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为啥选择躺平

众所周知,日本是躺平鼻祖,有几百万御宅族躲在家里,天天吃草,不想社交,也不想恋爱结婚。

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的调查显示:18~34岁的女性中,单身率为50%,处女率为39%;18~34岁的男性中,处男率为36%。

老王以前还觉得日本特奔放,天天都有漂亮女孩在街上走着走着,突然就被搭讪,邀请拍戏的情节。我把数据甩他脸上的时候,看着他的表情呈“我不信,你骗人,怎么可能”的造型排列组合,差点笑劈叉。现在想想,血气方刚的年轻人,要是连求偶交配这种本能需求都可以放弃,那简直没有任何东西能让他们“雄起”。

日本人为啥选择躺平

网上最流行的说法,是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日本社会就变了,年轻人就躺平了。

刺破泡沫的主因,就是日本央行错误的货币紧缩政策。

所以我国从隔壁邻居学到的经验,就是房价不能跌,放水不能停。

大家不妨思考一下,对于一个国家说,财富到底是什么?一间房子,标价是100w还是1000w,对于国家来说,它都是一套房子。金融资产的另一端,是负债,若是从国家的高维度去看金融财富,那它就是个0。

曼昆的十大原理之八,是一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其生产商品与劳务的能力。而金融资产价格,与货币流动性强相关,现在印钞最厉害的,可是津巴布韦……

所以房价涨跌问题,本质上是金融资本时代,资产阶层和工薪阶层之间的利益博弈问题。

日本人为啥选择躺平

“泡沫不能破”、“大而不能倒”的主张,本质上和“百万漕工衣食所系”没啥区别,目的都是想让全国人民,替个别人的投机后果买单,故意夸大房价下跌和大企业破产的危害。

泡沫危机这玩意儿,根本不是新鲜东西,几百年的资本主义进程中,就没停过。经济也一直就是在复苏、过热、滞胀、衰退的周期中,循环向前发展的。衰退期,僵尸企业倒一批,金融泡沫破一波,积极点看,叫风险释放,然后再快快乐乐地开启下一轮。

远的不说,就说08年次贷危机,美国楼市就崩过,之后又快速升了回来。

我国当时也受到影响,随后又被欧债危机影响了,房价都跌过。

后来连续搞了好几轮的大水漫灌,房价连连新高,这两次的波动就被忽略了,牛刀、谢国忠这些人,也被骂了十几年。

咱们这边,躺平学兴起的档口,不正是泡沫高企的时候么?

可见,泡沫破裂导致年轻人躺平这个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而日本就是反驳“房价悖论”最好的例子,因为东京房价跌掉了2/3,年轻人完全不为所动。

即使日本房贷利率低到1%,年轻人也是白眼相待。

为什么年轻人不买房子了呢?哎,这个话是不是很熟悉?前阵子,“6个钱包”的始作俑者樊纲,也讲过这话。差别在于,中国房价刚涨过,人们想的是“现在不买,以后更贵”。

日本房价处在下跌通道,房子非但不是增值资产,反而是一种累赘,相同的居住条件下,租房不仅更便宜,还有更高的自由度。

有人说,房子是你的,安心呀。

拿着不断贬值的资产,哪儿安心了? 基民手里的基金天天缩水,还跑到网上骂经理是菜狗呢。所以买涨不买跌这种心态,非常的英特耐雄纳尔。

按日本国土交通省的分析,年轻人不买房,还在于薪金上涨迟滞,非正规雇佣(临时工)增加等原因。而且日本平成一代的年轻人,看到了在泡沫时期买房的父辈,为了还房贷,一辈子都过得紧衣缩食,殚精竭虑,他们也想换个活法。资本主义之所以能横扫世界,就是因为它重视并引导了人的“自私”,所以能充分释放社会生产力。

“大锅饭”为什么被批评?就是因为干多干少都一个样,损伤了劳动积极性。

现在你啥都不想要,只想躺着,肯定就啥都不想发明,社会也就不会进步。

私有制利用了“人性自私”,才有资本主义的繁荣。从进化层面讲,上下五千年,人性是没啥变化的,这才多久,怎么可能就进化到失去欲望了呢?

要说个别人能消灭欲望,我是相信的,比如庄子、第欧根尼这种脑回路清奇的怪才。

但你一普通人,你说你没欲望,打死你我也不信。别墅、豪车、美女,不是不爱,而是爱而不得。得不到很痛苦,于是就克制欲望。不是说私有制利用了人的自私本能,进而焕发生产积极性么,日本的年轻人怎么躺平了呢?

贫富分化是原因吗?不是,日本是世界上财富分配最平均的国家之一,最好的是比利时,其次就是日本。老龄化是原因吗?也不是,欧洲的老龄化程度不亚于日本,意大利、西班牙都跟日本差不多,他们那的年轻人不光没有任何低消费的意思,还天天愁着没钱可花。

高负债恐怕也不能解释低消费的现象,因为虽然日本政府债务很高,但是家庭的负债是很低的。日本人的负债以40岁为拐点,基本上过了40岁,净资产就为正了。

可你看现在,大家为了得到编制,都卷成麻花了。“一眼能看到头”的稳定倒成了奢望,因为求职市场不光没有增长,还流传着35岁失业的诅咒,坠落的风险很大。

零增长总好过负增长吧?

日本人为啥选择躺平

这就好比股市楼市涨得太高,风险>机会,长线资金就会跑去追求低收益却也低风险的银行固收,长期大额存单的收益率(利率)自然就会下降。

没有哪一个经济体能够一直保持正增长,发达国家的增长率普遍不高,债务危机发生的时候,还会陷入衰退,为什么只有日本的“低欲望”成了风气呢?

不看能力,不看贡献,各行各业都进入了熬资历的阶段,体系内部就失去了流动性。

若“熬资历”是一个明确且人人恪守的标准,那至少社会还是有那么一丢丢流动性的,至少可以拼谁活得长,对吧?

但是一旦固化,外部机会减少,“熬资历”就不是唯一标准了,“拼背景”才是社会法则。有背景有编制,高枕无忧;没背景还出生得晚,那对不起,坑满了。想进来?先卷,耗尽青春地卷,然后非升即走,反正先来 > 努力,背景> 努力。

既然努力没用,与其卷进去,闹个身心俱疲,不如逃出来,躺个心宽体胖。

日本年轻人的低欲望因高房价而起,后来就算房价下跌了,他们还是低欲望,安倍即使QQE,搞异次元宽松,超量印钱,试图刺激消费,年轻人也不为所动。有人说,既然房价下跌了也没用,就干脆不要降房价了。资产泡沫,破得越早越好。不光因为泡沫拖得越久,涨得越高,最后跌得也越重。也就是说,房价挤泡沫要趁早,窗口期很短,这才应该是我们从日本泡沫经济中学到的教训。

我国的发展层次比起日本要差太多,正徘徊在“中等收入陷阱”的边缘,美帝虎视眈眈,试图用强势美元“抄咱家底”。

一旦某种现象,在社会上普遍蔓延成为一种社会问题,就不能从个人的道德、责任感角度来分析理解。

事实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切社会问题的起点,都是经济问题;而一切社会问题的落点,都是政治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社会问题   日本人   日本   资历   流动性   资本主义   泡沫   房价   年轻人   欲望   危机   背景   房子   资产   风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