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的“黄金十年”

2003年到2013年被称为银行业的“黄金十年“”。


在这十年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利润从322.8亿元迅速膨胀到1.74万亿元,算下来差不多增长了54倍,盈利能力比肩国际一流银行。


有人说银行的黄金十年,是躺着赚钱的十年,在这十年里,银行连带着整个金融业的就业岗位都被塑造成一个稳定体面又赚钱的“金饭碗”。


虽然如今辉煌已经不在,但在很多年轻人的心里以及职业选择里,银行依然保持着黄金十年的别样魅力。


银行的黄金十年兴起


十年前,全球最大的IPO不是阿里,而是中国农业银行。


2005年6月,交行率先登陆港股,成为国内第一家境外上市银行。随后两年,工行、中行和建行先后在港股和A股上市。2010年7月,农业银行也完成了A+H股上市,门户网站大面积的专题报道和交易大厅里散户的笑声一起映衬着这笔221亿美元的全球最大IPO。


wind数据显示,从2003年到2013年的“黄金十年”,中国商业银行的净利润从63.05亿元增长至11356.08亿元,十年间暴涨近180倍,且始终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


2011年时任民生银行行长的洪崎曾直言:“企业利润那么低,银行利润那么高,所以我们有时候利润太高了,有时候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


银行业的“黄金十年”


如图所示,从整体上来看,银行黄金十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就是在前期阶段,从04年到09年,这一阶段银行业内部个体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从图中可以反映出,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以及交通银行这三家银行在这一阶段增速剧烈震荡,在此阶段银行个体效应凸显;


从09年到13年,从图中可以反映出,银行也内部各机构增速明显,个体分散程度也在逐渐减少,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银行业经过一系列改革,变得更加正规化规范化、专业化,同质化,以及商业化,银行业务正在走向正规的道路之上。


“人们都只看到十年间银行净利润增长了180倍,却没有人会留意整体的不良率从17.9%降到了1.0%。”


在那几年,唯一能跟银行利润增速媲美的可能只有高校毕业生的增速,从200万、300万增加到500万。他们中有多少人怀揣着希望报考金融专业,期待有朝一日去银行和证券公司工作,去改变命运。国家的背书、漂亮的招牌和令人咋舌的利润都让银行聚集了几乎是最优秀的大学毕业生。


“银行恨不得一个月开十家支行,多一家支行,就多出来一个行长,两个副行长,到处都是机会。”有位银行从业者这样形容当时银行的黄金十年。“那个时候的银行岗位就是金饭碗,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年轻人”。


银监会2006年到2017年公布的年报显示,商业银行从业人员数从172万增加到了315万,翻了将近一倍。


银行业的“黄金十年”


有人说,在银行做的越久,就会越感谢监管层,职位越高,就越能意识到银行的利润、你赚的工资都是因为政策创造了环境。


其实想想的确如此。


回顾中国银行业的历史发挥轨迹,银行业之所以能迎来他的黄金时代,是受益于中国经济体制深层次改革的结果。


除了银行自身努力变革顺应银企关系之外,但更离不开整个社会各自各自经济成分良性发展的大力支持以及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从大的环境来来看,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市场受到国外市场的冲击,中国廉价劳动力开始涌入城市,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加速了我国工业化的进程,对国际社会的融入,催生了中国世界工厂的分工定位,大批创业者需要向银行融资,购买机器厂房以及所需要的生产设备,银行业也开始蓬勃发展。


同时较低的存款率,让中国经济以极低的成本吸收居民储蓄,另一方面,固定的存款息差,让经济发展背后的银行分到了一块大蛋糕。


08年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中国受到了波及,在国家经济受到冲击的时候,一个名叫“四万亿计划”的救世主横空出世,


其理念与罗斯福的“国家资本主义”理念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主要就是通过国家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就业岗位,扩大内需,从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而大规模投资需要渠道投放,这个渠道就是银行信贷,经济增长带动信贷需求扩大,银行资产规模扩大使得银行利润增加,利润在扣除分红之后剩下部分继续用作补充资本,通过发行次级债补充资本以达到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达到银行监管要求之后又进一步扩大规模。


如此循环进行,银行业得到进一步发展,银行业迎来了属于它的辉煌时代。


黄金年代的落寞


繁华过后,必当落寞,事物发展,大莫如此。


银行业黄金十年的结束,是以2013年后国有银行业绩两位数增长时代的终结结束的。


银行业的“黄金十年”


2014年,八家银行的增长速度由原先的十位数已经全部下降为个位数,这是十年长期高速增长以后首次出现个位数增长。


银行落寞的原因有很多,在经济增长速度方面,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劳动力成本的逐渐增加,产能过剩,资源约束等等原因,新常态下经济增速的换挡下行,经济地位运行在短期内从规模和质量两个维度打破银行业利润高增长态势。


在房地产方面,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投资者高杠杆化买房产生了一系列的蝴蝶效应,房产滞销,房价横盘,不良率升高,开发商还不起银行贷款,银行收不回贷款,使得实体经济复苏时银行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给生产面临资金需求的企业。


除此之外,一个新兴事物的出现,将银行从高峰慢慢打下到低谷——电商的兴起。


之前银行转账手续费用一直是银行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而最重要的是转账过程转账过程中产生的账户流水,占了银行存款的日均很大一部分。但是电商行业的兴起,支付宝微信的相继推行,渐渐改变了人们的支付方式,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微信支付宝进行平台交易,原来存在银行卡的钱也越来越多的被转移到了支付宝微信中,银行物理网点受到极大的冲击。


网点的落寞一方面让过去巨大的基建成本成为重复建设,停留在银行的报表中,另一方面,越来越少的人愿意走进银行,银行丧失了最有利营销场所,银行从业人员在也不能像以前一样等着客户上门了。


同时,移动支付抢走了中小银行的低成本存款,然后把这些存款去挣大银行的高息,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让金融不再是曾经那样高不可攀的圈子,金融业伴随着互联网又开始创造新的机会。


还有更为致命的事,电商的崛起挤压了实体企业的生存空间,电商往往接近货源地,本身进货成本低,没有实体经济所面临的租金水电费营业税等等,成本的压缩使得电商产品可以以更低的价格卖给消费者,实体经济收到冲击


银行的利润增速跌到了5%往下,坏账率上升,监管政策收得也越来越紧,接着就是银行管理层降薪,一线裁员,落实效率之高出人意料。


这一切仿佛都在证明:银行业的黄金年代真的落幕了。


结尾

在微博上有一个超话叫做:#今天你从银行辞职了吗#。超过有五千万阅读量,1万条帖子,参与讨论的1.5万人几乎都是银行人他们大多是新一代的银行人,他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挤进银行,又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计划着逃离银行。


他们在这里吐槽客户、领导,分享辞职决定、为成功辞职的人祝贺,也在这里为依旧想要挤进银行的年轻人答疑。


银行业的“黄金十年”


在银行黄金十年结束后进入银行的年轻人,先是迎头赶上了降薪、裁员和网点关停,如今又不得不面对与中年管理者在认知上偏差扩大的尴尬。


一些银行宣称要拥抱互联网,基层员工身上的营销指标却越背越多。焦虑与不安,因为互联网被空前放大,年轻人开始迷茫、逃离。


这是一个银行业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虽然十年辉煌已然过去,我们除了感叹扼腕,也给我们留下了深深地思考。


银行业的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分析消除其利润高增长的不利因素之中,而是要立足与服务与整个个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未来的银行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致力于投资实体经济,实体经济与银行是相辅相成的,实业兴,金融才能兴


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银行应当充分利用宝贵的信贷资源,摆脱对房地产的依赖与勇气,将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找准符合高质量发展的信贷投放领域,使得银行自身发展的同时,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


这也正是当下监管政策所在做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银行业   农业银行   商业银行   黄金   信贷   中国   落寞   存款   实体   利润   年轻人   阶段   原因   银行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