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崂山:打造面向应用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新高地

集微网消息,6月25日,第五届集微半导体峰会在厦门海沧正式开幕,本届峰会以“心芯本相印,变化有鲲鹏”为主题,共计2天。在第一天的集微政策峰会上,青岛微电子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戴衍华做了《兴业热土 魅力崂山》的主题分享。

青岛崂山:打造面向应用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新高地

青岛微电子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戴衍华

青岛微电子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戴衍华在演讲中主要分享了崂山区的产业发展情况。

戴衍华介绍,青岛是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国际港口城市、国家重要现代海洋产业发展先行区、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以及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被誉为“东方瑞士”、欧韵之都、中国品牌之都。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目前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

崂山区坐落在青岛市的东部,风景优美,人居环境优良,是一座开放、创新、宜业、怡居的山海品质新城,陆域面积395.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7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5.59万人。

崂山区是青岛新兴高端产业核心区,形成了现代金融、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旅游、医药健康等四大主导产业,其中金融、科技、旅游是崂山区三张亮丽的名片,高科技更是青岛市的新高地。戴衍华强调,崂山是一座实力之城,积极融入国家战略,以市场的逻辑谋事,以资本的力量干事,以创新的路径成事,可以与深圳南山区相比,投资崂山,就是投资青岛的未来。

青岛崂山:打造面向应用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新高地

青岛微电子、高科技产业聚集区在崂山区,青岛微电子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就是崂山区的国有平台公司,主要是为了发展微电子产业,为入驻企业提供孵化、培育、发展、服务、引导等方面服务。

打造面向应用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新高地

崂山区正通过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构建产业生态、完善政策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面向应用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新高地,力争形成基于应用市场的产业集群,打造“方案、芯片、模组、整机”的产业链整合生态体系。

近几年,崂山区构建了“一个平台、两大方向、三大支柱”的产业格局。“一个平台”就是微电子创新中心,“两大方向”就是集成电路设计以及MEMS传感器,“三大支柱”就是海尔、海信、歌尔。

其中青岛微电子创新中心是崂山区政府重点打造的微电子公共服务平台,坚持国家级微电子创新载体运营商、微电子公共服务提供商和微电子产业投资引导者的战略定位,通过平台搭建、园区孵化、投资融资、合资合作、产业引导基金等资产运营和资本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产融结合发展机制,实现战略新兴产业培育。

青岛崂山:打造面向应用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新高地

青岛微电子创新中心在集微峰会的特色展区设置了展台,展台上摆放着相关的政策宣传资料和落户企业介绍等,全方位展示了青岛微电子创新中心的吸引力。

据工作人员介绍,目前,青岛微电子创新中心已经入驻了青岛EDA中心、青岛芯谷·高通中国·歌尔联合创新中心、大唐半导体、歌尔微电子、信芯微电子、合启立、核芯互联等一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初步具备了青岛市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共性技术服务支撑、资源集聚、创新发展、创业者培育、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专业人才培养大平台的雏形,形成了集成电路设计产业虹吸效应。截至2020年,崂山区引进微电子产业项目数量突破60个,占青岛市微电子产业项目半数以上,成为青岛市微电子企业数量最多、人才最集中、产业集聚性最强的区域之一。

据介绍,微电子创新中心与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建立了青岛EDA中心,面向青岛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提供国际先进的集成电路共性技术服务、高性能芯片实现解决方案、先进IC设计环境等行业全方位服务。

微电子创新中心与高通中国、歌尔建立联合创新中心,是高通在中国设立的第三个创新中心,为符合条件的双创企业提供技术评估、初期研发指导、试验性测试、系统兼容性测试等。

微电子创新中心与北航青岛研究院合作成立磁传感芯片公共研发平台,形成基于8英寸晶圆的磁传感器工艺制程闭环,可为青岛市传感器芯片研发机构及相关企业提供预研项目服务。

微电子创新中心与海信集团共同出资成立青岛信芯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智能电视芯片、超高清显示芯片、系统、软件。

微电子创新中心与大唐半导体也有一些合作,其税控数据采集终端、Lora通信系统项目、物联网智能膜组等产品均达到量产阶段,成为崂山区内营收破亿元的微电子产业项目。

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的营商环境

戴衍华指出,崂山区微电子产业在短时间内获得快速发展得益于崂山区有很好的营商环境和扶持政策。崂山区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的营商环境,在全省率先推出免申即享政策平台,政府通过部门信息共享的方式,由企业找政策变为政策找企业,提供上线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平台,让政策无感兑现、刚性兑现、实时兑现。“2020年崂山区拿出2.3亿元的资金奖励了一些领军人物和企业”。

集成电路是人才密集型行业,青岛市集聚了大批的创新性人才,为青岛集成电路的发展注入动能。据戴衍华介绍,青岛市拥有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微电子研究院、青岛科技大学等四十多家高校资源,具有后备人才的培养优势。目前,驻青高校已成为集成电路发展人才的支撑平台,每年可为青岛提供一万多名毕业生。青岛最新的双招政策也积极向微电子产业倾斜,使人才与企业更方便地对接交流,可以更好地留住人才、留住企业。

青岛集聚高端创新主体。戴衍华透露,青岛高校、国家级科研院所、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14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484家,两院院士及外聘院士48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81人,泰山学者及产业领军人才258人。这些都为青岛微电子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智力基础。

此外,青岛EDA中心、青岛市人力资源交流服务协会、青岛大学等13家单位还共同成立青岛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协同创新联盟,聚合各方优势资源,完善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模式、机制和生态,为青岛、山东,乃至全国培养集成电路高端人才。

除了人才之外,集成电路还是资金密集型产业,需要资本的助力。以“资本+产业”为脉络,青岛每年都举行全球创投风投大会,资本集聚效应日益凸显,诸多“城市合伙人”的加入,有效扩大了青岛的“朋友圈”和“合作圈”,畅通资金与产业链、人才链、技术链的对接渠道,为各类主体创新创业提供强大的资本支撑。

崂山区还建设全球(青岛)创投风投中心大厦,集聚大量的金融机构,截至目前,金融机构和类金融企业超过1000家,其中大型法人金融机构18家,占青岛市80%基金实缴管理规模713亿元,占青岛市70%,成功将青岛打造成创投风投行业的风向标。

特别是依托崂山区内的科创、金融等资源优势,制定金融服务科技产业发展15条,出台山东省首个直接股权投资办法,搭建起涵盖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等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戴衍华认为,这一切创新要素和资源,必将为崂山打好“科技引领城”攻势,注入新动力、新活力。

青岛不只有人才、资本助力,还有广大的应用市场、应用场景。特别随着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智能家电、虚拟现实、5G通信、汽车电子、互联网+、大数据、智慧城市等发展,青岛本地市场对集成电路产品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青岛市把微电子产业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突破口。

青岛市场端、应用端具有巨大红利。一方面,仅海尔等三家企业集成电路芯片,年采购量近百亿颗,具备发展集成电路行业的市场迫切需求,给青岛集成电路产业提供强大的基础和机遇。青岛依托海尔、海信等本地龙头家电企业和相关智能制造企业,加强集成电路企业与产业链下游企业的融合发展。

与此同时,青岛汽车产业后来居上,成为青岛市支柱产业之一。青岛集聚奇瑞、北汽新能源、一汽解放、上汽通用五菱、一汽大众等,整车产量占全国约1/20,新能源汽车产量更是占到全国1/10,形成产业发展与推广应用的协调互动与良性循环。

着力打造“一业一策”政策体系

戴衍华指出,崂山是一座诚意之城。为加快推进崂山区新旧动能转换,促进“双招双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结合崂山区现代金融、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旅游和医药健康“四大主导产业”的定位和发展需求,着力打造政策最优、服务最便捷、系统最集成的“一业一策”政策体系。

崂山区出台了微电子产业、先进制造业等12个“一业一策”产业扶持政策,实施“人才新政”、“产业领军人才培育计划”等11个人才专项计划。

戴衍华介绍,崂山区重点支持和鼓励微电子产业中的集成电路设计、封测、装备、材料等业态。为了培育壮大产业主体,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强化企业协同创新,崂山区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对新引进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自工商注册起1年内按照实际到位注册资金20%的标准给予不超过500万元的一次性项目启动经费补贴,崂山区按照首次工程流片费用50%的标准给予专项补贴,其中利用青岛市本地集成电路生产线流片的补贴标准可提高至70%,补贴额度每年最高达1000万元。

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采用多项目晶圆(MPW)进行产品研发的,按照MPW直接费用的70%和工程片试流片加工费的30%给予补贴,补贴额度每年最高200万元。对崂山区的封测企业,购买进口生产设备费用达到500万元及以上的,崂山区会按照购置费用20%的标准给予补贴,补贴额度最高达1000万元。

(校对/西农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崂山   青岛   海信   青岛市   集成电路设计   产业   高地   微电子   集成电路   中国   芯片   政策   人才   财经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