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光伏」2021中国硅料产业分析报告正式出炉

「草根光伏」2021中国硅料产业分析报告正式出炉

「草根光伏」2021中国硅料产业分析报告正式出炉

「草根光伏」2021中国硅料产业分析报告正式出炉

本报告由「草根光伏研究中心」制作

「草根光伏」是中国光伏产业专业媒体平台,将定期发布光伏及相关领域分析报告,结合行业资深人士的分析和研究,帮助企业掌握市场动态和决策支持,为投资者和客户提供参考依据。

更多价值信息请关注草根光伏公众号

# 序 #

2021,“十四五”元年,碳达峰、碳中和愿景下,“拥硅为王”时代再次来临。

在今年上半年,光伏全产业链迎来涨价潮,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光伏玻璃、逆变器、跟踪支架,从原材料到辅料、从组件到部件,全线在涨价。

与此同时,中央首次将光伏列为主体能源,国家能源局下发整县光伏试点通知,则彻底打开了光伏产业的发展空间。

目前,全国已有25省超500个县上报了整县光伏试点方案。以每县新增装机20万千瓦测算,预计整县光伏试点将会带来至少100GW的新增量。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强劲的市场需求,正成为光伏全产业链普涨的背后逻辑,亦是光伏股持续牛市的基本逻辑。

盛极而衰,否极泰来。后“拥硅为王”时代,多晶硅从400元美元/Kg暴跌到40美元/Kg的前车之鉴犹在,2021年“疯狂的硅料”还能“疯”多久?

硅料价格的顶部在哪里?

行业周期的拐点又会何时出现?

着眼于光伏产业发展远景,加上对硅料市场产能的梳理、分析,“草根光伏研究中心”(微信号:solar868)特制作了《2021中国硅料市场分析报告》,分享给广大读者。

# 【一】多晶硅简介 #

多晶硅被称为“微电子大厦基石”的高纯多晶硅是电子工业和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基础原料。

「草根光伏」2021中国硅料产业分析报告正式出炉

多晶硅的制作流程大致为:

通过冶炼工艺将SiO₂冶炼还原为98%纯度的工业Si,再通过改良西门子法或者硅烷流化床法进一步把工业级Si提纯到99.9999%的太阳能级多晶硅。

单晶组件制造流程:

单晶电池组件的制造始于单晶炉,在单晶炉中将“籽晶”放于旋转轴上让硅晶体围绕其缓慢生长。

单晶炉的生长特征使得每一根单晶棒都是圆的,单晶电池生产过程中还必须要有一个切方的过程。这样的方形单晶片有利于电池组件的空间利用。

硅片需要经过处理以后才会具有导电、发电的特性;在制作电池片过程中需要制绒工艺使得表面凹凸不平,从而有利于光子的捕获;为了获得最良好的导电性能,电池片往往采用银浆导电。电池片上的白亮色就是镀上去的银浆用于导电。

多晶组件制造流程:

多晶的制造流程就相对“粗放”一些,在多晶炉中直接融化多晶硅制作成“多晶硅锭”,由于是直接铸锭而非缓慢生长,硅锭的内部晶粒相对杂乱无章一些(正是这一原因导致多晶组件的转化效率相对较低)。同时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制造流程,多晶硅锭在铸造的过程中就直接铸造成为“方形硅锭”而无需切方流程,制作出来的硅片也是完美的正方形(单晶硅片的四角则为圆弧)。

「草根光伏」2021中国硅料产业分析报告正式出炉

单晶硅片由于四个角均为弧形,所以封装成为组件之后单晶组件会有留白,会有大约3%的封装损失。而多晶硅片为完美的正方形,不存在这方面的封装损失,这使得多晶组件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效率。

# 【二、多晶硅生产技术】 #

多晶硅的生产技术有改良西门子法、硅烷法和冶金法。西门子法通过气相沉积的方式生产柱状多晶硅,为了提高原料利用率和环境友好,在前者的基础上采用了闭环式生产工艺即改良西门子法。该工艺将工业硅粉与HCl反应,加工成SiHCl3 ,再让SiHCl3在H2气氛的还原炉中还原沉积得到多晶硅。还原炉排出的尾气H2、SiHCl3、SiCl4、SiH2Cl2 和HCl经过分离后再循环利用。硅烷法是将硅烷通入以多晶硅晶种作为流化颗粒的流化床中,使硅烷裂解并在晶种上沉积,从而得到颗粒状多晶硅。改良西门子法和硅烷法主要生产电子级晶体硅,也可以生产太阳能级多晶硅。

(一)改良西门子法

西门子法是由德国Siemens公司发明并于1954年申请了专利1965年左右实现了工业化。经过几十年的应用和发展,西门子法不断完善,先后出现了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第三代多晶硅生产工艺即改良西门子法,它在第二代的基础上增加了还原尾气干法回收系统、SiCl4回收氢化工艺,实现了完全闭环生产,是西门子法生产高纯多晶硅技术的最新技术。硅在西门子法多晶硅生产流程内部的循环利用。

(二)硅烷法

硅烷法是将硅烷通入以多晶硅晶种作为流化颗粒的流化床中,是硅烷裂解并在晶种上沉积,从而得到颗粒状多晶硅。因硅烷制备方法不同,有日本Komatsu发明的硅化镁法,其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美国Union Carbide发明的歧化法、美国MEMC采用的NaAlH4与SiF4反应方法。

三)冶金法

冶金法是利用物理方法生产太阳能级多晶硅,其典型工艺是将纯度好的冶金硅进行水平区熔单向凝固成硅锭,去除硅锭的外表部分和金属杂质聚集的部分后,将硅锭粗粉碎并清洗,并在等离子体熔解炉中去除硼杂质,然后二次区熔单向凝固成硅锭,再次除去外表部分和金属杂质聚集的部分然后粗粉碎和清洗,最后在电子束熔解炉中除去磷和碳杂质直接生成太阳能级多晶硅。

从理论上讲,冶金法的工艺要比改良西门子法简单很多,综合电耗也低许多(大约22度/公斤,改良西门子法最优也在65度/公斤),所以投资少、建设周期短、生产成本低。但纯度问题成为冶金法多晶硅的致命伤,综合考虑后目前并无成本优势。

当前主流技术及对比:

改良西门子法:目前主流工艺,未来发展可能受到挑战;沉积速率:8-10um/min、单程转化率5-20%、沉积温度:1100 ;技术成熟,安全性好;流程长、占地大、循环物料量大、硅沉积为间歇过程,与下游也需间歇操作。

硅烷法:属传统工艺,集成技术有待突破,应用有增加的趋势;硅烷易提纯、纯度高,热解转化率达96%,污染小,连续化生产,流程短;硅烷易爆,危险性较高。

# 【三、全球多晶硅发展简况】 #

1839年法国科学家贝克雷尔(Becqurel)发现“光伏效应”;1954年美国科学家恰宾和皮尔松首次研制了实用的单晶硅太阳电池。光伏发电由西方国家发明,在发展初期、中期,美国、德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一直保持在各个环节的领先优势。

10多年前,多晶硅材料的生产技术长期以来掌握在美、日、德等3个国家7个公司的10家工厂手中,形成技术封锁、市场垄断的状况。这导致我国多晶硅生产企业技术水平低、生产规模小、产品单耗高、生产成本高,市场需求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信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严重受制于人。

当时,业界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中国的光伏行业“两头在外”,所谓的“两头在外”就有原材料在国外这个环节。

# 【四、我国多晶硅发展简史】 #

我国多晶硅工业起步于五、六十年代中期,生产厂多达20余家,由于生产技术难度大,生产规模小,工艺技术落后,环境污染严重,耗能大,成本高,绝大部分企业亏损而相继停产和转产,到1996年仅剩下四家,即峨眉半导体材料厂(所),洛阳单晶硅厂、天原化工厂和棱光实业公司,合计当年产量为102.2吨,产能与生产技术都与国外有较大的差距。

进入2000年后,多晶硅产业的发展与光伏产业变得休戚相关。随着一系列鼓励多晶硅产业发展政策的出台,2003年我国开始自主研发节能型多晶硅还原炉。以此为基础,在国家发改委重点行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的支持下,我国又生产出了全套国产化设备,建成首条多晶硅产业化示范线,并于2005年10月顺利投产。多晶硅规模化生产技术体系的形成,打破了国外多年的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2006年,我国多晶硅产量同比增长257%,国外的单项技术和设备开始进入我国,中国多晶硅产业自此开始了爆炸式的增长

2011年,多晶硅关键技术研发被纳入“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由多晶硅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实施,洛阳中硅高科、江苏中能硅业、新疆大全集团等共同承担,浙江大学、天津大学、中科院金属所等多家大学、科研机构参与。一场产学研协同创新,携手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的大幕就此拉开。

数字真实反映了中国多晶硅产业的快速成长。

2002年,世界多晶硅产量20350吨,而我国多晶硅产量只有50吨,还不到世界总产量的0.25%。经过几年的技术积累,2006年开始,我国多晶硅产业的产能、产量几乎年年翻番。到了10年之后的2011年,我国多晶硅产量为82768吨,占全球多晶硅23万吨产量的35.9%,成为世界第一的多晶硅生产大国。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数据统计,2020年国内多晶硅产能42万吨,产量39.6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73%,产量较2019年增长15%。

# 【五、“拥硅为王”时代】 #

2005-2008年期间,受西班牙、德国等欧美国家的太阳能电池补贴政策的刺激,海外太阳能电池需求呈爆炸式增长,从而导致全球性多晶硅原料缺乏,多晶硅价格出现暴涨,每公斤价格超过400美元,2008年最高时甚至达到500美元/公斤。尚德、赛维、协鑫就是站上了这个风口,而成长为光伏龙头企业的。

在2005年,中国多晶硅总产量仅60吨,2006年也只有287吨。中国太阳能光伏企业的出现使得市场需求缺口达数万吨。多晶硅料立刻遭到了太阳能光伏企业的抢购,价格的飙升更是吸引了企业狂热投资多晶硅产业。2006年,由亚洲硅业和青海新能源集团共同出资,在西宁东川工业园开工建设年产1000吨多晶硅生产线,随后,南玻集团5000吨多晶硅项目、江苏大全6000吨项目、通威集团1万吨项目、爱信硅科技1万吨项目、亚洲硅业6000吨项目、大陆产业投资集团1万8000吨项目等纷纷上马。

2008年,多晶硅更是在中国上演了一出财富神话,一箱30公斤多晶硅售价竟高达10万元,利润在10倍以上,很多企业靠投资多晶硅大幅盈利。比如,2007年11月入主新光硅业的川投能源,2008年新光硅业为其贡献了3.14亿元利润,占川投能源全部净利润的82.38%,远超过川投能源自身的主营业务。巨额利润吸引了很多其他行业的公司,怀揣巨额资金或使劲浑身解数向银行贷款进入了多晶硅这个陌生的行业。

截至2009年6月,中国有近50家公司正在建设、扩建和筹建多晶硅生产线,已有19家企业多晶硅项目投产,产能规模达到3万吨/年,另有10多家企业在建,扩建多晶硅项目,还有10几家在筹建,全国的总规划产能预计到2010年将超过10万吨,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

# 【六、金融危机+欧美双反】 #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欧洲国家纷纷取消太阳能补贴,国外的多晶硅订单锐减,对多晶硅的需求明显减少导致价格的大幅下滑。多晶硅从2008年最高的500美元/公斤,降到后来的每公斤六七十美元,使得中国国内多晶硅企业受到较大冲击,多晶硅风口过去,落得一地鸡毛。

首当其冲的是光伏龙头企业无锡尚德。2006年,面对多晶硅价格暴涨,尚德电力与美国MEMC公司签订了固定价格的多晶硅十年期长单。根据该长单合同,尚德电力可以80美元/公斤采购多晶硅,当时市场的多晶硅零售价超过150美元/公斤。然而,进入2008年10月后,多晶硅价格暴跌,到2011年底仅为35美元/公斤。尚德电力不得不终止长单合同,并为此向MEMC公司赔付2.12亿美元。尚德电力还试图减少对硅料的依赖,开发非晶硅薄膜电池,并在2007年投入3亿美元建生产线,但2008年的金融危机导致晶硅和非晶硅电池价格的急剧下跌,使该项目毫无竞争力,不得不停产。金融危机叠加尚德投资失误,最终导致无锡尚德于2013年3月20日破产重整。

紧随无锡尚德之后的则是以前的硅片龙头江西赛维,赛维的破产重整也是硅料投资失败导致的。赛维投资的马洪硅料厂规划产能1.5万吨,建设初期抛弃设备国产化的方法,全部采用进口设备,甚至设备安装调试都是由美国公司来完成的,因此投资巨大,硅料生产成本远高于江苏中能。硅料投资失败直接导致了江西赛维紧随无锡尚德之后,于2015年破产重整。

光伏巨头英利也受六九硅业拖累,再加之经营不善,也于2020年进入司法重整。英利在2012至2013年间是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最多的企业,但由于持续亏损、负债过高,于2015年爆发债务危机,而后进入债务重组阶段,2018年时从纽交所退市。

2009-2010年期,我国光伏产业温和复苏,但在不久后又遭到美国、韩国、欧盟低价倾销的冲击。国外多晶硅最低曾以15美元/公斤的价格倾销,他们的实际成本也在20美元/公斤以上。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占了全球的一半,当面临市场压力时,国外企业要维持自己的份额,想把中国企业扼杀在初步形成阶段。

欧美“双反”之下,我国多晶硅行业全面亏损,43家多晶硅工厂停产37家。对此,中国商务部随即立项对美韩进行“双反”。同时,国务院出台“国六条”和“国八条”政策,将我国光伏发展的重心转向国内,帮助光伏企业渡过了这场危机。

# 【七、我国多晶硅市场现状】 #

2020年我国多晶硅产能42万吨,产量39.6万吨,较2019年增长15%。2021年国内多晶硅产量约43万吨,进口多晶硅10万吨,叠加新增产能有效释放产量约5万吨,2021年市场多晶硅的供应总量预计达58万吨。按照每W对应3g硅料,58万吨硅料可以支撑200GW的硅片、160GW的组件。2020年,我国多晶硅消费量为50.9万吨。2016-2020年我国多晶硅消费量平均增幅达到11.4%。2021年一季度,我国多晶硅消费量为14万吨,预计全年消费量达58万吨,消费量占全球比重从2016年的82.1%提升至2020年的93.7%和2021年的95.1%。

目前,国内10余家多晶硅企业在产,其中新疆两家企业、内蒙一家企业仍在检修中,其中两家检修企业已开始逐步恢复。6月份国内多晶硅产量约4.01万吨,环比增加3.6%,是年内月产量第二次创历史新高。6月份产量排序在前五位的企业包括:永祥股份、保利协鑫、新疆大全、新特能源、东方希望,产量共计3.50万吨,占国内总产量的87.2%。

# 【八、国际主要多晶硅企业】 #

德国瓦克

德国瓦克是一家全球运营的化工集团,共有员工约14,500人,年销售额约达49.8亿欧元(2018年)。当前业务板块包括有机硅、聚合物、多晶硅和生物科技等,并在有机硅、多晶硅及聚合物板块中的乳胶粉和VAE共聚乳液等领域占据全球龙头地位。近年来多晶硅板块占公司整体营收的比重在20%左右。

2009年,瓦克退出硅片业务,专注于多晶硅生产,当时其拥有博格豪森一个生产基地,产能1.8万吨,2010年博格豪森基地扩产1.24万吨,2011年扩产0.5万吨,同时,其在农特里茨的生产基地2011年建成投产,产能1.5万吨,总产能增加至5.2万吨。2012-2015年间,受市场影响,瓦克多晶硅产能基本维持稳定。2016年,美国查尔斯顿2万吨产能建成投产,加上德国两大生产基地部分扩产项目,其总产能增至8万吨。瓦克多晶硅同时供应电子级和太阳能级客户,电子级客户占比在20%左右。

韩国OCI

韩国OCI成立于1959年,从化工业务起家。目前已形成基础化工、石化产品与碳材料、能源解决方案三大业务板块。其中多晶硅产品属基础化工板块。

OCI在2006年判断太阳能光伏产业是可再生能源中最迅速发展的事业,并决定将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核心原料-多晶硅作为新一代事业集中投资、培养。2007年12月,完成年产5,000吨规模的多晶硅生产能力的群山工厂建设,并在2009年、2010年扩建第2、第3工厂。2015年通过第3工厂工程改善(生产工程改善)增产1万吨,并于2017年收购德山马来西亚多晶硅公司,具备了年产72,000吨生产能力,成长为世界领先的多晶硅生产企业。

美国黑姆洛克

黑姆洛克(Hemlock Semiconductor,HSC)是一家致力于为电子和太阳能行业提供高纯度多晶硅的可靠供应商。Hemlock的工艺从天然高纯度石英岩开始,它被加工成硅基化学品三氯氢硅。使用化学气相沉积反应器技术工艺,将三氯氢硅转化为纯度高达99.999999999%的高纯度多晶硅。

挪威REC

REC于1996年12月在挪威成立,专注于高纯硅材料领域,业务包括太阳能级多晶硅、电子级多晶硅和硅烷气体等。REC是硅烷流化床生产工艺的代表,其每年多晶硅产量中,约80%为流化床工艺生产,10%为西门子法生产,还有部分电子级多晶硅产品。REC两大生产基地均位于美国,摩西湖(Moses Lake)基地主要生产太阳能级多晶硅,比尤特(Butte,Montana)基地主要生产电子级多晶硅和硅烷气。多晶硅是REC最主要业务,2012年占总营收的80%以上,近年来受中美多晶硅贸易政策影响,摩西湖基地产能利用率仅在50%左右,销量下滑导致营收占比下降,其整体业绩也呈下滑趋势。

# 【九、中国主要多晶硅厂商】 #

协鑫集团

协鑫集团有限公司是以新能源、清洁能源产业为主,相关产业多元化发展的综合能源服务商,业务类型涵盖电力、光伏、天然气、产业园、新能源汽车运营、半导体等六大领域;同时,协鑫集团积极拓展能源互联网等产业,旗下拥有保利协鑫、协鑫集成、协鑫新能源、霞客环保等多家上市公司,资产分布于中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香港、台湾,以及非洲、北美、东南亚、欧洲等地区,是全球太阳能理事会主席单位、亚洲光伏产业协会主席单位;作为中国企业 500 强,协鑫集团连续多年位列新能源行业榜首,2018 年全球新能源 500 强排名第二。

「草根光伏」2021中国硅料产业分析报告正式出炉

「草根光伏」2021中国硅料产业分析报告正式出炉

通威集团

通威集团是以农业、新能源为双主业,并在化工等行业快速发展的大型跨国集团公司,系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在新能源主业方面,通威已成为拥有从上游高纯晶硅生产、中游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到终端光伏电站建设与运营的垂直一体化光伏企业,形成了完整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伏新能源产业链条,并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光伏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主要推动力量。

特变电工

特变电工新疆硅业有限公司,在乌鲁木齐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注册成立,是专业从事太阳能级及电子级高纯多晶硅材料研制及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建设的高新技术企业,是特变电工立足新疆打造煤电硅新能源太阳能产业链的重要依托。

大全新能源

新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现有员工2000 余名,总资产约 90 亿元人民币。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高纯多晶硅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目前已形成年产 7 万吨高质量、低能耗、低成本的高纯多晶硅产能,是多晶硅行业主要的市场参与者之一。

新疆东方希望新能源

新疆东方希望新能源有限公司于2016年05月05日成立。法定代表人简凤麟,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生产及销售:多晶硅;销售:硅片、铝锭、铝合金、氧化铝、PVC等。

亚洲硅业

亚洲硅业(青海)股份有限公司于2006年12月31日成立。法定代表人王体虎,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半导体多晶硅材料及其副产品次氯酸钠、【三氯氢硅、四氯化硅、氢气、氧气、氮气、二氯硅烷(许可证有效期至2022年3月18日)】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提供售后服务以及下游光伏电站的承建和开发。

东立光伏

内蒙古东立光伏电子有限公司于2014年06月05日成立。法定代表人杨东光,公司经营范围包括:许可经营项目:无 一般经营项目:光伏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凭安全许可证经营)、销售等。

中硅高科

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硅高科)是世界500强中国五矿下属的国有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于2003年3月,拥有唯一的多晶硅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河南省超高纯硅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主产品主要为多晶硅、电子级多晶硅、光纤四氯化硅、硅基电子特气等。

盾安光伏

内蒙古盾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于2009年11月18日在乌拉特后旗市场监督管理局登记成立。法定代表人喻波,公司经营范围包括许可经营项目:无一般经营项目:生产、销售:多晶硅等。

潞安集团高纯硅业科技有限公司

潞安集团高纯硅业科技公司是山西潞安集团的子公司,是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康庄高新工业园区,占地面积300亩,现有工程技术人员及各类管理人员130余人,成立于2008年6月5号,注册资本金为95610万元。

2020年全球十大多晶硅生产商

2020年排名前10位的多晶硅制造商包括:1、通威(中国)、2、Wacker(德国)、3、大全新能源(中国)、4、保利协鑫(中国)、5、新特能源(中国)、6、新疆东方希望新能源(中国)、7、OCI(韩国/马来西亚)、8、亚洲硅业(中国)、9、Hemlock(美国)和10、内蒙古东立光伏电子(中国),其中有7家企业是中国的。

「草根光伏」2021中国硅料产业分析报告正式出炉

# 【十、2021我国多晶硅扩产情况】 #

硅料行业的高利润行业,正吸引新玩家不断涌入多晶硅赛道,包括同德化工、新疆晶诺新能源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诺新能源”)、江苏润阳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阳股份”)和青海丽豪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海丽豪”)等。

「草根光伏」2021中国硅料产业分析报告正式出炉

(一)新玩家

2021年2月6日,山西同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与深圳蝴蝶谷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及其他政府投资基金(跟投)等共同投资设立同德(长治)新能源材料合伙企业。合计出资5亿元,将主要投资于光伏行业生产多晶硅的山西落基山光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具体产能规模尚未公布。

晶诺新能源成立于2021年4月,主要涉及硅及相关高纯材料生产、销售等。新疆胡杨河市发改委官网曾在6月3日发布晶诺新能源年产2×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报批公示。

晶诺新能源是杭州锦江集团旗下公司,实际控制人为钭正刚。公司官网显示,杭州锦江集团始创于1983年,产业主要包括环保能源、有色金属、化工新材料、贸易与金融。2018年末,集团总资产近800亿元,营收近千亿元。

海南皓梵投资有限公司和海南卓悦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的青海丽豪。公开信息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21年4月,从事高纯晶硅等半导体材料的生产工艺研发、生产和销售,是青海省政府招商引资重点项目之一。刚成立不久,该公司分三期建设年产20万吨高纯晶硅生产项目,计划总投资180亿元。

润阳股份成立于2013年5月,主要从事太阳能电池的研发及制造等,2020年全球电池片出货位居第三。据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官方2021年4月16日消息,鄂托克前旗与润阳股份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一体化推进硅料—切片—电池片—组件以及光伏发电供能全产业,总投资297亿元。

据《宁夏日报》6月8日消息,润阳股份又将在宁夏石嘴山市投资130亿元,建设年产10万吨的高纯多晶硅项目和年产5GW的高效电池项目。

2021年6月6日,有媒体报道,宝丰能源欲在银川建设年产6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一期为30万吨,且已动工建设。另外,据业内人士透漏,宝丰能源早在三个月前就开始招人了。

(二)、老玩家继续加码

「草根光伏」2021中国硅料产业分析报告正式出炉

2020年9月25日,隆基股份发布公告称,以参股形式投资通威股份的控股子公司四川永祥新能源有限公司和云南通威高纯晶硅有限公司。根据公告,合资公司中,隆基股份持股比例15%,永祥股份持股比例85%。永祥新能源一期高纯晶硅项目实际年产能3.5万吨,通威股份拟对其进行增资扩产,扩产后设计年产能7.5万吨,隆基股份将保持15%持股比例同步增资。

2020年11月17日,通威股份发布公告,与天合光能联合投资光伏产业链。在所有项目中,通威股份为 65%,天合股份为35%,具体包括:年产4万吨高纯晶硅项目(40亿人民币);年产 15GW 拉棒项目(50亿人民币);年产 15GW 切片项目(15亿人民币)和年产 15GW 高效晶硅电池项目(45亿人民币)。

2021年2月8日,特变电工发布公告称,控股子公司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将在内蒙古投资建设年产20万吨高纯多晶硅及配套20万吨工业硅和新能源电站开发项目。

2021年2月28日,保利协鑫能源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附属公司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将与无锡上机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江苏中能持股65%,无锡上机持股35%,拟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共同投资建设30万吨颗粒硅的研发及生产项目。项目总投资预计为人民币180亿元,预计分三期实施,第一期设计产能拟为6万吨,拟投资人民币36亿元。

2021年5月11日,宁夏自治区政府与东方希望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预计总投资300亿元建设年产40万吨多晶硅项目,其中一期规划产能为25万吨多晶硅。

2021年6月18日,特变电工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新特能源与晶科能源、晶澳科技签订了《投资建设年产10万吨高纯多晶硅绿色能源循环经济项目暨内蒙古新特硅材料有限公司增资扩股协议书》。其中,新特能源增资28.1亿元,晶科能源增资3.15亿元,晶澳科技增资3.15亿元。增资完成后,内蒙古硅材料公司注册资本由6000万元变更为35亿元,新特能源持有内蒙古硅材料公司82%股权,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分别持有内蒙古硅材料公司9%股权。

2021年7月通威股份,拟加码 20 万吨多晶硅产能,通威与乐山市人民政府及乐山市五通桥区人民政府共同签署《投资协议》,规划投资建设年产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总投资额约140亿元人民币。其中一期10万吨总投资额约70亿元,预计2022年12月底前投产,二期建设时点视市场发展情况而定。

目前规划中的产能接近200万吨,如果这些项目规划产能全部如期达产,硅料确实会产能过剩。面对如此高的产能,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吕锦标警示市场,未来很可能会形成下一波硅料过剩,将带来更大的负面效应。

# 【十一、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简况】 #

在经过10余年的发展后,光伏已由草根产业升级为支柱产业,成为战略新兴产业之一。目前,据粗略统计,A股市场上以光伏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已超过50家,叠加参与光伏业务的企业则有100余家。

最新数据显示,A股市场上市值超 1000亿的光伏上市公司已达10家,分别是隆基股份、通威股份、阳光电源、中环股份、福斯特、大全能源、天合光能、正泰电器和福莱特。

「草根光伏」2021中国硅料产业分析报告正式出炉

图片来源:草根光伏

同时,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光伏大国。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介绍,截至2020年,中国光伏累计装机量、新增装机量、多晶硅产量、光伏组件产量,已分别连续6年、8年、10年、14年位居全球首位。

「草根光伏」2021中国硅料产业分析报告正式出炉

图片来源:中国光伏行业协会

「草根光伏」2021中国硅料产业分析报告正式出炉

图片来源:中国光伏行业协会

Pvinfolink发布的数据则显示,2021年上半年全球光组件出货Top10中,我国有8家光伏企业上榜,且牢牢锁定前五强。这10家企业分别是隆基、天合、晶澳、晶科、阿特斯、韩华Q Cells、东方日升、Firstsolar、尚德和正泰。韩华Q Cells排名6,Firstsolar排第8。

「草根光伏」2021中国硅料产业分析报告正式出炉

图片来源:Pvinfolink

中国光伏产业的全球领先优势,预计在未来将得以巩固。7月22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在《光伏行业2021年上半年发展回顾与下半年形势展望研讨会》上表示,2021年上半年,我国多晶硅产量23.8万吨,同比增加16.1%;硅片产量105GW,同比增加40.0%。

# 【十二、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

“30.60”双碳愿景下,光伏行业的发展前景璀璨。经过8年左右补贴扶持,户用光伏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得到了广大用户的充分认可。国家3年17.5亿元的补贴支持,已将沉寂经年的1000GW户用光伏市场唤醒。

同时,继平价示范项目、竞价补贴项目后,整县光伏试点新政的出台,再将分布式光伏推上新的风口。全国400余试点县,保守100GW的新增量将继续推动分布式光伏“遍地开花”。

“裁判员”国家电网进场参与整县试点,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投、中国华电、中国华能、中国大唐跑马圈地,五大发电集团未来5年平均3000万千瓦光伏新增量,预计将带来150GW的新增量。

此外,中国石化拟在7000座加油站建设光伏电站,加油站光伏、油田光伏应用场景的扩展,将继续为光伏大发展添砖加瓦。

央地联动,大有可为。“十四五”、“十五五”时期,光伏的未来清晰可人。18余省区“十四五”光伏装机规划近250GW,既明确了发展方向,又敲定了新增量。

# 【十三、我国多晶硅市场发展前瞻】 #

“十四五”迅猛增长的光伏装机需求,为多晶硅产业带来发展新契机,十年前“拥硅为王”的时代于2021年重现。

近期,硅料、硅片、逆变器在短暂修正后,再度重拾升势,预计会很快传到下游的组件端。

硅料供应紧平衡是价格上涨的最大推手,但这种紧平衡的格局很有可能随着新、老玩家进场扩产而被打破。

光伏进入平价时代,进入2022年彻底去补贴后,光伏度电成本进一步下降是其对传统火电保持竞争性优势的根本。

从中长期而言,无论是从政策层面,还是市场层面,光伏全产业链的持续大涨都不可持续。

同时,随着更多的企业涌入硅料赛道,行业也会很快迎来新一轮洗牌。而在一轮洗牌中,已布局中、下游的企业将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

短期来看,在配套产能无法释放的情况下,目前供应紧平衡格局仍将持续,硅料价格也将处于高位运行状态。

「草根光伏」2021中国硅料产业分析报告正式出炉

本报告由「草根光伏研究中心」制作

「草根光伏」是中国光伏产业专业媒体平台,将定期发布光伏及相关领域分析报告,结合行业资深人士的分析和研究,帮助企业掌握市场动态和决策支持,为投资者和客户提供参考依据。

更多价值信息请关注草根光伏公众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硅烷   中国   硅片   产业   新能源   产能   草根   年产   组件   产量   高纯   能源   正式   我国   项目   财经   公司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