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之计在于秋,秋分的这些传统习俗,可能很多人都不太熟悉了

传递温度与价值,关注我不走丢,更多精彩内容尽在@读书文史!

文 | 读书君

秋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春秋繁录》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全球昼夜等长、寒暑均平的一天。秋分过后,暑气渐渐消退,秋意渐浓。

秋分,一个美好的节气。湛蓝的天空,由绿变黄的落叶,金色的银杏,深红的枫叶,斑驳摇曳的树枝,挂满沉甸甸的、熟透的果实……那都是秋天的颜色,秋天最美的展现。

最美之计在于秋,秋分的这些传统习俗,可能很多人都不太熟悉了

刘禹锡曾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对此,深以为然。每逢提到秋,人们总会想到萧瑟、寂寥,其实,五彩缤纷的秋,更胜于万紫千红的春,绿草如茵的夏、粉妆玉砌的冬。

秋天的气氛,秋天的意境,秋天的神韵,都让人为之陶醉、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秋有着胜过于三季的绝美姿态,超凡容颜。

最美之计在于秋,秋分的这些传统习俗,可能很多人都不太熟悉了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喜欢描写秋,尤其是在古代诗文中,颂秋的文字尤其多。

很喜欢郁达夫笔下的《故都的秋》:

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

最美之计在于秋,秋分的这些传统习俗,可能很多人都不太熟悉了

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象橄榄又象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

多美的秋,萧条与苍凉中带着丝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独特意境,而那绝对不是死气沉沉,毫无生气的。正如文中所言,屋角,墙头、灶房门前,放眼望去,目之所及,都是一片片的枣子颗儿,那是一种自然与人间烟火的“混杂”,人与自然美好的融合。

最美之计在于秋,秋分的这些传统习俗,可能很多人都不太熟悉了

金秋十月,一个如诗如画的季节,迎着凉风,走过那一望无垠的田野,你所能看到的,绝不仅仅是草儿的枯萎,落叶的凋零,还有那田间地头农民脸上所洋溢的笑脸,以及那挥舞着镰刀的忙碌身影。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我们的祖先早在很早以前,就编写了“二十四节气歌”,用以指导农业生产。

老话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如果说春天是耕种萌新的季节,那么秋分时节,就是秋收的季节。秋分过后,天气开始渐渐转凉,此时恰是一年中农业秋耕、秋种的大忙时节,也是五谷丰登,瓜果飘香,蟹肥菊黄的丰收大好时节。

最美之计在于秋,秋分的这些传统习俗,可能很多人都不太熟悉了

在这样一个平分秋色的节气里,民间开展了许多的民俗活动,以此让这一天更为忙碌而充实。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个节气也被赋予了许多的意义。今天,我们说说秋分的那些传统习俗活动。

天光如水,秋分祭月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太阳和月亮是两个重要的意象,皆为先民的崇拜对象。为此,衍生出了“春祭日,秋祭月”的传统民俗活动。

秋分节气这天,古代人民会进行祭月活动,作为一种古老的对“月神”崇拜的活动,如今时代发展到今天,这一活动逐渐演变成了中秋节。

关于中秋节,不用再深入阐述,大家都已相当熟稔:赏月、祭月……

而说到祭月这一习俗活动的出现,则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那时候帝王逢秋分则会举行祭月活动。

最美之计在于秋,秋分的这些传统习俗,可能很多人都不太熟悉了

当时,由于社会生产力低,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无法解释,为此往往只能去臆想、去猜测,进而将月亮神化。

千百年来,月亮,一直被人们视为是柔和、美好的象征,这点光从我国古代的文学诗词歌赋等作品中就能找到许多影子。

最美之计在于秋,秋分的这些传统习俗,可能很多人都不太熟悉了

比如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若虚的“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等等,都形象地表达了月亮的美好。

在传统的文化中,月亮还象征着女性,代表着阴性。比如我国现存的,也是流传最广,最为著名的“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就是与女性有关。

因为是月亮女神,祭拜的是女性,而中国古代传统的思想是“男尊女卑”,为此便有了“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传统说法。即在拜月之时,男子不参与祭拜活动。

最美之计在于秋,秋分的这些传统习俗,可能很多人都不太熟悉了

当然,时代发展到今天,这种说法也早已 被摒弃。

喜迎丰收,粘雀嘴,送秋牛图

秋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秋来秋归,既是到了秋收时节,就不再像春季一样,赶着耕种。秋分是个假日,按照习俗,农民会在这天放假,每家每户都会吃汤圆。

在传统的习俗文化中,汤圆是元宵节所最具有特色的食物,它表达的是一种团圆美满的期盼。秋分当天,家家户户吃汤圆,表达的同样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在这一天,农民除了吃汤圆,还会带上些煮好的汤圆到户外,用细竹叉子扦起来,放置在田间地头,俗称“粘雀子嘴”。如此做法,是希望用汤圆来粘住麻雀的嘴,寄予希望麻雀等鸟儿不再到田间破坏庄稼,啃食粮食,以保收成。

最美之计在于秋,秋分的这些传统习俗,可能很多人都不太熟悉了

除此之外,一些地方还有送秋牛图的习俗活动。

何谓秋牛图?

秋牛图,是一种用黄纸或红纸印上全年的节气,并画有农夫耕种的图。到了秋分这天,送图者(主要是民间善言唱者)会挨家挨户去送秋牛图,说上一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俗称“说秋”,寓意耕种丰收

这些民间善言唱者(“说秋人”)一般是见什么说什么,借景说事,且往往总能说到农家人心坎去,主人听完,心甘情愿给上一些银子。

最美之计在于秋,秋分的这些传统习俗,可能很多人都不太熟悉了

昼夜平分,秋分立蛋

俗语说“秋分到,蛋儿俏”,在我国的传统习俗中,每到秋分这天,民间各地流行“竖蛋游戏”。如今这个中国古老的习俗玩意儿早已经传到了国外,成为了世界性的游戏。

其实,立蛋这一游戏,不仅是在秋分时有,在春分时也流行,据说这古老的传统习俗,已经有了数千年的历史。

为何要在春秋分时竖立鸡蛋呢?

人们认为,春分、秋分这天,南北半球昼夜等长,地球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处在一种力的相对比较平衡的状态,这时鸡蛋最容易立起来。

当然,其实不仅仅是春分、秋分能立鸡蛋,只要掌握好技巧,很多时候都能将鸡蛋立起来。

怎么玩呢?大致做法是:

选一个外表光滑,一头大一头小的新鲜鸡蛋,手保持平稳,柔和缓慢地将其竖立在桌面上,立蛋时大头的一端朝下,此时新鲜的鸡蛋的蛋黄会渐渐下沉,鸡蛋的重心也会因此而降低,这时鸡蛋就比较容易立起来。

最美之计在于秋,秋分的这些传统习俗,可能很多人都不太熟悉了

天气转凉,秋汤灌脏养生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分一过,天气渐渐变冷,这一时节,是感冒等流行病的高发季,因此尤其需要注意防寒保暖。

中医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受外界自然环境及气候的影响,所以容易因为不同的环境变化而产生不同的生理、病理反应。为此,在饮食方面,我国传统的食谱文化中,就有根据季节来养生的做法,即古人所言的天人相应的原则

老话说:“春季升补,夏季清补,秋季平补,冬季滋补。”中医认为,秋冬季节气候较为寒冷,阳气下沉,阴气上升,这时人体代谢比较缓慢,应该遵守“秋冬养阴”的饮食养生原则,即不宜生冷,宜滋阴潜阳,食用羊肉、牛肉、栗子等热量较高的食物。这时,为了避免维生素缺乏,还应多食用新鲜的蔬菜。

最美之计在于秋,秋分的这些传统习俗,可能很多人都不太熟悉了


秋天,即便是凋零的季节,大自然也从不吝啬,一场湿漉漉的凉雨过后,一种浅绿色的野菜,就犹如春笋一般长满田野水涧间边上。这种野菜,便是人们喜爱的秋菜(秋菜,乡里人称“秋碧蒿”,也叫野苋菜)。

如今,城里人可能都不太熟悉秋菜,在过去,在那个饥荒年代,这是一种美味的菜。作家张爱玲就非常喜欢吃苋菜,在她的笔下,清炒苋菜抵过山珍海味,用她的话说:

“苋菜上市的季节,我总是捧一碗乌油油紫红夹墨绿丝的苋菜……朱翠离披,不过这花不香,没有热乎乎的苋菜香。”

岭南地区,秋分这天,有吃秋菜的传统习俗。因为秋菜含有极高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食用秋菜,有提高免疫功能和抗癌能力的作用。此外,秋菜还有利尿、止痛、解热、润肤等疗效作用。

最美之计在于秋,秋分的这些传统习俗,可能很多人都不太熟悉了

野苋菜

所以,秋分这天,乡里人会到田间地头采摘秋菜,采回的秋菜通常和鱼片“滚汤”,俗称“秋汤”。关于秋分吃秋菜的寓意,人们给它编了一句顺口溜:“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总言之,秋分习俗如此缤纷多彩,只因秋天是一个金黄色的季节,是收割的季节,是庆丰收的季节,是美好的季节……

仲秋之际,时光微凉,若水荏苒,秋色渐深有凋零,有开花,有结果,一切都是大自然最美的模样……

最美之计在于秋,秋分的这些传统习俗,可能很多人都不太熟悉了


图片源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赞是一种美德,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读书文史。

最美之计在于秋,秋分的这些传统习俗,可能很多人都不太熟悉了

今日话题:如今,这些秋分习俗,你的家乡还有吗?还能找到几种?欢迎留言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秋分   秋菜   苋菜   枣子   月亮   节气   田间   汤圆   习俗   时节   秋天   鸡蛋   熟悉   季节   美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