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造车的华为被上汽“嫌弃”了?

不造车的华为被上汽“嫌弃”了?


6月30日。

上汽集团2020年年度股东大会上。

不造车的华为被上汽“嫌弃”了?


股东狠批上汽股价低迷。

砸了600亿布局新能源和智能汽车,却只出了一辆五菱宏光Mini。

市值不到比亚迪的40%,长城的70%也就算了。

居然跌破了净资产。

对此。

上汽董事长@陈虹 表示:

其实大众、奔驰、宝马等传统车企大家都一样。

当然。

这场股东大会另外一个更大的爆点是陈虹直接“diss”华为表示:

不能接受华为这种第三方自动驾驶方案成为自己的“灵魂”。

不造车的华为被上汽“嫌弃”了?


上汽diss华为?

上汽不接受华为。

这件事情本身还算正常。

就像6月初的MOV不接受鸿蒙一样。

上汽好歹也有2500亿,作为汽车行业巨头一举一动自然不会那么“感性”,所做的每一次决策肯定也是深思熟虑务必以市场、股东和自身的利益为先导。

再加上2020年受疫情影响。

上汽整车销量降至560万辆,同比下降10.2%;全年营收7421.32亿,同比下降12.00%;净利润204.31亿,同比下降 20.20%。

上汽的这一次股东大会明显是要堵住“悠悠之口”。

并且抛出一两个极具“想象力”的议题。

只是不曾想到陈虹会拿华为“开刀”。

就像OPPO前公关@黄宏涛 对鸿蒙做的事一样。

不造车的华为被上汽“嫌弃”了?


前者说OPPO不会交出自己的“命脉”。

后者说上汽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里。

此情此景。

何其相似。

却一不小心让自己变成了华为自动驾驶的头号“反对者”。

这才是大家争议的根源。

我们理解这些手机、汽车厂商都怕自己变成下一个“联想”,每年销售几千亿,利润率却只有1%。

汽车方面的利润虽然远远高于电脑和手机。

但相对而言的风险也更大。

还有机会继续做“老大”。

谁会愿意去认别人当“大哥”。

所以现在但凡还能说上话的车企能够自研肯定都想试试。

毕竟。

新能源和智能汽车虽然早已有之,但市场格局上的想象力还是有的,更何况他们还有用户和技术,再不济还能玩一出“技术并购”。

只是在传统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这件事情上。

上汽包袱太多起步太晚。

陈虹不见魄力只见情怀。

而且。

灵魂这东西。

对于连汽车标识“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都分不清楚、“躯体”都是别人家的,拿市场换技术却落得一地鸡毛的上汽来说。

这要求。

是不是太高了。

不过。

这些年上汽也不是什么都没做。

2013年。

上汽就曾表示自己已经启动了智能驾驶系统关键技术的自主研究,并积极与Mobileye、英飞凌、中国移动、华为、英伟达、高通等国际领军企业开展战略合作。

2015年。

上汽和阿里巴巴合作成立了斑马网络,斑马智行便是斑马网络基于ALiOS打造的互联网汽车开放平台。

2018年。

上汽和奥地利智能驾驶技术提供商TTTech Computertechnik AG成立了合资公司。

2019年。

上汽在上海科技节上发布了全球首款L3级别智能驾驶量产车——上汽荣威MARVEL X。

不造车的华为被上汽“嫌弃”了?


只是在《智能汽车销量榜2021年3月》中。

属于上汽的似乎只看到了:

18 R MARVEL R

35 荣威MARVEL X

不造车的华为被上汽“嫌弃”了?


华为“上车”?

手机厂商不上鸿蒙。

它们担心鸿蒙“厚此薄彼”。

哪怕鸿蒙已经把OpenHarmony交给了开放原子基金会,它们甚至都不愿尝试,就一口笃定Harmony和OpenHarmony之间肯定有猫腻。

哪怕谷歌的模块化手机夭折、Pixel出到了第5代、和印度运营商Jio合作开发的智能手机将于9月上市。

汽车厂商不上华为。

百度、小米、创维、大疆、滴滴、360、OPPO还没表态。

上汽立马扛过了“反华为”的大旗。

不造车的华为被上汽“嫌弃”了?


不是说华为就不能“碰”。

但你碰瓷的姿势太难看了。

上汽要把灵魂把握在自己手里,这个我们支持。

只是上汽MARVEL在面对特斯拉、比亚迪、蔚小理、广汽甘拜下风也就罢了,甚至就连宝马、威马、保时捷都打不过。

这“战斗力”是不是太渣了。

然而。

华为自动驾驶确实一开始就“碾压”过特斯拉的存在。

不造车的华为被上汽“嫌弃”了?


上汽不行。

有北汽。

4月17日。

北汽旗下新能源品牌ARCFOX极狐联合华为推出的首款智能豪华纯电动轿车阿尔法S,两款预售价格分别为38.89万元、42.99万元。

上市两天。

爆单千台。

不造车的华为被上汽“嫌弃”了?


4月19日。

余承东倾情“代言”的赛力斯sf5更是:

两天预定3000辆。

一周突破6000辆。

不造车的华为被上汽“嫌弃”了?


与此同时。

与华为合作的相关概念股依然走势坚挺。

今年以来。

小康股份、北汽蓝谷、长安汽车分别累计上涨292.68%、49.71%、22%。

更有意思的事:

被手机厂商嫌弃的鸿蒙在今年2月上了梅赛德斯奔驰之后,6月又上了国产旗舰车红旗SUV。


华为“不造车”?

回到上汽不能接受与华为合作自动驾驶这件事情上。

很显然:

上汽既不想像小康、北汽这样接受华为全家桶。

也不想像长安这样拿出高端品牌和华为合作,自己团队做的产品与之“赛马”。

于是。

上汽走出了第三条路。

知乎上有人说华为全家桶不止想做整车的灵魂,还想把大脑、心脏等有价值的部分全包,这样一来就把最苦最累最没有油水的工作留给了汽车厂商。

人家自然不干。

万一。

华为那一天真正造车了?

这些汽车厂商不就连最后的“残羹冷炙”也捞不上。

先不说华为先后8次“三令五申”表态自己不造车。

不造车的华为被上汽“嫌弃”了?


华为“全家桶”也不是一竿子买卖。

几套方案。

有轻有重。

你可以躺平、躺赢、也可以选择站着把钱挣了。

上汽却“不怀好意”一口指出自己只剩下一个躯壳,把华为放在了其它车企的对立面。

要知道。

至少在目前。

华为还做不到“只手遮天”。

既然如此。

把自动驾驶这一块交给华为等相对成熟而且成功、也能更快普及的第三方,汽车厂商把精力集中在某些领域集中攻克一两个问题,就像比亚迪这样尽快完成转型这不是挺好的。

非要整得“苦大仇深”的样子。

觉得华为这些第三方是在“趁火打劫”“道德绑架”?

这就是在自寻烦恼。

况且。

在5G、6G等基础设施完善,VR、元宇宙等概念盛行,FAAMG相继超过万亿美元市值的现在。

这些硬件厂商难道不知道?

全球经济将会进一步虚拟化么?

而在制造效率即将达到瓶颈,机器人、人工智能于情于理又无法大规模应用的当下。

软件生态只会比硬件制造更值钱。

在你像防贼一样防备华为,宁赠“友邦”,不与邻居的时候。

人家的眼光可没你这么“短浅”。

不造车的华为被上汽“嫌弃”了?


最后。

我们再聊几句。

从手机到汽车。

从鸿蒙到华为。

不知不觉。

华为成为了很多人眼中的“蜜糖”。

但也同时成为了不少人口中的“砒霜”。

至于上汽。

它就不想想为什么大家对它的自研没有信心么?

改开以来。

国家倾斜了多少资源砸在汽车制造业,投入了这么多钱还需要“引进”特斯拉来做那条“鲶鱼”。

都说国产机是组装机。

但其实。

汽车领域才是一个更无法直视的重灾区。

白白浪费了这么大的国内市场。

钱都让外资赚去了。

国内汽车厂商但凡争气一点。

谁还有时间做一个“怨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华为   特斯拉   鸿蒙   宝马   长安   大众   新能源   斑马   股东   全家   灵魂   厂商   智能   汽车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