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升、沈浩平组合发力,中环股份浴光涅槃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如今,在单晶硅片赛道上,中环股份(002129)已一骑绝尘。

中环股份浴光涅槃

8月6日,中环股份交出了TCL入主后的首份中报,业绩夸张点儿说能“亮瞎人眼”。

中报显示,中环股份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76.44亿元,同比增长104.12%;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4.8亿元,同比增长174.92%;基本每股收益为0.488元。

据“草根光伏”所作梳理,55家主流光伏上市企业之中,实现营收、净利同时增超100%的企业仅有4家,分别是中环股份、上机数控、奥特维和锦浪科技,堪称凤毛麟角。

与中环股份处于同业,且两者最具可比性的是隆基股份(601012),其也交出了不俗的中报。

中报显示,隆基股份上半年实现营收350.98亿元,同比增长74.26%;实现归母净利润49.93亿元,同比增长21.30%。

从营收、净利润总量上看,隆基股份的营收、净利润分别为中环股份的2倍和3倍左右,但增长率数据反映一个事实是,隆基股份对中环股份的碾压性优势正在减弱,中环股份在重组之后展示出了强劲的成长后劲,正对隆基股份在硅片领域的霸主地位发起了强有力的挑战。

硅片产能直追隆基

中环股份中报公布后,百亿元定增大单也已落地。9月6日,中环股份发布公告,其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申请已获得证监会审核通过。

据悉,中环股份此次定增拟募资不超过90亿元,将全部用于50GW(G12)单晶硅材料智慧工厂项目。该项目预计2021年底开始投产,2023年全部达产。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中环股份半导体光伏材料产能将达85GW,其中G12产能为50GW,产能占比将近59%,加上此次的50GW项目的建设,中环股份单晶硅总产能将达到135GW以上。

目前,在单晶硅片产能上,中环股份与隆基股份已经不相上下。此前,隆基股份1月15日在投资者交流会上的预计,其2021年底硅片产能可能达到110 GW。

截至2020年底,中环股份单晶硅片产能为55 GW,隆基股份单晶硅片产能为85 GW。而随着90亿元定增项目在2023年达产,中环股份G12大尺寸单晶硅片产能将达到105GW。

可以说,就单晶硅片产能而言,隆基股份对中环股份的压倒性优势已不复存在。在单晶组件领域,隆基股份的优势还十分突出,其组件出货已排到全球第一。

M12引领大功率时代

透过数据对比发现,中环股份正在迎头赶上,且发展的后劲十足。这是TCL入主,建立“东升浩平”组合(李东升、沈浩平)后的第一大亮点。

​李东升、沈浩平组合发力,中环股份浴光涅槃

实际上,作为隆基股份第一大潜在对手,中环股份在技术创新方面并不输前者。早在TCL入股中环股份前,沈浩平掌舵时的中环股份于2019年8月16日率先革新推出M12硅片,引领光伏组件进入210尺寸、600W大功率时代。

中环股份这一次技术革新,对仍主打M10、182硅片的隆基股份形成了挑战。中环股份发布M12后先后获得了天合光能、东方日升等组件商的支持,并形成了“210阵营”,而主打182尺寸的隆基股份则有晶澳科技、晶科能源两大组件商相扶,形成了“182阵营”。

让182阵营感到不安的是,M12硅片推出后,市场占用率不断提升。数据显示,中环股份G12硅片市场占有率已由年初的6%,快速上涨到15%。

​李东升、沈浩平组合发力,中环股份浴光涅槃

对此,中环股份总经理沈浩平更是放出豪言,中环G12产品最终会成为(市占率)超越70%-80%的产品。

大硅片获市场认可

如果说沈浩平的一家之言,有“自吹自擂”之嫌的话,那么立场中立的行业协会的预判可能更具代表性,更能说明当下硅片、组件发展的主流趋势。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2021年G12硅片市场需求在38GW-44GW,市场占有率将达到25%左右,2023年则有望超过45%。

同时,中环股份营收、净利均实现3位数增长,也从侧面反应G12大尺寸硅片获得市场广泛认可的一面。

数据显示,2019上半年-2021年上半年,中环股份半导体器件毛利率分别为-8.92%、-31.55%、-8.37%。

换言之,在半导体器件毛利下滑的情况下,大尺寸硅片、组件为中环股份贡献了主要的营收、净利增长。

对于中环股份的强劲增长,大举扩产,单晶硅片龙头——隆基股份已感受到了压力,并隐约若现焦虑不安之情。

就在中环股份90亿定增落地当日,隆基股份携手晶澳科技、晶科能源联合发布M10系列产品标准化方案,就不同版型组件的尺寸,以及安装孔间距做出了标准化规定。在业界看来,这次“182阵营”集体发声,大有联手壮大声势之意。

双龙争霸未有期

追本溯源,182与210尺寸之争,归根结底是上游硅片两大龙头之争,即中环股份与隆基股份的较量。

说起单晶双雄霸主地位之争,隆基股份与中环股份渊源颇深。

据坊间消息,隆基股份李振国、钟宝申、李文学“三巨头”,与中环股份沈浩平本是校友,沈是李振国、钟宝申、李文学三人的“师兄”,并在李振国创业时为隆基股份解决过硅料问题。在隆基股份看来,技术精湛、管理过硬的沈浩平也被视为其最大的威胁。

同时,起步之初,中环股份先隆基股份5年,于2007年登陆A股市场,率先获得资本市场加持。彼时,在中环股份面前,客户高度依赖于无锡尚德的隆基股份还是默默无闻。

但与隆基股份私营企业相比,中环股份作为天津市国资委控股的国有企业,在所难免的受到了国企决策效率低、拖沓等问题的羁绊,未能借助资本的力量一举做大,很快被隆基股份反超,并甩在身后。

按照业界推测,生于1962年的沈浩平已快到退休年龄,他退居二线后,隆基股份也就少了一个最懂单晶的强有力竞争对手,将继续保持对中环股份的领先优势。然而,半路上杀出一个程咬金。2020年6月,TCL集团斥资百亿收购了中环集团,将中环股份纳入麾下。

李东生及其TCL进场后,充分放权给沈浩平,李东生则在后方提供“火力”支持。如以自有资金频频购入中环股份股票,提振市场信心等,经营和管理大权则放给专业的人来干。中环股份交出的2021年中报表明,李东生对沈浩平的充分信任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同时,这也说明在引入TCL,转变成民营企业后,中环股份的经营和管理活力得到充分释放,展示出了其充满朝气、蓬勃向上的成长动能。

资料显示,TCL是国内知名民企巨头,旗下拥有4家公司,总资产达到千亿以上,资力非常雄厚。TCL实控人李东生本人则是我国杰出的商业领袖,具有灵敏的商业嗅觉和卓越的管理能力。

入股中环股份,李东升的战略目光也立足于长远,其志向显然不会停留于与隆基争夺硅片老大层面,而是要做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半导体企业,做成世界一流的半导体龙头。

此前,在接受央视财经频道采访时,李东升表示,今年我们计划加大光伏组件业务,和新技术的电池业务的发展。

实际上,早在TCL入股前,中环股份在组件领域就有所布局,先后收购了东方环晟、国电光伏,且在布局下游电池组件技术上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目前,中环股份收购MAXEON的IBC电池及叠瓦组件技术已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放行。

一旦将IBC电池及叠瓦组件技术收购到手,那么中环股份将携IBC技术与隆基股份TopCon电池技术一较高下,一如现在210硅片与182硅片的争夺。

告别无敌的寂寞

按照“师兄弟”关系,沈浩平与隆基“三剑客”私交应相当不错,但商场无兄弟。当李东生、沈浩平“双核”带队,沐光而涅槃,悭然前行,一度限于无敌之寂寞的隆基,正面临着中环高成长的烦恼。

如果把中环、隆基的龙头之争,比作一场NBA总决赛的话,是中环“双核”带队取胜,还是隆基“三巨头”卫冕。在局势瞬息万变的赛场、商场,一切都没有定论。有一定论的是,任何时候都不要低估一颗总冠军之心。

进一步引申,赛场上关键时刻一次失误、一次投篮将都将改变整场比赛的走向,甚至总冠军的归属,反观商场一次技术路线的改变,都可能决定成败。

​李东升、沈浩平组合发力,中环股份浴光涅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单晶硅   硅片   股份   组合   净利   产能   净利润   阵营   上半年   组件   龙头   尺寸   电池   数据   财经   市场   技术   沈浩平   李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