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人大战,比的是城市的胸怀!

抢人大战,比的是城市的胸怀!

硕士满街走,本科多如狗

曾几何时,中国社会充斥着读书无用论

官二代、富二代、拆二代才是成功人士的代表

但在各大城市的这波抢人大战中

学历简直成了户口本

而且是大城市的城镇户口

是知识突然变得值钱了吗?

还是户口不值钱了?

不管如何

我们在选择时必须明白

只有真心接纳外来人的城市

才有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胸怀

才会拥有未来

一个城市的胸怀,必须配得上它的雄心。

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和接纳程度是一个重要标志。

2018年,中国城市争夺战从区域性竞争,正式上升为全国性大战。

“拉壮丁、抢兵员”,谁人多,谁兵强,谁就能拥有未来。

这波次的抢人大战不同以往,带有很强的人口决战味道,因为这一次:

争抢的是隐性的人口红利

让渡的是核心的城市资源

顺带的结果是,

限制中国迁徙自由和人口流动最顽固的桎梏——户籍制度,开始瓦解了。

抢人大战,比的是城市的胸怀!

中国的“人口红利”到底还有没有?

中国在2012年前后就已经进入刘易斯拐点,劳动力价格不断攀升,工厂用工荒从沿海发达地区蔓延到全国。

一方面,中国从2012年劳动适龄人口开始减少,截至2016年,16周岁至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五年间减少了1500万人。

另一方面,以房价为代表的资产价格急速攀升,导致生活成本提高,最终反映到劳动力价格上来。

因此,支撑中国高速发展的低成本的劳动力价格优势的确没有了,同时而来的还有计划生育导致的人口坍塌。

两者叠加,让人口红利为中国带来的竞争优势快速减弱。

那么,是不是中国人口红利就此消失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

以上谈到的以数量、价格、农民工为代表的人口红利,属于显性的人口红利,我们可以称之为“成本红利”

但是,随着中国的产业升级,尤其是一二线城市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旺盛起来,这就回答了本文开头的问题:

当初不是知识不值钱,而是因为在中国产业升级前,知识无用武之地,资源、资产、资本外加廉价的制造业劳动力才是经济发展的主力;

如今,中国经济已经被倒逼升级,并且这种趋势快速在全国铺展开来,无论东西南北都在争抢这次机遇。知识,终于迎来了价值爆发的阶段。

这是一种隐性的人口红利,我们可以称之为“知识红利”。

也可以理解为:

以代工制造为代表的低端产业时代,农民工代表人口红利;

以新兴产业为代表的中高端产业时代,大学生代表人口红利。

这一轮抢人大战,本质上就是在争抢知识红利,要发展新兴产业,首先必须要把相应的人抢过来。

相对农民工,这个群体更能促进新产业的发展,消费、纳税、生育的潜力也更大。

所有的城市都看清了这一点,只是出招有先后、力度有轻重罢了。

抢人大战,比的是城市的胸怀!

拿掉落户门槛,是城市胸怀的体现

不同于成本红利,知识红利更依赖于完善的产业环境和特定的人才结构,城市要提供的当然不仅仅是工作机会,更是发展前景,以及更加稳定、繁荣的城市生态。

所以,城市拿出的条件必须有粘性。这一次,各个城市给出的是户籍这一城市的核心资源。

从各地的政策可以还出,无论是北京、上海,还是二线城市,落户都是他们的主要优惠政策,只是根据城市实力不同、定位不同、产业不同,给出的门槛和针对的人群有所不同。

众所周知,户口这个东西,在中国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很大程度上是身份和利益的象征。这种身份能够保证享有城市中更好的公共服务资源。

比如,拼搏的白领,哪怕在北京这样的城市奋斗了二十年,哪怕买了房子,如果没有户口,那么你的孩子作为随迁子女尽管可以在北京上小学、中学,最终也必须回到户口所在地参加高考,北京的高考优势一丁点儿都享受不到。

比如,我们的农民工,建设了一座座城市,维护着城市的日常运营,承包了这个城市的脏、苦、累,城市却始终不肯写上他们的名字。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中国城市房价的高企,正是十几年来的“进城者”为了获取这种身份所被迫付出的高昂代价。

抢人大战,比的是城市的胸怀!

如今,这种代价已经成为吸引人才的拦路虎,成为外来人没有身份认同感的根源所在。

对城市来讲,拿户口做筹码,是真正把外来人平等对待的开端,更有着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户口不是那么值钱了。提高城镇化率是中国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再拿着户口到处卡人显然不合时宜,而各个城市之间的充分竞争也让户口的价值与价格在不断下降。

其次,城市的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决定了必须吸收大量的新鲜血液。

从人口结构看,享受了改革开放几十年城市化红利的“城里人”大部分已经迈入中老年,而独生子女政策和城市的快速扩张之间的巨大鸿沟显然是大部分城市不能承受之痛。

从产业结构看,发展新兴产业是一二线城市生存所必须,这种产业升级,必然伴随着知识结构、工作能力的更新换代,老一代人显然不足以支撑。

所以,攻守之势已变,大城市必须拿出诚意,不能继续利用城乡二元化无休无止的收割、吸血。

户口,是城市排外化的最后壁垒。

户籍制度的变革,是中国城镇化和社会资源合理分配必须迈过的一道坎。

户籍门槛拿掉多少,代表了一个城市的胸怀有多大!

抢人大战,比的是城市的胸怀!

比胸怀,山东有吸引力吗?

山东有没有吸引力,要先看竞争对手出的什么牌。

西安,刚刚入选国家中心城市的十三朝古都,抢人尤其凶猛。

从今年1月1日至3月26日,仅仅3个月西安迁入人口已达到21万,直逼去年迁入人口总量。2017年西安新增落户人口25.7万人,人才净流入量居全国大城市前列。

南京,名为“凝聚计划”的抢人政策想得更细,给外地来宁求职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一次性发放一千元的面试补贴,40岁以下本科生均可落户。

武汉,最低年薪制,专科4万元年薪,本科5万,硕士6万,博士8万,外加打折买房、租房,零门槛落户。

郑州,博士每人每月直接补1500,硕士补1000,本科补500;买房也是直接补贴,博士10万,硕士5万,本科2万,中专以上学历均可落户。

……

抢人大战,比的是城市的胸怀!

令人遗憾的是,各大媒体报道的抢人大战,难觅山东的踪影。因为山东在这一点上,的确反应迟钝,政策姗姗来迟,而且没有什么亮点。

“济南人才新政30条”焦点聚集在高端人才,对于普通大学生来说,没有太大吸引力:来济创业和工作的本科及以上大学毕业生均可落户,博士、硕士研究生,按照每月1500元、1000元的标准连续发放三年租房补贴。

青岛的说法是,加快取消购房面积、就业年限、投资纳税、积分制等落户条件,亮点是租房即可落户。

和对手相比,山东双子星的政策有些傲娇,缺乏诚意,实在感受不到“好客山东”的胸怀,难道,这句话提出来,只是为了发展旅游业?

跟着别人出牌都打成这样,山东有傲娇的资本吗?

在《没有“独角兽”的山东,未来将会怎样?》一文中,ET财经观察提到过,高等教育落后,留不住人、引不来人已经成为山东的严重短板。

但是对手已经遥遥领先。根据某招聘网站报告显示,在抢人大军中,杭州、武汉、成都、郑州、西安五个城市人才吸引力最高,2018年离开北上广深的求职者,有35.5%的人选择了这五所城市。

从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城市胸怀越大,让渡的资源就越多,人才政策就越到位,城市吸引力就越强。

“来了就是深圳人!”

这是一个现代城市应有的胸怀!

有胸怀的城市才有未来!

“好客山东”真的好客吗?


(图片源自网络)

↓↓点赞评论,都是您的鼓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胸怀   外来人   城市   西安   红利   山东   农民工   劳动力   中国   户口   吸引力   人口   人大   代表   政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