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世界的神话:金庸

当代作家,金庸不是其中文学成就最高的,但一定是最有名的,没有之一。从1955年创作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开始,到1972年完成《鹿鼎记》后封笔退出“江湖”,17年间,金庸共完成作品15部,“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蜚声中外,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小说。

武侠世界的神话:金庸

家学渊源 结缘武侠

浙江海宁查氏,被康熙称作“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一时竟有“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之荣。原名查良镛的金庸1924年就出生于海宁查氏老宅。

海宁查家藏书十分丰富,“查氏藏书”在浙江很有名声。金庸的成长里,触手皆是文化,张目即见传统。金庸的祖父査文清是光绪丙戌年进士,曾任丹阳知县,编过一部《海宁查氏诗钞》,竟有数百卷之多,雕版未完工就去世了,这些雕版放了两间屋子,后来竟成为金庸和堂兄弟们的玩具,还时常钻到这些雕版之中捉迷藏。日子长了,对雕版上的诗词,小金庸也能耳熟能详,随意就能读出几句来。可以这样说,金庸是在书堆中长大的。他曾经回忆说:“家中藏书很多,我幼时虽看不懂,但找书却方便;而且不单有古书,也有新书,因为我的伯父、父亲、兄长都是大学毕业生。我自小与书为伍,培养出喜欢读书的基本性格,加上长辈的文化修养好,家里房产亦丰,生活不愁,家人间的活动也很文雅,闲来多是下棋、看书……”童年的记忆总是最深刻的,直到1966年。

武侠世界的神话:金庸

八九岁时,金庸无意中在家中藏书里翻到一本武侠小说《荒江女侠》。这部小说是“新文派”始祖、言情小说名家顾明道以言情小说的笔调、新文艺腔的笔法所写,给阳刚味浓烈的武侠小说注入了温婉艳约的柔美,开启了“侠情”武侠小说的新境界。粗粗翻阅了几页,书中的内容就吸引住他,令他爱不释手。其后,他到处搜罗武侠小说,一睹为快。他在当时相当流行的、上海出版的消闲性读物《红玫瑰》中读到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书中桂武、甘联珠、余罗汉、甘瘤子等人物大大地吸引了他。

少年金庸痴迷武侠小说,只是因为武侠小说好看,人物和故事深深地吸引着他;但他并没有想过要写武侠小说,更没有想到自己将来会成为新派武侠小说的一代宗师。

武侠世界的神话:金庸

小试身手 一举成名

953年,梁羽生的《龙虎斗京华》一问世便大受欢迎,而由此开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先河。这边厢梁羽生写得热火朝天,一发不可收;那边厢金庸不由得技痒,跃跃欲试。

在写武侠小说之前,金庸写东西并不很多。早期写些散文,进了报社先在国际新闻版写些相关的文章,后又因编副刊而写影话、影评及其他随笔。要说大一点的,恐怕还是这时他写的一些电影剧本,此外也翻译了一些西洋短篇小说。尽管所涉猎的品种可谓不少,但数量并不多,而且独独没有写过一篇小说!

武侠世界的神话:金庸

1955年,《香港商报》找到金庸,称急需有武侠小说连载,希望金庸接下这件事。金庸没有推辞,他认为自己看过不少武侠小说和外国小说,又有多年写作、写电影剧本的经验,写起武侠小说来应该不成问题。

金庸想起家乡海宁,想起清朝皇帝乾隆修建的海宁海塘,想起做童子军时在海塘边露营的情景,想起小时候时常看到的乾隆帝御题诗的石刻,想起从童年时起就听家父兄长讲的关于乾隆出身的故事……相传弘历的母后为雍正生了一个女孩,同一天,海宁的陈阁老也生下一个男孩,雍正的妻子担心生了女孩不能讨雍正欢心,于是生出一条偷梁换柱的妙计:以女换男,用陈阁老的男婴替换自己所生的女婴。结果,海宁陈阁老的儿子当了清朝的皇帝,这个皇帝就是乾隆。

武侠世界的神话:金庸

金庸越想故事越多,他随即执笔,将小时候在家乡听来的这段稗史传说,铺陈成繁花茂叶,写成洋洋洒洒、飘逸自如的《书剑恩仇录》。他把稿子交给《香港商报》连载,并第一次使用“金庸”这个笔名。

《书剑恩仇录》最初几天在《香港商报》连载时,还不是特别受人注意。一个多月后,小说展现出来的一个个壮观的场面、一个个神态不一的人物以及千头万绪的情节,就深深地吸引了读者。

武侠世界的神话:金庸

金庸以其生动流畅的语言,多姿多彩的人物群像,曲折起伏的故事情节,一扫旧派武侠小说的沉闷气息,也令《香港商报》一纸风行,一时间变得“洛阳纸贵”。书与剑的冲突,江山与江湖的对抗,史实与艺术的结合,武学与奇情的交融,显示出金庸的博大情怀和深厚的文学功底,以及对大场面、复杂情节、众多人物驾驭自如的能力。

“金庸”作为一个神话,由此诞生。

武侠世界的神话:金庸

一代宗师 开创世界

一炮而红之后,多家报社都诚邀金庸写武侠小说,分身乏术的他只答应继续为《香港商报》撰稿。同一时间只写一部小说,让金庸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和创新自己的故事,他灵感频出,笔耕不辍,在故事的转折处他常常要思考多次,头几个闯进脑海的想法常常被他弃之不用,也正因如此,金庸的武侠小说在情节上总是出人意表。

武侠世界的神话:金庸

《书剑恩仇录》完结之后,金庸又接着写他的第二部武侠小说《碧血剑》,他吸取外国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第一次在武侠小说中运用倒叙形式来展示波澜起伏的故事。书中真正的主角“金蛇郎君”夏君宜自始至终没有出场,他的故事,他的身世,他的性格特点,全部通过温仪与何红药两个女人动情地回叙和追忆展现出来。这种倒叙、插叙的写作手法,正是新派武侠小说与旧派武侠小说的一个重要区别,它的运用,为以后武侠小说情节的跌宕起伏开了一个先例。《碧血剑》一出,全城争读,“金庸”的名声更为响亮。

武侠世界的神话:金庸

写完《碧血剑》后,金庸又马不停蹄地开始另外一部小说——《雪山飞狐》。《雪山飞狐》的结尾,胡斐和苗人凤在悬崖之上大打出手,二人奇招百出,胜负难分,交战中,胡斐找到了苗人凤刀法中的一个破绽,此时只要他再发一招,一刀砍下去,苗人凤可能就败在刀下,胜负就可分,多年恩怨也可了结。但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就在读者都在屏气静息等待结局的时候,金庸却戛然搁笔,宣称:全书到此结束!一时间,“胡斐手里的刀有没有砍下”成了城市热门话题。

武侠世界的神话:金庸

而当香港市民还在对《雪山飞狐》议论纷纷的时候,金庸又推出他第四部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在这部恢弘、浩大的小说中,金庸以一代英雄成吉思汗南征北战为背景,重点写了郭靖传奇的江湖生涯,还写出“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的传奇故事,以笔掀惊涛的巧妙安排和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使武侠小说变成一种令人读之不忍释卷、回味再三、击掌叫好的艺术品。这是一部结构完整得天衣无缝的作品,它标志着金庸的武侠小说创作开始进入炉火纯青的境界。不管是在场面的气势上,还是在人物群雄的气势上,以及故事情节的气势上,《射雕英雄传》几乎压倒所有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的出现,可谓“全城轰动”。当时的“轰动效应”,正如金庸的好朋友倪匡所说:“等到《射雕英雄传》一发表,更是惊天动地,在1958年,若是有看小说的人而不看《射雕英雄传》的,简直是笑话。”自《射雕英雄传》出现之后,金庸的武侠小说巨匠、大师地位,人人公认。新派武侠小说一代宗师的至高地位,由此奠定。

武侠世界的神话:金庸

金庸以一支健笔,为中文世界的读者打开了一扇大门,创造了一个多姿多彩、快意恩仇的武侠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雍正   乾隆   海宁   海塘   书剑恩仇录   雪山飞狐   射雕英雄传   宗师   藏书   武侠小说   情节   神话   江湖   人物   故事   财经   武侠   世界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