真正转型。


价值导向型医疗对于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医疗体系极具吸引力。很多医疗机构甚至医疗网络都在向价值医疗转型,然而只有当以患者为核心的医疗体系在区域、全国,乃至全球层面实施的时候,价值导向型医疗潜在的巨大力量才能真正地发挥出来。


世界经济论坛与BCG联合启动的医疗价值项目组在“亚特兰大市心力衰竭试点项目”中通过医疗机构、支付方、患者组织、政府、学术机构、制药企业、设备厂商等各相关方的密切合作,取得了可观的成就。预计未来十年,中国也将出现各利益相关方更高层次的合作尝试。



市场推动 政策利好,社会办医正式迈入新10年

资本市场持续活跃

优质标的广受青睐



自2012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对社会办医疗机构和公立医疗机构的投资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井喷式增长,风险/私募投资机构、医药集团和医药产业链企业、保险资金共同组成了多元化的资本结构,接踵涌入市场。


尤其在2015-2016年期间,交易数量持续创下历史新高,仅2016年发生的并购交易就达到31笔,实现交易规模20亿美元。


市场推动 政策利好,社会办医正式迈入新10年


2015年绿叶集团斥资6.9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第三大的私立医院运营商Healthe Care,创下了单笔交易的新高。


优质社会办医标的在股市同样表现亮眼。2009年以来,近10家大陆社会办医疗机构在香港成功上市,其中既有华润医疗这样的规模型医疗集团,也有新世纪医疗这样的高端专科连锁,还有锦欣生殖这样在资本牵线下跨国整合医疗资源的新模式。


未来十年,资本将继续成为社会办医疗机构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各类投资者对医疗行业的投资热情将持续高涨,并推动国内外业务的有机整合,预期将有更多的大宗交易和成IPO浮出水面。



市场推动 政策利好,社会办医正式迈入新10年

医生集团发展成熟

推动医生资源市场化



医生是社会办医所需的核心资源。2009年国家开启“多点执业”试点,2012年以后医生集团快速崛起,为社会办医疗机构提供了迅速发展的契机。


中国现有的医生集团从医生资源的角度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由离开体制的医生组建的全职医生集团


▌第二类是仍然在公立医院工作的医生利用多点执业方式组建的医生集团


就数量而言,后者在中国现有医生集团中占据主流。无论哪类医生集团的崛起都将为医生资源的市场化开路,从而推动社会办医疗机构的发展。


参照美国医生集团发展以专科医生集团为主的趋势,我们预计未来中国更多聚焦专科导向的医生集团将会兴起。预期未来十年,医生集团与社会办医疗机构的发展将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并会有更多互利互助的合作。


医疗机构为医生集团提供患者引流、医院管理能力、软硬件设施和护理团队,而医生集团为医疗机构保障优质的医生团队、科室管理能力和风险隔离机制,双方将形成真正的合作共赢。



市场推动 政策利好,社会办医正式迈入新10年

商业保险加速发展

险医一体化初具规模



我国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就是如何平衡社保的支出。因而通过发展商业保险作为补充从而缓解经济压力被视为医疗改革的一大重点,受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的支持。


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鼓励商业保险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合作。随后陆续出台了税收鼓励政策、投资鼓励与信息共享等落实政策。


商业健康保险在国务院发布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商业保险作为未来重要的支付方,也在探寻与医疗服务提供方的多元化合作形式。


从商业保险出发,涌现了一批布局医疗服务机构的垂直整合投资方,包括泰康、中国人寿、阳光保险等。通过对医疗服务机构的布局,短期积累经验与数据,长期形成对产品创新和成本控制的贡献。


与此同时,一批创新的医险结合产品陆续涌现,推动了商业健康险的发展。长期来看,我们相信险医一体化的整合模式将成为一大重要趋势,并带动社会办医疗机构的进一步发展。



市场推动 政策利好,社会办医正式迈入新10年

互联网医疗快速崛起

智慧医院趋势初现



“互联网+医疗”在市场和政策的合力推动下迅速发展。一方面,中国是世界上移动互联网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移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正在改变中国居民的生活和消费习惯,也对医疗服务行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另一方面,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进互联网和医疗行业的融合。


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最大限度地减少准入限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2019年8月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在网售处方药方面有所松动,对“互联网+医疗”的电子处方带来重大利好。


2019年8月底,国家医保局出台《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将互联网诊疗价格纳入现行医疗服务价格政策体系统一管理,并对符合条件的互联网诊疗服务按照线上线下公平的原则配套医保支付政策。


虽然民营互联网企业主导的互联网医院仍是市场主流,但随着产品和服务类别的丰富,与线下医疗机构的深度整合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未来十年,社会办医疗机构中将涌现出一批先行者,通过自建互联网医院或与外部互联网医院合作打造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这些先行者将会通过数字化和移动医疗手段重构医疗服务价值链,突破医院围墙,打通包括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疾病管理在内的整个医疗价值链,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全流程健康管理。


2019年3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将智慧医院建设提上日程。走在“互联网+医疗”前沿的社会办医先行者有望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的辅助下,以较低的成本、更精准的临床决策协助医生和患者提升医疗服务价值,从而在智慧医院领域实现对公立医院、甚至海外领先机构的弯道超车。


市场推动 政策利好,社会办医正式迈入新10年


//来源:BCG波士顿咨询

//编辑:天相(Drscoolest014)

❖ 慎重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付方   政策   社会   利好   医疗机构   中国   导向   未来十年   患者   体系   医生   价值   正式   医疗   医院   集团   财经   资源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