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年轻人越来越懒的背后是中国社会变迁,两种生活在春节对撞

现在的年轻人已经没有太大的意愿在过年期间走亲戚拜年。应该说这点并不是什么意外的事情。有人指责年轻人太懒,但应该说年轻人工作的时候一点都不懒,与此同时与朋友聚会也动力满满。关键在于,是什么让年轻人丧失走亲戚的动力?

春节年轻人越来越懒的背后是中国社会变迁,两种生活在春节对撞


我们可以回溯一下过去。中国传统社会中,亲缘团体是基本的基层社会组织,有血缘联系的一群人一起结社、一起成长、一起劳动、相互给予方便和恩惠、必要时一起争取利益或自我保护,这种模式就是在传统社会中非常常见的组织模式。血缘联系并非是天然的,而是在传统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形成的共享记忆,这也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一种近乎本能的组织方式。

维系一个组织需要共享的记忆,也需要仪式、符号、规范来再现这种组织关系。因此,在很多时候中国社会非常强调祭奠祖先,就是用祖先这个共同的父系符号粘合存在的家族成员。而在过春节这一传统中国最为隆重的日子里,需要走访亲戚再现这种关系,以便维持这种社会联系。当然,相对而言这种互动也往往带有互惠的性质,不仅热闹而且还有可能通过强化集体认同的方式实现群体的共同利益。家族不仅仅是一种想象,更是一种村社共同体,在典型的农村社会里,这种走访不仅是热闹的,更是必要的。

春节年轻人越来越懒的背后是中国社会变迁,两种生活在春节对撞

但是随着现代化的展开,城镇化和家庭原子化已经成为了非常强势的社会变迁方向。在城市中,人的个体生活被局限于核心家庭中,个人不再需要依赖于家族而需要依赖于更为抽象、外在的法律、法规、市场等社会机制,家族组织在城市中逐步丧失了足够的效用。你可以认为“年味变淡了”,背后其实是家族作用降低了。除了每年过年还需要回到村社团圆这一价值外,家族几乎在全年的其他时候都缺场了。

春节年轻人越来越懒的背后是中国社会变迁,两种生活在春节对撞

与此同时,家族成员的多样性在城乡二元结构作用下使得相互之间缺乏共享的价值观、规范和认知。而与此同时,许多长辈对于晚辈的权威感仍然存在,这当然就造成了春节期间强行粘合会产生更多冲突这一现象。我们可以看到,走访亲戚已经经常被吐槽为“催婚”、“吹牛”、“熊孩子破坏”等等更为复杂的冲突场景,原因就是在于这种春节的强行粘合让不同认知的人群因为血缘强行粘合在同一场景下,并按照传统的程序赋予缺乏社会效用的权威秩序带来的结果。

在这种场景下,上了年纪的人还能因为等级秩序处于相对舒适区,而年轻人恰恰处于等级秩序的下层,因此大部分等级压力都在他们身上,他们走访亲戚得不到舒适感、没有共同话题又得不到经济机会,自然宁愿在家里躺尸也不愿意去亲戚家浪费时间。

春节年轻人越来越懒的背后是中国社会变迁,两种生活在春节对撞


应该说,这种冲突难以避免,这也是中国社会变迁的折射。因此,一些亲缘关系淡了也就难以逆转,而现在流行的异地过年、父母跟着孩子过年也是这种变迁带来的行为变化。至于未来如何变化,我们还会在这种冲突中逐步寻找一些动态的解决办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中非   年轻人   亲缘   效用   血缘   祖先   认知   亲戚   秩序   场景   冲突   春节   家族   传统   组织   社会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