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半年后重回荣枯线上,经济拐点信号“意外”早到,货币宽松加码迫切性降低

本文作者:邓海清,华尔街见闻首席经济学家;陈曦,华尔街见闻研究院院长助理

3月PMI远超市场预期,符合我们预期

我们从业这么多年来,几乎从来没有用过“远超市场预期、符合我们预期”的格式,但这次确实只能如此表述。

3月制造业PMI市场预期仅为49.6%,我们在近期报告《国债收益率直逼破“3”,债牛是该继续“守株待兔”,还是要变为“勤劳小蜜蜂”呢?》中明确提出,“我们通过寻找各种蛛丝马迹之后,判断3月份经济数据会远好于2月,也显著高于目前的市场预期”、“3月份PMI可能重新上行至50以上,重回景气区间”。

我们的证据来源是多方面的,包括PMI的季节性规律、高频发电耗煤量、统计局对春节因素的解释(1-2月工业增加值剔除春节因素高达6.1%)、海关总署对春节因素的解释(3月上旬进出口同比高达24.7%)等等。

周四,总理出席博鳌亚洲论坛表示,“今年以来,中国经济稳定运行并出现一些积极变化”、特别是进入3月份,日均发电量、用电量增速达到两位数,进出口、货运等增长加快”,与上述因素进行互相印证,足以表明3月经济数据应当确实是远超市场预期。

3月PMI无法用季节性因素全部解释

不少市场预期3月PMI确实会有所回升,主要因为季节性因素,例如彭博调查的市场预期均值为49.6,反应的就是季节性因素回升,包括我们预期3月PMI回暖,其中也包含了季节性因素。

但3月PMI大幅回升至50.5,这是无法用季节性因素解释的。

一般而言,2月和3月的季节性因素会互相抵消,例如,春节月份在2月的有2010、2011、2013、2015、2016、2018年,其2月相对1月环比变化、3月相对2月环比变化分别为:(-3.8,3.1)、(-0.7,1.2)、(-0.3、0.8)、(0.1,0.2)、(-0.4,1.2)、(-1.0,1.2),如果我们将两个环比变化叠加,得到的是3月相对1月变化,这就剔除了春节因素,分别为:-0.7、0.5、0.5、0.3、0.8、0.2,均值为0.3。

2019年这一数据是多少呢?2月相对1月变化为-0.3,3月相对2月变化为1.3,3月相对1月变化为1.0,远超过历史均值的0.3。

这表明,3月PMI回升并非简单的季节性因素、春节因素,经济可能确实如总理所言,“出现一些积极变化”。

供需两旺,新订单强于季节性

3月PMI新订单指数继续回升1.0至51.6,这是近6个月来的最高水平,生产指数大幅回升3.2至52.7,也是近6个月来的最高水平,表明3月供需两旺。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观点认为,3月PMI新订单环比回升幅度弱于以往,以此推断经济需求回升幅度较弱,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主要原因在于,以往2月的新订单环比均会出现大幅回落,导致3月较2月容易出现大幅回升,而2019年2月新订单较1月罕见回升,这一因素不能不考虑在内。

因此,看新订单数据,较为合理的是看3月与1月相比,这样就剔除了春节因素的影响,反应的是需求的真实回升幅度。

2014-2018年,3月较1月新订单回升幅度分别为-0.3、0、1.9、0.5、0.7,均值为0.56,2019年3月较1月新订单回升2.0,远超历史均值,甚至高于近五年最高值,这表明,3月的需求回升是可靠的,实际上高于季节性而不是低于季节性。

更值得关注的是新出口订单,3月新出口订单大幅回升1.9至47.1,同样是近6个月最高值,这表明2月的新出口订单下滑主要是春节因素所致,贸易情绪缓和确实已经对进出口产生正贡献,进口指数巨幅回升3.9至48.7,为近7个月高点,我们预期3月进出口都将大幅回升。

最后一个订单数据是在手订单,同样大幅回升2.8至46.4,这是近7个月的高点,是2017年12月以来的第二高点,需求端的证据链已经较为充分。

从生产端看,生产指数大幅回升3.2至52.7,同样是近6个月的高点,采购量大幅回升2.9至51.2,也是近6个月高点,生产数据回暖也能得到确认。

从“主动去库存”到“主动补库存”?

我们在2月PMI解读中提出,“结合新订单和库存,一种猜测是企业主动去库存即将结束”。从3月PMI来看,从“主动去库存”到“主动补库存”可能已经发生。

3月PMI中,两个库存数据均回升,其中原材料库存大幅回升2.1至48.4,回升至近7个月高点;产成品库存小幅回升0.6至47,47从绝对水平来讲仍然处于低位。

一般而言,企业在“主动去库存”之后,往往回由于需求回升快于生产导致先出现“被动去库存”,从数据上看,新订单已经从2019年1月的49.6开始持续回升2个月至51.6,也就是说可能“被动去库存”在2019年2月出现,紧接着在3月直接过渡到“主动补库存”,可能与企业预期大幅改善有关,一个证据是3月与1月相比的生产经营活动预期大幅回升4.3,这是2015年以来的最大回升幅度。

大小企业分化显著收敛

此次PMI中一个令人欣喜的信号是,大小企业分化程度显著收敛,大企业PMI回落0.4至51.1,小企业PMI大幅回升4.0至59.3,为近5个月最高值。

我们在2月PMI解读中提出,“大企业减去小企业PMI已经达到6.2,历史上超过6的时间只有15年底、16年底-17年初两次”,3月这一数值直接收敛至1.8,已经回落至近年来的较低水平。

党中央、国务院从2018年下半年以来,出台一系列支持小微企业的政策,包括支持小微信贷、减税降费等等,从3月PMI看,可能已经取得初步效果。

重申3月经济数据将全面超市场预期

我们在《国债收益率直逼破“3”,债牛是该继续“守株待兔”,还是要变为“勤劳小蜜蜂”呢?》中提出,“3月份经济数据会远好于2月,也显著高于目前的市场预期”,并对一系列数据做了预测,我们认为,若市场预期不进行相应调整,则3月经济数据全面大幅超市场预期是可能的。

我们目前的预期如下:,

(1)3月工业增加值重回6%以上,结合PMI看,可能在6.4%左右,1-2月累计同比为5.3%,目前市场预期

(2)一季度GDP维持6.4%的预测不变,高于市场预测的6.2-6.3%。

(3)3月进出口同比增速均超过10%,预期在15%左右,目前市场预期在0%附近。

(4)3月CPI预期2.5%,目前市场预期在2.2%-2.5%,2月为1.5%;结合PMI购进价格看,预期PPI回升至0.5%,与目前市场预期相近,2月为0.1%。

3月经济数据中,社融数据我们无法预测,从历史上看各家卖方的“草根调研”也几乎没有任何准确性可言。因为目前银行业已经高度分散,甚至大行占信贷的比例也已经较以往出现显著下降,调查有限个样本只能作为参考,若就此得出结论与自欺欺人无异,我们认为社融数据只能等待数据落地。

短期货币宽松加码可能性不大

我们认为,从目前情况看,短期货币宽松加码可能性不大,货币政策或存在较大预期差。

目前市场对于央行货币宽松加码预期极为强烈,媒体等反复渲染降准、降息预期,周四、周五在一系列利空中,长债表现依然坚挺,一个最核心的因素就是央行货币宽松预期。

我们认为,情况可能已经发生变化。一个佐证是,央行官微罕见辟谣降准,历史上通常央行不会在降准周期中直接出来辟谣降准,因为央行需要尽量避免自相矛盾的情况:总不能刚辟谣降准,就真的降准吧。

我们认为,货币政策态度的变化可能在周四的总理讲话中已经可以初见端倪:“今年以来,中国经济稳定运行并出现一些积极变化”。

试想,如果我们是政策决策者,是应当在经济变好的时候,宽松加码,还是在经济变差的时候,宽松加码呢?

既然目前政府并不追求强刺激,也接受经济增长从高速变为中高速,那么显然应当是:经济越差、越需要逆周期货币政策对冲,而一旦经济出现积极迹象,就应当停下宽松脚步,为将来经济重新下行、出现意外风险预留政策空间。

此外,3月CPI将至少回升至2.0%以上,大概率回升至2.2-2.6%左右,尽管我们承认央行不会由于猪肉价格回升导致的CPI回升就收紧货币政策,但是我们也不认为央行会在CPI大幅回升、且刚刚开始回升的情况下,就加码货币政策宽松。在通胀上行周期,加码货币宽松,万一导致CPI冲上3%呢?政府工作目标完不成是谁的责任?

从货币市场利率看,2月以来的短期资金利率稳定性已经开始下降,央行官员喊话“避免流动性幻觉”,这或许也表明央行货币政策态度的边际变化。

对于2019年,我们整体认为央行收紧货币政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央行会吸取2013、2016年过快收紧货币政策的教训,且中国经济即使周期性企稳,也不存在趋势性回升,不具备货币政策紧缩的基础。

但是,我们认为央行货币政策宽松可能低于目前的市场预期,像美国一样,市场倒逼央行货币宽松恐怕在中国是无效的,在社融拐点大概率已经出现(需要3月数据确认)、经济拐点若隐若现(短期无法证伪)、通胀趋势性上行(猪肉与货币无关,但制约货币)的情况下,央行加码货币宽松的可能性已经在下降,市场应当正视数据、政府态度发生的变化;2016年债券市场开始无视所有经济回暖数据、甚至无视央行开始自嗨之后,就到了债券牛市的彻底终结。

债券市场近期应保持谨慎

我们在2017年底开始看多中国利率债市场,作为“中国债市第一多头”,已经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在3月下旬的报告《国债收益率直逼破“3”,债牛是该继续“守株待兔”,还是要变为“勤劳小蜜蜂”呢?》中,我们首次表示谨慎:“债券牛市最肥美的阶段已过”。

近期的债券收益率下行主要是两方面因素,一个是海外的超预期变化,但是从最新情况看,海外风险偏好已经开始回升;一个是赌央行货币宽松加码,我们认为这个逻辑与政府态度相悖。

债券市场已经开始开始出现诸多增量利空,包括疑似的社融拐点、经济拐点、通胀拐点,这些因素作为债券投资者不能忽视。

从目前情况看,3月数据确认经济超预期、确认通胀趋势上行的可能性非常高,对长端利率债应当保持谨慎态度。

3月最大的变数在社融数据,我们承认这一数据无法预测,也认为目前市场没有任何一家机构能够准确预测,3月社融数据将决定债市的调整空间和时间。

从目前已知的信息看,我们认为债券市场“躺着赚钱”的时代可能已经过去,各种因素均指向同方向的趋势性机会减少,更多的是区间震荡中的交易性机会,债券市场的投资者需要从“守株待兔”模式切换到“勤劳的小蜜蜂”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拐点   宽松   货币   迫切性   经济   季节性   央行   高点   货币政策   大幅   库存   信号   订单   意外   因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