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区域经济:汕头的起起伏伏

大家好,这里是蚕丝观讲堂,今天我们继续广东经济分析系列讲座,欢迎大家一起探讨、学习、交流和分析广东省及各市各县的经济发展,今天来谈谈汕头市的一些感慨,谈谈汕头的起起落落。

古人说,成败一瞬间,盛衰复轮回。站在汕头东海岸公园前观光路上,前面是茫茫大海,一望无际,背后是高楼林立,人往车来。谁能想到三百年脚下还是鱼虾游动,而今一座在城市拔地起,谁又能想到三十年汕头经济特区,华南重镇,而今泯然众人矣。

广东区域经济:汕头的起起伏伏

粤东地区自隋唐(甚至晋)以后,中心城市一直是潮州府(即海阳县,今潮州湘桥),一直到清末从而没有改变过。清政府垮台后,民国3年(1914年)成立潮循道,管辖粤东地区25县,但道治却没有设在一直以来的潮汕中心潮州府,却选择了默默无名的汕头,从此以后汕头成了粤东的经济中心、政治中心。

这是怎么回事,汕头是怎么崛起的?

广东区域经济:汕头的起起伏伏

明代时随着韩江泥沙沉淀,厦岭(元代出现的一个海边小渔村)以南的陆地不断向南边海中延伸,人们来这里设栅捕鱼,称为“沙汕”。从嘉靖后到清乾隆年间汕头已发展成一个港埠,开始时潮州府的外港是澄海县的樟林港,樟林港因为泥沙淤堵,汕头港逐渐取代樟林港成为潮汕地区的主要港口。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增开潮州等10处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把潮州开辟通商口岸的地点定在汕头,至此汕头开埠,称“汕头埠”,汕头开埠后汕头港进入快速发展期。至光绪二十五年(1899)汕头港进口货物1331万银元,出口货物价值为411万银元。不曾想汕头一个小沙洲成了货真价实的全国商贸中心和经济中心之一。随着外贸的发展,汕头拥有港口优势,取得内地的潮州成为粤东的经济中心就成了必然。

广东区域经济:汕头的起起伏伏


在进出口贸易促进下,粤东地区商业贸易日趋活跃。进口货物(如棉布、棉纱等大宗商品)大部分由汕头销往各县城、墟市,出口货物(如糖、麻、陶瓷等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则从各地城镇、墟市汇集到汕头市出口,促进了潮汕城乡商品流通,加速潮汕商业发展。其中抗战前1932—1937年汕头达到顶峰,每年往来海外船舶吨数,均居全国前列,

汕头的繁华一直持续了近一个世纪,在改革开放初期汕头仍是南方的主要经济中心城市之一,在广东居前几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珠三角的崛起,广州、深圳、东莞等城市的崛起,汕头的经济地位不断下滑,由90年代的广东前几名,已经下滑到现在十多名,成为广东省的一座普通城市罢了。汕头也一直在努力,但拉下的功课太多,加上广深佛莞如大山般的存在,汕头的路还很长。

广东区域经济:汕头的起起伏伏


汕头经济越来越繁荣,汕头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

关注@蚕丝观下,探讨城市和行业经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汕头   广东   海阳   粤东   潮汕   汕头市   潮州   泥沙   广东省   蚕丝   区域经济   口岸   地区   城市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