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在下一盘大棋?货币投放“火热”,楼市又“收水”,风向变了

2月份的金融数据出来了,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

3月10日,央行发布的2月份的各项金融数据显示,2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36万亿元,同比多增4529亿元。

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7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8392亿元。

广义货币(M2)余额223.6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7个和1.3个百分点。

说简单点:上个月贷款增加了1.36万亿,M2增速达到了10.1%,社融规模达到了1.7万亿,全部都在增加。

大家不要低估这3个指标。

央行在下一盘大棋?货币投放“火热”,楼市又“收水”,风向变了

每个月的金融数据,一般在10-15日由央行发布,主要包括两个部分:1,体现实体融资需求的社会融资规模(简称社融)与信贷规模。2,代表实体经济流动性的货币供应量(M0、M1、M2)。

之所以把社融和M2列为重点观察指标,是因为这两个指标代表了货币政策的“路径传导”。

M2可以理解为货币供给,社融可以理解为货币需求。

M2的定义:M0+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机关团体存款+其他存款。

而社融的定义是:境内非金融企业和住户,从金融体系获得资金的活动。

也就是说,M2代表了印钱的“水”,社融代表了实体经济的“水池”。

解释了这么多,得出的结论很明显:在刚刚过去的2月份,货币投放挺“火热”的,M2增速突破了两位数,无论跟一月份环比,还是跟去年同比,流动性都不算差。

按理说,货币投放只要增多,M2增速和社融的规模上去了,作为高度敏感的市场,楼市必然是要有反应的。

逻辑很简单,央行把水放出来,银行拿着这些钱贷给企业主、老板、购房者,只要拿到钱,他们就会千方百计地用于“保值增值”,买房就成了不少人的固有手段,从这个角度来说,去年深圳、杭州、宁波等地的房价上涨,本身就是一种货币现象。

然而,货币高增的同时,楼市却在加速“收水”。

央行发布的《2020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去年房地产贷款增速持续下降,2020年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49.58万亿元,同比增长11.7%,比上年末增速低3.1个百分点,连续29个月回落。

更重要的是,截止2020年底,我国的房地产贷款增速,8年首次低于各项贷款增速,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势头得到遏制。

央行在下一盘大棋?货币投放“火热”,楼市又“收水”,风向变了

银保监会高层近期更是直接点名,称房地产依然是经济最大“灰犀牛”,矛头直指炒房客:“很多人买房子不是为了居住,而是为了投资或者投机,这是很危险的,因为持有那么多房产,将来这个市场要是下来的话,个人财产就会有很大的损失,贷款还不上,银行也收不回贷款、本金和利息,经济生活就发生很大的混乱。”

在房地产贷款增速不断下降,严防投机资金进入楼市的基础上,央行今年又实施了“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

在这个制度下,央行给每一家银行规定了“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和“个人房贷余额占比”,这是针对银行资金供给的“两条红线”。

另外,今年房企要全面实施新规,资产负债率、净负债率、现金短债比不达标的开发商,就会限制融资规模,这是针对房企需求的“三条红线”。

总之,实体经济里的“水”依然不少,但流向楼市的“水”却被严格把控。

一边给经济“宽货币”,另一边楼市加速“收水”,这套“组合拳”的背后,央行正在下一盘大棋。

欧美在货币宽松、流动性泛滥的路上,已经无法再回头了。

据彭博数据,仅全球四大行——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央行和英国央行,2020年在量化宽松政策上就投入了5.6万亿美元。

相比之下,我们还有很大的“余地”,从去年4月份至今,LPR报价再也没有下调过,央行手里的政策工具还有很多。

当别人把能牌出完的时候,我们只要能把楼市给摁住,让货币精准滴灌进实体经济,局面就对我们越有利。

中泰证券经济学家梁中华指出:展望2021年,顺周期的居民融资主要体现的是房地产相关的融资,未来会受到房贷集中度监管的影响,增速可能会出现回落,整体来说,我国“紧信用”的周期已经缓慢开启。

央行在下一盘大棋?货币投放“火热”,楼市又“收水”,风向变了

楼市启动“紧信用”周期的背后,是经济来之不易的成绩单。

根据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我国GDP首破100万亿元,创历史新高,达到1015986亿元人民币,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

放眼全球,中国经济超2%的增速实属难得,高出全球平均水平约6个百分点,是全球唯一经济正增长的国家。

而根据高层最新的表态,今年我国GDP的目标是6%,看似“保守”的标准,实则折射出“产业升级”的决心。

有句老话叫“饱带干粮晴带伞”,经济越强劲,我们越应该主动剥离房地产的金融属性。

2021年的风向已经变了,货币高增也好,楼市收水也罢,央行的目标很明确:摆脱土地财政的惯性思维,降低金融体系对房地产贷款的依赖,这是一次关键的“赶超”契机,我们不能错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央行   楼市   货币   流动性   百分点   余额   风向   实体   融资   贷款   规模   代表   房地产贷款   金融   数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