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政治局会议有什么新动向?

4·30政治局会议有什么新动向?

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这是“两会”之后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下阶段的经济工作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


一、形势研判


会议指出,要辩证看待一季度经济数据,当前经济恢复不均衡、基础不稳固。


此前克强总理在南京主持召开部分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视频座谈会时也指出,“今年情况特殊,分析经济不仅要看同比,还要看环比”。


一季度18.3%的同比增速固然喜人,是有统计以来最高的单季增速,但0.6%的环比增速却是近10年来倒数第二差的表现,仅仅好于疫情最深重的去年一季度。


当前经济恢复不平衡和基础不稳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内需尚有短板。一季度出口表现超预期,内需中的消费逐渐进入正常轨道,但民间投资和以民间投资为主的制造业投资仍然低迷,特别是制造业投资相比于2019年还是负增长。


二是小企业存在弱质性。一季度规模以上的工业和服务业发展较快,但规模以下企业发展仍不稳固,一季度小企业平均PMI低于大中企业。


三是下游产业成本上升。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飙涨,上游产业经营状况明显改善,但下游产业则面临成本成本无法转嫁的难题,企业利润分配向上游产业偏移。


四是就业压力仍然不小。3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已降至5.3%,但这仍是疫情之前年份的偏高水平。4月PMI中的就业人员数据再度回落至荣枯线以下。


五是金融风险仍在升温。一季度信用债违约规模再创历史新高,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出现过热迹象,特别是学区房价格上涨更快,导致风险因素聚集。


会议指出,要用好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推动经济稳中向好,凝神聚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通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堵点,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由于上年基数较低,今年经济增长数据会非常亮眼。IMF在4月的世界经济展望中预测中国经济2021年同比增长8.4%,实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6.0%以上的目标压力并不大。


这种情况下,就不需要动用逆周期调节政策去稳增长,而可以把政策重心放在调结构和防风险方面。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用好宝贵时间窗口”,这次会议进一步明确“要用好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


5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的重要文章中,习总书记指出,“在我国发展现阶段,畅通经济循环最主要的任务是供给侧有效畅通,有效供给能力强可以穿透循环堵点、消除瓶颈制约,可以创造就业和提供收入,从而形成需求能力”,因此凝神聚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是今年乃至十四五期间的政策重点。


二、政策定调


会议要求,要精准实施宏观政策,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不急转弯,把握好时度效,固本培元,稳定预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使经济在恢复中达到更高水平均衡。


“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不急转弯,把握好时度效”,这些都是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提法。


“固本培元”一词在官方文件里出现的不多,与之类似的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里的“市场主体恢复元气、增强活力,需要再帮一把”。


这些表态意味着政策仍将以稳为主,宽松和收紧的可能性都不大,并且通过精准施策,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同时,使经济在恢复中达到更高水平均衡。


具体来看,“积极的财政政策要落实落细,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发挥对优化经济结构的撬动作用”。


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保持适度支出强度”,今年赤字率目标为3.2%左右,比去年下调0.4个百分点,但是突破了之前数年3%的天花板;专项债规模为3.65万亿,仅比去年少了1000亿,政策力度并不弱。


这次会议不再提“保持适度支出强度”,而要求“政策落实落细”,一方面,要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即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基层运转),另一方面,要发挥对优化经济结构的撬动作用。


一季度财政支出确实更侧重民生领域,下一阶段专项债发行扩大之后,预计“两新一重”将是重点。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强化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支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货币政策的表态也与以往有了调整,之前经常提的“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和“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这次都隐去不表。


事实上,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过高,加上房地产调控和对地方政府融资的约束,今年M2和社融增速将会渐进回落,逐渐向名义GDP增速收敛,宏观杠杆率也会相应下降。


但如果要达到支持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目的,还需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避免资金成本过快上升。因此,今年货币政策将是“紧信用,稳货币”,或者说“广义流动性收紧,狭义流动性宽松”的状态。


此外,由于今年人民币兑美元振幅过大,这次会议特意提到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但总体来看,人民币大幅升值和贬值的空间都不大,但弹性会继续增强,对货币政策不构成掣肘。


三、工作部署


会议部署了十个方面的工作。


1.要引领产业优化升级,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积极发展工业互联网,加快产业数字化。


《求是》文章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 “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第一条重大举措就是科技创新,第二条就是突破产业瓶颈”。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环境下,产业优化升级、战略科技力量将会是“十四五”发展的重中之重。


2.要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积极发展新能源。


碳达峰、碳中和的“3060”目标,是我国向世界的郑重承诺。在近期的领导人气候峰会上,总书记再次宣告,中国正在制定碳达峰行动计划,广泛深入开展碳达峰行动,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峰。


当然也要看到,当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压力较大,叠加“3060”目标导致的供给受限,部分生产要素价格可能进一步上冲,这种状况更宜从供给端着手。


近期我国已出台政策,如对生铁、粗钢等产品实行零进口暂定关税,取消部分钢铁产品的出口退税等,下一阶段,预计会通过积极发展新能源,鼓励引导企业技改等方式,降低碳排放。


3.要促进国内需求加快恢复,促进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尽快恢复,做好国家重大项目用地等要素保障,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以城乡居民收入普遍增长支撑内需持续扩大。


一季度制造业投资仍未恢复到2019年水平,民间投资增速也慢于整体增速,这两个短板将会是下阶段的政策支持重点。


当前消费已经开始回暖,但能否持续回升的关键在于居民收入。保证居民收入增长,既要通过稳增长、稳就业来稳住收入来源,也要通过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完善社保体制等增加可支配收入。下一步,需关注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


4.要推进改革开放,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快建设各类高水平开放平台,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改革方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和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仍然是两大抓手,与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保持一致。


开放方面,重点谈到了“一带一路”。在日益严峻的外部压力下,必须要经略好周边,防止地缘政治风险恶化。


5.要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建立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


从去年底的永煤违约事件来看,局部地区金融风险很容易产生波及效应,导致整个地区的信用塌陷。市场上流传的“投资不出南宋版图”,已对某些地区造成非常大的融资困扰。


今年在紧信用的市场环境下,信用风险暴露的可能性还会上升,因此政治局要求“建立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避免局部地区的信用风险扩散蔓延。


但是,其中的度该如何把握也值得关注。这种处置机制的目的在于阻隔风险传递,但更重要的、更关键的还是建立市场化、法治化的金融市场退出机制。


6.要加强和改进平台经济监管,促进公平竞争。


去年底以来,平台经济的监管政策不断收紧。在阿里被处以巨额罚款之后,其他互联网巨头也在接受调查。


平台经济初期确实在集聚资源、便利交易、提升效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做大之后,也确实存在着滥用支配地位、侵犯消费者和商户合法权益、挤压小微企业和个体户空间等方面的问题。


3月份的财经委第九次会议要求建立健全平台经济治理体系,明确规则,划清底线,加强监管,规范秩序,促进公平竞争,反对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从大环境的角度考虑,引导资本投入“硬科技”领域应该也是政策初衷之一。


7.要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在乡村振兴中持续改善脱贫人口生活,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


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909万,再创历史新高,稳就业压力仍然不小,所以会议要求“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


8.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防止以学区房等名义炒作房价。


今年以来,即便在“房企融资三条红线+银行贷款两个上限+地方供地两集中”的政策约束下,房地产市场仍然热度不减,特别是学区房,更是成为引领房价上涨的旗手。


其原因,主要是当前市场流动性仍然充裕但实体经济回报率低相关。下一阶段,预计房地产调控将会继续收紧,房企仍将会成为信用收缩的重点,相应的,房企施工速度和周转速度将会提高。


此外,政策将会从供需两端着手,一方面,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另一方面,通过推广多校划片、限制入学名额等方式,降低学区房的需求。


9.要坚持不懈抓好安全生产。


10.要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抓好疫苗接种,推进疫情国际联防联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求是   会议   学区   内需   疫情   政治局   流动性   货币政策   民生   金融风险   新动向   压力   信用   重点   政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