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天大骗局只露出“半截身子”?隋田力何许人也?深藏六大悬疑


朋友,下面这个案件,如果你有时间不建议你多读,只读其中的一篇有分量的文章。我相信你的感觉和我会差不多,读后就会情不自禁地“倒起一口凉气”,然后,自言自语地说“太可怕了”。

我的分析:这个案件,可能是中国资本市场有史以来最大的、套路最深的骗取套取现金的大骗局。这个案件的爆发,有可能对今天资本市场上的官方、从业者、投资人所产生的震撼,也是最深痛的。

惊天大骗局只露出“半截身子”?隋田力何许人也?深藏六大悬疑

有可能对中国资本市场未来的变革产生深远的影响。

今天,已经过去两个月了,从揭开盖子到现在仅仅把这个案子所包含的内容揭开了一个小角。水之深,问题之复杂,从来没有见过。

这个案子涉及到4个关键词:黄瓯、隋田力、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两大交易所(上交所和深交所)。

我们先从黄瓯说起,黄瓯何许人也?

惊天大骗局只露出“半截身子”?隋田力何许人也?深藏六大悬疑

是上海电气这家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的总裁(上海电气是上海市国有企业,排在前5甚至前3的一家优秀企业。上市公司代码是601727,总资产1600亿,总市值600亿)。

这个公司的总裁黄瓯,在8月5号这一天,从8楼一跃跳下,自杀了。黄瓯的死成为整个这个案件的一个重要的导火索。

从时间前后看,连续发生了以下事件:

5月30号这一天,上海电气报了一个大雷。他们下面有50多家子公司,其中有一个子公司叫上电通讯,有应收账款80多个亿,出现重大风险。什么意思?就是可能收不上来了。

7月5号,证监会成立专门调查小组 来调查这个事件。

7月29号,上海市政府相关机关对公司的董事长、CEO郑建华实施停职调查。

7月30号,这一天深夜,总裁黄瓯又做了一个非常可怕,也非常悲惨的动作,即割腕自杀未遂。

也许是压力太大,涉及的关系太复杂,逼着黄瓯以死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到了8月5号这一天,悲剧真的发生了。

黄瓯的死引起社会的巨大反响,人们都在猜测:一种是黄瓯可能是畏罪自杀;还有的认为黄瓯事件背后问题非常复杂,黄瓯承受不了压力了,一死了之 一了百了;还有的猜黄瓯是不是被什么操纵了等等。

总之 黄瓯的死引发出人们对这个案件更加关注。

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案件呢?

概括地讲,这个案件 是一个犯罪团伙,在光天化日之下,堂而皇之地打着上市公司救星的美名,设计和编制了一整套在资本市场上,以上市公司为标的套取现金的骗局或者套路。前后欺骗了15家A股上市公司。

惊天大骗局只露出“半截身子”?隋田力何许人也?深藏六大悬疑

这15家上市公司,最近出现了同样一个事件:应收账款出现重大风险(可能收不到了),如同多米诺骨牌现象一样纷纷倒下。所涉及到的金额是一个非常吓人的天文数字:900亿人民币!

看到这里,你肯定会问:这么复杂的案件,金额如此巨大,到底是谁在背后操盘?

告诉大家,操盘人就是不显山,不漏水,藏在背后,躲在暗流中,在遥控指挥得非常邪恶又非常神秘的人,他叫隋田力。

惊天大骗局只露出“半截身子”?隋田力何许人也?深藏六大悬疑

现在问题的焦点:隋田力这个人到底是用什么手段连续欺骗了15家A股上市公司?大家普遍关心这个问题。

我从4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如何自我包装;

第二,做局的切入点是什么;

第三,是如何玩转这个局的;

第四,真相到底是什么。

一、如何自我包装

隋田力何许人也,他的基本情况:

61年生人、连云港人,在部队79年到94年待了15年,然后江苏省政府当了4年的公务员。

包装自己,他主要是从三个角度:第一,专家形象;第二,社会地位;第三,自身实力。

他是学通讯的,他把自己封为,网络通讯技术专家。而且是国家级的专家,他参加过一些大型的全国性的活动,主持过一些大型项目建设等。

为了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他自己曾经在中国通讯技术集团公司任职,还是国家通讯技术委员会什么办公室的主任,等等头衔很多。他深知自己的社会地位在外人眼里非常重要。

如果表现自身实力?他在做局或做案之前,在北京收购了一家新三板的上市公司,并成为实际控制人,这家公司叫海高通讯,市值1.2亿。

惊天大骗局只露出“半截身子”?隋田力何许人也?深藏六大悬疑

同时,他在上海有一个研究所和一间通讯设备制造公司。研究所叫星地研究所,公司叫星地通讯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而且在上海的办公场所高楼大厦看起来蛮气派的。这样,表面上构成一个产业链的布局(目的是蒙骗他人)。这样一来他的自我包装自我形象,树的已经是在这个业内蛮有说服力的。

惊天大骗局只露出“半截身子”?隋田力何许人也?深藏六大悬疑

二、做局的切入点

应该说隋田力是一个动脑筋的人,他知道自己懂什么,会什么,有哪两把刷子。所以说,他遵从这样一个逻辑不熟不做,

他熟悉通讯,在部队15年都是通讯部队,在政府工作时候也与通讯产业有关,所以他对通讯应该说有一定研究。至于他是不是国家级的专家,无法考证。但是他在这个方面很熟 这是毫无疑问的。所以,他在做局时,把通讯产业作为切入点。这一点他是把住了。

第二点,通讯产业现在是大变革大发展,技术更新速度最快的一个产业。


从理论上讲,非常有做头。所以说,在这个地方设一个局是蛮有空间的。

于是,他就做两篇文章:

第一篇,把产业的上游搞通,即研究机构,生产制造基地,原材料产地,零配件集成基地。这些统统都具备。为什么说他具备呢?因为他新三析的上市公司海高通讯公司前面开展业务已经为后面做局做好了很好的铺垫。从某种意义上讲,他布的这个局在思维上是蛮深透的,在行动上前期做了投入。

第二呢,他研究下游,下游就是客户。如何解决客户端的问题是关键。从做局这个角度,客户端的问题解决了才能自圆其说。

这样以来,中间就缺一个什么呢?缺一个加工中心!

加工中心,他们想好了要整合社会资源。什么是最好的社会资源呢?上市公司是最好的社会资源(有钱、有规模)。这个时候他的整个局,方向已经非常清楚了。

惊天大骗局只露出“半截身子”?隋田力何许人也?深藏六大悬疑

三、如何玩转这个局?

要想玩转这个局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必须摸透上市公司的软肋和薄弱环节。上市公司的薄弱环节在哪里吗?分析:中国A股上市公司已经4000多家了。 有一个问题,4000多家他们都有核心技术,都有好的商业模式,都有可持续增长的业务对吗?这是根本不可能的,能够做到这三条只有极少数。或者说只有1/3有这样的积累,另外2/3里头,有一半可能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另外一半正处在非常煎熬的阶段。具体说,传统业务已经日落西山了,新的业务现在还没发展起来。

这类企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打造,在投入;另一种就是目前还没找不到方向。这是上市公司一个非常凸显的软肋。

一旦上述情况出现了,就会带来另外4个方面的负面影响:

第一,你没有可持续增长的业务,你的股票价格就会往下落,股票价格一落股民就会用脚投票,卖掉股票走人。这样你股票价格会越来越低,这是一点。

第二,股票价格越来越低没有可持续增长的业务,这个时候证监会出手了,出手干什么?

给你来个ST。什么叫ST?两年亏损,就给你戴上一顶帽子叫ST ;三年亏损再给你戴上一顶帽子,叫*ST,就是加个星的ST。这样的企业在资本市场就非常危险了。

第4个负面影响是什么?一旦你这个股票在不断地下跌,又没有持持续增长的业务,这时候你整个叫每况愈下。

每况愈下就会触碰资本市场上的底线。什么底线?叫退市底线。当你触碰了这两条底线后,

你就完了。第一,你的股价不超过1块钱时,持续时间在多少个交易日之内;第二,你的市值低于1个亿了,持续时间在多少交易日之内。怎么办?资本市场给你一个通知书:强行退市。现在我们国家对退市,可不是走走关系就可以免掉的,所以这就是上市公司的一个非常鲜明的软肋。

刚才讲到,中国的上市公司有至少1/3的1/2是没有持续业务的。他们面临着退市的危险。

在这个时候,谁能雪中送炭。告诉上市公司的老板:我有一个业务链条,如果我们合作,会给带来4大变化:

第一,销售收入飞速增长;

第二,利润也在增长;

第三, 这两个涨了后一切都解决了。 股票价格就会上涨;

第四, 你的企业市值也会上涨了。

对于这种结果,大部分上市公司老板都会将信将疑。

这个时候,隋田力一伙又抛出另一张牌:

我们这个业务链条不是小打小闹,几十万 几百万 几千万我们都不玩。我们一玩就是玩几个亿、几十个亿、甚至上百亿上千亿这样的业务链条。

这样以来,上市公司会产生极大的兴趣。他们会问:这个业务链条的具体情况是?

隋田力一伙又说了:我们这个业务链条是专网通讯通信设备制造,或者是特殊专网通讯设备制造(他们起了很多名堂和叫法)。

我们一旦合作,上市公司根本不用考虑产业链上下游的问题,我们早已经替你们考虑好,上市公司只管放心大胆专心致志的做加工制造的业务就行了。

他们接着说,另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下游的客户问题。这一点我们考虑得最多也最成熟的。

上市公司加工好产品后,你们可以放心地把产品交给我们,我们能够全部销售出去了。

听到这些,没有人不说这是一项好业务的。好的什么程度呢?只是中间做一个加工流程,然后一倒手就可以赚钱。真是太好啦。

这个时候,隋田力一伙又说:还有一点还没告诉老板呢,而且这一倒手你知道吗,你的毛利率20%,你的净利率至少不低于10%。

听到这里,尤其是急于寻找新业务的上市公司(方向还不明确的),简直高兴坏了。

进行到这一步,老板们不可能不心动。

见势,隋田力一伙又提出第三步:

他们说,我们这项业务非常好 是不是啊?可以给你带来销售收入,给你带来利润,给你带来股票价格增长,还可以给你带来市值提升。一旦有了市场价值在不断攀升的话。上市公司可做的事情就多了,比如发债券,发ABS(资产证券化,也叫资产计划),还可以定向增发,甚至进行股票质押,你融资方式会增加非常多。

惊天大骗局只露出“半截身子”?隋田力何许人也?深藏六大悬疑

能够给你带来这么多好处,所以在合作中我们有两点要求必须做到:

第一,你的产品加工制作出来后,我们的客户先打10%的预付款,这一点没问题,你放心。

第二,一旦我们签了合同后,你需要采购上游的原材料和零配件,这个时候我们要求:签订合同后预付款要求100%。这一点是不能含糊的。

上市公司对这一点非常不满。他们说我们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生意,100%打款这是不可能的,这样有背基本的商业逻辑。

惊天大骗局只露出“半截身子”?隋田力何许人也?深藏六大悬疑

面对这种情况,隋田力一伙说话了:

(我现在完全是在推测)我们可以不合作,我们可以找其他公司合作,你们也可以再考虑考虑。还是那句话:如果说你做了我这项业务,能够给你们带来这几大变化后,你的上市公司的地位为保住了。 是不是?你整个经营状况发生变化了,市值起来了。你们的融资手段也多了。说实话,一项业务现在让你们自己去另开辟,重新打造的话,那周期非常长的。少则3年多则5年 是不是啊?所以说,建议你们还是要认真考虑一下。再一点,我们通讯网络产业,这样的技术产品,到处有客户。所以说,我们也不愁合作对象。

最后的结果是什么?15家上市公司最后怎么啦?统统被隋田力团伙给说服了,然后和隋田力这个团伙抱团合作 开始做专网通讯设备这个业务链条了。

四、真相到底是什么

都是哪15家上市公司?

惊天大骗局只露出“半截身子”?隋田力何许人也?深藏六大悬疑

这15家公司和隋田力团伙,最终进入到了实质性的合作过程当中。

刚才把整个它的线路给大家讲了,合作过程一旦实施后,会出现一个什么局面呢?

首先,隋田力的团伙,入关联机构要和上市公司签三个合同。

第一个合同,以销定产,就是客户端要和你签合同。表面看,这是个好事。上市公司一看,客户端和我签合同,他们非常高兴,而且还打10%的预付款,同时业绩增长开始了。

第二个合同,是加工合同,客户端和隋田力的机构(如技术机构),要签这样一个加工合同。

第三个合同,就是和上游签原材料和集成配件的采购合同。但原材料和集成配件 采购合同预付款是100%。这就是隋田力团伙的强势条款。

惊天大骗局只露出“半截身子”?隋田力何许人也?深藏六大悬疑

我们看到的,这样的合作一般3-4年。

我们以*ST华讯公司为例。

第一年,营收增长了几倍,毛利达20%以上,净利润高于10%。这时,股票价格也上去了,在15年时,到36元/每股。市值也增加了几倍。第一年的回款率也比较高(到底是多少比例,没有资料)。我们把这个阶段叫合作“蜜月”期。

第二年,借着第一年的势头也是发展迅猛。但,问题也开始露出“马脚”,即应收账款开始大比例拖欠,可是,材料预付款100%一分钱也没有少。看下图:

惊天大骗局只露出“半截身子”?隋田力何许人也?深藏六大悬疑

图中的五名客户都是隋田力团伙安排的。17年总欠应收账款是7.14亿。

第三年、第四年,情况更恶劣。这里明显的:上市公司的预付款都100%,应收账款却迟迟收不到。或者只有10%(目前还没有详细资料)。这样整个过程成了一个吸金“黑洞”。看下图:

惊天大骗局只露出“半截身子”?隋田力何许人也?深藏六大悬疑

图中5大客户(隋团伙安排的)在18年总欠6.59亿应收账款。

惊天大骗局只露出“半截身子”?隋田力何许人也?深藏六大悬疑

图中5大客户在19年又你应收账款7.07亿。

看一看,7.14亿+6.59亿+7.07亿=20.8亿。

请问:什么的企业能经受过如此大规模地拖欠应收账款?

这个过程,隋田力团伙的货款100%提前收到。这种合作为什么还能持续4年呢?

分析:第一年和第二年的甜头太大了。让这部分上市公司错觉:合作方(隋田力团伙)可能业务量大占用资金多,拖欠部分应收账款也是可能理解的(这时还完全蒙在鼓里,不知真相)。

这4年,让这部分上市公司的业绩来一次“过山车”。

惊天大骗局只露出“半截身子”?隋田力何许人也?深藏六大悬疑

真相是什么?

隋田力团伙所设计的这个局完全是一个虚设的流程(或套路),根本就没有最终用户。

这部分上市公司参与过的员工说:我们只做加工,其它什么都不知道。产品交给谁我们不知

道;客户再转卖给谁我们不知道;最终用户是谁我们不知道;产品在用户那里能解决什么问

题我们也不知道。总之,一切的一切全然不知,整个是一个“谜”。

再一点,这个局无论他们设计推演得再严密,是玩不下去的。

骗子再有本事,有一个关键环节他们是设计不出来的。什么环节?就是增值环节。

惊天大骗局只露出“半截身子”?隋田力何许人也?深藏六大悬疑

前面提到,*ST华讯公司的毛利是20%,净利10%以上。如果真这样做,需要隋田力团伙把

产品卖出去拿回来钱,并且可覆盖掉20%的毛利。我们说,他们没有真正的客户,所以做到

这一点是不可能。如果想做到正常运转,那隋团伙必须自掏腰包解决这个循环中的20%的毛

利。这更是不可能的。所以,隋团伙这个局是根本做不下去的,前期的“红火”只是他们的

局中局,好让整个骗局识破的时间再延后,让他们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罢了。

目前,这个案件只揭露出一小部分事实,到底有多少上市公司卷入其中,到底有多少内幕没

有爆出,我们都不得而知。

所以,提出六大疑问:

惊天大骗局只露出“半截身子”?隋田力何许人也?深藏六大悬疑

这个案件目前还未结案。我会根据后续资料和大家再次研讨。让此案大白于天下,警示世人。(欢迎观看同文视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软肋   预付款   这一点   团伙   资本市场   链条   悬疑   市值   骗局   上市公司   身子   案件   股票价格   合同   客户   通讯   业务   财经   公司   田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