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总无奈送走荣耀,怎么样才能帮到华为?

由于美国不断对中国半导体产业进行打压,让华为面对着最艰难的时刻

任正非说:“华为深陷泥潭,但对渠道商和供应商的影响更大”

华为不愿自己受难,拖累无辜者下水,于是决定不得不将”荣耀“剥离

任正非说:“华为和荣耀离婚后,就别再藕断丝连了,都是成年人,理智的看待问题吧,你们可以拿着洋枪、洋炮,我们拿着新的‘汉阳造’,新的‘大刀、长矛’,谁胜谁负还不一定呢,我们不会对你们客气的,你们也不用客气。”

任正非剥离荣耀,是一桩让人心痛的无奈之举,如果不是美方逼人太甚,谁又愿意走到这一步呢?

半导体发展,是国之大计,华为一家企业承担了太多,但我就想知道,中国的其他企业在哪里?

怎么就没有一个能出来给华为当帮手的呢?

但凡有点办法,谁能狠心分家离婚啊

谁又能狠心,离婚后还要“刀枪相见”,还要“自相残杀”呢?

今天的文章主要就是讲为什么这么多年了,中国的半导体行业还是站不起来,还是被美国人掐着脖子,问题到底在哪?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1,什么问题

2,困难在哪

3,怎么解决

一,一地鸡毛

几个月前写过一篇文章《全国芯片热潮中,藏着多少猫腻》,文中指出武汉弘芯,高喊着“以芯报国”,千亿级的芯片制造项目,背后的老板居然是搞餐饮和卖烟酒的,完完全全是一个来骗钱的

任总无奈送走荣耀,怎么样才能帮到华为?


当时为了壮大声势,弘芯高调举办光刻机入厂仪式,锣鼓喧天,横幅遍地,这哪里是搞半导体,这明明是洗浴城开业!

阵仗如此之大恰恰反应出,叫的越大声的人,越心虚

你声音不叫的大,怎么骗补和骗投资呢?

然而刚入厂的荷兰光刻机,不是用于生产,而是立刻被拿去抵押给农业银行,借贷款了

任总无奈送走荣耀,怎么样才能帮到华为?


弘芯另一个大肆宣传的是,请来了半导体界的重量级人物,蒋尚义,蒋尚义视察“厂房”的照片不断被弘芯拿来宣传

可结果呢?

新闻报道:那完全是一场噩梦!

任总无奈送走荣耀,怎么样才能帮到华为?


蒋尚义如此说:“非常不幸!我在武汉弘芯的经历根本是场噩梦,真的很难用几句话去形容。”

受不了大骗局的蒋尚义已经请辞在弘芯的一切职务,并且已经离开大陆

弘芯千亿半导体骗局炸雷,目前原有的董事全部换人,高层彻彻底底大换血,一副烂摊子,等着“老天爷”去收拾

任总无奈送走荣耀,怎么样才能帮到华为?


而在弘芯之前,2016年南京的德科码也是号称搞芯片的,法人李睿在淮安、南京、宁波三地骗,高举“以芯报国”开公司,拿到政府补贴和投资,再找来供应商垫资,自己一毛不拔

工厂盖到一半,烂尾了,人也跑了

2017年,在成都搞的格芯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也一样打着“爱国报国”旗号,号称要搞全中国规模最大的12寸晶圆厂,政府和投资方一起投资90亿美元,可今天呢,关门停业了

在陕西西咸新区也一样,又是号称要搞全国首个柔性半导体服务基地,总投资400亿,现在连员工薪水都发不出

这样的半导体产业烂尾例子,在国内烂了一地

除了这些来路不明的垃圾芯片企业外,号称中国芯片领军企业之一的紫光集团,居然也传出高额债务违约的情况

任总无奈送走荣耀,怎么样才能帮到华为?


近几周紫光债券的价格更是暴跌沦为垃圾债,紫光的债务违约,有很大原因是完全走错了路

紫光是典型的,希望用钱就能砸出个“中国半导体未来”

紫光集团号称“并购狂魔”,在最近6年里居然搞出了20个并购案,这20个大小不一的并购案中,有13个是半导体产业并购案


紫光更曾放下豪语,未来要把台湾所有高科技公司都纳入囊中

然而认为靠钱就能砸出半导体产业,是完全错误的,由于大量并购,让紫光变得极为脆弱

因为紫光长期依赖外部股权和债券融资为公司输血,公司的自身业务缺乏造血能力,这和紫光在并购和研发投入上的巨额资金不成比例

最终造成债越借越多,自身盈利能力远不能还债,从2018年开始,紫光的财务杠杆水平就一直在70%以上,这也为今天的违约早早埋下风险

然而紫光及子公司,目前的境内外未偿还债券总价值约70亿美元,这些钱怎么还?

任总无奈送走荣耀,怎么样才能帮到华为?


难怪国家发改委发言人孟玮,在之前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一群没经验、没技术、没人才的三无企业,投身半导体行业,地方政府又缺乏对半导体行业的认识,盲目上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巨大风险。”

任总无奈送走荣耀,怎么样才能帮到华为?


当2014年推出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后,全国的半导体发展热情就达到巅峰

各地政府纷纷提枪上马,批准了名目繁多的补助和奖励,就是要大力发展半导体产业,光是福建、江苏、陕西、浙江、上海等九个省市加总在一起,总金额就有14200亿元

而2019年,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整体规模也只有7000亿

如此盲目的大举投入,无助于半导体产业的整体发展,反而搞得现在是一地鸡毛


二,三座大山

如果用钱就能砸出半导体产业的话,那华为还会苦于美国的科技封锁吗?那美国还有什么资本和我们打科技战?

目前摆在中国面前的半导体产业发展,并不乐观,主要面临三座大山

这也是中国半导体行业面临的三大难题

第一座大山,设计软件

芯片需要设计,犹如衣服楼房建造前都要设计图一样,芯片设计中国是有能力做的,华为自己就能设计芯片

但是设计芯片用的软件,是被美国垄断的

这就像你很会炒菜,但炒勺是美国垄断的,没有炒勺你怎么炒菜呢?

全球的芯片设计软件EDA工具,被美国Cadence、Synopsys、Mentor三家公司垄断

目前美国政府已经禁止三大软件商与中国合作,华为现在只能使用老旧版本的EDA工具来进行芯片设计

任总无奈送走荣耀,怎么样才能帮到华为?

EDA设计工具


试问再好的厨师,没有炒勺该怎么做菜?

那中国自己搞EDA呢?

第一没人,第二没钱,第三没合作方

国内金融和互联网行业吸引绝大多数的软件开发人才,谁会去干EDA?

EDA赢者通吃,市场被美国三大巨头垄断,新生EDA企业不可能赚到钱

最最重要的是,芯片设计软件,需要和芯片设计公司,芯片制造厂,三方长期合作,长期磨合,通过不断的优化,不断的经验积累,才能创造出一款有用的芯片设计软件

简单讲,芯片设计软件不是单一的,他必须和芯片设计公司,以及芯片制造公司一起合作,一起改进,一起进步

请问一家新研发的EDA工具,哪家中国芯片设计公司要用?哪家中国芯片制造企业想用?

这是最麻烦的一点

然而“芯片设计软件”,还是半导体制造三座大山里,最不困难的那座

第二座大山:半导体器材

一枚芯片,从晶圆到芯片,至少有300道工序,这300道工序,大到机台,小到化学品,传感器,密封圈,压力机,这一系列的东西,缺一不可

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荷兰ASML的光刻机,半导体制造,没有光刻机,一切都是空谈

任总无奈送走荣耀,怎么样才能帮到华为?


光刻机内部构造图

光刻机类似于在沙子上雕花,但它的雕刻精度极小,比如7纳米,相当于在你一根头发的万分之一面积上雕刻

要在如此小的地方进行“雕刻”,难度可想而知,一台光刻机的零件超过10万个,一辆汽车大概也就4、5千个零件

原本全世界有三家公司搞光刻机,一家是荷兰ASML,两家是日本尼康和佳能

但因为太复杂和太烧钱,日本选择放弃,最终荷兰ASML一家独大

然而ASML在2012年也曾因为这东西太烧钱太困难了,打算放弃,不研发新产品了

此时英特尔、三星、台积电,这些半导体大企业一看不行啊,没有新光刻机那他们企业的未来也就完了


于是三家公司坐下来合力出资,拿出大几十亿美元入股ASML

光刻机的研发不能停,光刻机一停,这三家半导体巨头,也会跟着完蛋

上面说,美国的芯片设计软件,卡住中国半导体设计

在这里,荷兰的光刻机,卡住中国半导体制造

中国未来是不可能拿到先进的光刻机的,中国也从来没有拿到过最先进的光刻机

因为瓦森纳协议的存在(禁止向中国出口尖端技术)中国只能用老版本,也就是落后别人5-10年的老货,如果关系再恶化下去,老货可能也拿不到,要完全国产

然而这里的国产,不是指一台光刻机国产,指的是光刻机内的10万个零部件,都要统统国产

任总无奈送走荣耀,怎么样才能帮到华为?


中国现在最先进的光刻机生产商是上海微电子装备公司(SMEE),他的制作工艺是90纳米

90纳米是什么概念呢?大概相当于2004年的英特尔奔腾四处理器的水平

而今年,是2020年

任总无奈送走荣耀,怎么样才能帮到华为?


前段时间媒体热炒,中国9纳米光刻机出来了,出来了,不用担心被卡脖子了

这一看就是用来骗外行人的,就像那么多打着“爱国造芯运动”的幌子,去骗不懂的地方政府的

“科研成果”和“工程转换”,完全是两个概念

搞芯片,不是造玩具

玩具,你造出来了,就能上市卖了

搞芯片,你在试验室里有了,你把最初步的样机做出来了,离这个东西变成可以用的产品,还有大量的技术、人员、资源需要整合

但现在问题就出在,很多人把搞芯片当成了造玩具,以为“有了”就是“能用”

然而从“有了”到“能用”,还有一大段距离

而上面提到的光刻机,只是芯片制造300道工序的其中之一

任总无奈送走荣耀,怎么样才能帮到华为?


最重要的是,半导体制造器材,讲究的是匹配性的问题

在半导体生产过程中,用到的大量机器,都是需要特制的,并不是你买一台机器回来,立刻就能用的

而是你的公司,你的生产线,需要和机器制造方进行长期的沟通与合作,制造方才能为你制造出专属于你这条生产线的半导体生产器材

中国现在的半导体生产线,匹配的多是西方器材

中国要独立自主,要自己搞光刻机也好,搞其他半导体生产器材也好,那生产线就必须和“中国半导体器材企业”保持长期的合作

但目前来看,这种合作,非常缺乏,因为中国的半导体器材制造技术落后,半导体制造厂根本无法与你合作,他们只能选择匹配他们生产线的“国外半导体器材商”合作

这第二座大山“半导体器材”,是比第一座“半导体设计软件”,更难翻越的大山

但和第三座大山相比,又是小巫见大巫

第三座大山,长期的优秀团队

任总无奈送走荣耀,怎么样才能帮到华为?


最最最最制约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不是美国的掐脖子,不是国际的围堵,恰恰是我们自己内部

半导体制造,最最最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成熟的,长期合作的高素质工程师团队

前些年,大陆频繁挖台湾的半导体人才,而且挖人才不是挖一个两个,而是挖一整个团队

可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要挖就必须挖一个团队?

那是因为半导体制作工序太过复杂,你任何一个地方都不能出错,每道工序都必须配备最优秀的工程师,而且工序和工序之间的工程师又必须经过长期的磨合与丰富的经验,才能达到半导体整体的“优秀生产良率”

所以你要挖半导体人才来,挖一两个根本是没用的,甚至可能是负作用(因为缺乏配合),你要挖就必须挖一整个团队


而大陆,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恰恰就是半导体人才的极度缺乏

人才,是一切,你没有人才,那全是空谈

我之前在写《中芯二十年》时,写到过这样一个场景

张汝京带领台湾300人大团队到大陆创办中芯国际,随后陆续加入了大陆团队工程师

当张汝京辞职后,中芯内部的台湾派与大陆派矛盾升级,一直等到邱慈云接手,内部的派系矛盾才算暂告平息

任总无奈送走荣耀,怎么样才能帮到华为?


为什么我们那么需要台湾的人才?要全是大陆人才,哪还会有什么派系斗争,什么权谋争夺,如此白白虚耗中芯国际的发展

根本原因,还是我们自己内部无人

年轻人不愿进入又苦又累的半导体行业

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看到了一条让人沮丧的新闻

任总无奈送走荣耀,怎么样才能帮到华为?


超过四分之三的清华北大毕业生选择进入体制,体制内究竟哪个岗位更好?

北京大学的就业报告显示,去年北大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协议中,去到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毕业生比例为49.79%,去国有企业的27.14%

剩下的,要么去了互联网企业拿高薪,要么出国去深造

那在更大范围呢?年轻人更愿意去当的,还是公务员、公务员、公务员

任总无奈送走荣耀,怎么样才能帮到华为?


2021年的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超过157万,这一数字比去年大幅增长了10%

上面,清北的高材生四分之三进体制

下面,157万青年报考公务员

没人想去搞半导体

是年轻人对半导体行业不友好?

还是半导体行业对年轻人不友好?

高科技企业,尤其是半导体企业,乏人问津

中国要发展高科技产业,要突破美国围堵和封锁,最大的问题从来不在外部,最最大的问题,恰恰是自己内部

中国的半导体工程师,中国的基础科学研究者,太过缺乏了

就算美国拱手给你设计软件,荷兰送你光刻机,可你自己却没有一支成熟的,完整的,经过长期磨合的人才团队,那一切都是空谈

如何让年轻人愿意走入半导体行业,是个比怎么造光刻机更大的问题

谁都知道,飞行员比飞机重要

同样的,专业工程师,比器材更重要


三,对未来的展望

有问题,去改进,我还是对未来抱有希望的,怎么提高年轻人进入半导体行业的积极性呢?

当房价高涨,半导体行业收入低于互联网行业时,选择去当程序员的人必然多过去当工程师的

这个问题根子在待遇和环境,这一点每个人都知道,想必各位也能说出更多,年轻人不愿搞半导体的原因,我就不细说了

我想说的是另一个大问题,一个别人没有提过的问题

那就是目前中国对于半导体行业的整体规划战略,是错误的

目前我国采取的是政府帮助和鼓励社会企业共同来发展半导体,希望通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造成一种良性竞争、优胜劣汰的半导体发展模式

但我想说,这种百花齐放式的半导体发展模式,是错误的

基于半导体行业的三高特性“高投入,高技术,高风险”,这个行业最不能搞得就是百花齐放

百花齐放,最终只会造成“杂草丛生”和“恶性竞争”,最终让有潜力的公司,死在发展初期

这里还是拿中芯举例,为什么中芯发展了20年,依旧和台积电有明显差距

这里面除了人才不够,台湾派和大陆派的内部斗争外,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恶性竞争

由于有太多企业插足半导体产业(我这里说的插足的企业,不是上面弘芯那种骗子公司,而是真的来干的企业)

太多同类型的企业大量出现,这让中芯的盈利能力面临巨大压力

半导体行业的特点是“赢者通吃”,典型的就是台积电,台积电吃下半导体代工领域的绝大部分利润,因为台积电拥有最先进的制程技术

跟在台积电后面的,是韩国三星和美国格芯


这三家企业,就分掉了半导体制造领域的绝对大头

剩下的一些残渣,再由其他半导体代工企业去分去抢

而参与分抢盈利残渣的企业里,就有中芯国际

中芯国际,需要和国内的其他半导体企业,一起抢那些可怜的,仅剩下的盈利残渣

但因为狼多肉少,中国搞出太多家半导体企业了,于是就造成了竞争(我们姑且不叫他恶性竞争,就叫他竞争好了)

这种国内同行间的竞争,势必造成中芯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去抢夺更多的盈利残渣

这也就直接导致了,中芯在新技术的研发上,精力不足,投入不足

为什么中芯创办人张汝京后来辞职?一个很大原因是中芯当时没有盈利能力,一个没有盈利能力的公司,董事会还容得下他吗?

于是第二任中芯掌门人“邱慈云”上任后,主要就干一件事,盈利


一个企业只有盈利才能活下去,只有活下去了才能谈新技术研发

这话不假,但中芯创建的初心是,可以制造中国人自己的“中国芯”,张汝京要搞的是世界最强大的“中国芯”

可“邱慈云”上来后,把搞最强大的“中国芯”的公司理念,瞬间变成了“扭亏为盈”,先打赢竞争对手,先盈利再说吧,中国芯的技术突破,先放一放吧

这一公司战略的巨大转变,显然拖慢了中芯朝更高技术上的发展

这是件很残酷的事,但也是半导体发展所面临的事实

这个事实就是:半导体行业的百花齐放,必定造成杂草丛生!

要发展半导体行业,尤其是要搞突破美国封锁的半导体行业,就绝不能搞自由市场竞争机制

因为你要认清楚一点,半导体行业,不是商业利益,而是国家利益

由于半导体行业“高投入,高技术,高风险”的特征,所造成的赢者通吃结果,预示着除头部企业外的中下层企业,只能疯抢大头吃剩的盈利残渣

而分抢残渣所消耗的精力,就已经足够让中下层企业,难以往更高端技术发展了

如果不明白这个特点,一切都是白搭

所以中国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彻底割除半导体行业“百花齐放”(实则是杂草丛生)的烂相

国家必须站出来,由国家来主导这个行业的发展


中国急需设立一种“半导体企业的成立核准制度”

半导体企业的设立,源头必须由政府把控,而且必须由中央成立专门的、专业的工作组来把控,而不是简单粗暴的把权力下放给地方政府管理

地方政府根本没有能力去分辨尖端且复杂的半导体行业

这事只有中央专门成立半导体工作组来管,并且发放半导体行业的核准牌照

必须限制住,半导体行业一窝蜂上的恶劣情况

另外更重要的是,获得“半导体行业核准牌照”的企业,也不能成为国企

半导体核准牌照由国家主导发放,但企业的日常经营和管理,不能遵从国企模式,而应该采用更具活力的“经理人制度”

今天台积电的经营模式,就是典型的专业经理人领导公司模式

而且从历史上看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有两个很好的参考对象,一个韩国,一个中国台湾

这两个地方采取的都是“当局专心辅助一到两家半导体企业的发展”,不搞百花齐放

集中力量,集中突破


在韩国就是专门扶持三星和海力士搞半导体

在台湾就是专门扶持台积电和联电搞代工,月光、矽品搞封测等

最终形成在半导体领域里,每个细分产业只支持一到两家企业来做的局面

比如芯片设计,全国只支持哪一两家企业做

芯片制造,只支持哪两家企业做

以此类推,设立专项专司,杜绝半导体行业内的恶性竞争,杜绝百花齐放

更必须杜绝的是,大陆半导体企业,集体去抢“盈利残渣”的情况

当台积电看到大陆企业们,抢吃剩下的盈利残渣都抢到精疲力尽时,心里一定在暗喜:

“陆企无法再花更多资源,投入到新技术研发上了!”


写在最后

三座大山,半导体核准牌照发放,专司专项的高科技战略改革,每一件事都很重要,摆在中国人面前的半导体发展,道阻且长

但只有认识到问题的源头,才能更好的前进

其实我一直相信,除了我们自己之外,没有人能阻止中国人的科技自强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三星   华为   光刻   紫光   荣耀   荷兰   残渣   百花齐放   美国   半导体   中国   芯片   无奈   人才   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