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地收入划转税务部门征收,意味着什么?

什么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说白了,这就是地方政府卖地的钱,也是地方上的最大收入之一。啪!没了?


周末了,突然来了个大新闻!


6月4日晚上,临近下班,财政部等四部门发布《通知》,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矿产资源专项收入、海域使用金、无居民海岛使用金四项政府非税收入划转税务部门征收。


卖地收入划转税务部门征收,意味着什么?


文件名称很长,其中最关键的内容就是:从2021年7月1日起,选择在河北、内蒙古、上海、浙江、安徽、青岛、云南以省(区、市)为单位开展征管职责划转试点,其他地区从2022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征管划转工作。


天平轻轻一拨,地方政府原来的预算外收入转税务部门监管了。


看似轻描淡写,可网上传来了很多不一样的声音,尤其是混地产圈的。有人说:“土地财政的历史终结了。”有人说:“房产税马上就要出台了。”还有人说:“未来的房地产市场要大浪滔天了。”

卖地收入划转税务部门征收,意味着什么?

卖地收入划转税务部门征收,意味着什么?

卖地收入划转税务部门征收,意味着什么?


关键的时候,还是需要专业的财政人士给与进一步解释的:地方政府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改由税务征管,只是征管工作职能调整,不改变资金分配格局,对地方没多大影响,但征管会更加严格规范。


也就是说,只是征收方式调整,远远谈不上终结土地财政。即使税务来征收土地出让金,收入还是归地方,由省市共享,暂时没有调整。


卖地收入划转税务部门征收,那么这一《通知》,究竟意味着什么?


众所周知,中国的财政是“四本账”,按收入规模排列: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其中,一般公共预算主要是靠税收贡献的,比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和个人所得税,近5年税收平均占比达到83%,非税收入占17%,很大程度上需要用转移支付等手段来统筹各地发展。


而政府性基金收入,主要由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组成,在2019年,卖地收入占比达到了85.8%,根据申万宏源研究所的数据,在2020上半年,这个比例已经达到了89%。


过去,卖地收入基本由自然资源部(国土部门)负责征收,虽然全部纳入地方国库,但其使用却存在很大的弹性,地方政府对这笔钱拥有相当大的支配权,因此土地财政也成了许多城市的重要依赖,不少城市不乏推高房价做大土地财政的动机。


但土地财政,也逐渐产生“成瘾性”。尤其是一些二三四线城市,其发展几乎已经离不开房地产市场的增长。地方债务的无序扩张,各类城投公司的底层资产,都是土地。


那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其高房价已经让年轻人失去了奋斗的动力,开始彻底躺平。


谁都知道这样搞法不行,那怎么办?于是国家用这条政策给我们上了一课。



卖地收入划转税务部门征收,意味着什么?


土地出让金划转税务部门负责征收,有助于形成全国一盘棋。税务部门相对独立、专业,从征管到支出都更为规范,在一定程度上能防范地方政府滥用卖地收入,遏制借房价做大卖地收入的冲动。


此外, 此举还不乏为房地产税铺路的意图。开征房地产税的一大动机,就是取代土地财政。房地产税是典型的地方税,自然由税收部门进行征收。如今,卖地收入划归税务部门,从而为土地财政向房地产税转型铺平道路。


对于房价而言,即便是将来不依赖土地财政了,这一政策的推出也不是为了降房价,而是为了房价可控。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短期内也不会因此出现太大变化。


不过,可以明确的一点是,目前卖地收入仍旧全部归地方政府所有,无论哪个部门征收,这一格局短期不会发生巨大变化,远远谈不上终结土地财政。


至于未来,会不会将卖地收入由央地进行分成,上级会不会拿走土地财政统一分配,目前不得而知,但税务部门统一征收、统一管理,为未来的改变奠定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税务   收入   部门   房地产市场   地方政府   税收   预算   房价   财政   土地   未来   基金   地方   城市   房地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