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正在成为一家系统供应商

多点正在成为一家系统供应商

来源:第三只眼看零售 作者:赵向阳

“今年之内,麦德龙的ERP系统除财务模块之外都将切换为多点Damll OS系统”。一位多点Damll(以下简称多点)内部人士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而在切换之前,麦德龙的ERP系统为SAP公司开发的系统。

这则消息意义重大,它标志着多点的战略重心从帮助零售商开展到家业务向更深层次的ERP系统开发转移。

一直以来,多点被业界视为一个到家平台,它的竞品有京东到家、淘鲜达、全球蛙等企业,而当多点开始成为一家ERP软件企业,它的竞争对手又变成了SAP、富基融通、海鼎等业内熟知的系统供应商。

转变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上述多点内部人士表示,此前多点的主营业务是为零售商的到家业务提供技术支持,高层认为这种2B2C的模式太过烧钱,而转型为给零售商做ERP系统有望改善多点的财务状况。

多点此举是否与其上市安排有关我们不得而知,但此前有媒体报道,多点计划于今年下半年赴美IPO,拟募资逾5亿美元。

《第三只眼看零售》了解到,多点将此前到家解决方案的各个模块,诸如美杜莎系统、潘多拉系统等整合到多点Damll OS系统里面,该系统专门针对超市业态提供ERP解决方案;此外,多点还研发了针对便利店业态的多点 Dmall MiniOS 系统以及针对配送中心的仓储物流WMS系统。上述系统均以SaaS的方式为零售商提供服务。

“多点的到家业务依然在开展,但重心已经转移到ERP系统上面了”。上述内部人士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


逻辑变了


“这应该是多点成立之后最重要的一次战略调整”。上述内部人士表示,多点战略调整之后财务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第三只眼看零售》获悉,调整之后的多点以多点Damll OS系统为主打产品,该产品包含15大模块、800个子系统,最终以SaaS的方式向零售商开放。

“采用SaaS模式的好处在于,零售商可以使用多点的全套系统,也可以单独使用其中某个模块,可以长期使用该功能,也可以以包月的形式使用,随时可以停掉,就像订阅一项服务那样方便”。多点内部人士表示。

据了解,为了打造该系统,多点在北京、深圳、武汉、成都等地成立了研发中心,整个研发团队超过1500人。

伴随着业务调整,多点的收入结构也发生了细微变化。此前,多点的收入主要来自实体零售商线上销售的佣金,而现在以ERP系统的输出为主。

目前,多点的收入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首先是来自ERP系统的收入,这部分占比超过了多点收入的一半;其次是品牌商的广告费、营销费以及活动支持费用;第三部分收入来自移动支付商家根据交易流水给予的补贴和返利,诸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最后一部分是一些品牌商直接在多点APP开设网店缴纳的平台使用费,类似于京东POP平台的收益。

从多点的高管团队的任命也可以看到其未来业务的一些构想。举例来说,多点近期任命的一名董事陈志宇原来是沃尔玛全渠道的负责人,他将在多点负责与品牌商的合作业务。

在一些了解多点董事长张文中的内部人士看来,多点战略调整一个重要原因是来自张文中的“ERP情结”。

“张文中有个理念,他认为零售业需要一套属于自己的、以SAAS模式提供服务的ERP系统,而多点正好给了他践行这一理念的试验田”。上述多点内部人士表示。

我们都知道,拥有南开大学硕士学位、斯坦福大学博士后学位的张文中最初的创业项目是为超市研发了一套软件系统,为了推广这套系统便创立了物美超市,直到他发现开超市比做软件更赚钱。

从这个角度来看,多点从到家平台转为ERP软件商恰好回到了张文中的“初心”。


曲线救国


多点转型做ERP软件,机会多大?

先看机会。从需求端来看,它是有市场空间的。当前实体零售商正面临全渠道转型,而实体店现有的ERP系统难以很好地支持全渠道业务。按照多点的构想,未来的实体零售企业需要一个基于全渠道业务逻辑的、广泛布局移动端的、以SAAS方式提供服务的全新ERP系统。

“多点考虑的是未来3-5年的市场趋势,届时商家的ERP都会部署在云端,服务都是以SAAS的形式开展。”上述多点内部人士表示。

一位零售行业ERP软件从业者亦表示,传统ERP软件在面临全渠道业务时会遇到自身的限制。“举例来说,当大量消费者通过小程序下单的时候,ERP系统就会面临多线程、并发任务的考验,系统容易发生宕机的情况。而在传统业务逻辑下,消费者都是通过收银机来结算的,一家门店收银机撑死了不超过100台,任务模式相对简单”。上述从业者表示。

因此,基于传统ERP部署,实体店开展全渠道业务都是通过开发一些接口将小程序、电商系统、到家平台等连接到ERP上。但这种情况往往是治标不治本,并没有在底层逻辑上解决问题,一旦任务量过大,系统容易出现问题。

上述多点内部人士表示,基于全渠道业务模式的多点Damll OS系统具有传统ERP软件不具备的优势。以消费者画像为例,多点的系统可以分析到消费者的消费频次、复购周期,甚至对某个商品的浏览和收藏情况都有分析,而这些功能是传统ERP系统难以实现的。

再说风险。上述ERP从业者认为,多点的想法是好的,但实现起来难度颇大,可谓有空间、没时间。

首先是系统自身打磨的问题。上述ERP从业者表示,一套成熟ERP软件需要多年时间的打磨和锤炼,并且在不同类型的客户身上测试通过才算成型。目前业内熟知的ERP企业至少都经历过十年以上的零售业经验,经历过反复迭代和不断完善,才能在行业拥有一席之地。而多点Dmall OS 系统一来创立的时间不长、缺乏沉淀,二来只有物美系的超市在使用,缺乏足够的客户积累。

上述多点内部人士亦表示,多点Damll OS系统90%的客户都是物美体系的超市。

其次是系统切换成本过高。一家零售企业要切换自己的ERP系统,需要公司从上到下的配合执行,这个过程少则3-6个月,多则半年到一年。除非公司一把手痛下决心,否则很难进行ERP系统的切换。从零售企业实际系统更新情况来看,零售商一次性投入建设系统之后大概率不会更换系统,每年只是花少量钱在系统维护上。

最后是市场总量的问题。上述ERP从业者分析,国内零售企业在ERP系统上的预算并不高,一套ERP系统花个上千万就算是很奢侈的了。而且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类跨界而来的软件企业给实体零售商灌输了“免费”的思想,这让零售商更加不愿意投钱到软件系统上。

假设百强连锁企业每家企业都花1000万元切换ERP系统,100家企业也就是十亿元市场总量,更何况ERP系统一旦建成,后期就只需要维护费用,这个花费就更低了。

我们做一个极端的设想,假设多点将连锁百强企业都发展成它的客户,多点一年获得的收入总额也不超过10亿元,而且系统一旦建成,后期的维护费用会越来越小,多点可以得到的营收也将越来越少。

而为了打造这个系统,这些年多点烧掉的钱可能不止10个亿。以多点1500名研发人员为例,按照一名IT工程师20万的年薪计算,一年下来光给程序员发工资就要3亿元,这还不包括总部人员的管理费用、办公费用、差旅费用以及服务器和硬件耗材的费用。

因此上述ERP从业者认为,从投入和产出进行分析,多点进军企业ERP并不是一个划算的生意。

“不排除另一个可能是,多点希望通过ERP系统来深度捆绑零售商,以更好推广它的到家业务,这根本上是一种曲线救国的行为”。上述ERP从业者表示。【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多点   系统   业者   零售商   实体   到家   渠道   人士   收入   供应商   传统   超市   模式   业务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