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四十岁后尝试这样理财,可能就后顾无忧了

大家普遍觉得当前社会对中年人不友好,讨论35岁后工作难找的话题很热,很多人很悲观。而且这样的话题反复出现,迫使我们非常彷徨和焦虑。那人近中年如何合理规划家庭的理财呢?如何把辛辛苦苦省下的积蓄,通过现实的,可行的方式来增值保值呢?理想状态是:给自己老两口的中晚年生活创造一个宽裕的经济条件,不给子女带来过多的经济负担。

能办到吗?我觉得能。只要有一个合理的计划,加上坚持不懈的行动,很大概率,你就能实现这个目标。

普通人四十岁后尝试这样理财,可能就后顾无忧了

那从40岁开始,太晚吗?我的回答是:如果可以,这样的长期规划越早实施越好。但即使是40岁开始行动,也不晚。注意,计划的目的是:在有限的固定收入条件下,设定一个可能达到的合理目标。如果你的希望是暴富,快富。抱歉,那你不适合看我这个文章。

开始了!

40到50岁期间,夫妻俩都还有劳动和创造财富的能力。除去日常开支的情况下,尽量每个月节省出3400元左右。这个要求不过分,如今的城市里,即使快递,保安,保洁,家政等最基础的工作,只要夫妻俩有心,愿意吃苦,还是能实现这样的省钱计划的。

在50-55岁这几年里, 精力和体力都下降了,但还不是完全干不动的状态,一些收入低,但是体力消耗也少的活也是有可能找的。那么基于这样的情况,夫妻两人一起每月节省下2150元左右,也不是十分夸张的事,对吧!

好了,只要这些资金投入,只要夫妻俩辛苦节省16年(40-55岁)。余下的日子就是享福了。

56-60岁,这五年,夫妻俩不但不用再投一分钱,反而每月能从上述理财池里拿出4000元贴补家用。61-70岁,每月拿出12000元给夫妻俩养老,看病,旅游。71-80岁,每月拿出20000元,对2万,不是2千,用作自己安享晚年,医疗护理的费用。你要问了,我也没有投入那么多钱,从56岁就开始这么用法,哪还有余钱啊!如果我告诉你,你们夫妻俩这么用之后,80岁时银行里还躺着170多万,你是不是要说,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做梦吧!

不是梦,是一个不激进的理财计划。

40到50岁期间,每周800元。一年52周,一年一定要省下41600元,再苦也要坚持。摊到每个月就是3400多元。把每周的800元,再拆成4份,每份200元。定投4个不同的基金,个人推荐:第一个,消费为主的混合基金。第二个,医药为主的混合基金。第三个,科技为主的混合型基金。第四个,新能源为主的混合型基金。关键来了,投进去以后,不要经常去看,不要做买入卖出动作,就当吃掉了,玩掉了,这钱被骗掉了。 千万千万不要自作聪明,去做类似股票的买进卖出。

50-55岁,那就是每周准备500元,分五份,每份100元定投,除了上述的四种基金,再买一份以债券为主的稳健性混合型基金。同样的,这个理财账户上,不要取一分钱,就当没了。不要取钱,不要买进卖出。关键的话要反复说!!!!

56岁开始就可以享受你前15年的投入了。

有人说,你肯定是定了一个很高的年化收益率,然后算复利骗人。不,我不骗人,我设定的是:当年投入的资金只有4%的收益期望,历年的沉淀资金是一年10%的收益预期。由于推荐定投的基金赛道包含了人们生活里天天需要的,吃喝,医疗,电子产品,能源这些行业。东方不亮西方亮,股票市场的丰年欠年平均下来,10%的年收益率不是痴人说梦。

计划细节如下:

普通人四十岁后尝试这样理财,可能就后顾无忧了

40-60岁


普通人四十岁后尝试这样理财,可能就后顾无忧了

61-80岁

我就是这个计划的实践者。由于目前我的月收入不错,所以每周的投入要大于上述的金额。我打算把这个表格打印出来,贴在冰箱上。每年去勾一下,看看是不是每年都达标了。

友情提醒:我只是提供一个思路和可能性,绝不是专业的推荐。基金和股票都是有风险的,这点谁也不可否认,务必谨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东方不亮西方亮   余钱   无忧   收益率   普通人   体力   收益   节省   状态   收入   资金   目标   关键   话题   基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