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日本学术界对造假者的不同态度,与中日科技差距有关系吗?

由于中国和日本特殊的历史关系,尤其是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侵略中国,犯下了许多反人类的罪行,很多人在谈到日本的时候总喜欢加上一个“小”字,以表示对日本的不屑。但就是这个“小日本”,人口1.27亿,不到中国人口的十分之一,有22位日本科学家先后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而中国仅有一位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科学奖(屠呦呦,2015,生理学或医学),把中国远远抛在了后面。

造成这样的现状有诸多的原因,如诺贝奖并非完全公平、中日科研体制的不同等等,我这里仅从中日科学界对涉嫌造假者不同的处理方式,来分析一下中日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如此悬殊的原因。为了增强对比性,我选择同一个领域——生物——来进行说明。

中国:韩春雨——十年磨一剑的“诺贝尔级”成果

说起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中国科研界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他的经历太符合人们对于科研现状的不满:一位默默无闻的科研坐了十年冷板凳,终于做出了世界性的成果;当然也是因为这件事最后以一场没有结果的闹剧收场。


中国和日本学术界对造假者的不同态度,与中日科技差距有关系吗?

韩春雨博士毕业后十年之内没有发表任何重要论文,在2016年5月,他在国际著名的期刊《自然-生物技术》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介绍了一种性能远超过当时通用的基因编辑技术的技术,被很多人誉为“诺贝尔级别”的工作。

自从这篇文章发表之后,韩春雨从默默无闻的“三无”副教授,一举变成了中国最著名的“网红科学家”:十年磨一剑、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各种荣誉也纷至沓来:河北省科协副主席、河北省最美教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并且专门批了2.24亿给河北科技大学基因编辑中心。


中国和日本学术界对造假者的不同态度,与中日科技差距有关系吗?

但是紧随荣誉而来的就是质疑,刚开始有几家实验室表示韩春雨论文中的结果不能重复,后来国内外多家实验室都表示不能重复论文中的结果,引起了广泛的质疑,之前吹捧韩春雨的结果为“诺奖级”的大科学家,又反过来写信给河北科技大学校领导反映情况,要求公布调查结果。

在这里先补充一点基础知识,以防不是科研界的人会说韩春雨是因为保护技术而故意不公开关键细节:

论文发表除了让大家知道自己完成了这件事情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可重复性:即同行根据你论文中介绍的实验要求和步骤重复你报道的实验,就能得到同样的结果。如果你要保护你的技术,就不要发表学术论文,一旦发表了学术论文,就必须要遵守上面的规则。


中国和日本学术界对造假者的不同态度,与中日科技差距有关系吗?

有学术争议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别人质疑自己的研究成果也是很正常的,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科学界有专门的一套流程处理这一类事情,按理说按照流程处理就行了。但是韩春雨这件事情的处理完全超出了学术的范畴,最后竟然变成了小孩子之间耍无赖的争吵,仅摘录一点有代表性的语言放到这里:


中国和日本学术界对造假者的不同态度,与中日科技差距有关系吗?


科学实验又不是文学造假,不是当事人打死不承认有人代笔就没有办法确定的事情,所以韩春雨的论文最后被撤稿了,但是韩春雨依然当作他的副教授和科协副主席,他是否是学术造假并没有最终的结论,注意这并不是技术上不能确定他是否造假。

日本:小宝方晴子——日本の人間国宝,日本的居里夫人

与韩春雨“大器晚成”不同,被誉为日本国宝的小宝方晴子不仅人长得漂亮,科研履历也光鲜亮丽:1983年出生的小宝方晴子本硕博都是在日本早稻田大学获得的,在博士期间她去哈佛大学学习了两年,获得博士学位后不久,年仅30岁的小宝方晴子担任日本理化研究所的发育与再生医学综合研究中心的学术带头人


中国和日本学术界对造假者的不同态度,与中日科技差距有关系吗?

在2014年,小宝方晴子在两个国际最著名期刊之一的《自然》上发表两篇学术论文,提出了一种完全颠覆前人想法的思想,同样也被日本科学界称为“诺贝尔奖级别”的成果,她所在的单位日本理化研究所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她的结果,被日本各种媒体广泛报道,被称为日本“国民学霸女神”、“国宝”、“日本的居里夫人”等等,小宝方晴子在日本的名气远远超过了韩春雨当时在中国的名气

但是,一些人开始质疑小宝方晴子文中的结果不能重复,刚开始是几个研究组,后来变成了世界上十几个组都不能重复,在这之前小宝方晴子事件与韩春雨事件基本上一模一样,但是后面的处理方式和结果就体现出中日科学界的差别了


中国和日本学术界对造假者的不同态度,与中日科技差距有关系吗?

日本理化所刚开始也是极力保护小宝方晴子,毕竟出来这么一个人才也是非常难得的,但随着质疑声的增加,日本理化所成立了包括诺贝尔得主在内的调查组,要求小宝方晴子在一定期限之内重复出实验,并且全程摄像记录实验过程,在期限结束之前小宝方晴子并没有重复出结果,尽管她自己仍然坚持她的实验结果是正确的

各相关方陆续宣布了事件的调查结论和处理结果:

日本理化研究所:小宝方晴子在2014年的Nature论文中存在学术造假,撤回。

早稻田大学:小保方晴子的博士论文“未达博士标准”,大学存在审查不严的问题,小保方晴子的博士论文导师常田聪,由于当时没能把好审核关将受到停职1个月的处分,校长大人镰田薫将自己五个月工资津贴的20%自觉上缴,小保方晴子读博时所属的研究科科长则上缴了自己三个月工资津贴的20%。

一直力挺STAP的小保方晴子的导师、被认为有望获诺贝尔奖的干细胞界顶尖专家笹井芳树自杀,在留给小保方的遗书中仍在嘱咐她“一定要再现STAP细胞啊

中国和日本学术界对造假者的不同态度,与中日科技差距有关系吗?

中日两国科学界对类似事件不同的处理方式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正如前面所说,韩春雨和小宝方晴子事件在前期非常相似,都是取得了“诺贝尔奖级别”的成果,都被本国的媒体广泛报道,但是在出现了论文结果不能重复之后,中日两国科学界的处理方式变得不同。

虽然中国科学界不少人呼吁彻查韩春雨是否存在造假,但是由于当事单位河北科技大学以及主管单位没有动力来核查这件事情,相反,他们都有很大的动力来保护韩春雨,所以最后即便是饶毅等人以公开信的形式向河北科技大学质疑、方舟子写信向基金委反应这件事的手段也没有改变事件的最终结果。最终的结局是:论文撤稿,但没有是否造假的结论,韩春雨以及其他当事人依然坚持在各自的岗位上工作。


中国和日本学术界对造假者的不同态度,与中日科技差距有关系吗?


反观日本科学界对小宝方晴子的处理方式,虽然前期也存在包庇的嫌疑,但是随着国际上越多的研究组表示不能重复小宝方晴子的论文之后,小宝方晴子的工作单位——日本理化所采用了比国际惯例更为严格的方式来判定小宝方晴子是否存在造假:以全程摄像的方式要求小宝方晴子在一定期限内重复出自己的论文结果,以证明自己的清白。在经过深入的调查之后,给出了明白无误的结论:小宝方晴子存在学术造假,理化所解除了聘用合同(小宝方晴子主动请辞),她所在的RIKEN发育生物学中心关闭,她的导师——干细胞界顶尖专家笹井芳树——自杀。

日本学术界以壮士断腕的方式,保留了科学界最为重要的东西:诚信。所以尽管日本理化所出现了小宝方晴子事件,但这没有从根本上影响日本理化所在科学界的声誉,相反,对造假零容忍和严格的处理方式会使得其将来成果的可信度提高。


中国和日本学术界对造假者的不同态度,与中日科技差距有关系吗?

反观中国科学界的处理方式,尽管没有给出造假的结论,表面上看起来保留了中国科学界的面子,但实际上却是伤害了中国科学界的诚信,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会有如此多的科学家实名出来要求彻查韩春雨事件的原因。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整个事件到现在依然是个迷,而这个迷正极大地影响着世界科学界对中国科学家诚信的相信程度。

对造假者的宽容实际上就等于对认真工作者的打击

其实不仅仅是韩春雨事件不了了之,中国很多的学术造假事件——尤其是一些牵涉到一些位高权重的人的——最终都不了了之,这也使得很多优秀的科学家选择了出国工作。其中一个典型代表就是同样在生物领域出名的科学家颜宁,她选择了离开清华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继续从事研究工作,她的导师施一公贵为中科院院士,她依然选择去美国科研而不继续呆在国内,由此可见她对国内科研界的失望。


中国和日本学术界对造假者的不同态度,与中日科技差距有关系吗?

还有一位是北大的数学家许晨阳选择离开北大,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执教,北大作为中国最著名的两所大学之一,北大数学系作为中国数学界的扛把子,在中国的地位毋庸多说,但是徐晨阳还是选择了离开,在离开之前,他在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谈了他这几年的一些观察与思考,其中有一点就讨论了国内对涉嫌学术造假者处理不严的不满:

他认为,对于涉嫌学术造假现象,处理时如果避重就轻、文过饰非、不了了之,对专心做学术人的打击是很大的。“他造假之后,什么基金、项目、头衔、职务都得到了,但最后也没有受到什么惩罚,你让那些专心做学术人的怎么想?”许晨阳说,“如果‘零容忍’最后变成‘零作为’或者‘不作为’,就会让许多人误认为:我们的制度不惩罚或惩罚不了学术造假。如果是这样,我觉得影响是很坏的。”


中国和日本学术界对造假者的不同态度,与中日科技差距有关系吗?

其实任何国家科学界都有人造假,这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这个国家的科学界怎么对待造假者。是严格按照国际惯例来处理造假者,还是根据造假者的权位来看人下菜,是决定这个国家的科学界是否是真正地融入了世界、是否能够引领世界科研的潮流的关键。

中日两国科学界对生物学领域类似的事件完全不同的处理方式,正是中日科学界差异的最形象的注脚。衷心希望中国科学界能够以国际惯例、而不是看人下菜来处理学术上的造假问题。

一位伟人说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对造假的宽容会极大的伤害真正从事科技的人,劣币驱逐良币,从而最终损害了一个国家继续发展的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日本   居里夫人   中国   中日   诺贝尔   科学界   河北   学术界   理化   科学家   结论   差距   态度   科研   学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