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说,拥抱印度洋,我是认了真的

从征缅甸日记,谁能翻译?


乾隆三十二年,皇帝以缅甸昏迷不恭,特命云贵总督公明瑞为将军讨其罪,发京城健锐营兵,并调云、贵、四川汉、土官兵共三万余人,分两路进剿。


将军明瑞统兵万余人出宛顶,由木邦、锡箔、宋赛一路直取阿瓦城;参赞大臣额尔景额率兵万人,由老官屯一路进猛密,会将军之师;又令参赞大臣珠鲁纳俟得木邦后,率兵数千人驻守,以为声援。


将军明瑞择期九月二十四日自永昌出师,裕夙佐幕府,因随将军出征,承办档房事务。起程日,大雨滂沱,山陡路滑,将军先行,次于蒲缥。裕为官兵拥挤,日暮甫至冷水箐山顶,天色昏暗,人马阻塞,风雨总至,衣服淋漓,尺寸不能进,下鞍亦无驻足地,遂于马上度夜。


黎明始至将军大营。数日渡潞江,地系土境,炎瘴已盛,设有安抚司,为西赴腾越、龙陵两路咽喉。行数程至龙陵,又系内地保山县境,地当山岗,气候凉爽。由龙陵而下为芒市、遮放,各设有安抚司,炎瘴尤盛。芒市地宽广,产粮最多,往时斗米止值银三四分,自用兵以来,田畴荒芜,米亦翔贵。

遮放界连缅甸,为贼匪蹂躏,荒残更甚。其土司所居名“飞海”,月夜远眺,似海水连天,因以名焉。由遮放出宛顶,即木邦土司境,所见惟长林丰草。


行至砖桥,路有砖砌遗址,相传为前明驿路。前哨至底麻寨,贼谍见我兵而逃,追获数人,杀之以祭纛。翌日过篆经塔,塔内惟有佛像而已。将近木邦地,名南库龙,形势高峻,天气较凉。


十月朔,我师至木邦,地甚广阔。自旧土司瓮团投诚,缅甸另设土司,频年用兵,残破尤甚。我师自宛顶至木邦,计程六七百里,沿途村寨为墟,人烟断绝。其土司所驻,以木栅为城,我兵至,仅存空栅,获遗粮数百石,因令瓮团招集夷民管辖。旧地参赞大臣珠鲁纳率兵守焉。


将军既定木邦,率兵至白小地,为人缅要路,山径险窄,贼于隘口树栅固守,将军遣前哨攻之,杀数十贼,贼遂溃。我师旋至锡箔江,江阔数十丈,中流湍急,船尽溺,兵不能渡,因令官兵伐竹编巨篓,置土石其中为桥址,择汉、土兵识水性者,人水架桥,三日成,遂济南岸,即锡箔土司所驻,已与居民先遁,仅获生口数人。


十一月三十日,师进蛮结,贼迎战,四面列木寨十六座,相持不决。十二月初二日,分兵三路攻其寨,将军亲冒矢石,士气百倍,大破之,斩首数千级,生擒百余人,获军械、牛、马、粮石无算,余贼夜遁,军声大振。


我师遂由天生桥进发,地为缅中最险要处。悬崖绝壁,架木为梁。贼闻我兵至,尽撤其木,乃由小道前进。绕过天生桥,山径崎岖,溪涧阻隔。所过山谷,贼复暗埋火药,军人遗火辄烧伤。时裕乘马渡山溪,水深流急,比至中流,马蹶坠河,赖同寮仆赴救,得不死。

嗣出山口,见险要已大半列栅,幸我兵迅速,不为所阻。是晚,师至大黄草坝,已越过天生桥数十里。次日至小黄草坝,林皆苏木,无杂树,军人伐以为薪。师进宋赛,其土司夷民亦已先遁。


十二月十六日至邦海,十七日至农怕南相孔,距阿瓦城止二三站,因粮尽马缺,又探无路径,而参赞额尔景额由猛密一路来会之师,久无音问,大军势难深入,闻猛弄积粮甚多,且去猛密不远,莫若因粮于敌,俟额尔景额师至,再图进取。


遂旋师,由邦海取道猛弄,行至穷乍离变,贼由间道出我军后,接战时,忽营盘失火,风烈草茂,不可扑灭,军装食物焚毁大半,裕所携帐房等物亦延烧殆尽,只身于火光中驰出,始厄于水,复厄于火,其不死者仅耳。嗣师至不借,两山壁立,溪流一线。官兵缘溪旁行数十里,盘旋而出,路更险阻。自不借至珠河,出岭甚窄。裕为兵拥挤在后,行至山腰,枪炮骤至,贼于山旁蜂拥而上。时前后辎重壅塞,进退不可,因下马立树侧,枪炮逼身,方欲举步,忽有人走至树下,回顾已中枪死矣,幸我兵渐集,击贼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山溪   苏木   印度洋   缅甸   龙陵   乾隆   锡箔   山径   参赞   前哨   险要   土司   枪炮   中流   官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