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高考完了,我们离婚吧!"5300个真实案例,揭露了婚姻的真相


01

高考完,孩子解放了,父母也解放了


“我跟你爸打算离婚了。”


每年高考刚结束,就有不少孩子得到这样的通知。


又到一年高考后,又是一年离婚潮。


高考后的民政局,迅速冲上热搜:



曾有民政局的人说:如果有年轻人来离婚,我们还会劝劝;如果等孩子高考完离婚的,不用劝了,那一定是心死了。


的确,每年的6月份,是考试季,也是离婚季。



2020年,高考结束3天,全国出现离婚潮,以广州为例,9号到12号离婚600家,离婚预约已经排到8月底。


多地6月到9月离婚登记处档期都被预约爆满了。



去年高考结束以后的十多天时间,关于“离婚协议书” 的百度指数搜索,环比提升了124%。



有的女方,甚至为了孩子高考,隐忍了两年多了。



如今,高考完,孩子解放了,家长也解放了。


02

明明过不下去了,为什么不离?


《奇葩说》里曾有一期《决意离婚的夫妻要坚持到孩子高考结束吗?》



现场大部分父母,选择的都是要坚持。


因为高考前离婚会耽误孩子的情绪,这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



节目组问道:那你们的幸福不重要吗?


这位妈妈的回答是:我们的幸福,应该在孩子后面。



不得不说,家长们的这种“牺牲自己,保全孩子”的想法实在是太坚定了。


所以在《奇葩说》这一期,出现了一个很神奇的现象。


那就是不管孩子那边说出什么舌灿莲花,坚持要等孩子高考完再离婚的家长,就是不动票。


坚持在孩子高考之后离婚,一直是个朴素的常识。


就像一位家长说的:


我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如果我面临选择,我还是会选择高考后。这种感觉不是凭理智,而是孩子的眼神。


在父母眼里,责任大于开心,家庭大于自己。



中国的应试教育的压力是非常巨大的,受影响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家长,还有家庭。


可以说是一人高考,全家备战。


如果没离婚,孩子考砸了,父母会很难受。

如果离了婚,孩子考砸了,父母就会内疚一辈子。


你不可能觉得自己没有影响孩子,你不可能不怪罪自己。


就算是孩子自己忘了带准考证,你都会觉得是因为自己害孩子心情不好,是因为自己孩子才忘记带的。


最可怕的是孩子差2分没考上,这不会压垮孩子,但这2分一下子就压垮了你。


你的脑子里会一直有个声音跟你说,差的这2分,就是咱们做爸妈的这两分。


但哪怕父母那么努力,孩子还是会成为离婚大战中最无辜的受害者。


据统计,70%的离婚会因为争孩子起冲突。


没错,离婚最惨烈的是争孩子。



离婚律师储殷讲了他亲身经历的一个真实的案例:


离婚官司到最后,女方崩溃了:“我什么都不要了,把孩子给我。”


男方也号啕痛哭:“你把房子拿走,把孩子给我。”


双方争执不下,法官让家长离庭,律师留下,让14岁的少年自己选择:


“你跟阿姨说,你是要爸爸,还是跟妈妈?”


孩子从头到尾一脸茫然,眼泪哗哗往下淌,不说话。


法官只好再问第二遍:“同学,你是要爸爸,还是要妈妈。”


孩子再也忍不住了,嚎啕大哭。


为什么高考离婚潮会成为一个普遍的事实,就是因为很多父母,他们深知离婚对孩子的伤害,不希望自己离婚的时候,对孩子有亏欠感。


而孩子把高考这件人生大事完成之后,伤害也能降到最低。


就像有句话说的那样:


结婚你都要看日子,离婚为什么不行。早晚都是离,那么找一个相对来讲,伤害更小的时间点不是很好吗?


中国父母都是这样,他们宁愿委屈自己,也要保全孩子。


03

为了孩子不离婚,真的幸福吗?


其实,孩子最害怕的,不是离婚,而是一个糟糕的家庭环境。


有的父母感情不和,吵架吵到孩子的班主任那里,有的父母打架打得头破血流,恶言频出。


那些吵架,那些争端,才是他们最怕的。


父母以为自己演戏很好,但孩子其实什么都懂。


一位学生曾向他的班主任讲诉自己父母“不爱了,却不离婚”的故事。


爸爸宁愿躲在书房抽烟,也不愿意跟妈妈说话。


妈妈洗衣服时,再也不洗爸爸的衣服了。


爸爸出差好几天,妈妈一个电话都没有。


这个15岁的孩子明明心里非常清楚,但是却还要装着什么都没发生。


整个家庭,冷得像一个冰窖。


在父母给自己演戏的时候,他也开始跟父母演戏。


三个人在同时备受煎熬,却都装着平安无事。


也有的家庭,明明过下去了,但为了孩子不离婚,而是一味地争吵发泄对彼此的不满。


殊不知,无休止的吵架对孩子的伤害更大。


辩手姜思达,曾多次在节目中,自曝童年父母的吵架就是他的噩梦。


别人家的父母都一团和气,他的父母总是吵个不停,甚至自己还会无缘无故被打骂。


当25岁的姜思达被妈妈问到,“你希望咱三个人团聚吗?”


面对母亲的提问,回想起幼时父母吵架的画面,他忍不住失声痛哭,不停地摇着头说:“不希望,不希望。”



之前一个同事,从小学到大,每年许下的生日愿望都是:希望父母赶紧离婚。


她形容她的家不是家,是战场。


父母是势不两立的仇人,一言不合就用最狠毒的互相诋毁谩骂,“看见你就恶心”,“窝囊废”,“你去死吧”。


每次他们一吵架,同事就躲进房间,把自己裹在被子里,捂着耳朵,默默掉眼泪。


她最大的心愿就是父母能早点离婚,自己能从这充满戾气的家庭中逃离出来。


如果一个家庭充满了争吵和谩骂,家就变成了没有安全感的孤岛,孩子终日生活在父母营造的恐惧不安的环境里,只想逃离。


这种情况下,离婚对孩子而言,是一种救赎。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应该维系一段本来就不幸福的婚姻。


因为在这个故事里面,每一个人都受尽折磨,却毫无用处。


而父母想保全的孩子,却受伤最深。


04

要不是因为你,我和你爸早离婚了


为什么对于有些家庭,离婚对孩子来说是最大的救赎?


因为在父母“自我牺牲保护自己”的时候,孩子承受着太大的心理负担了。


“要不是因为你,我跟你爸早离了。”


父母争吵时脱口而出的话,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存在好像是父母婚姻不幸的原罪。


这其实是父母一种“自我牺牲式绑架”。


黄执中在《奇葩说》的辩场上也讲到:


“自我牺牲的牺牲感,会让一个人觉得自己很不错,可是它在亲密关系中,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



心理学上有一种概念叫做“内疚感控制”,是指子女感到父母有恩于他们,因此无法反对他们,拒绝他们,最终顺从他们的意愿。


就像歌曲《不透风的房间》中唱那样:“妈妈为了你这个家,永远不会散。”


这种牺牲自我的爱,太沉重,也太窒息。



这样貌合神离的家庭,对孩子以后的发展也产生了永久的伤害。


1991年,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在全国抽样 13000多名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对他们的心理和家庭状况进行研究。


研究发现,有76%的问题孩子来自于婚姻结构完整,但是充满矛盾的家庭。


在这份研究报告的结尾,心理学家写到:


“不要太注意家庭的外观及形式,最主要的,是注重家庭里特有的,充满了爱、温暖与明朗的气氛。”


最近大火的景甜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谈到父母疫情之后离婚的感受:


“虽然心里咯噔了一下,但还是轻松了不少,因为父母从小到大都在无休止地争吵。”


不是父母忍辱负重,就对孩子尽到了责任。


孩子不想看到,父母痛苦的忍耐。


而且,父母离婚,并不意味着孩子失去了父母,如果处理得当,好聚好散,是可以得到两份坚定又丰沛的爱。



王菲和李亚鹏离婚后,他们对孩子的关爱一点也没少。


他们一起给孩子过生日,每年安排一次家庭聚会,虽然离婚了,但他们对孩子的关爱从来没有缺席。



李嫣也没有因为父母离婚就疏远,反而是跟父母都保持良好的关系,以及更自信地面对自己的人生。


所以,不要自我感动式地选择不离婚而保护孩子。


在孩子眼里,只有父母是幸福的,他才能感觉到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婚姻   孩子   自我牺牲   奇葩   心理学家   女方   法官   中国   真相   爸爸   家长   父母   案例   真实   妈妈   结束   幸福   家庭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