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存起来老了用,“时间银行”新型养老服务模式遍地开花

“时间银行”的由来

时间银行的倡导者是美国人埃德加·卡恩。1980年,卡恩46岁,却经历了一次大面积心肌梗塞,这次经历让他对生活有了重新的理解,他的生活方向也由此改变。所谓时间银行,是指志愿者将参与公益服务的时间存进时间银行,当自己遭遇困难时就可以从中支取“被服务时间”。

把时间存起来老了用,“时间银行”新型养老服务模式遍地开花


“时间银行”产生背景

据统计,预测2020年、2030年、2040年、205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分别达到2.55亿人、3.71亿人、4.37亿人和4.83亿人。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分别达到0.29亿人、0.43亿人、0.67亿人和1.08亿人。预计到2022年左右,65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14%,我国将正式进入“老龄社会”。

把时间存起来老了用,“时间银行”新型养老服务模式遍地开花

与此同时,截止到2020年,中国独居空巢老人约增至1.18亿人,占老年人口一半比例。随着独居空巢老人的数量不断增长,人口老龄化的比例不断加重,尤其是在 “421” 家庭越来越多的背景下,如何让老人“老有所养”成为现实难题。

把时间存起来老了用,“时间银行”新型养老服务模式遍地开花

日益庞大的老人基数,养老服务面临老人多,服务人员少的窘境。面对当前巨大的养老需求,建立自助、他助、互助相结合的多元化养老资源供给格局,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的重要途径。以社区为单位成立服务老年人的“时间银行”应运而生。倡导“服务今天,享受明天”的理念,采取“时间储蓄”的方式,让年轻人、准老年人以及身体健康的老人利用闲暇时间为空巢老人提供必要服务。
如何在“时间银行”里存储?

“年轻存时间、年老享服务”——年轻人或低龄老人为高龄尤其是独居空巢老人提供看护、陪伴、助行、助医等生活照料类服务,并存储服务的时间,在自己进入老龄后可以用之前存储的时间进行兑换,实现互助养老,爱心循环。

把时间存起来老了用,“时间银行”新型养老服务模式遍地开花

目前,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引入“时间银行”这一社区养老概念,落地“时间银行”服务试点。“时间银行”志愿服务目前正渐趋走向社区常态化。
“时间银行”践行亮点城市

南京“时间银行”实现全市通存通兑

作为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之一,南京60岁以上老人已超20%。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破解养老服务主体不足难题,南京出台方案,从市一级层面建立统一的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并且成为全国首个在全市层面统一推行“时间银行”的城市。

截止2020年9月,“时间银行”已覆盖全市12个区,志愿者申请人数24535万人,被服务对象人数近18951万人,共完成订单27017个,累计实现志愿服务时间14076小时。按照部署,2020年9月南京在试点的基础上,各区全面推广,实现“时间银行”在全市的通存通兑。

把时间存起来老了用,“时间银行”新型养老服务模式遍地开花

64岁的陈敏宝是南京市秦淮区大阳沟社区 “时间银行” 里的四星级志愿者。“志愿者的星级根据服务时长评定,分五个档位。一星级100个小时,五星级1500个小时。”陈敏宝说,四星级即表示她的志愿养老服务满1000小时了。

此外,南京的“时间银行”还有一项制度设计是“公共时间池”。目前的设计里,志愿者服务时间的存储上限为1500小时,超出部分将自动转入“公共时间池”。进入“公共时间池”的服务时间,又可发放给更多符合政府直接领取时间的老人。志愿者捐赠给“公共时间池”的服务时间,未来可获得相应的积分奖励,用于获得政府公共服务资源或社会力量给予的褒奖。

把时间存起来老了用,“时间银行”新型养老服务模式遍地开花

上海实行“时间币”兑换养老服务

2019年,上海市民政局在虹口、长宁两区启动养老服务“时间银行”项目试点工作,鼓励个人为老年人提供非专业性的养老服务。2020年,上海市民政局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扩大了项目试点范围,覆盖徐汇、长宁、普陀、虹口、杨浦五区各街镇。

据了解,“时间银行”平台以1小时为一个服务时间单位,以 “时间币” 方式进行记录存储与个人账户,服务1小时等于1个“时间币”,“时间币”可用来兑换将来相同时长的服务。

把时间存起来老了用,“时间银行”新型养老服务模式遍地开花

目前,“时间银行”项目已包含陪伴聊天、陪同购物、服务缴费、陪同就医、法律援助、智能设备培训等服务内容。

杭州试点更具互联网特色,公益时可用于兑换养老服务

“年轻存时间、高龄取服务”。杭州市试点的 “时间银行” 则是与阿里巴巴合作,拥有更多的互联网特色。

杭州市滨江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试点地区之一,“时间银行”建立以时间币为核心的服务兑换和激励机制,为老年人尤其是高龄、失能、失智、独居、失独、空巢老年人提供精准优良的志愿服务,志愿者赚取时间币后可以兑换所需服务和商品,兑换助老服务的可用于志愿者本人或直系亲属。而与阿里巴巴的合作,则是将“公益时”也纳入其中计算。原来,用户在互联网上的爱心捐赠、捐步、种树等公益行为都拥有统一的价值量化标准“公益时”,这些“公益时”就可以用于兑换试点城市“时间银行”的养老服务。

把时间存起来老了用,“时间银行”新型养老服务模式遍地开花

根据阿里巴巴发布的《公益时评定准则》,1小时线下志愿服务=1公益时,1次无偿献血200ml=4公益时,在蚂蚁森林单独种下1棵树=1公益时,1次爱心捐步=0.1公益时,1次爱心捐赠或1次善因购买=0.1公益时。
“时间银行”遍地开花,但新模式尚需完善

2018年上半年,民政部明确将“时间银行”纳入全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范围,试点两年多来,国内越来越多的城市陆续加入实践大军,但目前仍处于各自探索阶段,没有统一、明确、能够普遍适用的行动方案。而且,在“时间银行”的实际施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年轻人吸引力不足、有些试点服务方式单一、服务标准不完善等。

打通各地时间银行的地域壁垒、规则壁垒,实现时间银行的数据共享、资源共享、服务共享,像商业银行那样,开通时间银行的全国“通存通兑”功能,是当前落地过程中面临的难点。这就需要统一管理责任部门,统一运行规则,统一运行平台,统一“存储”账号。

“时间银行”大有可为,期待不久的将来,“时间银行”试点不断完善,早日实现全国各地“时间银行”的“通存通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民政局   虹口   长宁   通存通兑   银行   时间   遍地开花   阿里巴巴   南京   老年人   志愿者   试点   公益   老人   小时   模式   城市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