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大超预期,新周期渐行渐近,股市“性感”、债市“鸡肋”

本文作者:邓海清,陈曦

中国2019年12月出口(以人民币计)同比增长9%,预期增2.9%,前值增1.3%;进口增17.7%,预期增8.6%,前值增2.5%。

进出口均远超市场预期

2019年12月进出口非常好,不仅远超市场预期,而且出口为5个月以来最高增速,进口为1年以来最高增速。

12月进出口大幅回暖的主要因素包括:

1、低基数效应,2018年12月进出口同比增速均明显偏低。

2018年中美贸易战开始,而进出口出现了不减反增的“抢进出口”现象,导致2018年6-11月出现了明显偏离基本面的高增速,2018年12月开始潮水褪去,进出口进入低速增长(2018年12月-2019年11月),也就是从2019年12月开始,进出口都将持续面临低基数,这意味着2020年进出口持续超市场预期的可能性很高。

这一情况类似2016年的进出口高增,当时也是2015年低基数有很大贡献,当然2016年开始国内外经济复苏的因素更为根本。

2、中美贸易冲突阶段性缓和,风险偏好提高。

2019年10月刘鹤访美进行第十三轮高级别磋商,中美贸易冲突开始缓和,11月双方关税排除清单密集发布,12月13日特朗普表示中美一阶段协议达成,显著提振全球风险偏好。

3、全球经济共振回升。

从全球经济数据看,11-12月各国PMI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好转,包括全球贸易风向标的韩国,12月PMI已经回升到50以上,为8个月新高。

12月经济数据大概率超市场预期

从历史上看,PMI和进口同比均与经济数据呈现明显的趋势相关性,除2018年二三季度“抢出口”之外,三者趋势非常相近。

2019年12月PMI为50.2,超市场预期,与11月持平,为9个月高点,12月进口同比高达17.7%,为1年来最高值,且远高于次高值,两者均预示12月工业增加值大概率处于高位,可能不低于11月的6.2%,目前的市场预期仅为5.7%-5.8%。

进出口大超预期,新周期渐行渐近,股市“性感”、债市“鸡肋”进出口大超预期,新周期渐行渐近,股市“性感”、债市“鸡肋”

2020年新周期渐行渐近

我们近期一直强调,2020年可能类似2016年,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经济可能都为弱复苏,好于市场预期的经济继续下行,二是货币政策基调均为“灵活适度”、边际放松。

我们看好2020年经济的主要逻辑包括:

一是全球经济可能已经触底。从周期性来讲,本轮全球经济下行开始于2018年中,已经持续1年半,从历史上看,美国经济周期下行阶段持续时间大概在1-1.5年,这意味着从周期性讲,如果美国没有什么危机爆发点,那么周期性角度可能意味着回暖概率较大。目前美国的风险点仅有企业债券融资较高、股市估值较高,但是都不能是引发危机的因素。

二是中美贸易缓和。中美贸易是加剧此轮中国以及全球经济下滑的重要因素,这一因素逆转有利于中国以及全球经济回升。此外,进出口的低基数从读数上也有助于经济回暖。

三是我们从三季度开始持续看好的汽车周期回暖。从最新数据看,12月汽车销量同比-0.1%,为2018年7月以来最高值,汽车产量同比为8.1%,为2018年6月以来最高值。中国汽车保有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我们不认为汽车长期低增长、负增长是常态,我们认为汽车存在周期性,当前已经进入周期向上的阶段。

四是我们看好补库存周期。近期市场对库存周期讨论很多,大部分观点承认库存低是存在的,但是不一定会补,我们认为同意低库存是补库存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但是如果2020年全球经济回暖、中国经济向上、风险偏好提高,补库存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2020年最大的潜在风险点是房地产。2016年经济回暖前,房地产处于周期底部,导致2016年房地产是对经济的向上拉动因素,而当前房地产周期一方面投资增速(高)与销售增速(低)错位,另一方面投资周期处于顶部,这导致房地产从周期角度难以乐观。但另一方面,房地产政策周期处于顶部(最严),进一步收紧可能性没有,边际放松因城施策可能性存在,这又成为房地产的支撑。

我们将房地产投资小幅回落作为中性基准假设,考虑到出口、汽车、库存的拉动作用,我们认为2020年经济弱复苏的可能性较大。

债券“鸡肋”式震荡市

我们反复强调,2020年可能与2016年1-8月类似,一方面经济企稳弱复苏持续利空债市,但是另一方面央行货币政策偏松,货币市场利率在中国历史的绝对低位,导致债市难以大幅调整。

2016年1-8月债市的核心是货币政策和经济基本面的冲突,即经济已经企稳弱复苏(利空),但是货币政策仍然保持宽松(利多),导致债券市场整体呈现收益率震荡下行的走势,但2016年收益率的整体下行幅度并不大,当年6月-8月的行情主要因为前期的上行创造了空间。

2020年的重要使命是翻一番目标倒推出来的保6%,在这一任务没有看到能够确定性实现之前,货币政策收紧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而且另一方面,2013、2016年紧货币都是由于金融系统风险的因素,而经历2017-2018年金融去杠杆之后,中国金融系统风险处于历史低位,这进一步降低了紧货币的必要性。

整体而言,我们认为加杠杆仍是债市最优策略,长端仍以震荡市和交易性为主。无论向上还是向下,大的趋势性行情我们目前都还看不到。

我们认为当前位置较为“鸡肋”,与2016年一样,做空需要等利差压缩、情绪亢奋,而做多则需要市场调整、情绪悲观。

看好2020年中国股市,特别是周期股

2019年中国股市的特点是:整体震荡上涨,同时绩优股、真白马出现戴维斯双击,基金抱团这些股票,导致其估值大幅上涨,很多绩优股、真白马的估值已经回到2018年1月。

这导致的一个结果是,大量公募基金由于抱团绩优股、真白马而跑赢大盘,初步统计2019年约85%的公募基金跑赢大盘,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历史均值大约是50%左右。

当前上证综指的的点位仍远低于2017年,特别是整体估值远低于2016-2017年,这意味着A股仍有不小的上涨空间。

从结构来看,绩优股、真白马已经深入人心,每一次调整都会带来价值投资者入场,在高估值下难有超额回报,但是如果大盘整体牛市,大跌可能性也很低。

相比而言,我们更看好低估值的周期股,这可能是2020年戴维斯双击的点。主要原因是:

一是价值投资在2019年深入人心,进而导致周期股成为冷门品种。绩优股、白马股可能拥挤交易,而周期股则门可罗雀,这意味着预期差的存在。

二是周期股估值仍然处于低位,无论是从绝对值还是相对自身历史而言,都处于性价比很高的时期。

三是周期股在经济回暖时期的业绩弹性更大。

四是周期股在每一轮大牛市中都不会缺席,而且会成为高潮中的超涨品种。

总结全文,我们看好2020年新一轮经济周期性反弹,认为全球经济将企稳回升,在中国央行货币政策转向之前,债券市场仍为震荡市,当前收益率较为“鸡肋”,长期看好中国股市“健康牛”,特别看好周期股的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周期   中美   进出口   绩优股   渐近   周期性   基数   鸡肋   货币政策   中国   全球经济   可能性   库存   股市   风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