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1936年给毛主席做棉鞋

她和毛泽东一家

冯东旭

  4月的西安,春意盎然,我到朱雀路干休所采访刘志丹夫人同桂荣。

  桂荣老人,脸膛清瘦,满头银发,身穿补丁衣裳,操着一口地道的陕北话。她虽已87岁,却耳不聋,眼不花,很健谈。这位50多年党龄的老红军,谈起自己和毛泽东一家的交往,情绪激动,眼含热泪,十分深情,说个不停:

  给毛主席做棉鞋

  1935年冬季一天,我点着灯给红军做鞋哩,徐海东的爱人周东屏进入窑洞凑在我耳朵上说:“刘嫂子,刘志丹军长被‘左’倾分子迫害,拘捕在瓦窑堡。”

  我听到这个消息,心里又急又气。背着5岁的女儿贞娃(刘力贞,现任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不顾危险,到了瓦窑堡。谁料,我和女儿也被管制起来。不久,中共中央把刘志丹从狱中救出。我自由后提出要见志丹,陕北省委的同志说他被中央领导请去了。

  我带着贞娃穿过中山街,来到中央驻地。这时,毛主席正与志丹谈话。毛主席连忙把我娘俩领到他住的窑洞里,吩咐贺子珍接待,又去与志丹谈话。

  贺子珍有病在炕上躺着,见我们来了,忙起来端茶水。我问子珍毛主席为啥冬天还穿着单鞋。她说主席的脚长征时冻下了病,天冷就发肿,有双棉鞋又太紧穿不成。

  我向子珍要了张纸,剪下鞋样。回来用亲戚给贞娃的小钱,上街买来鞋面、鞋里和棉花。用三天三夜的时间,赶做起一双棉鞋,送给毛主席。志丹亲手帮他把鞋穿上。毛主席激动地说:“合适,很合适!”

  1936年底,那时毛主席在保安,夜里办公时脚太靠近木炭火,把这双棉鞋烧开了一个洞,我又给他做了一双。这年冬,毛主席还让我给共产国际代表李德和博古各做了一双。

  以后我和毛主席住远了。他常打听我,有一次他问林老(伯渠):“刘嫂子住在哪里了?”林老没听明白。毛主席说:“就是刘志丹的哪个堂客(夫人)嘛。”1956年,毛主席请我在北京怀仁堂看戏时,还提起棉鞋的事,对坐在两旁的周恩来和朱德等中央领导说:“刘嫂子在瓦窑堡给我做的那双棉鞋,又绵软又结实,穿上可暖和舒服了,治好了我脚丫子的冻病。”

  毛主席叫我刘嫂子

  1936年4月14日,志丹在前线壮烈牺牲了。当时因我患重病,中央不让我知道,4月24日瓦窑堡召开追悼大会,我悲痛欲绝,没参加成。往瓦窑堡南门外桃树坪安葬志丹遗体时,我要开棺看他一眼,周恩来副主席劝说:“刘嫂子你身体不好,见了更难过。”

  1936年6月初的一个早上,毛主席东征回到瓦窑堡,和贺子珍请我吃饭。毛主席一见我,就问道:“刘嫂子,病好些了吧?”并让我先坐下他才落座,要我注意身体,不要过分伤心。

  “主席,您的年龄比志丹和我的年龄都大,我不敢当这称呼,您再不能叫……”我很不好意思地说。

  “革命同志如同兄弟,大家都叫你刘嫂子,我怎不能叫呢?”毛主席打着手势说:“没有刘志丹创建的陕北革命根据地,我们还没个落脚地哩!”“如果主席不来的话,陕北革命也被‘肃反’害了,志丹他们不是主席救出来的嘛!”我不由得流出眼泪。毛主席边给我母女夹菜,边讲红军东征抗日的重大意义,讲革命的大好形势,要我化悲痛为力量。毛主席每句话都打动了我的心,使我更加坚强。

  贺子珍是个很好的同志。她生得俊秀、心地纯洁,比我小5岁,称我姐。志丹牺牲后,她常给我说宽心话。她解开自己的衣服,给我看自己胸部被敌人炸弹炸的好几处伤,有的弹皮还在肉里。她说:“我这是死里逃生。”我们在一块住时,常拉心上话。她喜欢穿我缝的衣服,我爱听她讲长征路上的故事。我有事,她就给看女儿。毛主席和她的衣服脏了,我就偷偷地给洗干净。她妈妈带病从江西来到延安,我给老太太梳头,熬中药。

  贺子珍1937年秋离开延安,去苏联看病,我俩42年没见面。1979年我到上海看望了她,老姐妹抱在一块先是哭了。回忆起革命历程又高兴地笑了。

  娇娇是我接生的

  1936年7月,中央和毛主席由瓦窑堡来到保安(今志丹县)。

  毛主席住在城内炮楼山下天然石凿成的窑洞里,我住在离这不远的北山坡上。

  一天早上,毛主席的警卫员气喘吁吁地从坡里跑来对我说:“快!快!子珍生孩子啦,毛主席叫你去……”

  我赶紧拿上前几天缝好的小被小衣裳跑到毛主席住的地方。毛主席见我来了,说:“刘嫂子,快进来呀。”

  我走进房子,见子珍面色蜡黄,消瘦的身子趴在床上,打着哆嗦。毛主席问我怎么办?我先给饮了半碗开水,使她身上暖了点,然后扶住她按摩腹部,并让她鼓劲儿。不一会,娇娇生下了。这时,医生赶来扎脐带。我用半盆水洗了娃娃,很快裹起来抱回石窑洞里。

  那房子的墙是石头垒起的,顶子是高粱秆子抹泥搭成的。石缝里有凉风,我怨他们怎选在这里生娃呀!毛主席说,石窑洞里太潮湿,子珍跑到这来的。

  娇娇怀胎是苦难的岁月,生下时又小又瘦。我把她抱回窑里,一对小眼睛睁开看人哩,叫人心疼。我很喜欢她,经常抱她。后来,送去苏联找妈妈去了,四十多年没见面。就是那年在上海也见到了她,见面就叫我“刘妈妈”。解放初,她托人给我转来她的一张照片,上面写着:“敬赠刘妈妈留念。毛娇娇。”后来改了姓名,叫李敏。

  给贺子珍和毛主席劝架

  1937年元月的一天,贺子珍和毛主席吵起架,互不相让。博古没劝开便跑来叫我去劝架。

  我问他俩为啥吵架?博古说弄不清楚。找跑到他们家。

  毛主席站在地上恼着脸,贺子珍坐在炕上哭。娇娇躺在床上哇哇叫。

  一见娇娇哭叫,我的眼泪扑落落地往下流,边去抱娃,边高喉咙大嗓子说:“你们吵架怎忍心把娃撂在一旁?!”

  毛主席抢前把娇娇抱起来。我从他手里把娇娇接过来说:“你们男人的心是铁的,就不知道管娃的难处?”

  子珍见我说毛主席便开腔要争有理。我对她说:“你就不能少说两句,你看主席熬得眼都有血丝,娇娇哭起来毛主席能工作成嘛!”

  这时,一股风把主席晾在窗台上受潮的文稿刮得满院乱飞。毛主席赶快跑出窑洞拣文稿。子珍见毛主席在院里跑来跑去,又笑了。

  子珍把娇娇接到怀里对我说:“天变刮风,我的伤口痛得厉害,娇娇没奶吃哭叫起来,我心烦躁的不行,就想发脾气。大姐,你来了,我就轻松多了……”

  不久,中央由保安迁到延安。

  给毛主席拜年

  在延安我们住的离毛主席远了。加上贺子珍去了苏联,我们见毛主席就少了。

  1943年夏,我带力贞到枣园看毛主席。正好碰上周恩来副主席也在那里。周副主席见到力贞特别亲热,说长得这么大了。周副主席问啥,她说啥,低着头,不大胆。周副主席说:“贞娃,你怎么不向我问话呢?女娃家,害羞,要有男子气呀!”毛主席说:“贞娃学习好,在学校里表现也好,不愧是革命的好后代。”拿上糖块给她吃。

  1946年正月初三,我和谭政的夫人去给毛主席拜年。我们知道这天毛主席要接待延安群众代表,我们要赶在前面见。

  “毛主席过年好!!”我俩踏进门一齐鞠了一躬。

  “你们二位新年好!”毛主席连忙从椅子上起来,满面笑容回了一个拱手礼。

  毛主席让警卫员端来米酒,还拿来橘子让我们吃,说这橘子是从重庆带回来的,并向我们了解力贞的学习情况。

  我说:“毛主席,您去重庆谈判,牵动着整个边区人民的心,我们怕蒋介石害您咧!”“蒋介石是没有那个胆量的!”毛主席边说边给我们递橘子。他见我不懂怎吃,便亲手把橘子剥开给我。

  毛主席说:“我在重庆,很想延安,咱们边区是民主的地方,国民党那儿可黑暗啦。我们和蒋介石谈判的目的,就是停止内战,和平建国,让全国好起来。”

  谭政的夫人说:“蒋介石不怀好意吧?”

  毛主席点了点头。

  “毛主席为全国人民的利益,深入虎穴,真伟大呀!”我不由地说。

  “不是我毛泽东伟大,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伟大,中国人民伟大。所以,我在重庆,蒋介石不敢动我的一根毫毛!”毛主席指着自己的鼻子咯咯笑了起来。

  我们分别时,毛主席对我说:“希望贞娃学习好,你们身体好。”也向谭政一家问好。

  毛岸英来看我

  每当想起毛主席,不由地想起毛岸英。

  那是1946年3月8日,我在延安边区大礼堂开罢“三八”纪念大会,在大礼堂门口碰上毛岸英。一位同志给他介绍说是我,岸英礼礼貌貌地叫我刘妈妈,问我的身体好吧。这是我第一次见岸英,他的长相和言行举动可像毛主席啦,壮壮实实的。

  过了一个来月,毛岸英来到边区政府我住的窑洞里,说:“刘妈妈,我爸爸派我来看您。”

  “感谢毛主席的关怀!”我让岸英回去给他爸爸说我母女俩很好,不要主席多挂心。

  岸英坐在炕上与我拉家常,问长问短。语调轻轻的,有时不由地冒出一半句俄语,很快收回去,他在苏联说惯了。

  我问他在苏联学习和开慧妈妈牺牲后的情况。他说:“妈妈牺牲时我才八岁,后来为逃出危险就改名换姓了。曾和岸青、岸龙流落街头。

  “你回国后安排在哪里工作?”

  “听爸爸的话,现在农村‘上劳动大学’,劳动锻炼。”

  “在哪里锻炼?”

  “模范村吴家枣园。”

  “你穿的这套打补丁衣服是谁给的?”

  “这套灰衣服是爸爸从身上脱下来送给我的。”

  “你这些天在吴家枣园里干些甚?”

  “和农民伯伯一起挑大粪、开荒、砍柴。”

  “干农活是很累的,你能受得了吗?”

  “是很累的,挑大粪压烂肩膀,掏地手上打起泡流血。这我都能吃得消,没有苦就没有甜,不参加劳动锻炼,就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我父亲说,一定要再学这一课。”

  他穿的灰补丁袄上又磨开洞,我拿起针线要给补。

  岸英忙站起来,说:“不麻烦刘妈妈了,我自己会补衣服,明天回村里上山砍柴还会划破的,迟几天砍完柴我补它。”

  说着,他从门圪*(左土右劳)里拿起扁担要给我挑水去。我一手抓住扁担一手揭开水瓮说水满满的。

  多好的后生,那年才24岁。他去吴家枣园时亲自背着一斗五升小米和行李,抡七斤半的镢头开荒。不幸的是,岸英1950年11月壮烈牺牲在朝鲜战场上,叫我想起多伤心。

  选自《纪念同桂荣》一书

  

志丹书库 刘志丹卷(上、下)/祁玉江主编;《志丹书库》编纂委员会编;崔炜分册主编.—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棉鞋   瓦窑   志丹   枣园   博古   陕北   周恩来   延安   苏联   边区   窑洞   嫂子   蒋介石   主席   妈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