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常识思维:如何才能有效发现真正的赚钱机会(建议收藏)

反常识思维:如何才能有效发现真正的赚钱机会(建议收藏)

任正非


因为职业原因,大圣每年都要见上百位老板,老板见多了以后,我就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些会做生意的老板,对于赚钱机会都极度敏感,他们总是能够看见并抓住一些一般人根本看不见的赚钱机会。


所以,有时候我就在想:除了经验和天赋以外,这些老板到底有啥过人之处,让他们可以看见这些赚钱机会?


最终我发现他们都拥有反常识思维。


啥叫反常识思维?大圣先跟你讲一个真实的商业案例。


2003年,京东多媒体,也就是京东的前身,已经有十几家实体店,那一年虽然艰难地熬过了“非典”,但是京东多媒体还是干了八九千万的销售额,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光磁产品销售商。


当时的线下连锁销售店,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增长势头很猛,而且这种增长势头可以维持几年。所以,隔壁的国美、苏宁,拼命在全国各地跑马圈地,快速开店,还一度打得不可开交。也就是在2004年,黄光裕第一次成为中国首富。


只要京东多媒体参照国美、苏宁的主流玩法,一步一步在全国开上几百家门店,商业模式清晰,盈利空间清晰,根本不用发愁赚不到钱。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2004年,刘强东突然提出来说要把线下店全部关掉,做一家纯线上的零售公司。员工一听,觉得老板这是要疯啊:放着大把看得见摸的着的钱,你不赚,非要去赚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钱,虽然线上销售增速比较快,但是线上用户基数太小,而且当时很多人连电脑都没有,这种增速到底能保持多久,根本没人说得清楚。


刘强东独断专行的性格在这个时候表现的淋漓尽致,刘强东嘴上说着咱们讨论讨论,心里其实早就有了答案。说是开会讨论,其实就是刘强东的一言堂,那个员工说的观点符合刘强东的看法,刘强东就让他多说一点,同时引导大家往这个方向讨论,至于那些持反对态度的员工,刘强东的态度是:你可以反对,但是反对无效。刘强东已经下定决心做线上电商,这一点谁也改变不了。


很多员工一看,这老板不仅不听劝,而且就会瞎胡闹,跟着他肯定没前途,于是全都辞职了。剩下没走的,其实也都没咋搞懂刘强东为啥一定要转型线上,但他们就知道傻傻地相信刘强东,后来这部分人都赚了大钱。


转型线上,可以说是京东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个决定。如果没有当时的一意孤行,也就没有今天的京东。顺便插一嘴,国美的市值现在是286亿港元,京东的市值是8942亿港元,一个京东相当于31个国美,昔日王者,今日没落,曾经的小弟,现已成长为庞大的商业帝国,商业世界就是如此变幻莫测。


如果我们以今天的视角来看刘强东当时的决定,我们会觉得他当时就应该那么干,因为今天回头看,“电商崛起”是过去二十年最大的红利之一,这已经成为“常识”,掌握了这个“常识”,你就敢下断言;可如果你身处当时刘强东的位置,你会发现做这个决定并没有那么容易,因为当时的“常识”,就是线下门店不仅有增长,而且有钱赚,大部分人都会依据常识做决定,这就是人性,所以当时几乎所有员工都不支持刘强东转型线上,因为刘强东的决定恰恰是反常识的


所以,到底啥是反常识思维呢?在一些重大决策上,能够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式,敢于唱反调,给出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案,这就是“反常识思维”。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真正掌握反常识思维,从而让自己更容易发现赚钱机会呢?大圣根据我的观察,总结了一些实用方法,现在就分享给你,所以请你一定要耐心看完这篇文章,并建议你转发和收藏。


反常识思维:如何才能有效发现真正的赚钱机会(建议收藏)

刘强东


掌握反常识思维的第一步是练习逆向思维。


说到逆向思维,就不得不提华为的“蓝军战略”,因为“蓝军战略”本质上就是逆向思维的实际运用。啥叫“蓝军战略”?简单来说就是,在华为内部成立一个战略部门,叫做“蓝军”,蓝军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如何把华为打败,它可以对华为的战略、产品、项目甚至任正非本人提出最严厉的批判。


通过红蓝军对抗,一方面让华为始终保持强烈的危机感;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让华为能够跳出自己看自己,甚至是跳到自己的反面去看自己,从而提高华为决策以及战略的准确性。


任正非在一次内部会议上曾经说过:“要想升官,先到‘蓝军’去,不把‘红军’打败就不要升司令。‘红军’的司令如果没有‘蓝军’经历,也不要再提拔了。你都不知道如何打败华为,说明你已到天花板了。”由此可见任正非对逆向思维的重视程度。


想要真正掌握逆向思维,你需要学会站到问题的反面看问题:比方说,很多人都在思考如何才能做成一件事情?而查理芒格却总是在思考一件事情:如何才能避免失败?所以他一生都在搜集别人是如何失败的,同时避免自己在这些地方跌倒。比方说,很多人都在思考“未来十年将要发生的变化是什么?”,而贝佐斯却在思考“未来十年不变的是什么?”,他在这些不变的事情上面,搭建起了亚马逊的长期战略。查理芒格和贝索斯都是逆向思考的高手,他们也因此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你反倒更容易看见真相。


反常识思维:如何才能有效发现真正的赚钱机会(建议收藏)

贝索斯


掌握反常识思维的第二步是试错。


我准备在今日头条做自媒体之前,询问过身边一些朋友的建议,大部分人的回答是:不值得做。我问他们为啥,他们说,头条现在已经没有红利了,想做出来很难,而且头条上的粉丝价值也不大。


头条没有红利了、头条粉丝价值不大,这是共识,是常识,听起来很有道理的样子。


幸亏我没有相信这些所谓的“常识”,我决定试一试,用结果验证常识。试一试的结果就是,在这几个月里,我几乎是在0成本的情况下,已经涨了二十多万粉丝,更关键的是,我早已经实现了流量和粉丝变现。


“头条没有红利了”、“头条粉丝价值不大”,这些原本看起来无比正确的“常识”,现在看起来非常搞笑,而我现在对头条真正的理解,跟这些所谓的“常识”完全是相反的。


所以,后来我就在想,为啥很多时候一些所谓的“常识”不仅没有用,反倒会成为束缚?原因就是:一方面,很多人都只是“知道”常识,却从来没有把“常识”变成行动或者是钱,他们只是“知道”,却从来没有“做到”,所以他们知道的“常识”,往往都是“假常识”;另一方面,“常识”往往是滞后的、有边界的,而实践才是鲜活的、开放的,就拿今日头条上的玩法来说,之前还非常有效的玩法,放到今天就不一定玩得转,因为平台自身也在不断的进化、迭代和创新,拿着旧地图,找不到新出路。


所以,我们要尊重常识,但不要迷信常识。


想要不被常识束缚,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去试错。


现在很多企业动不动就去学习华为的股权模式、阿里的生态模式,好像这些模式就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但是要知道:华为当初之所以采用现在这种股权结构,是因为当时实在是没钱给员工发工资,不得已才采用这种模式,只不过后来验证有效,才延续了下来;至于阿里的生态模式,根据曾鸣的表述,其实当时马云以及阿里的核心班子,并不是一开始就想的特别明白,也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一边干,一边修正,最终才演化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所以,很多今天看起来是“常识”的事情,在当时也都是“非常识”,而他们当时触摸“非常识”的方式,其实就是摸索、犯错甚至是不得已。毕竟实践出真知。


练习逆向思维,是通过思维练习来掌握“反常识思维”。


有效试错,是通过行动方式来掌握“反常识思维”。


真正的高手,往往都是通过知行合一的方式,把反常识思维变成习惯甚至本能,最终更容易看见一般人看不见的赚钱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东突   大圣   华为   思维   常识   阿里   红利   玩法   粉丝   老板   员工   多媒体   战略   模式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