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回港上市欲筹20亿美金,烧钱模式还能走多远?

近日,“造车三傻”中的万年老二——小鹏的表现,颇有弯道超车之势。

据6月23日港交所官网显示,小鹏汽车已通过港交所聆讯,摩根大通和美银为公司联席保荐人,而这些投行曾在去年8月帮助小鹏汽车完成赴美上市事宜,小鹏汽车此次融资规模最多为20亿美元。

如果事情进展顺利,小鹏将有望超越蔚来、理想,成为首家回港上市的新势力车企,“智能汽车第一股”的名号也非小鹏莫属了。

值得注意的是,小鹏汽车正式在港股上市后,其将成为这三年来,该交易所规模最大的双重上市。不过,小鹏汽车官方目前表示对此不予置评,也并未透露融资的具体用途。

不过,小鹏汽车多次融资的理解,此次赴港上市所募得的资金多半应该也是用在了研发新车型和技术这些刀刃上。

但“老问题”还在,汽车制造业虽已是远近闻名的资本密集型企业,“烧钱”成为了所有造车新势力的常识。可是纵观整个国内智能汽车市场,除了特斯拉在2019年才宣布盈利外,其他新能源车企皆无一家能实现盈利,甚至连做生意最基本的收支平衡都做不到。

是钱还烧得不够多吗?或许,我们应该换个角度看问题。

一,连年亏损,大搞研发

据悉,2020年8月27日,小鹏汽车就已成为继蔚来、理想之后,第三家登陆美国资本市场的新造车企业。

目前,蔚来总市值高达744亿美元,处于绝对领先地位。而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分别以总市值333.9亿美元、282亿美元位居第二、第三。

在美股上市后,小鹏汽车股价一度大涨381%,达到72.17美元,创出上市新高。然而,受美股新能源板块持续走低的影响,小鹏汽车的股价也逐渐回落。

众所周知,目前除了特斯拉之外,国内还尚未有一家新能源车企能够实现盈利,一直以来都处于亏损状态。

小鹏汽车也不例外。

小鹏汽车回港上市欲筹20亿美金,烧钱模式还能走多远?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根据财报显示,2018-2020年,小鹏汽车营收分别为970万元、23.21亿元和58.44亿元,亏损分别为13.99亿元、36.92亿元和27.32亿元;今年一季度,小鹏汽车营收29.51亿元,亏损7.87亿元。

高投入的研发费用成为了小鹏汽车盈利道路上的拦路虎

造车新势力中,小鹏汽车的研发费用比例及研发人员比例最高,在智能化自研投入最大。

其中,小鹏汽车在2019年的研发投入达20.7亿元,较2018年的10.5亿元大幅增长,小鹏汽车2019年研发投入占收入比例达到89.18%。

仅今年一季度,小鹏汽车的研发支出就同比增长72.2%,在整体营收中的占比为18.13%,高于蔚来汽车的8.61%和理想汽车的14.41%。

主要原因在于,小鹏将大量的研发金额砸在自动驾驶软件领域,希望将其打造成核心竞争力。

创始人何小鹏认为,智能汽车企业要真正做好研发,做好全球市场,就需要非常多的资金,多拿弹药非常重要,才能赢得长跑。

但到目前为止,小鹏在该领域一直都未有实质性的突破。甚至有业内人士指出,自动驾驶不过是小鹏吸引用户的一个噱头。因为何小鹏深知,未来是“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只有守住这个最大的卖点,才能守住自己的市场。

因此,何小鹏不惜将大部分研发资金用到了自动驾驶上。可是,特斯拉砸了14.91亿美元都没能完善成熟的自动驾驶系统,小鹏只花费17.26亿元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除此之外,小鹏其实在车辆的设计上也花费了不少,在研发之初,小鹏汽车的汽车和动力研发团队,便联合了全球顶级德系跑车工程师,合力完成了专业的底盘设计与调校,并采用了目前业内领先的技术与材质。

然而,投入了大量研发却没有实质突破,还不如低价来得诱人。

再从近几年造车新势力各家的销量来看,小鹏很明显是掉队了。

有数据显示,2019年Q2季度,小鹏销量一度是蔚来的189%,那时理想还没有开始交付。而作为一家初创公司,小鹏为了研发G3款、P7款这两种不同的车型,耗费了巨大的资金和研发资源。

这也导致2020年Q2季度,小鹏G3款的交付量为2903辆,交付数同比下降56.8%。而P7款也没能像蔚来的ES6款那样接替ES8撑起门面。

2020年上半年,小鹏的交付量只有5499辆,更让人意外的是,理想交付量相当于蔚来的92%,而小鹏只有蔚来的53.2%、理想的57.9%。

一边被“造车二傻”迎头追赶,一边性价比又远低于特斯拉。伯虎财经算了笔账,特斯拉Model3补贴后售价是27万元,而小鹏P7入门款是23万元。仅仅相差4万元,小鹏却在品牌、技术方面与特斯拉差异巨大。

这无疑让潜在消费者放弃了购买的念头。

据了解,小鹏汽车预计在今年年底推出新款车型P5,并规划在P5上搭载激光雷达,将总销售网点数提高至300家以上,覆盖超过110座城市。

这就意味着,小鹏又即将进入“烧钱高峰期”,扩张的背后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但小鹏目前却仍处于“输血大于造血”的阶段。

上市融资无疑是获取资金最快最直接的方式。

但是风口不会一直“吹”。在经历了2020年的资本疯狂涌入后,今年资本的热度明显在回归理性,即便是行业龙头老大特斯拉也不得不面对“泡沫股价”的评价。

二,产品不敌传统车企,安全屡遭质疑

实际上,除了特斯拉、蔚来、理想等新势力劲敌外,传统车企诸如比亚迪也让小鹏汽车陷入双面夹击的困境。

比亚迪在产品设计、生产工艺、可靠性等方面存在较大优势,比如“汉”系列的整车质保期是6年或15万公里,小鹏P7款是5年或12万公里。在售价相同的情况下,追求性价比的国内消费者可能更倾向于比亚迪而非小鹏。

而当特斯拉被多次爆出刹车失灵后,小鹏也不争气地频出自燃事故。

就在今年2月,首例小鹏P7款冒烟起火爆炸的新闻刷爆了不少人的朋友圈。

据新京报上传的一段视频显示,一辆白色的小鹏P7停靠在一马路旁,与此同时,车辆后轮顶部飘出大量浓烟。在车辆被扑灭后,车辆尾部已被熏黑,车辆前机盖也被开启。

针对这起事件,虽然小鹏汽车方面证实起火原因正在调查,但很难不让人联想到6个月前广州的另一起小鹏汽车自燃事故。

当时一辆白色的小鹏G3款同样出现冒烟起火,事后小鹏汽车方面表示,事故发生是因为电池箱底部有明显严重的磕碰伤痕,导致电池严重受损。然而,后续小鹏也没有跟进此事。

更关键的是,小鹏汽车并没有对外说明是哪种续航版本的小鹏G3自燃。

小鹏汽车回港上市欲筹20亿美金,烧钱模式还能走多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小鹏汽车一共拥有4家电芯供应商,供应商不同,续航版本就不同。面对行业内外针对此次自燃事件的声明提出的质疑,小鹏如果只是为了掩饰供应商的相关利益,不愿公布具体是哪家的电池出现了安全问题,对消费者也是不负责任的体现。

另外,在小鹏P7款发布之初,小鹏汽车副总裁曾透露,P7款属于低趴轿跑造型,其电池包的高度降到了110mm,与当时市面上其他电池包相比,足足低了30mm。

如果说G3款是因为电池箱底部受损导致,那电池包更低的P7款,会不会也因此增大了自燃的概率呢?

颇具戏剧性的是,除了电池安全和自燃事件外,小鹏P7款的质量也曾遭到质疑。

一位拥有一辆P7款和两辆G3款的车主,就在直播维权中表示,自己的车辆出现了中控有异响、蓝牙钥匙无法使用、刹车抖动异常、方向盘抖动异常、采用电机与官宣不同以及续航与官宣不同等等的问题。

而小鹏在不久前也发生过召回事件,因车辆逆变器存在问题召回了13399辆小鹏G3款。

量产两年的小鹏汽车累计销量4.4万辆,仅小鹏G3款这次的累计召回比例就高达30.5%。

再加上2020年10月小鹏汽车遭遇的大面积断网问题,作为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对产品质量的把控,仍然有一定程度的不足。

三,高管离职资本相继退出

亏损、研发成本高、产品问题等让小鹏汽车不堪重负,这位聚集了淘宝、晨兴、GGV 、IDG等明星机构的资本宠儿,从不缺乏话题度。

小鹏汽车的前身叫橙行智动,由毕业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的夏珩与何涛等共同创办,而何小鹏于2017年8月正式加入公司。2018年3月,摩根大通亚太区投行主席顾宏地博士也加盟小鹏汽车。这四个人目前是小鹏汽车的核心管理人员。

不难发现小鹏汽车的团队有着浓厚的互联网DNA,尤其四个核心高管分别来自互联网、汽车制造和战略融资三个领域。其中,夏珩与何涛创办小鹏汽车前,两人分别为广汽新能源控制系统开发负责人和广汽智能汽车、无人驾驶负责人。

回看小鹏汽车在人才上的挖角,可以说聚集了各大名厂大牛。

特斯拉著名机器学习专家谷俊丽、前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熊青云、前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副总裁王桐,前福特大中华区首席财务官吕学庆、前高通公司工程副总裁 Benny Katibian等高管都被小鹏汽车纳入囊中。

然而,好景不长。

2017年11月,原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宝洁最高华人高管熊青云紧随何小鹏加盟小鹏汽车,出任小鹏汽车首席营销官(CMO)。

今年3月,却因个人及家庭原因离职,而这一岗位暂时无人接任。

据悉,熊青云此次离职的真实原因,或与今年以来小鹏汽车对市场营销与品牌公关组织架构调整有关。为了进一步拥抱用户,提升运营效率,小鹏开始学习蔚来、理想,让市场组织机构趋于扁平化。

2018年8月,在此前的一篇报道中,曾有一张当时小鹏汽车官网的高管团队截屏。其中,谷俊丽成为继何小鹏、夏珩和顾宏地之外的第四人。然而,次年在小鹏汽车官网上,高管团队页面中,谷俊丽的照片早已被撤下,仅剩何小鹏、夏珩和顾宏地。

虽未公开离职信息,但团队生变已成事实。小鹏汽车的高管团队,再一次发生了减员。

对自己的价值观,何小鹏有着近似偏执的坚持。也正因如此,小鹏汽车也出现了明显的倾斜。

小鹏汽车回港上市欲筹20亿美金,烧钱模式还能走多远?

小鹏董事长兼CEO何小鹏

总结2017年,何小鹏兴奋于一汽技术研发院前副院长刘明辉、特斯拉Autopilot机器学习技术专家谷俊丽加入小鹏汽车,主持汽车动力系统、人工智能创新和自动驾驶技术。此时,团队研发人员比例已经超过70%,丝毫没有向市场倾斜的迹象。

2019年前,又有奔驰前设计师DoYoung Woo和自动驾驶技术专家吴新宙加入,一家3000人的技术公司仍然在雕刻技术,并不热衷市场,对交付并不积极。

这是何小鹏的价值交换:用时间和市场,换取绝对的安全,这当然有代价。

而在资本方面,小鹏汽车也让投资者们没了耐心。

2018 年 1 月,淘宝、富士康和 IDG 资本联合投资小鹏,其中富士康的运营主体鸿海精密投资了 3 亿元(约 4500 万美元),占股 2.94%。次月,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还亲访小鹏汽车总部并试乘小鹏 G3。

但这段关系没有持续多久。2019 年 4 月,鸿海精密在台交所发公告,宣布转让小鹏母公司——广州橙行智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股权,交易总金额约 3 亿元。接手方为天津瑞丰新创,其股东为 IDG 资本的合伙人。

此外,资料显示,极客公园、用友、360、今日头条和猎聘网等机构,在2018年7月就已经基本完成名下绝大部分小鹏汽车股权的出让。由28名股东成立的西藏极慕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也在2018年7月至11月内,完成了对小鹏汽车“快进快出”的投资。

无论是整车、控制系统,还是电池、电机,国内都还未出现真正能称得上成熟的产品。这位造车新锐,无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眼下,小鹏汽车依旧活跃在中国造车巨头前列。但多年后呢?专注搞研发的同时,而忽略了产品质量把控、市场的反映,一条腿走路的小鹏,还能折腾多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特斯拉   汽车   新能源   美金   融资   新势力   比例   资本   电池   车辆   团队   理想   资金   模式   美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