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别忘了联合收割机背后小农户“疲惫的镰刀”

在河南商丘睢县,有许多麦子散落在乡间路上,经过来往车辆的碾扎,麦粒脱落下来,再经过扬场,脱了壳的小麦粒才能完全分离出来,有的农户为了收几十斤的小麦,仍要花上一两天的时间。

“安阳小麦机收率达到99.9%”“德州小麦机收率预计达99.8%”……随着麦收进入尾声,各地纷纷传来捷报。小麦机收是如今的主流,但剩余的0.1%、0.2%,却仍对应着不少辛苦的农户,更何况,在很多地方,机械化并没有全覆盖。对小农户来说,镰刀仍要握在手中,而面对汹涌而来的机械化浪潮与规模化种植,他们的困惑与日俱增。2021年的这场麦收中,新京报记者见证了夏粮丰收的喜悦,也聆听到不少小农户的心声。

小农困惑1: 收割机进不去的小地块 仍需镰刀割麦

在河南商丘睢县,有许多麦子散落在乡间路上,经过来往车辆的碾扎,麦粒脱落下来,再经过扬场,脱了壳的小麦粒才能完全分离出来,有的农户为了收几十斤的小麦,仍要花上一两天的时间。

「关注」别忘了联合收割机背后小农户“疲惫的镰刀”

6月6日,河南商丘睢县村民在乡间道路上扬场。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摄

下午2点正是一天中温度最高的时候,睢县任庄村72岁的刘翠娴在田间割麦子。刘翠娴家里种了2亩多地,地块紧挨着县道,由于绿化需要,地头的半亩多地被种上了树苗,小树苗还没长太高,树底下还能见到阳光,刘翠娴舍不得浪费了这块地,便和往年一样种上了小麦。

「关注」别忘了联合收割机背后小农户“疲惫的镰刀”

6月6日,刘翠娴(化名)拿镰刀收割小麦。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头戴一顶遮阳帽,手拿一把有些年头的镰刀,刘翠娴抓起一把麦子,留出一截麦茬,熟练地割下来,垛在麦茬上,割过的麦地已经有几米长,一簇一簇的麦子垛在边上十分整齐。刘翠娴说,等会儿还得找人帮忙,开车把这些割下来的麦子拉回家,回去再碾,碾了还得扬场,脱粒后才能卖掉,不过这得费上几天工夫。刘翠娴说着,指了指不远处,“那边的麦子倒了,麦子一歪就不好割了,儿子在北京打工还没回来,家里只有俺一个人,今天能割多少算多少。”

一个村的邰秀兰,早起天没亮就下地开始割麦子,连续干了8个多小时,邰秀兰热得够呛,放下手里的镰刀,想去三轮车上找水喝,歇一会儿。“割不动,倒了的麦子太难割了。”邰秀兰取下头上用来遮阳的红色毛巾,寻求一丝凉快。

「关注」别忘了联合收割机背后小农户“疲惫的镰刀”

6月6日,邰秀兰家的麦子几乎都扑倒了,机器收不了只能用镰刀收割。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摄

记者看到,邰秀兰种的地,是在一条沟里,由于天气等原因,麦子几乎全扑倒了。“机器割不了这块地,只能手割麦子。”邰秀兰今年73岁,她告诉记者,老伴儿得病去世了,孩子们都出去干活儿了也不种地,但是自己舍不得,就坚持种这三亩地。说着,邰秀兰抓起一把小麦穗,双手搓了搓,把麦壳吹了吹,“看,这些倒了的麦子都秕。”不过即便是这样,邰秀兰说,秕麦子也得收回家。

「关注」别忘了联合收割机背后小农户“疲惫的镰刀”

6月6日,邰秀兰抓起一把小麦穗,双手搓了搓,把麦壳吹了吹,“看,这些倒了的麦子都秕。”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摄

记者走访时发现,农户在割麦子的时候,手里少不了的就是镰刀,边边角角收割机割不到的,农户们还会下地割起来,一把一把割下来放在待割的小麦上,等着收割机来了一起将这些小麦脱粒。

小农的小地块、特殊地块,如何解决收麦子难以机械化的问题?中国农科院研究员贾继增表示,目前,在我国,小农户的小地块并不能完全实现机械化麦收,个别区域仍然需要人工割麦子,不过这样的区域一般是少数,小地块本身就不适合大机器作业,或由于其他原因,不适宜机收。小地块种粮食,经济价值并不高,可以考虑种植其他经济价值更高的农作物,比如蔬菜、菌类等。此外,目前国内外也有一些针对性研发的小型机具,非常适合小地块作业,这也是一个解决方向。

小农困惑2: 种地靠天吃饭 如何面对自然灾害?

小麦生长后期的风雨天,是农民最担心的事情。5月中旬,一场大风把河南商丘睢县的农户李庆民家的三亩多小麦刮倒了。第二天到地里查看麦子的李庆民,望着小麦感到十分无奈,“小麦正是长籽的时候,这风一刮,麦子歪了,长不成,一年就耽误了。”

“农民种地,靠天吃饭。”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事实也确实如此。面对不可控的自然灾害,李庆民说,“天灾人祸能有啥办法。”李庆民种的三亩地面临减产,虽然今年麦子价格比往年高一点,但总收入还是不及往年的一半。

「关注」别忘了联合收割机背后小农户“疲惫的镰刀”

6月6日,河南商丘睢县部分麦田倒伏。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摄

潘守防是一名收割机手,在睢县老家种了6亩多地。“我家麦子全倒了,往年一亩小麦产量能达到1400多斤,今年只有700-800斤。”值得庆幸的是,潘守防所在村子提前组织村民买了农业保险,“一亩地交7块钱,出现小麦倒伏的一亩地能补偿八九十块钱,不过,这远不够种地的成本,麦子一倒,减产减收是一定的。”

小农户不舍得买保险,面对自然灾害束手无策?保险力度太低,回报远不抵投入?对此,贾继增表示,从小麦育种的角度来看,单纯解决倒伏的问题很容易做到,小麦之所以倒伏,是因为茎干基部强度不够,这和株型有关,通过改良株型,改善群体结构,是解决小麦倒伏的途径之一。不过,既要保证高产,又要做到抗倒伏,有一定难度。“小麦的株高和产量,二者存在一定的矛盾。”既要高产,又不能倒伏,解决途径就是培育矮秆高产麦种,目前,我国高产小麦亩产平均在1000斤左右,小麦株高总体较为适宜,在小麦育种方面,继续追求高产抗倒存在一定瓶颈,不过科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我国小麦发展仍处于有可能突破的时期,新的绿色革命是可以期待的。

「关注」别忘了联合收割机背后小农户“疲惫的镰刀”

6月6日,河南商丘睢县村民麦收。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摄

贾继增表示,今年小麦是个丰收年,就全国总体情况来看,倒伏问题并不严重,只是个别品种和少数区域出现倒伏情况,影响面不是很大。目前,农业保险可以为农户在种植过程中,遭受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疫病等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一定的保障。农民入保险是解决倒伏等突发事件的渠道之一。不过小农户舍不得买农业保险,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种粮食本身是挣不到太多钱。目前部分地方已经在慢慢完善相关措施,针对没有条件入保险的农户,还需要国家继续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减轻小农户的种地风险。

“相比倒伏问题,小麦如何进一步增产是更需关注的问题。”贾继增告诉记者,目前,中国的粮食产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是仍需要大幅度提高。这是因为中国的人均耕地太少了,人均粮食数量较少,在有限的土地资源条件下,满足中国人吃饭的需求,还要继续提升粮食产量。如果能在目前粮食产量的基础上再提高20-30%,“达到这个水平时,我们才能够比较从容的应对。”

小农困惑3: 收麦子的人慢慢老去 谁来接班?

记者在今年麦收季节走访中发现,田间地头收麦子的主力军是上了岁数的老人。在睢县周堂镇前曹村地头,两对老夫妇在等着收割机的到来。村民李金秀今年75岁,趁着收割机没来的工夫,用镰刀把地头边边角角的麦子割一割,老伴儿负责打打下手。

「关注」别忘了联合收割机背后小农户“疲惫的镰刀”

6月7日,河南商丘睢县周堂镇前曹村李金秀和老伴儿趁着等收割机的工夫,先割一割边角的麦子。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摄

隔着一条小路,74岁的唐俊英正在扬场,碾轧的小麦不多,唐俊英索性也不用农具了,直接上手,抓起一把混着麦壳、麦秸和尘土的麦子,向上扬起来,麦粒和麦壳就分开了。旁边,唐俊英的老伴儿和李金秀的老伴儿唠起了家常。

「关注」别忘了联合收割机背后小农户“疲惫的镰刀”

6月7日,河南商丘睢县周堂镇前曹村村民唐俊英正在扬场。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摄

两对七旬夫妇等着麦收,相同的是,都没有子女在身边。直到下午2点,唐俊英和老伴儿才等到了收割机,中午老两口也没来得及回家吃饭。

同村的林长青,今年47岁,在路边上等着收麦子的村民中,他算是年轻的。之前在安徽打工的林长青,6月初,特意赶回老家收麦子,一年中,除了农忙,基本上都在外打工做木匠活儿,妻子出不去,就在家里种了4亩地。平时,孩子们都在外边,女儿已经出嫁,儿子在新郑上班,“今天孩子也回来了,但地里太热了,就没让他们来帮忙,恐怕孩子们以后都不想种地了。”

林长青说,种地不比打工挣钱多,种一亩地麦子和玉米一年最多挣1000多块钱,在外边打工一个月工资就能挣个几千,好点的还能上万。不过林长青认为,地还是得坚持种,等老了打不了工了就回家,到那时候,种地就成了夫妻俩唯一的收入。

6月12日,林长青再次踏上了外出打工的火车,这一次他要去的地方是新疆,“计划11月份才能回家,就赶不上收玉米了。”林长青并不担心,他说,现在都是机器收玉米了,妻子一个人在家就能搞定。

此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9万人,与2010年相比,乡村人口减少16436万人。此外,人口老龄化水平城乡差异较大,从全国看,乡村60岁、65岁及以上老人的比重分别为23.81%、17.72%,比城镇分别高出7.99、6.61个百分点。

种地收麦的人慢慢老去,谁来接班?贾继增表示,中国农村人口还会继续减少,农村创造的经济价值有限,土地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价值较低,但产值高的作物种植面积也十分有限,农村有限的产值决定了所需农民数量有限。相比而言,其他高附加值产业就需要更多劳动力。

“农村人口减少,其实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贾继增认为,未来要想解决种地的问题,还需要让年轻人学会种地,从经济角度来看,只有投入和产出合算,人们能挣到钱才乐意去种地。

小农困惑4: 年轻人成了季节性农民 不收麦子叫人笑话?

如今,农业区县还面临着现代商业、工业带来的巨大冲击,农民坚持种地,更多依靠的是世代传承的情怀。在山东菏泽曹县,许多村民已经把加工制造业、电商销售业做大做强,兼顾种地多半是对土地的一份固守。

「关注」别忘了联合收割机背后小农户“疲惫的镰刀”

6月10日,曹县大集镇运营7年网店店主李春松,望着自家的七八亩麦地。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摄

在曹县大集镇,运营7年网店的李春松,家里种着七八亩地。6月10日,由于麦收农忙,厂里的工人们都休假回家收麦子了。当天,李春松一边收麦子,一边回复买家消息。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演出服销量比往年多一点,在六一儿童节期间,李春松家的制衣厂销量达到了两万件。

“麦子肯定得收,不收麦子叫人笑话。”尽管拥有十几万元的月营业额,李春松爱人仍认为自己不能放弃耕地,“不论挣多少钱,我们都是农民。既然是农民,哪有不种地的。”但李春松和爱人的意见不太相同,他认为,如果有一天,生意大到已经不能兼顾种地了,那就只好将土地租出去。“种地的利润太少,虽然这几年收成比以前都多,但还是不能和做生意打工比,不种个百十来亩,根本挣不了太多钱。”李春松说。

「关注」别忘了联合收割机背后小农户“疲惫的镰刀”

6月10日,曹县的麦田里收割机正在进行作业。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摄

贾继增表示,这是中国特有的现象,本身地广人稀的国家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在发达国家,农民的占比是3%-5%,而中国目前还有5亿多农民。靠种地解决不了农民的收入问题,就全世界来看,规模化种植是必然的趋势,目前我们国家已经在往这个趋势发展了。农民进城务工的趋势也越来越高,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现有的耕地条件也基本能够实现大规模种植。

小农困惑5: 小麦收购价上涨 为什么还是挣不到钱?

许多粮食收购点表示,今年的小麦收购价突破了历史新高,即便如此,小农户依旧不指望种地挣钱。睢县河堤乡有不少粮食收购站,刘茂彩一家人收粮食十多年。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户直接把粮食从地头拉到粮站卖掉,省去了晾晒、存储等手续。麦收的几天,刘茂彩粮食收购站忙得热火朝天。

「关注」别忘了联合收割机背后小农户“疲惫的镰刀”

6月7日,在河南商丘睢县河堤乡刘茂彩粮食收购站堆成小山似的粮食。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摄

6月7日,刘茂彩的儿子告诉记者,今年的小麦收购价格比较高,目前,收购价格达到每斤1.21元,比往年要高出不少,在麦收季,粮食站一天能收50多万斤,今年一家人计划收购500万斤小麦,存储两三个月后就会卖掉,小麦价格高,收粮食投入的本钱增加,粮站的收购风险也相应增加了。

小麦价格看涨,也有的村民不惜费点力气多卖点钱。在山东济南历城区北郊的黄河边上,王楼庄村民钊宪春趁着烈日阳光,忙着晒麦子,晒干了的麦子一斤能多卖一二毛钱。今年60岁的钊宪春和老伴儿商量,要费点力气晒好麦子装上袋子存到家里,等价格再涨一涨多赚点钱。

「关注」别忘了联合收割机背后小农户“疲惫的镰刀”

6月12日,山东济南黄河边上农户张家大娘等着麦收。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摄

同村的李宝珍也正在等着收麦子晒麦子,说起种地来,她忍不住向记者算了笔账,一亩地使一袋化肥100多块钱、三五十斤种子100多块钱、耕地、耙地、播种100多块钱、浇地打药几十块钱、大机子收割三轮车拉回去100多块钱,即便是麦子收购价涨了,但一亩地一共才收一千来斤麦子,刨去化肥、农药、种子、收割等费用,最多收益几百块钱,“老百姓种地不容易。”

粮食价格到底多少才合理?还能不能继续上涨?小农的出路在哪?对此,贾继增表示,现在我国的粮食价格已经不低了,国际粮食价格是一个杠杆,如果进口粮食到岸价比国内的粮食价还要低,那么粮食企业就会转向购买进口粮食,国内的粮食恐怕将遭到滞销,粮食的价格还是要遵循市场规律。

“小农户土地流转,大规模种植,这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贾继增表示,要想解决小农户的困惑,还要继续培育更多优良品种,减少投入,增加产出,此外可以依托规模化种植,释放更多农村劳动力。

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编辑 唐峥 校对 卢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镰刀   农户   商丘   子叶   老伴儿   睢县   联合收割机   收割机   小农   河南   地块   块钱   麦子   小麦   粮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