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工作没动力,对未来越来越迷茫?

这话并非空穴来风,我的一个小学弟,上班了三个月辞职在家搞什么网赌,在家一年多没有上班,最终输了十几万,最后谁来为他买单?还是小学弟的父母。


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大概是这样的:


小学弟毕业后进入一家公司干了半年多,总觉得薪资不高,后来也没啥盼头,抱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想法,小学弟毅然而然地选择了辞职,想要去干一番大事业。


最后在合租的室友推荐下,小学弟开始去玩网赌。小学弟刚开始表现得非常谨慎,先只充了几百元进去试水,结果赢得很轻松,一下到账几千元。


当天,小学弟就拿着这笔钱去开销了一番。


有了第一次经验,小学弟艺高人胆大,以为自己是技术好、运气好。实际上,小学弟正好掉进了网赌的陷阱里。


此后的小学弟是输多赢少,再然后就是越输越多、越输越多。我去他家看过他,他整日盯着电脑,就像一个职业的炒股选手一样,但实际上他只是在下注而已。


从最开始的几万、变成十几万,信用卡越套越多,网贷也是如此。再然后,某一天他绷不住了,选择向家里摊牌。


就这,他还隐瞒了其中一半的欠款。连他女友都是蒙在鼓里的。


年轻人感觉工作没动力,不是说年轻人太懒散了,也不是说年轻人不努力。作为一个常年和年轻人打交道的我来说,我不否认他们的努力和勤奋。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工作带给年轻人的反馈太少了。现在的95后00后都是在互联网时代长大的,他们面对的是一个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在普遍的宏观大环境一片向好的情况下,年轻人是怎么以为的?


他们以为自己的人生境遇也能够像这大环境一样,保持高速增长。


但现实是,除了互联网行业,其他行业的升职加薪,其实是一个异常缓慢的过程。


我堂弟,在中建二局,干了七年,薪资从最初的3500元,涨到现在的七千多元。


七年时间,薪资涨幅才翻了一倍而已。


更多的年轻人,他们显然是毛躁的。尤其是在没有经历过社会的毒打之前,他们的耐心是有限的。如果一份工作在一年之内,薪资没有一个较高的增幅,他们就会感到工作没动力。


究其根源,是他们的自我反馈过于高了,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也低估了工作带给他们的成就感。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我的建议是,逆向思维,把自己未来的期望调低一点。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目标期望低一些,那么自然工作中的动力也就会更多一些。


例如,你今年的职场目标就别定为什么年薪破百万这样的虚无目标了。直接定为:有明显的进步,能够得到同事和领导的认同。

这个目标,就显得实际许多。


目标不能偏离实际生活太远。明明你只是一个普通本科毕业生,你却非要说自己三年内必须买房,这显然是不现实的。除非你眼下的收入和职位已经有了明显的提升。


工作没动力,无非是年轻人要求得太高,过分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当你对眼下的工作缺乏动力,同时也高估自己能力的时候,你的未来怎么能不迷茫?


迷茫的根源是什么?


你以为自己三年内能够买辆车,或者存个十万元,但实际结果却是,三年内你不仅没有买车、没有存款,你还白白倒欠几万块钱。


眼下的工作无法满足你支撑自己未来的预期生活,同时你又找不到更好的工作,那么你就必然会感到迷茫。


迷茫,是我们想要打破现状时,却又无从用力的一种状态。


不是所有人都会感到迷茫,但的确是所有人都会有迷茫的时刻。


有的人迷茫是短暂的,有的人迷茫是一时的,有的人选择无视迷茫,继续工作;还有的人选择正视迷茫,停下来应对迷茫。


这些,都是我们处于迷茫时期时,正常的应对和反应。


年轻人最缺的是什么?可能他不缺理论知识,也不缺人生大道理。但在实际的职场中,他缺乏的是一个明灯,一个引路人。


遇到贵人指路这很难,所以年轻人需要多学习、多看看身边的高人在同样的时期是怎么做的,是如何破局的,有没有能够借鉴的可能等等,这些都非常重要。


与此同时,我们想要成功、渴望成功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互联网时代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同样也增大了人们之间的攀比行为。


但我们需要深刻认识到的一个真理是:成功是稀缺的,也是少数的;越是往上,资源就越是稀缺,竞争就越强。


努力固然重要,但如果真的努力后依然达不到自己的预期目标,也没有目标过分自责,更不必感到迷茫。


生活中有太多太多能够让我们感到焦虑和迷茫的事情了。例如,一个00后的孩子通过互联网短短几年就实现了财务自由,你怎么看这个事情?


有的人会说,这和我无关,我知道自己不是这块料;还有的人会说,我也应该加倍努力,朝他看齐才行。


不管你抱着怎样的想法,是认命也好,还是继续追逐也好,这都是我们内心应对挑战或攀比的一些内在机制。


有的人选择漠然,有的人选择追逐。


迷茫,它是每个人的人生中都会经历的。


不过不同的是,与70后和80后相比,90后和00后更有资格谈迷茫。为什么?


因为70后和80后所面对的时代是,吃不饱饭、吃不上肉的时代,可以说根本就没有资格谈迷茫。毕竟生存是人类的第一需求。


但到了90后和00后这一代不一样了,温饱问题解决了,我们都想要追求更好的生活,住进大房子、买豪车等等。


而这些生活,都不可能是你埋头苦干就能够追寻出来的。


所以我说,我非常理解年轻人的迷茫和没动力。


过去70后,进入城市打工的时候,他可能身无分文,需要思考的问题只有一个:如何才能够在这个城市立足,如何才能够活下来,吃饱饭。


抱着这一目标,70后们有很多选择,例如进工地、干苦力、当泥瓦工等等。很多70后也的确是这样,这份工作做了一辈子,直到现在还在做。


但年轻人不同啊,他们几乎没有饿过肚子,所以他们的想法是:体力活我不会做,因为饿不死,或者说还没到那一步。


年轻人的想法往往都是:我如何才能够过上比父辈们更好的生活。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年轻人有这个想法并不奇怪,也正因此,他们会迷茫,对待工作不愿意将就,对自己的能力往往高估,对一份工作越来越不耐心等等。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情况,那是因为他们想要更好的生活。而你想要更好的生活,就必然要面对更多的竞争、面对更多的选择、面对更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


如果体力工作者也能够住大房子,买豪车,我相信年轻人当中迷茫的会很少很少。


一些人觉得年轻人不愿意干体力活,是因为他们看重面子。我想说的是,比起面子,他们更看重的其实是未来。


一份工作,越往上竞争就越大。年轻人的处境,我觉得也需要有更多的人去理解他们。


设身处地想,假设你是一位00后,你又能在这个时代如何选择?我相信,你不会比他们有更好的选择。


除非,你依然抱着70后的思维,先随便找份低端工作干着再说。


但这一干,你极有可能就是干一辈子,干到现在没有时间陪老婆孩子不说,一个月的薪资还上不了一万。


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迷茫,这个现象绝对不会减少。一方面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另一方面就业竞争也在不断加剧。


总的而言,这是一个比拼“焦虑”的时代,也是一个比拼“内卷”的时代。换言之,在努力这件事上,你愿意花费多大的代价,往往就代表着你对于成功、对于更好的生活,有多么地向往。


努力很多时候,就等于自由。等于你对于未来选择时,拥有更大的自由权。


活不出生命的长度,总得活出生命的宽度不是?


这已经不是一个吃不饱饭的时代了,所以也别说年轻人都是吃饱了撑的。他们有他们自己的路要走,而迷茫,就是第一条路。


你得先穿过迷茫的迷雾,才能够找到自己追寻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迷茫   年轻人   未来   动力   都会   工作   学弟   薪资   眼下   想法   努力   竞争   目标   能力   时代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