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生活到底有多心酸?

3个月前,在我们公司的门口,认识了一对“很特别”的卖菜老夫妇,可是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一个月前,这对老夫妇再也没来了,当知道真相后,我惊呆了!

我们厂区的门口,一到下午下班的时候,都会聚集很多过来卖菜的商贩。那我今天说的这对老夫妇很特别。

大爷60多岁,是一位满头白发皮肤哟黑的瘦老头,每次卖菜身边都会坐着一位很有意思的老太太,这老太太是大爷的老伴,体型有些微胖,脸色红润的像一位“太太”。

每一次我过去买菜,还不等大爷开口,他都会率先起来嚷嚷着,“小伙子,要菜么?俺家的菜,可便宜,可新鲜了,并且还没有打农药哦。”

可每当我问她哪些菜多少钱时,她却又总是半天也答不上来。

而每到这个时候,旁边的大爷就会跟她打趣,“知道就你嘴快,怎么样?这下要忘记多少钱一斤了吧?”

然后,大娘就会挠挠头,一副不好意思的样子,十分尴尬的跟我笑,“不好意思小伙子,价钱今天又没记住,让俺老伴来给你讲。”

所以就这样,这老两口平时卖点菜也不容易,每天下午下了班,我都会过去十块八块的从他们那里买点菜,慢慢的相互也就熟悉起来了。

每次看到我过来,大爷都会老远的起身跟我打招呼,而大娘也会经常跟着站起来,然后脸上堆满了笑,“小伙子,买我家的菜,很新鲜的,从来不打农药哦。

然后我就蹲下买菜,大娘今天依旧是不知道菜的价格,并且从今天大娘的言语间,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我已经连续在他们家买了有半个多月菜了,而我每一次来,大娘依旧还是一副很陌生的样子。

于是,我就很好奇的问大爷,“大爷,大娘这么能说,在家里干活也一定是一把好手吧?”

没想到大爷却是回头,看了大娘一眼,然后乐呵呵的笑着。

我这才知道,大爷大娘的确是附近村镇的农民,平时也就靠种菜卖菜,谋些收入。

然而,大爷每次来都要带上大娘,并不是因为大爷需要她过来帮忙,而是因为大娘身体有病,把她一个人放在家里面他不放心。

另外,大娘每一次看到有客人来,他都要抢在大爷前面,开始疯狂的介绍,疯狂的讲话,也并不是因为她天生有多爱说话,而是因为大娘患有阿兹海默症,每天记性越来越差,她要强迫自己多做训练,害怕有一天失去了语言能力,大脑力就连她自己的老伴的相貌都记不住。

于是,在临离开的时候,我再一次主动的跟大娘打招呼,“嗨,大娘,你好啊!”

接下来的20多天里,我依旧会每天过来买菜,依旧会陪大娘说话,依旧会故意逗大娘笑,依旧会故意的问她菜的价格,依旧急得她抓耳挠腮的就是想不起来,依旧会在每次离开时,跟大娘打招呼,“嗨,大娘,你好吗?”

大娘每一次都会开心到傻傻的笑,小老太太就那么开心的坐在椅子上,眼镜眯成一条缝,偶尔还会用她那胖嘟嘟的小手,拍打一下丈夫的后背,惹得大爷故意板起脸逗她,“笑什么笑,知道对方是谁吗?每次都在那傻笑?”

每当这时,大娘都会表现出一副很是焦急的样子,从凳子上站起来不停的跺着脚,然后用一根手指指着我的背影,抓耳挠腮的,“我知道……我……”,那样子甚是滑稽。

后来一段时间,因为工作很忙,又出了差不多一个礼拜的菜,然后就半个月时间,没有再过去买菜。

半个月后,但我再次从那里经过时,我却发现发现那一对有趣的卖菜老夫妻,那天居然没有来。

刚开始我还以为他们是临时有事,可是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很快一个月过去了,我却再也没有看到过他们。

心里开始感到怅然,怕他们出事儿,很想知道他们俩现在怎么样了?真的很怀念大爷那爽朗的笑声,和老太太那肆无忌惮的笑。

好巧不巧的是,就在那一天下午,公司里有一位女同事,她买了很多很多的西红柿,到办公室里分给大家吃,刚好被我撞到,在其热情之下,我就吃了一个。

不过,那西红柿并不好吃,一点都不甜,甚至还有点酸,酸的大家都受不了的那一种,我看其中有好几位同事都没吃两口就扔进了垃圾桶里。

当时还有人开口问我的那一位女同事,“这柿子哪里买的,怎么会这么酸?”

只见那同事一脸得意的笑着说,“我家附近的菜市场,农家自己种的,没有农药,不含添加剂,真正的有机蔬菜,要不?明天上班我给你带点?”

这时候,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办公室10个人,而刚刚她却是只洗了9个柿子,也就是说,刚才我们9人一人一个,她自己没吃。

这不免让我疑惑,“刚才你自己为什么没吃,是不是故意的?”

听我这么说,她笑的更开心了,“人家这是舍不得吃……”

“舍不得吃?我看你这就是在“恶作剧”整蛊大家吧?”同事们很多都在这么抱怨着,当时,几乎就连我自己都是这么想的。

可是,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下班以后,路过公司厂区大门口,我这才发现我错了,并且还错的很离谱!

厂区的大门口,下午是一个临时的蔬菜待售点,那里每天都会聚集很多过来卖菜的菜农,当然今天也不例外。

但是在不远处一个比较偏僻的角落里,一个熟悉的人影,还是成功的引起了我的注意。

正是下午在公司办公室里给大家分西红柿吃的那一位姑娘,她此刻正在低着头跟大爷买菜,我很奇怪,这边这么多又新鲜又好的菜她不买,反而偏偏跑去大爷那里去买,并且在挑的时候还净挑小的、丑的,甚至是那些快要坏的拿。

这种操作让我心中的疑惑更深了,我跑过去跟她打招呼,顺道问她。

是因为这些便宜吗?

她摇了摇头,笑着说一样的价格。

那是因为这些没有打农药,自然生长绿色健康,味道更好吗?

她用力的摇了摇头,“大爷的菜都不打农药的!”

那是为什么?

她闭口不答,就在这个时候,看我们两个人在说话,大爷突然站起来递给我一个西红柿,说是让我尝尝。

那西红柿个很小,完全就不像我们平时在超市里买的那么大,并且西红柿上面还长满了疤,我接过,简单的擦拭了一下,一口咬上去。

“哎呀,妈呀!”

酸的使我已经是上牙对不上下牙,不自觉的就惊叫出了声。

怎么样?好吃吧?”大爷问我。

本来我想说出真心话,可是低头又看到他那满脸的期待,我只能回了一句,“好……好吃……”

可是,我在心里却是想,“怎么会这么酸,酸的我估计明天牙龈都又要犯了!”

看到我样子,那位女同事估计是觉得好笑,突然“噗呲”的笑出了声,这让我有些尴尬。

转身离开一段距离,我扯着她的衣服袖子低声的问,“哎,这么酸,为什么还要买他的西红柿?”

姑娘接下来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大爷是退伍老兵,他有一个儿子,也是人民的卫士,在当兵期间战功赫赫。后来退役之后,被分配的地方工作,做了一名人民警察,他继续救死扶伤,努力的抓坏人,在队里每年都是一等功。

可是,不幸的是,在后来有一次夜里回家的路上,开车出了意外,从此就成了只有单腿的残疾人。然后被调离了一线,到了后勤科,可是,康复后三个月后,他却因为不想再拖累组织,而选择了离开之后自力更生。

那接着呢?

接着他就来到家里附近的一家工厂给人做保安,好在老板心善不嫌弃,收留了他,这样才让他有了一份看上去相对体面的工作。

我当然知道,女同事在讲的对父子是谁,我心里也开始更加的清楚,她为什么每天都会到大爷那里买菜,并且还是去挑那些最差、最坏的。

这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在得知真相之前,我一直都以为大爷只不过就是一个“普通的卖菜老头”,可让我没想到的是,当大爷的身份被曝光之后,我“震惊了!”

我掉头回去,准备给自己也买一些带回家。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我一回头正看到大爷弯着腰、陪着笑,在递给路过的一位大哥一颗西红柿。

果然不出我所料,大哥咬了一口之后,反应正如我刚才一样,往地上一甩就把西红柿给扔到了地上,并且还边走边在嘴里骂骂咧咧,“什么破柿子,这么酸,是给人吃的吗?”

看大哥把西红柿给扔到地上,大爷心疼,赶忙弯下身去把它给捡起来,轻轻擦了擦上面的泥土就要放嘴里咬。

我赶忙走过去,“大爷,脏!”

大爷还以为我是在说地面,就又慌忙陪笑,“不好意思小伙子,是我把地上给弄脏了,我这就清理!”

大爷转身把西红柿放好,这就弯下腰又准备去地上捡刚才那位中年男人吐出的“垃圾”,我抢先一步蹲下身,用一块纸巾包括着把它给捡了起来,也就是在那一瞬间,我看到了一位退伍老兵本不该有的样子。

他此刻是那么的卑微而又战战兢兢,我在他的脸上看到了苍老,脸上那一道道深陷的皱纹,就如同他那西红柿上的疤痕。我心里清楚这是他在经历过无数次的生活打击之后,才会出现的样子。

这不免也就让我想起了三个月前,曾经也在我们厂区门口带着老伴卖菜的那一位老人,他们和眼前的这一位老人是何其的相似,都是到了本应该在家里退休养老的年纪,可是,却还要每天出摊卖菜来挣着极其微薄的收入,来维持着一些本不富裕的家庭。

那一天,我买去了他剩下所有的菜,然后分给公司的员工们,后来的每一天都是如此。

直到三天后,那天下午,我拿了菜转身要走,这时候旁边走来了一位四十岁左右的男子,装着条假腿,走路还一拐一拐的,上来就管大爷叫爸,我这才第一次看到了大爷的儿子。

原来他就在我们这个厂区做保安,而大爷也是所以才每天过来卖菜,完了顺道来接他。

当时,大爷的儿子看到我,先是十分的热情走上来跟我打招呼,然后又连连的向我鞠躬道谢,他和我说,这几天,在家里老人经常会跟他提起我,总夸我是一个好人,是帮了他们家的大忙。

说实话,老人儿子当时的这番话,让我挺意外,也挺惭愧的,因为在我心里,觉得老人一直都是以卖自家的菜挣钱,而我也只不过是刚好有买菜需求罢了,大家是公平交易,也算不上什么“大的恩惠”。


不知怎的,自从那一天看到老人儿子之后,我对当初那位带着老伴出来卖菜的老夫妇的担心就更严重了,如今时间过去差不多已经有三个月了,那对老夫妇还是没有再次出现,我心里越发焦急,总会不自觉的在心里担心他们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果然,再一次见到大爷,是上周三的下午。那天,朋友请我到他们家里去吃饭,下班回去,我们到他们家附近的菜市场去买菜,突然被一位买菜的大爷给叫住,那声音是如此的熟悉、亲切。

那个菜市场很大,当时正直买菜的高峰期,菜市场里有很多人,是大爷首先认出我的,他大声的叫我,“小伙子,过来这边买菜啊?”

我终于又一次见到了这一位卖菜的大爷,不知怎的,我瞬间激动异常,很开心他没有出事。

只不过,我心里的激动和开心,也只是一瞬间的事,很快就被眼前的异常给冲散了,因为我再也没有在大爷的摊位前看见大娘。

我的笑容瞬间的石化了,我焦急的问大爷,“大爷,大娘呢?”

然而,听到我的话,大爷先是一愣,然后脸上的笑容也很快消失了,紧接着,我听到大爷连叹几口气之后,这才跟我讲起了最近发生的事情。

我这才知道,就在我没有去买菜的那半个月里,有一天,那也正在卖菜,大娘就突然病情加重,在那里发起疯来,后来后来口吐白沫口水直流。

被送去医院住了半个月,大娘回去后,几乎已经到了无法出门的地步,不记事儿,怕生,还会时不时的口水直流,而他唯一认识的只有自己的老伴。

所以就只能把她给留在家里。大爷说,在厂区门口卖菜,主要都是工薪阶层,菜的价格卖的比较便宜,按如今到这边来,虽然说远了一点,但好在人流量也比较大每天还可以多卖几个钱。没办法,老伴每天都要吃药。

我听完,也不知道该庆幸还是不幸,我跟自己说,以后每天还是要过来买菜。


而此刻的我,是多么的想再听一听当初那卖菜大娘的声音,和爽朗的笑,“小伙子,买我家的菜,很新鲜的,从来不打农药哦……”

当然,我也很怀念,当初那一个月我跟大娘开玩笑的方式,“嘿,大娘,你好啊!”

可惜,随着大娘病情的加重,这一切,显然是已经不可能了!




我的舅舅,国企工程公司项目总工,一年收入20万,却为了2000块钱,在我这个侄子面前潸然落泪。

让我很诧异,这明明是在工地上叱咤风云,平时手底下管个少说几百人的项目总工,怎么会在我们面前这么狼狈。

五一正好回家,舅舅可以说是这么多年把我们从来都没有听过的辛酸,讲了出来

舅舅的经历也可能是千千万万工程人终其一生的人生经历缩影。


有钱男子汉,没钱汉子难,不说1分钱让人卑躬屈膝,就说2000块让七尺男儿有苦说不出。

因为我们老家是农村的,舅舅一年的收入20多万,在我们当地算是很不错的,但是舅舅是在外地云南上班,也是定居在云南。

过年舅舅没有回家过年,赶着五一有个长假期,回老家看看。

我们下一辈请舅舅吃了饭,我的外公外婆比较爱面子,就张罗想请这些亲戚吃个饭,关键是我们这些至亲都无所谓,外公外婆的意思还要请请隔房的这些亲戚。

就在我们老家镇上饭店,500块钱1桌,请4桌,算下来也就2000块钱,舅舅其实很不想请吃这个饭。

舅舅常年都是待在外地,别说节假日回老家,基本也就只有春节回家一个星期左右,七大姑八大姨这种漫无目的的请吃饭又不是办酒做寿。

舅舅就觉得请吃饭没有必要,他这次回老家主要目的就是想看望看望外公外婆,不想把精力花在这些没有实际作用的饭局上。

就因为请客2000块的花销,舅舅这么多年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表现出来不顺从的意思,外婆甚至恶狠狠骂道:“我知道你花销大,但是你一年20多万,回老家花2000块钱请这些人吃个饭,这个钱都舍不得?”

“出不起这个钱,我们给你出,我每个月还是有4000多块退休金,不能让别人看扁了。”外公直接就是甩出这样一句话给舅舅。


成年人的崩溃往往就是一瞬间,往往也就因为钱

最后这顿饭还是在外公外婆强烈要求下请了,众多的旁支亲戚都离席了,我的外公外婆也去逛街了,舅舅跟我和几个表哥还在喝酒。

并不是说喝酒误事,只是当人喝了酒之后,才会变得感性,才会愿吐衷言。

舅舅伴着微醺,打开了话匣子:“其实我非常不想请这些亲戚吃这顿饭,没有任何意义!”

一个表哥打着圆场:“这个也没有什么的,都是请家里人吃饭,也就几千块钱,对于您来说就是小钱。”

这一下子就刺激到舅舅了,突然就感觉他很无奈地点上了一支烟,把头埋下来了,弱弱说了一句:“这还真不是小钱,你们知道我一个月花多少钱吗?”

“我一个月就花500块钱,你们总是觉得我一年20多万,很有钱,其实我日子过得苦呢!我现在就发了2月份的工资,后面都还没着落的。”

接下来舅舅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很清晰的一笔账。

小舅满打满算一年没有20万,就只有18万,他一个月生活费就500,就是烟钱,其它吃住都是在工地上面,一年就是6000块。

我的舅妈原来一直没有工作,现在开始上班,做个保育员,一个月就2300,刚够维持家里水电开支,舅妈每个月自己买社保2000,一年就是24000。

舅舅结婚很晚,现在我的表弟还在上高中,每个月生活费1500,这在云南省城算中等偏下了,这一块就是15000。

表弟上高中发挥失常,差两分,就是这两分,就是说的择校费也好、赞助费也好,一年就是60000。

舅舅每个月会给外公外婆还有他的老丈人和老丈母娘各1000块,一次性给多了老人家又存起来,就是每个月给的,这一块一年又是24000。

每年过年回家,舅舅一家人在家基本也就待在老家一个星期,最节省最节省的花费也在15000,毕竟该给的钱还是要给。

以上就是舅舅一家必须的开支,每年就是144000,还不包括表弟、舅妈买衣服,表弟上高中上补习班。

这都是还没有算上其它什么突发事件,需要用钱的时候。

用舅舅的话来说,自从他09年买了房子之后,自己的收入只能说一年能糊一年的嘴,乍听起来漫不经心,但是仔细思索,这句话真是让人不禁寒心。


农村人眼里高收入的项目总工,其实并不是那么光鲜

舅舅是九十年代农村大学生,可谓是跳出农门,虽然是正经工程大学毕业的,但是他的工程发展之路并不是那么好。

舅舅本来学的是土木工程,偏房建,但是当时他毕业那会房地产并不是很好,后来就选择了路建,以修公路为主,就去了云南。

也是兜兜转转从小职员干到现在的项目总工,常年都是待在项目工地上面,30岁才结婚,32岁才有小孩子。

舅舅今年刚好50岁,常年在云南,又在工地上,皮肤黝黑,也早已经两鬓斑白,看起来像六七十岁的老头子,以往他回家理发还会染染头发,现在已经不染了。

往往很多农村的亲戚都会觉得舅舅做个项目总工,那肯定是飞黄腾达,在工地上面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其实舅舅说起那些在工地上面的事情很扎心。

有很多年,舅舅原来的公司到年底工程款都是到不了位的,项目经理可以说无能,往往都需要舅舅出面去安抚施工队老板。

舅舅第一次说了他被打的一件事。

2010年,当时项目年底结款需要600万,但是账上就只有200多万,那是几百号人围在项目部办公室,说不怕的都是假的,人可以为了钱干出任何事,何况是应得的钱。

项目经理早就跑了,就是舅舅一个人能拍板,当时也是豁出去是叫着施工队老板:“要闹一分钱没有,要拿钱就挨个挨个来,今天处理这一个队,明天处理那一个队......”

舅舅在当时那个工地公信力还是挺强的,后面开始处理发钱,其中有一家施工队老板,对舅舅的安排意见很大。

我们也都知道,做工程必须得有一点匪气,舅舅当时也就是放下狠话,不处理一分钱没有,处理就是50万,其余年后结清,不然就免谈。

其实当时还是有30多万,是舅舅叫财务提前支出来,那是项目部员工几个月的工资,那个是施工队老板就是想把这个钱拿去,舅舅不同意,最后是直接几个人拿着脚手管一顿打。

那一年舅舅没有回家过年,我们也是知道现在才知道舅舅当年是待在医院过的年,当时还借口说工地太忙,走不开。


工程人普遍的心病,家庭永远都是若即若离的感觉

不知道众多做工程的朋友对家的概念是怎么样的?但是在我舅舅眼里,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家感觉在那里,但是总是觉得自己像一个客人,走走停停,与其说自己的家是家,不如说工地才是他的家。

因为舅舅定居是在昆明,但是他上班的地方是云南下面的一个地州,相比较农民工而言,他还是能在周末匀个一天两天回昆明的家里。

即使是现在交通这么发达,他也只是选择像过年这种长假才回老家。

家到底是什么,已经活了大半辈子,在我们很多人看来就是父母健在,能有家庭的温馨,但是往往火急火燎赶回家,然后就待个一两天,也就是短暂能体验到片刻的温馨感。

更多的还是家长里短,生活中的琐事所烦恼,所忧愁。

就拿舅舅这次回老家,我的外公外婆还是渴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回来看他们,但是更多就是农村和城市生活模式的冲突,让舅舅很烦心。

我的外公外婆在乡下农村,四五点就起床了,舅舅虽说是50岁了,但是还是得睡到八点、九点的样子。

我的外公外婆还是以为舅舅还是当年那个在家里干活的小年轻,他们起床不久就会把舅舅抓起来,做些小事情。

往往舅舅这么多年没做过这些事情,手脚都有点慢,又会得到来自外公外婆的不满:“真是在城里人啦,这么轻巧的农活都不会做了。”

还有就是观念的问题,农村的礼节往来和人情世故比较讲究,这也让在工地小圈子待久了的舅舅无所是处。

不仅是我的舅舅,我身边很多干工程,或者常年在工地上的朋友都会觉得他们不仅与城市的生活脱节,也与自己本身农村的生活观念格格不入。

往往就会发出感慨:家总是若即若离这种感觉!明明是自己的家,却感觉不是自己的家!


更多地在工程人眼里,是作为下一代成长参与者的缺失,甚至可以说没有什么感情

借着酒劲,舅舅说着说着都有一点哽咽,最让他感到心酸,或者说是最让他痛心的一件事情就是——他跟他的儿子,也就是我的表弟,可以说没有感情。

舅舅的切身体会就是,他挤出时间,从云南的地市州赶回昆明的家里,往往夜里才到家,给表弟打招呼,表弟就冷冷地回他一句:哦,或者嗯。

两父子相处的时间非常少,交流的时间就更少,一年到头都说不到几句话,又加上表弟处在强烈的青春叛逆期。

舅舅叫表弟吃饭,往往一心只顾着打游戏,就装作没听见,再叫两声就会得到表弟恶狠狠回答:“吼那么凶干什么嘛!我自己晓不得吃法吗!”

本来舅舅风尘仆仆几百公里,就是想周末和家里人好好团聚,总是这样的境遇和来自儿子陌然的反馈,每次听到这些话,他都感觉很揪心,很难受。

除此之外,表弟对舅舅很不理解,可以说是到了戏谑的程度了。

表弟经常嫌弃舅舅的工作,一年在家也待不了几天,还就拿这么一点点钱,要是他以后工作了肯定是不会干这样的工作的。

往往舅舅听到这些已经很难受了,来自自己亲生儿子的不理解,表弟还会补刀,觉着舅舅生也没有生他,是舅妈生的他,也没有教导过他,根本没有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

舅舅对于表弟成长过程的参与很少很少,他也很自责,但同时也很无奈,没有办法,一大家子需要运转,家人需要养活。

这是舅舅作为工程人和孩子的矛盾冲突,只是很多工程人对于下一代相处的缩影。

父子亲情,父女亲情很无奈,也很无力,但是也找不到彻底的解决方法和途径,让人心酸、心累!


工程人的无奈,从舅舅的一生折射出来,总是感觉充满悲凉的苦味

以上只是通过我的舅舅折射出来成年人的心酸,往往成年人并不是说外表有多光鲜,有多坚强,大家都是人,都是生而为人第一次当人,也不是说当了几辈子人。

已经总结出优化感情,自我救赎的真谛,强者才能自救,圣者才能渡人,而我们大多数即使已经是成年人,也就是普通人。

再看看我舅舅对自己的总结,他已经活了这么多年,算是他这么多的同学里混得最差的,别人嘴里张口闭口的总工,到现在还没有买个车。

他往往觉得这就是个笑话,也就是用买车不是买不起,用处不大来安慰自己,归根结底是没有多的钱,只能维持现状,也只有维持现状。

写了这么多,也只是在用平实的文字阐述我身边的故事,和我自己的见解。

成年人谁都过得心酸,往往并不是安平守旧、墨守成规,只是没有去大破大立改变的动机驱动。

破和立之间存在太多不确定性,太多不理解性,往往我们很多人就选择保持现状,也就选择这种内心一想就会心酸的状态,毕竟成年人不是一个人,背后还有一家人。

最后,还是那句话,人都是生而为人第一次为人,也不是做了几辈子人,即使成年人,看起来坚强光鲜也很脆弱。

可能就是在某一瞬间,成年人的世界满是心酸,让他自己顿时泪流满面!




我有一个单身女上司,今年30岁,长相漂亮,年收入18万,我无意中发现她竟然去菜场买那些人家不要的菜叶子回家吃,后来才发现,她每个月只能花500元。

女上司进公司比我还晚,年龄也比我小,不过她工作能力强,很快就调到集团总公司去了,如今也是我的领导。

女上司不仅能力强,人长得也很漂亮,很爱笑,非常有亲和力。不过自从我认识她以后,她常年穿的都是公司发的工装,和我们去逛街也从来不买衣服和化妆品。

一开始我们以为她只是喜欢网购,后来发现她几乎没有包裹,大家都猜测她应该是很节约的那种人。

去年她被选拔到集团总公司去任一个负责人,我们公司就起哄,让她请客吃饭,但到了最后她也没请,很多人都说她抠,毕竟她也是拿年薪的人了,连一顿饭都不肯请。

很多人对她产生了意见,其实她也知道,但她没有过多解释什么。

有一次下班,我去菜市场准备买只鸡炒辣子鸡,结果在拐角卖菜的摊子遇到了她,她手里正拎着一袋焉了吧唧的白菜叶子,我问:买回家喂鸡吗?(她在城郊有一栋自建房,平时会养鸡鸭)

她点了点头,我们又随便聊了两句,我买了点葱之后准备离开,她突然喊住了我,我看她欲言又止的样子,就停下了脚步。

女上司突然问我,是不是觉得她去了总公司没有请吃饭很抠?

我笑了笑,没说话。她接着解释到,她其实不是抠,而是因为她没有钱,她一个月只能花500元。

我听到以后都惊呆了,她年薪18万,每个月只能花500元,论谁听到都不会相信。

也许是她需要个倾诉的对象吧,女上司拉住了我,告诉我她家具体的情况。她有两个弟弟,这两个弟弟脑子好像都有点问题,如今只能做一些简单的活,她父母都还在,但是母亲常年生病。

家在城郊有一栋五层楼的自建房,是17年才建的,一共花了50万,钱是她掏的,那个时候她也没有积蓄,所以是贷款的,如今每个月要还1万多。

房子建好以后租了出去,房租都给了她父母和两个弟弟当生活费,女上司有工资,所以没跟他们要钱。

本来生活也还过得去,可是去年她母亲得了夹层动脉瘤,送到医院,花了20多万,这20多万都是女上司掏的,因为时间太紧急,所以她只好在平台上贷款,还跟同学借了不少。

她母亲因为抢救及时,现在已经出院了,但是报销下来的费用,她母亲没有给她,而是自己留着了,说以后的康复治疗还需要花钱。

所以现在女上司除了每个月还建房子的1万,还要还贷款和同学的钱,那叫一个捉襟见肘。

除了要还钱,她还要负担家里的生活费、水电费以及人情往来。女上司说着忍不住擦了眼角,我问她为什么不让她父母出钱,她却说,她妈妈每个月吃药就要小一万,她两个弟弟傻傻的,没有劳动能力。

女上司叹了口气,说这也是为什么她30岁不找对象的原因,不是她不想找,而是她不敢找,她怕拖累人家。

我也不知道说什么,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虽然我知道她的生活不容易,但我却没有办法帮她。

女上司笑了笑,走到肉摊面前,买了2两肉,她说拿回去煮个汤,给妈妈改善一下生活。

有时候真想不明白,女上司从小品学兼优,工作能力也强,人又漂亮善良,性格也好,但是她的家庭却生生地拖累了她,以后她的日子该怎么过呢?我也不知道。

所以,健康平安已经是俗世里最大的幸福了,要知福惜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成年人   都会   总工   大娘   云南   老伴   表弟   外公   西红柿   舅舅   大爷   工地   外婆   心酸   样子   工程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