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陈薇、蔡宇伽5位改变人类健康的科学家,值得每个人鼓掌

还记得去年,美团、阿里、京东、拼多多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卖菜」,不禁令人感叹「这到底是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还是抢了平民百姓以卖菜为生的摊主饭碗?」


令人欣喜的是,比起从菜场小摊贩中抢夺白菜钱,我们这个时代,仍有许多有责任感的聪明脑袋,将毕生的精力投入在能造福人类的创新科研事业上,并且从未停下过他们的脚步。


屠呦呦、陈薇、Drew Weissman、Katalin Kariko……今天就来说说这些心怀梦想的科学家们的故事。他们为守护人类健康锲而不舍、艰苦奋战,创新从他们的努力中诞生。


01

屠呦呦:诺奖获得者,青蒿素发明人

谈起中国医学界的科研创新,屠呦呦是一个绕不过的名字。她在 2015 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从那时起,屠呦呦作为抗疟新药青蒿素的第一发明人,闻名世界。


而屠呦呦与青蒿素的故事,则要从 1969 年开始说起。


屠呦呦、陈薇、蔡宇伽5位改变人类健康的科学家,值得每个人鼓掌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后留影图片来源:新华社,侵删


20 世纪 60 年代,在氯喹抗疟失效、人类饱受疟疾之害的情况下,屠呦呦于 1969 年接受了国家疟疾防治项目「523」办公室艰巨的抗疟研究任务,担任中药抗疟组组长。


通过整理中医药典籍、走访数名老中医,她汇集出了以 640 种中草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


在提取物实验药效不稳定的情况下,出自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给了屠呦呦新的灵感。


通过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多次实验后,屠呦呦终于在 1971 年 10 月 4 日,从编号 191 号的乙醚中提取到了样品。这个样品就是青蒿素,对鼠疟和猴疟的抑制率都达到了 100%。


但在青蒿素的动物实验中,屠呦呦在个别病理切片中发现了药物的疑似毒副作用,但是只有完全确证青蒿素的安全性后才能将它推向临床应用。面对这一困境,她干脆地提交了志愿试验报告:「我是组长,我有责任第一个试药!」


1972 年 7 月,屠呦呦等 3 名科研人员住进医院,担当「小白鼠」。


从 1969 年承担任务,到 1972 年将青蒿素推向临床,到 1999 年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列入「基本药品」名单进行世界范围的推广,屠呦呦花了整整三十年时间,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才最终赢得了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役」。


据世卫组织不完全统计,在过去的 20 年里,青蒿素作为一线抗疟药物,在全世界已挽救了数百万人生命,每年治疗患者数亿人。


获诺贝尔奖后的这些年,屠呦呦这位年近 90 岁的科学家没有停歇,依旧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科研上。


「虽然发现青蒿素快半个世纪了,但其深层机制还需要继续研究。」这是她的期盼。


02

陈薇:全球首个进入临床的新冠疫苗的研发者

屠呦呦、陈薇、蔡宇伽5位改变人类健康的科学家,值得每个人鼓掌

陈薇获得「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图片来源:新华社,侵删


2020 年 3 月,作为全球第一个进入临床试验的新冠疫苗的研发者,陈薇的名字在一夜之间传遍了中华大地。


但事实上,陈薇投身对抗病毒的工作,已经长达 30 年之久,很多抗疫「战场」上,都有她的身影。


她为抗疫做出了很多创新。2003 年「非典」时期,她带领团队研发出的重组人干扰素 ω,对 SARS 病毒的攻击有较好的防护作用;2014 年,西非大规模爆发埃博拉病毒,陈薇带领团队奔赴西非,同年 12 月,研发出世界首个 2014 基因型埃博拉疫苗,该疫苗也是首个冻干剂型埃博拉疫苗。


在中国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陈薇在武汉封城后率队紧急奔赴,并迅速开展应急科研攻关。她指挥搭建负压帐篷式移动实验室,迅速提升日核酸检测量;快速建立病毒鉴定链条,精准诊断临床患者感染类型;争分夺秒开展腺病毒载体疫苗研究。


2021 年 2 月 10 日,陈薇院士和康希诺生物联合研发的疫苗在三期临床试验中期分析结果显示,单针接种疫苗 28 天后,疫苗对重症新冠肺炎的保护效率为 100%,总体保护效率为 74.8%,未发生任何与疫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


「陈薇,人民英雄。长期从事生物危害防控研究,新冠疫情爆发后,闻令即动,在基础研究、疫苗、防护药物研发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为疫情防控做出重大贡献!」 这是陈薇被授予「人民英雄」称号时的颁奖词。


英雄称号背后,是一颗心,带着赤诚,勇敢创新。


03

Weissman 和 Kariko:mRNA 疫苗技术发明人

随着新冠疫苗的获批注射,一种运用新型技术的新冠疫苗——mRNA 疫苗——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相较于其他传统技术的疫苗,mRNA 疫苗具有安全性好、研发效率高、免疫原性好、易于大规模量产等优势,引发普遍关注。


但事实上,这种突破性技术业已存在长达 20 多年之久了。


屠呦呦、陈薇、蔡宇伽5位改变人类健康的科学家,值得每个人鼓掌

Drew Weissman 博士和 Katalin Karikó 博士


早在 1990 年,美国科学家 Jon Wolff 等人发表的论文证实,将体外转录的 mRNA 注射至小鼠骨骼肌内,可以在其肌肉细胞内产生相应表达的蛋白质,并产生免疫反应。


科学界为之振奋。


当时,宾夕法尼亚大学的 Katalin Karikó 教授提出,在基因疗法领域,mRNA 疗法也许可以成为 DNA 疗法的替代。


但由于 mRNA 注射到体内所引发的安全隐患及其本身的不稳定性,成为限制技术发展的两大难题,当时极少有人对 mRNA 产生兴趣。


Karikó 教授是少数派之一,即便历经严重的财政压力,她也一直坚持研究 mRNA,从不动摇。


后来, Karikó 遇到了合作伙伴 Drew Weissman 博士。


2005 年,经过长达 8 年的研究之后,两人迎来突破性的发现:如果将 mRNA 核苷部分进行简单的修饰,产生「假尿嘧啶」,就能逃脱免疫系统的监控。这就解决了 mRNA 引发严重炎症的问题。


mRNA 相关研究随即获得广泛关注。Karikó 和 Weissman 将 mRNA 作为疫苗进行试验,获得了比预期更好的效果。


在过去的 16 年里,这项技术被证明对许多其他病毒都有效。


Weissman 表示,多年来,他与 Karikó 博士在许多不同的动物体上,为 30 种不同的病原体研制了 30 种不同的疫苗,从疟疾到流感到埃博拉等很多不同的病毒。而几乎每一个实验中,他们都获得了 100% 的效果。


2015 年,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教授、mRNA 疗法专家 Norbert Pardi 和 Weissman 首次描述了将脂质纳米颗粒(LNP)作为 mRNA 的载体。用 LNP 的作用保护 mRNA,防止其降解,同时帮助 mRNA 顺利进入细胞。这解决了 mRNA 所面临的第二个问题。


如今,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接种,由 BioNTech 以及 Moderna 公司研发的两种新冠疫苗均是在 Weissman 等人的研究基础上进行转化落地的。当 Weissman 看到试验结果显示,BioNTech 和 Moderna 的新冠疫苗有效性均超 90%时,他表示,「这真的是松了一口气。」他们花费了几十年的时间来研究的这项技术,终于取得了预期的成果。


Weissman 对 mRNA 疫苗非常有信心,他让妻子和女儿参加 BioNtech 新冠疫苗的第三阶段试验。Karikó 和 Weissman 也在 2020 年 12 月进行了疫苗注射。


04

蔡宇伽团队:自主开发原创型基因治疗载体


进入 2021 年,虽然新冠疫情尚未结束,但创新的速度并没有因此而减缓。


2021 年 1 月 5 日,新年伊始,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的蔡宇伽团队在《自然-生物医学工程》(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杂志上发文,发明了一种介于病毒载体与非病毒载体之间的类病毒体(virus-like particle, VLP)递送技术。


VLP 可以递送 CRISPR/Cas9 mRNA,实现安全和高效的体内基因编辑。


值得一提的是,该技术是我国首个完全自主开发的原创型基因治疗载体。


屠呦呦、陈薇、蔡宇伽5位改变人类健康的科学家,值得每个人鼓掌


递送之于基因编辑治疗的重要性如同火箭之于登月。一直以来,递送就是基因编辑治疗的掣肘。


蔡宇伽团队研发这种 VLP-mRNA 技术是一种通用型的、瞬时性的 CRISPR 递送工具,兼具高效和安全的优点,该技术无疑大大助力 CRISPR 体内基因编辑治疗时代的真正来临,为无药可治或有药难治的遗传性、获得性以及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05

小结


创新有多难?普通人大概难以理解。


但我们知道,屠呦呦在专注研究青蒿之前,已经研究过 190 种样品,但都没有得到理想的结果;陈薇在研发新冠疫苗之前,已经投身疫情防控领域长达 30 年之久;Katalin Karikó 在研究出 mRNA 相关成果之前,已经坐了多年的「冷板凳」……


当一项项突破性创新出现时,除了发自内心的感激,更应该发扬与推崇这种坚持不懈为了全人类谋福祉的精神。


通常,驱使这些科学家推动世界进步的不是名利,而是强烈的使命感,以及可贵的伴随终生的好奇心。


美国哲学家艾默生说过:一个一心向着目标前进的人,全世界都会给他让路。这些心怀梦想的人们,为守护人类健康而战。他们,是这个时代最闪亮的「星」。


作者:刘萌莎

责编:陈洋洋

封面图来源: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

[1]《人民日报:社区团购争议背后 是对互联网巨头科技创新的更多期待》

[2]《屠呦呦:青蒿素——中医药献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http://www.workercn.cn/34167/202102/04/210204091051306.shtml

[3]《屠呦呦:蒿草青青 呦呦晚鸣》

http://news.cnr.cn/native/gd/20190924/t20190924_524791543.shtml

[4]《“人民英雄”陈薇:不是在实验室,就是在去实验室的路上》

http://www.people.com.cn/n1/2020/0916/c32306-31864263.html

[1]5《抗疫先进事迹丨陈薇:“除了胜利,别无选择!”》

http://www.mod.gov.cn/education/2020-11/10/content_4873990.htm

[6]《颠覆医药行业?mRNA疗法的挑战与未来 | 深度》

https://mp.weixin.qq.com/s/5pY_IDzyzqd4qchDCePizA

[7]《Technology behind COVID-19 vaccine is years in the making》

https://www.news4jax.com/health/2021/02/12/technology-behind-covid-19-vaccine-is-years-in-the-making/

[8]《Technology behind COVID-19 vaccine is years in the making》

https://www.news4jax.com/health/2021/02/12/technology-behind-covid-19-vaccine-is-years-in-the-making/

[9]《上海交大蔡宇伽团队研发VLP-mRNA递送技术 打通基因编辑体内治疗的最后一公里》 https://news.sjtu.edu.cn/jdzh/20210105/139543.html.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4

标签:宾夕法尼亚大学   西非   疟疾   发明人   疫情   疫苗   载体   基因   疗法   科学家   团队   人类   编辑   病毒   青蒿素   健康   财经   世界   技术   陈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