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S直聘赴美IPO,狂飙突进之后能否讲好盈利的故事?

BOSS直聘赴美IPO,狂飙突进之后能否讲好盈利的故事?

出品|派财经

文|王飞澍 编|派公子

沉寂许久之后,招聘行业终于迎来了重磅IPO。

5月22日,BOSS直聘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招股书。根据计划,BOSS直聘拟于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来自Talking Data的数据显示,自2020年4月至今,BOSS直聘使用频次持续居行业第一。反映在营收与净利润上,招股书显示,2020年公司实现营收超19.4亿元人民币,较2019年同比增长94.7%,经调整后亏损为2.84亿元,同比收窄39.18%。

营收在增长,亏损在缩小,此时不上市更待何时?亮眼的数据可以讲出更好的资本故事。

当然,要想把这个资本故事讲得圆满,BOSS直聘还面临着盈利模式与市场争夺的双重考验。


技术营销双驱动,BOSS直聘弯道超车

传统招聘模式的最大痛点是什么?BOSS直聘认为是效率。

通常,企业招聘无论是在线上还是线下,都面临着招聘渠道昂贵、人岗匹配效率低的问题,而求职用户又被个人能力与岗位要求难匹配、海投效率低、招聘流程长、招聘方反馈较慢等问题所困扰。

BOSS直聘CEO赵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1997年2014年,不管在美国还是在中国,上一代招聘网站用搜索的方式招聘,相对同时代的互联网技术是落后的。以北京为例,彼时北京有300多万家大大小小的机构存在招聘需求,招聘者无论如何也难以通过搜索的方式找到与自己匹配的职位。

之所以有这样的体会,是源于赵鹏曾自2005年之后的6年时间里,曾先后任职智联招聘的市场总监和COO,这段工作经历,让他对招聘行业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洞察到招聘业的痛点。因此,从一开始,BOSS直聘就决心采用人工智能做推荐的方式,为企业和人才做双向推荐,其核心逻辑是用技术进行动态匹配,主动了解招聘者和求职者的真实需求。比如通过浏览偏好、聊天回复率等来判断。同时,BOSS直聘还开创了互联网“直聘”模式,让求职者跳过投简历、面试等中间环节,直接与老板谈判,求职招聘效率直线提升。

这样的颠覆模式很快引来了资本的关注。从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包括今日资本、腾讯、高榕资本、策源创投、Coatue、高盛、GGV等投资者,总计为BOSS直聘进行了6次融资,融资总金额达数十亿人民币。

有了资本的注入之后,BOSS直聘在重技术之路上一路狂奔。据招股书披露,截至2020年12月31日,BOSS直聘技术团队拥有902名研究及开发人员,重点推进智能匹配、风控技术及相关职能。在研发支出方面,BOSS直聘2019年、2020年研发支出分别3.26亿元与5.13亿元,仅2020年,研发费用就同比大涨了57.7%,占收入的26.4%。

对比同一赛道的猎聘网,BOSS直聘的两年度研发支出分别高出了75.8%和114.02%,BOSS直聘对得住“纯技术公司”的称谓。这样的投入的效果也非常直观,多位公司HR向派财经反馈,BOSS直聘开聊的回复率整体可以达到50%左右的水平,而猎聘等平台直聊的回复率仅为15%左右,BOSS直聘明显占优。

作为互联网招聘企业,流量依然是BOSS直聘最关心的数据,为了迅速抢占流量高地,BOSS直聘的资金开始大量涌向营销方面。

“找工作,我要跟老板谈!”这句魔性的广告语填充了公交车站、地铁站、电梯间,乃至2018年世界杯转播中。另外,2019年的汪可盈、2020年的盖尔加朵和刘涛、2021年的沈腾……娱乐圈顶流们操着洗脑式的魔性口号为其代言,形式虽“傻”,但效果简直可谓一发入魂。

明星代言与铺天盖地的广告,是要以巨量的真金白银为代价的。招股书显示,2019年及2020年,BOSS招聘营销费用占总收入比例分别为92%及70%。今年第一季,平台销售费用率仍高达78%。如此高昂的营销费用,也是公司的持续亏损的主因。2019年、2020年全年及2021年第一季,公司经营亏损分别为5.11亿元,9.44亿元及1.8亿元,对应总营收的经营亏损率分别为51%、49%及23%。

当然,营销效果也非常可观。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3月,BOSS直聘月活跃用户数(MAU)达3060万,同比上涨72.2%;共拥有8580万认证求职者与1300万认证企业端用户。2019年,BOSS直聘每获得1个MAU用户需投入46元广告费用,2020年降至41元,这在流量成本飙升的当下,成绩可谓优异。

在技术和营销的双轮驱动下,BOSS直聘实现了弯道超车,也向资本市场证明了自己有能力讲好一个优质的资本故事,赴美上市也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探索盈利模式,还需要时间验证

尽管从流量与经营业绩来看,成立近7年的BOSS直聘,已是行业巨头,然而,从盈利模式的角度来看,它还需要一个必须经历的探索过程。

在公司规模达到上千人之后,赵鹏曾在媒体上如此表述他眼中初创公司应该有的样子:员工最好不要以“成年人的方法聊天”,类似“商业模式”、“战略”、“格局”的词语在他眼里颇具玄幻感,他听后会觉得可怕,因为“不太像人话”。赵鹏相信没有混沌就没有自由度,创业公司需要混沌。

但实际上,无论是自由度还是混沌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限度,商业模式可以不谈,但却必须明确,事实证明,BOSS直聘目前的商业模式也并非无懈可击。

目前,BOSS直聘的主要营收来源为两部分:向企业客户提供线上招聘服务收入及其他收入。前者主要是指BOSS向B端客户提供的服务,如收费的职位发布、批量邀请发送工具、信息发送工具及其他服务等。此外,企业客户还可以根据需要采购订阅包,内含订阅期间即时职位发布、优先与求职者沟通等功能。

在BOSS直聘服务的认证企业中,82.6%的企业为中小企业,这也是BOSS直聘的基本盘。虽然BOSS直聘的营收方式与智联、猎聘等友商类似,但其免费功能更多,且收费方式相对灵活,平台目前可以免费无限发布职位,企业选择年费套餐、单项付费皆可,这一方式对中小企业有着性价比极高的友好度。

在此基础上,BOSS直聘企业客户数量及ARPU的增长,自然带来了营业收入的快速增长。2019年至2020年,BOSS直聘向企业客户提供线上招聘服务收入年由9.87亿元增长至19.27亿元,同比增速为95%;2020年第一季至2021年第一季由2.79亿元增至7.82亿元,同比增速为180%。

那么,BOSS直聘需要担心企业用户及收入增长的天花板吗?根据CIC(灼识)咨询统计数据,到2025年,国内在线上招聘的企业用户总数将达到2020年行业存量用户的2.5倍,市场规模预计也将2020年的551亿元增至2025年的223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2.3%。

看起来前景一片光明,但要知道,中小企业面临着相对严峻的生存问题,以及品牌知名度低、人才预算有限等难题,从数据来看。2020全年,占比仅有17.4%的中型客户和大型客户分别为BOSS直聘贡献了总收入的35.8%和17.0%,占比超过一半,达52.8%。另一方面,对求职者来说,中小企业绝对数量多,质量参差不齐,多数人更愿意看大公司的机会。

但对BOSS直聘来说,盈利能力又是不得不向投资人证明的核心素质,在现有盈利手段的基础上,必须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比如前程无忧、智联和猎聘,均在企业端的其他人力资源服务和个人用户增值服务方面,进行新产品业务线开拓。财报显示,2020年猎聘通过个人用户创收1.44亿元,占全部营收的7.7%;前程无忧2020年与人力资源相关的收入为15.41亿元,占全部营收的41.78%,而相比之下BOSS直聘2019年、2020年该部分收入仅为1186万元、1718万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此次招股书披露,BOSS直聘计划将上市集资的15%就用于开拓培训、职业测评、猎头服务、校园招聘等相关业务。但还是老问题,中小企业是否有钱、有意愿去为这些服务付费呢?这个地方需要画一个大大的疑问号。

在寻找新盈利点前景不明的情况下,BOSS直聘目前还只能从现有羊群身上薅羊毛——涨价。上述多位HR告诉派财经,BOSS直聘涨价方式多种多样,一种是增加收费项目,比如付费增加约聊求职者数量限制等;一种是下线旧功能,并引导使用付费功能,比如将免费的关键词搜索功能替换为付费的“牛人推荐”和“牛人搜索”功能;一种是直接涨价,比如开通“火爆账号”发布抢手的“竞招岗位”,火爆账号年单价直接从3600元涨到了4800元;另外,针对部分企业上线昂贵的包年“框架协议”,协议范围内,B端客户可以自由搭配产品,但需要一次性付款,最低十万元起。

但涨价必然会引来用户的反弹,在社交平台上,有用户吐槽称:“去年4个火爆账号及道具总共16000,今年续费同样的套餐需要40000。承认BOSS是好用,但不是非你不可,前程和智联企业方也能满足企业招聘的需求,市场不可能让你一家独大,希望能管控一下。”


用户人群拓宽,BOSS直聘把握几何?

盈利模式探索尚需时日,那么BOSS直聘是否可以通过做大求职群体,来拉高中小企业基本盘的天花板呢?理论上来说,这显然是可行的,但从现实角度来看,却又并非易事。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一季度,白领及金领用户、蓝领用户和大学生用户分别占BOSS直聘求职者用户群的55.0%、28.8%和16.2%。基于此,BOSS直聘在招股书中特别强调,“会进一步增加我们在不同用户群体中的存在,特别是蓝领用户”。同时,BOSS直聘也有意与更多的大企业进行合作,“为2020年《财富》中国500强公司提供服务”,而这一动作显然对准的是更为高端的白领和金领用户。

先来看后者,目前BOSS直聘55%的用户为白领和金领(白领为主),数据显示,2020年白领人数达到1.79亿人,而BOSS直聘目前对白领市场的渗透率只有26.4%,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这也是BOSS直聘向上生长的主要原因。

但问题在于,通常来说,金领圈层更倾向于通过熟人介绍或猎头寻找工作,即便是公开应聘也是去垂直平台猎聘投递简历,而这正是定位于中小企业群体的BOSS直聘所欠缺的。招聘专家刘健彬曾表示:从应聘者来说,BOSS直聘切准的是蓝领到白领中间的一批人,工作只有两三年经验,职场人脉较少,没有内推和朋友圈推荐,比较依赖移动端互联网招聘方式,而这显然与高端白领与金领的需求不相匹配。更何况,在平台上仅有17.4%的企业为大企业,机会明显偏少。

再来看公司要着重发力的蓝领群体,首先要肯定的是,蓝领群体正是市场空间最大,且是渗透率相对薄弱的群体。就在不久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一项包括9万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调查显示,约44%的企业反映招工难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再创新高,一线普工难招、高技能人才难招、技术工人难招情况突出。

刘建彬认为,从基因上来讲,BOSS直聘和拉勾、猎聘等新兴招聘网站一样,是一个偏于白领的招聘网站,“很难想象,一个包工头或者一个餐厅老板会在BOSS直聘上招聘员工,但是如果换成58同城、智联等传统招聘网站,一切就合理了许多。”

然而,为了获得更高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BOSS直聘还是选择突破边界,向蓝领群体迈进。这就让BOSS直聘不得不在三个方面接受挑战:首先是现有企业用户结构的改变,公司需要引入更多拥有蓝领工作岗位的企业,让更多的蓝领拥有求职机会;其次,还需要面临与58同城等成熟的蓝领人群垂直平台的竞争;最后,向下扎根,BOSS直聘还可能要承受高获客成本的问题,蓝领企业客户的ARPPU值普遍较低,这对于尚未实现盈利的BOSS直聘来说可能又意味着一笔不菲且漫长的支出。

总得来说,BOSS直聘过往几年的狂飙突进,展现了公司的高成长性,也验证了自己技术驱动所带来的商业价值。但这还不够,BOSS直聘需要向投资者证明未来的盈利能力和用户群体拓展能力,给资本故事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蓝领   金领   狂飙   求职者   支出   中小企业   白领   群体   资本   收入   客户   方式   故事   用户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