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才和通才,哪种人才更值钱?|《成长的边界》

大家好,我是猫小默。

以前我总是很羡慕那些能够成为某一领域专才的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深耕,做出了许多出彩的成绩。

而我却对很多事情都只有3分钟热度,无法专心在一个领域上持续投入。一开始是运营,后来又学了写作、PPT。

门门精通,样样稀松。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注定成为不了一个「人才」。

今天分享的这本书——《成长的边界》,却给了我不一样的答案。

专才和通才,哪种人才更值钱?|《成长的边界》

作者大卫·爱泼斯坦认为,现今社会过度强调专才,忽视了对通才的培养。

书中的内容也几乎颠覆了我们对专业人才的所有认知:

赢在起跑线的孩子,不一定能赢到最后;

刻意练习并不适用于所有领域;

经验越多,越有可能做出错误的决定;

过于专注会剥夺你的创造力;

学得越快,忘得越快

......

专才和通才的区别是什么,到底哪种人才更值钱?下面我将结合书中的内容,从5个方面为大家总结专才和通才的区别。

希望你们看完之后,能够更加清楚自己的职场定位,了解自己想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01 专才和通才,老虎·伍兹VS费德勒


老虎·伍兹是典型的专才。

他10个月大就展示出对球杆的兴趣,3岁时击出了9洞48杆的成绩,18岁已经成为最年轻的美国业余比赛冠军,在2009年高尔夫世界排名首位,被公认为是史上最成功的高尔夫球手之一。

费德勒则是一个通才。

他蹒跚学步时就开始踢球,孩童时期尝试过滑雪、摔跤、游泳和滑板,也上手过篮球、手球、网球、兵乓球。直到12岁才确定专注于网球领域,最终成为拥有ATP史上最长连续单打世界第一周数的纪录的网球运动员。

专才就像是刺猬,精通某一专业领域,拿着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

通才更像是狐狸,兼备多种才能,什么都会一点。

2 专才力争起跑线,通才往往大器晚成


专才通过刻意练习能够迅速培养起来,它符合现今社会的教育热潮「尽早起步,精准练习」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父母们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为他们选定一门才艺或技能,早早送去上辅导班。

通才因为要跨越不同的领域,早年间会有一个「采样期」,就是什么都学一点,甚至会在中途改变自己的专业。

在接触了广泛的兴趣之后,才慢慢确定哪一个领域更适合自己。

有一项研究显示,那些大学毕业后就早早从事专业化工作的人,在刚毕业时确实薪水较高。

但是,较晚开始专业化工作的人,他们找到的工作更适合他们自己的技能和个性,与前者在收入上的差距很快就能被弥补。


3 怎么样成为一个专才


对于专才的培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刻意练习。

但是刻意练习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下才适用:

在如国际象棋、桥牌、消防员、高尔夫球等领域里,规则清晰,反馈精确,刻意练习十分有效。

这些领域被成为「友好型」学习环境。

如果是在如预测金融或政治趋势、预测员工或病人表现等领域里,竞争规则不明确或不完整,反馈常常滞后或不准确,积累的经验就不能有效地转化成专业和知识。

这些领域就是「恶劣」的学习环境

要想成为专才,就找到「友好型」学习环境里的一个领域,刻意练习。


4 怎么样成为一个通才


通才的培养不像专才那样有确定的方法,它不是看「什么知识有用,就去学什么」,而是「对什么知识感兴趣,所以学什么」。

对于培养通才,有以下几点建议:

①不怕起步晚

在网上,我们常常能看到一些引人焦虑的信息,比如哪个同龄人月入过万、谁谁谁通过副业实现财务自由、孩子教育落后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等等。

其实,每个人的生长速度都是不一样的,我们没必要过多地跟别人比较。

要想成为通才,就要好好珍惜早点的时光,多去尝试不一样的东西。

②不怕放弃

很多人都很怕半途而废,仿佛承认自己选错了的专业或事业,就浪费了几年生命一样。

事实上,很多成功的人,都经历过不少职业转型,梵高就是其中一个。

梵高年轻的时候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他做过艺术商店的销售、教师、书店店员、传教士,每一次经历的开头都充满了希望,但是每一次都以失败告终。

直到27岁,他才开始正式学画画,在33岁,才找到适合自己的绘画领域,成为后印象主义的先驱。

了解自己比了解技能更重要,适时的放弃,有时比坚持更容易获得成功。

③敢于跨界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一个人狭隘地专注于手头问题的诸多细节,让人感觉像是做了一件无比正确的事情,而实际上它常常是完全错误的。

和其他科学家相比,诺贝尔奖获得者作为业余演员、舞者、魔术师或其他类型表演者的概率要高出至少22倍。

原因就在于深耕某一领域的人往往无法跳出自己的领域看问题,而跨界的人却能从其他领域中找到答案。

对此,李笑来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

我们面对问题时,就好像面对着一扇被锁这的门。很显然,你应该去别处寻找钥匙,而不是只盯着锁头看,对吧。

寻找钥匙的过程,就是多维度思考的过程。


5 专才和通才哪个更好?


自工业时代以来,人类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才成为了社会的普遍选择,因为一个萝卜一个坑,能够大大地提高生产效率。

但是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专才的能力,恰恰也是人工智能的能力。

通过反馈进行学习,迅速成为专家,人工智能甚至比人类更有优势。

当年AlphaGo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就是最好的印证。

但是,这项实验其实并没有结束,在人机大战之后,又有了人机组合之战,即由机器来提供技术,由人类来提供战略,取胜的关键又回到了人类身上。

总体来说,随着时代的发展,专才越来越普遍,而通才更值钱。

西北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美国人口调查局的研究人员发现,那些成长最为快速的新公司里,创始人创立公司时的平均年龄不是23岁,而是45岁。

在人生的发展策略上,先拓展广度,晚一些再进行深度挖掘,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最后总结一下,专才和通才其实并无高低之分。

它们只是不同的人生策略,在不同的领域创造价值。

专才擅长解决单一但困难的问题,通才擅长解决复杂的问题。

对于我们个人而言,不必太过关注一时的成败,不与他人进行比较,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不断拓宽边界,就是最好的成长路径。

点个「赞」,一起努力成长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7

标签:通才   专才   梵高   人工智能   起跑线   美国   人机   边界   值钱   网球   反馈   技能   人类   领域   环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