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内,高层连续提及2类房子,明年全面开工,楼市风向有变

年终岁尾,是观察房地产市场风向的大好时机。

每年年末,包括高层召开的年度经济会议,还有全国住建系统开会,或是央行LPR报价、MLF操作量的变化,还有央媒如《经济日报》、《人民日报》对明年楼市的展望,都值得逐字逐句的分析。

今年,风向同样有新的变化。

先是在12月18日结束的经济工作会议上,高层提出“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

1,高度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

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土地供应要向租赁住房建设倾斜,单列租赁住房用地计划,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租赁住房,国有和民营企业都要发挥功能作用。

10天内,高层连续提及2类房子,明年全面开工,楼市风向有变


2,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随后,12月29日,住建部部长在《人民日报》刊文: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善住房制度。

文章有两个亮点。

1,明确提出要在“十四五”期末,基本完成2000年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

2,完善长租房政策,扩大小户型、低租金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探索支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按照规划建设租赁住房。

大家有没有发现什么共同点?

很明显,短短10天内,高层连续提及了“老小区”和“租赁房”这2类房子,明年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将会全面开工。

这两种房子,今年一直都在提,想必各位都不陌生,但因为覆盖面还比较窄,很多人没有感同身受。

根据住建部的规划,今年已经开始改造2000年以前的老小区,各地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是3.9万个,涉及居民近700万户,700万户看起来不少,但肯定跟全国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小区总量没法比。

在租赁房方面,虽然一二线城市的落户门槛已经低至中专以下,落户很容易,但新市民的居住问题,还是依赖买商品房,不管是市面上的个人出租房源,还是长租公寓运营的房源,租期短、租金不稳定、动辄跑路,落户后租房依然无法享有和商品房一样的入学、就医、社保等公共权利。

因此,明年的“老小区”和“租赁房”,将是房地产市场最值得关注的两个变量。

10天内,高层连续提及2类房子,明年全面开工,楼市风向有变

很多朋友可能有疑问:老小区改造,建设长租房,对我有什么影响?

毫不夸张的说,这两个政策,是自1998年房改以来,2003年确立房地产行业作为经济支柱以来,楼市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第一,老旧小区改造,既能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又象征着房地产发展模式的转变。

棚改货币化安置,是过去几年房价上涨的重要诱因,拆迁户用大量的货币补贴买房,导致中小城市库存迅速去化,成交量和房价同时蹿升的同时,整个市场的“追涨”情绪就被调动起来了,不管是刚需还是炒房客,都开始背负高杠杆买房。

但是,棚改毕竟不可长期持续,今年货币化安置的比例大幅下降,总量下降也接近50%,未来不可能再拉动房价。

不过,前段时间的经济会议已经明确:旧改将是未来房地产市场重点建设的领域。

所谓旧改,指的是老旧小区改造,千万别小看这个政策,据专家统计,按照每年投资8000亿来算,仅仅未来5年,就会增加4万亿的投资。

这样来算,未来10年旧改的投资可能会达到8万亿,在大拆大建的模式消失后,老旧小区的加装电梯、水电暖气、整修道路、改造外立面、基础设施,就能带动上下游十多个行业的投资额。

第二,长租房的建设,将会惠及每一位扎根大城市的“新市民”。

10天内,高层连续提及2类房子,明年全面开工,楼市风向有变

对绝大部分中低收入者来说,住在政府提供的低价租赁房中,交通便利,设施齐全,还能拿补贴。

有钱人可以住游泳池、健身房的豪宅,但占全社会绝大部分的低收入群体,一样可以活得有尊严。

一边是有钱人随便买的商品房体系,不限购,但是有房产税、空置税的束缚,长期持有就意味着亏钱。

另一边是价位低廉的保障房、租赁房,虽然物业、配套、小区环境不算顶级,但学区、医院、社保该有的一个都不会少。

这就是未来房地产市场的趋势,你可以在这个城市没有房子,但你在这个城市可以拥有和普通市民一样的权利,上学、就医、社保、个税,所有门槛都一样,何必再击破脑袋买商品房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高层   房子   人民日报   房地产市场   风向   商品房   社保   楼市   城镇   住房   房价   权利   明年   市民   小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