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别了系列再添一员,继虾米、Flash后,IE也完成历史使命将退役

永别了系列再添一员,继虾米、Flash后,IE也完成历史使命将退役


1月1日,告别了Flash,1月5日告别了虾米,现在曾经的浏览器绝对霸主IE(Intelnet Explorer)浏览器也完成了历史使命,即将迎来告别。


1997年,小天刚上大学,在学校实验室第一次上了网,当时是Windows95的操作系统,IE浏览器的版本应该是IE 4.7。第一次体验一般不怎么好,通过IE浏览器,我输入了www.Yahoo.com(那时候Yahoo如日中天),搜索了某个不可描述的关键词,然后,经过长久的等待,浏览器给我的反馈是啥都没有!是的,看起来是网速太慢了,卡死了!


我重试了几次后就放弃了,那时候整个杭州城只有2Mbps的带宽,教育网更慢。


在接下来的上网浪潮中,IE是唯一的选择。虽然,在1997年我知道了IE通过捆绑销售打败了网景(Netscape)浏览器,但是在PC端操作系统被垄断的当年,我确实也没办法去体验曾经的网景(Netscape)浏览器,也无法得知IE与Netscape浏览器孰好孰坏。


2000年初期,国内已经有一些换皮肤的国产浏览器出现,虽然内核是IE的,但是很多该功能比IE强多了。我用着这些浏览器也挺舒服,当然很多是网吧里体验到的。


一位网名为changyou(畅游)的程序员于1999年在论坛上发布一款叫"MyIE"的浏览器,基于IE,但采用多窗口浏览,占用系统资源比IE6少很多,且有鼠标手势、视觉化书签等功能。后来“畅游”这个人就消失不见了,MyIE版本到3.2版本后就再也没有更新过。


MyIE代码停更后,有很多程序员接起了MyIE的开发工作。不过因为没有MyIE作者的参与,各自为战,从而诞生了一大批以MyIE为基础的浏览器,其中最出名的就是MyIE2(后改名Maxthon)、网际畅游(后改名GreenBrowser)和TheWorld(世界之窗)了。


MyIE2后来改名叫Maxthon,即今天的傲游。老板叫陈明杰,jeff Chen,独立开发MyIE2,然后回国创业,拉起了傲游公司,直到今天。傲游走的是高大全路线,一直以来属于重型浏览器——当然,重型不等于速度慢,只是外表看起来功能齐备而复杂,实际上对于粉丝来说这款浏览器当属灵敏与全能兼备的冲浪利器。


傲游浏览器(Maxthon)直到今天,我仍然在使用,虽然确实比不过Firefox和Chrome,但是,用了十多年了,有感情了,还是将就着用吧。


因为傲游浏览器不是那么地给力,所以,我的PC上拥有多种浏览器,傲游、IE、Edge、Chrome、Firefox、猎豹,因停止更新被我抛弃的有百度浏览器,因嫌弃流氓软件行为而被我抛弃的360浏览器,因不是那么常用而卸载的Opera浏览器。还有两个国产的“JPBrowser洁癖浏览器_绿色版”和“百分浏览器”,我测试了一下,都不是很好用,于是被我束之高阁,遗忘于硬盘的碎片中。


在我写文章时,我PC电脑上同时开着三个浏览器:傲游、Firefox和金山猎豹,说明完美的浏览器是不存在的,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不过没关系,哥们我PC内存挺多的,不怕多开几个浏览器。


为了以防万一,我还是瞄了一眼我电脑的内存占用情况,已经占用了18.4GB了,也不知道这些进程怎么就这么喜欢霸占电脑资源。


闲话说完了,最后科普下IE浏览器的前世今生,感谢IE陪我上网冲浪24年,祝您一路走好!


永别了系列再添一员,继虾米、Flash后,IE也完成历史使命将退役


5月19日,微软在官方技术论坛中宣布,IE浏览器即将退役,后续在2022年6月15日删除个人版WIN10中的IE浏览器,后续将主推Edge浏览器。但企业版(LTSC)WIN10继续保留。


2020年11月30日起,微软旗下的会议软件Teams已经停止对IE 11浏览器的支持;2021年8月17日起IE 11浏览器不再支持包括Office365、OneDrive、Outlook在内的办公软件服务;最后于2022年6月15日删除掉系统中的IE浏览器。


早在2019年的时候,微软的网络安全专家克里斯·杰克逊(Chris Jackson)就曾恳请用户不要再使用IE浏览器上网了。


IE浏览器曾经占据95%的市场份额,终于迎来了落幕时刻。


IE之死,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微软,微软不思进取,在获得垄断地位后,不再努力提升浏览器质量,导致其他竞争对手趁机揭竿而起,反攻了IE帝国阵地。


现在微软主推的Edge浏览器竟然是采用了谷歌的Chromium内核,与谷歌Chrome一样。


小天认为,这不是好事情,大家都用谷歌的Chromium内核,没有其他公司的强力竞争,最终消费者不会受益。就应该像AMD拼命与Intel竞争一样,保持市场竞争的活跃性,有助于产品质量的快速提升,最终消费者得益。


在1994年的时候,Netscape(网景)浏览器比IE诞生得更早,功能迭代更新很快,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90%,这也让Netscape创始人一夜之间成为了亿万富翁。


在1995年网景浏览器想要尝试做一种,能够让用户通过浏览器操作的网络应用系统,这引起了微软的警觉,担心网景会威胁到Windows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市场,于是才开发了IE进军浏览器市场,双方的竞争就此展开,后来也被称为“第一次浏览器大战”。


网景以数十人的团队抵抗微软千人之师三年之久,依旧不落下风,最终微软拿出杀手锏,将IE与Windows深度捆绑销售,买Windows免费送浏览器!


微软的这招杀手锏终于击溃了网景,在1998年11月24日,网景公司被美国在线以42亿美元免税换股的方式收购。


网景虽然没了,但是网景提前布置了一招暗器,在其被收购前,开放了浏览器源代码,成立了非正式组织Mozilla。


这招“金蝉脱壳”让网景的火种得以保留,最终Mozilla在源代码下开发出了新一代网络应用软件套装“MozillaApplication Suite”,而火狐浏览器(Firefox)也应运而生,继承了网景的遗志,至今仍然活跃在市场上。


火狐浏览器于2004年正式发布,过了五个年头,用户量达到了巅峰,占据了超过23%的市场份额。差不多在同一时期,谷歌发布了Chrome浏览器,“第二次浏览器大战”正式打响了。


Chrome浏览器发布后仅一年多的时间市场占有率就超越了Opera和Safari,达到了6%;2011年达到10%,仅次于IE与火狐;2012年5月达到33%,超越IE的32%位居榜首,而火狐则位列第三为25%。


Chrome仅仅用了三年多的时光,就占据了浏览器市场的头把交椅。


永别了系列再添一员,继虾米、Flash后,IE也完成历史使命将退役


而到了2017年,Chrome浏览器在全球占据了超过60%的份额,成为使用量最高的浏览器,Mozilla首席技术官表示,Chrome已经赢得了第二次浏览器大战的胜利。


展望一下第三次浏览器大战,小天认为应该就在移动端,移动端大家用浏览器的时间越来越少,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大部分人通过移动端APP内置的浏览界面即可完成绝大部分网页浏览任务,或许,最终不是浏览器革命了浏览器,而是一种新的上网冲浪方式取代了旧有的体系——有的失败与你无关,只因科技进步了,新的需求出现了,旧体系跟不上高速前进的信息时代!——当你看不到车尾灯时,自然明白,下一个谢幕的就是你!


下一个与我们永久告别的是谁呢?


我将持续为大家关注此问题并及时分享给大家。


永别了系列再添一员,继虾米、Flash后,IE也完成历史使命将退役


我是小天方夜谭,尽量分享一些自己看到的信息,希望每篇几分钟即可快速看完,欢迎大家关注,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网景   猎豹   微软   杀手锏   火狐   虾米   市场占有率   内核   浏览器   操作系统   大战   竞争   版本   功能   系列   用户   财经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